济南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六教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878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六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济南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六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济南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六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济南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六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济南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六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六教师版.docx

《济南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六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六教师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六教师版.docx

济南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六教师版

绝密★启用前

济南市2021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模拟试题(六)

本试卷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满分50分,非选择题部分满分50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

选择题部分共50分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一个AB血型的病人因大量出血需要输血,输入的血型最好应是(  )

A.B型

B.A型

C.O型

D.AB型

2.腔肠动物身体内有几个腔?

相当于我们身体的哪一个腔(  )

A.1个;腹腔

B.多个;口腔,食道及肠腔等

C.1个;消化道腔

D.2个;胸腔和腹腔

3.“叶落归根”,落叶最终将在下列哪项的作用下回归土壤(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水份

4.“情森森,雾蒙蒙,浓烟锁重楼.秸秆之烟天上来,问君开车几多愁.互相见,泪朦胧,灰飞烟灭几时休.”这是人们面对焚烧秸秆发出的无奈之语,下列除了哪项外,均属于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  )

A.污染空气,破坏环境

B.破坏土壤结构,烧死有益微生物

C.产生烟尘,影响健康

D.没有合理回收,浪费资源

5.尿液中不能够含有的物质是()

A.血细胞

B.蛋白质

C.葡萄糖

D.以上三项都是

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是变异都可遗传

B.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C.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D.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7.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是(  )

①水②空气③温度④光⑤其他鼠妇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8.某战士在抢险时下肢受伤,伤及静脉,血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

此时应及时采取的暂时止血措施是()

A.压迫伤口近心端一侧的血管

B.压迫伤口远心端一侧的血管

C.只用“创口帖”处理伤口即可

D.只用“红药水”处理伤口即可

9.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下列关于青蛙成体呼吸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用肺呼吸

B.用鳃呼吸

C.只用皮肤呼吸

D.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10.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结构后某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结构为(  )

A.肝脏

B.组织细胞

C.肺

D.肾脏

11.长期使用青霉素的人,会发现青霉素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差,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这是由于()

A.青霉素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细菌

B.青霉素使细菌的基因发生了改变

C.细菌适应了青霉素

D.细菌接触了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

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

B.幼体用鳃呼吸

C.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D.体温恒定

13.下列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河蚌

B.乌龟

C.娃娃鱼

D.野鸭

14.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鲜重最多的物质是()

A.水

B.蛋白质

C.脂肪

D.糖类

15.人从平原地区到高原地区,为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血液中哪种细胞会增多?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16.某动物园中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生下两只小虎,可惜是瞎的。

你觉得小虎是瞎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气候变化

B.饲养不当

C.近亲繁殖

D.缺乏锻炼

17.在分裂的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

A.染色体

B.蛋白质

C.DNA

D.细胞核

18.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光时,应使用低倍物镜

B.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越暗

C.要想将视野调得明亮些,可使用凹面镜或较大光圈

D.若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玻片标本应向左下方移动

19.下列能够正确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的是()

A.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

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C.卵细胞→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0.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排出

21.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

B.狐和兔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22.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甲、乙视野如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26倍

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视野清晰

C.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大

D.口腔上皮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

23.高温下劳动一段时间的人,最适合的饮料是()

A.凉开水

B.纯净水

C.淡盐水

D.葡萄糖液

24.下列动物中,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

B.

C.

D.

25.甲乙丙丁4人的血型各不同.若用A型血清检验,乙和丁可发生凝集反应;经交叉配血实验,乙只能接受甲的血.据此推断甲乙丙丁4人的血型依次是()

A.A,B,AB,O型

B.O,A,B,AB型

C.O,AB,A,B型

D.O,B,A,AB型

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

26.(7分)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若C是腐生性微生物,则C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C对生态系统的物质_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

(2)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D代表非生物环境,则该图表示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_.

(3)若A代表草,B代表牛,则A与B构成________关系.B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能够长时间维持稳定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调节能力.

27.(10分)在用低倍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

(1)你认为观察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同学,请你分别指导其他三位同学的操作:

①同学__________(甲、乙、丙或丁),指导要点:

__________;

②同学__________(甲、乙、丙或丁),指导要点:

__________;

③同学__________(甲、乙、丙或丁),指导要点:

__________.

(2)图中所示显微镜的镜头中,A、B、C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D、E、F是__________.

