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 模拟题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8798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7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综合 模拟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