28.(8分)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请分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注:

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1)原尿是样本________,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2)正常的尿液是样本___________,因为其中只含有_____________。

(3)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__________,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___。

29.(8分)为研究脑的功能,科学家先后用三只狗做了如下实验。

请尝试回答下列问题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1)歌手张雨生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没有意识和感觉,更不能运动。

由此可以判.定其脑的________部位受到了严重损伤。

(2)由情景2可知,脑干中具有控制人体________的中枢。

(3)人醉酒后会出现东倒西歪、语无伦次的现象,这分别与________和________被麻醉有关。

(4)运动时为避免脑部受到损伤,我们应该怎样做?

________。

30.(8分)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

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图甲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图乙),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

请回答:

(1)图甲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

A.瓶子的大小B.细菌的有无C.肉汤的多少

图乙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图甲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____)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1.(9分)根据如图的漫画回答问题:

(1)细菌的“话”正确吗?

___________。

(2)很多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图中____________引起的疾病。

(3)下列描述中属于病毒特征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没有细胞结构②分裂生殖③具有鞭毛④都营寄宿生活

(4)引起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为预防H7N9禽流感的传播,请举一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

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解:

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一个AB血型的病人因大量出血需要输血,输入的血型最好应是AB型.

故选:

D.

2.【答案】C

【解析】腔肠动物体内只有一个由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吸收,我们人体在消化道内将食物消化吸收,因此,水螅的消化腔相当于我们身体的消化道腔,C正确。

3.【答案】C

【解析】分解者能将落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回归无机环境.因此,落叶最终将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回归土壤.

4.【答案】D

【解析】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

危害一:

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危害二:

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三:

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危害四:

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危害五:

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城市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可见,没有合理回收,浪费了资源,不属于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D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虑过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吸收回血液。

综上所述,一个健康人的原尿中不可能出现大分子的蛋白质、葡萄糖和血细胞,如果原尿中出现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应该是肾小球的滤过出现了问题,是由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强导致的,可能患了肾小球炎;如果尿中出现了葡萄糖,应该是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6.【答案】D

【解析】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B错误;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C错误;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正说明了变异的普遍性,D正确。

7.【答案】D

【解析】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是①水、②空气、③温度、④光和⑤其他鼠妇.

8.【答案】B

【解析】由于破裂的是静脉血管,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全身送回心脏,所以应在远心端压迫止血。

9.【答案】D

【解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故D正确。

10.【答案】C

【解析】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如图所示:

因此如果血液流经某器官后氧的含量增多了,二氧化碳降低,该器官是肺。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这是不适者被淘汰;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些细菌已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因此使用青霉素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的原因是青霉素对抗药性的细菌选择的结果。

12.【答案】D

【解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可生活在水中,A正确;

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B正确;两栖动物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正确;

两栖动物身体的温度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D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故A不符合题意;乌龟的体表覆盖着甲,完全用肺呼吸,陆上产卵,因此属于爬行动物,故B不符合题意;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故C符合题意;野鸭属于鸟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

据此可知,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发达,脂肪细胞数量多,但是占细胞鲜重最多的物质还是水。

15.【答案】A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组织细胞缺氧,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减少,因此出现高原反应。

为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血液中的红细胞会增多,增大对氧的运输能力,因此过一段时间后高原反应消失。

16.【答案】C

【解析】我国的华南虎早已所剩无几,因此基因的多样性不丰富,现存的华南虎可能是亲兄妹、表兄妹等,亲缘关系较近,华南虎选择的余地较少,只能是近亲繁殖,带有相同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得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所以小虎是瞎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近亲繁殖。

17.【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把细胞核中的丝状和粒状的物质,用染料染红,观察发现这些物质平时散漫地分布在细胞核中,当细胞分裂时,散漫的染色物体便浓缩,形成一定数目和一定形状的条状物,到分裂完成时,条状物又疏松为散漫状;1888年将这些条状物正式被命名为染色体,因此在分裂的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

18.【答案】D

【解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也就是说物体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

若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玻片标本应向右上方移动。

19.【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两栖动物的生殖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青蛙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4个时期。

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

故选D。

20.【答案】B

【解析】海蜇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由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体外。

故选B。

21.【答案】D

【解析】A、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A正确;

B、如图所示:

狐以兔为食,所以狐和兔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条数:

从植物开始,求每个分支的条数的和.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从左到右:

草→兔→鹰;草→鼠→狐;草→鼠→蛇→鹰;草→鼠→狐.C正确;

D、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D错误.

22.【答案】B

【解析】A、图中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10×16=160倍,A错误;

B、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用粗准焦螺找到物像后,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故B正确;

C、图乙中的图像比图甲中的图像大,是因为乙视野所用镜头的放大倍数比甲视野所用镜头的放大倍数大,C错误;

D、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有中最外面的是细胞膜.D错误.

23.【答案】C

【解析】排泄的途径有三条:

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排出;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以气体的形式排出。

可见汗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因此,高温下劳动一段时间的人最好补充一些淡盐水,以调节无机盐的平衡。

24.【答案】B

【解析】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螃蟹、蜘蛛、蜈蚣,都属于节肢动物;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因此属于软体动物。

25.【答案】D

【解析】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

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

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即:

A型血含只抗B凝集素、B型血含只抗A凝集素、AB型血两种凝集素都不含有、O型血两种凝集素都含有。

若用A型血清检验,乙和丁可发生凝集反应,则乙和丁的血型可能是B型和AB型,甲和丙可能是A型和O型,又因为乙只能接受甲的血,结合下面的输血关系表可知,甲是O型血,乙是B型血,丙是A型血,丁是AB型血。

输血关系表如图:

26.【答案】

(1)分解循环

(2)生物圈

(3)捕食太阳能

(4)自动

【解析】图中的D代表非生物环境;A属于生产者,它能够从无机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以A生产者为食物,属于初级消费者;C能分解A植物的残枝落叶和B动物的遗体粪便,属于分解者.A、B、C都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排到大气中.

(1)C是腐生性微生物,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属于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

(2)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圈.

(3)牛吃草,则A与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B是牛,它以草为食,从草中获得物质和能量,草中的能量是其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和种类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27.【答案】

(1)丙

①甲;可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

②乙;可换用大光圈或凹面镜;

③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

(2)物镜;有螺纹;目镜

【解析】

(1)在用低倍物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实验时,应使视野明暗适中,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看到的物像清晰,所以丙同学的观察效果最好.

甲图中细胞在视野的右下方,不在视野的中央,影响观察,可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乙图中视野太暗,不清晰,影响观察,且从视野看好像被遮挡,检查是否被遮挡或换用大光圈或凹面镜.丙图中细胞排列均匀,清晰、不重叠,观察效果好.

(2)判断目镜和物镜的方法是:

物镜带螺纹,目镜不带螺纹,则可以看出图中的ABC是物镜,DEF是目镜.

28.【答案】

(1).B

(2).葡萄糖(3).A(4).无机盐和尿素(5).C(6).蛋白质和血细胞

【解析】

(1)B中只含葡萄糖没有大分子蛋白质,所以为原尿,样本C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等大分子的物质,所以不可能为原尿,只有B符合题意。

(2)A样本中没有大分子的物质和葡萄糖,只含有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所以A为尿液。

(3)肾小球发炎会导致其的通透性变大,所以尿液中会含有大分子的物质,样本C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因此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C。

29.【答案】

(1).大脑

(2).心跳、呼吸、血压(3).小脑(4).(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5).佩戴头盔、保护后脑等

【解析】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等,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由此看出“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是脑的大脑损伤了,而脑干是完好的,人醉酒后会出现东倒西歪、语无伦次的现象,可以判断是脑的小脑和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被酒精麻醉了,为了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在运动时要带头盔,保护后脑。

30.【答案】

(1)A细菌

(2)B煮沸杀菌(或高温灭菌)(3)B

【解析】

(1)甲图A瓶用酒精灯高温加热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没有高温灭菌,因此B瓶内有细菌,故肉汤仍然保鲜的是A瓶;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

(2)甲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乙图中A瓶空气能进入瓶中而细菌会落在弯曲部位,不能进入;B瓶将瓶颈打断,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落入肉汤,因此它们的控制变量也是细菌的有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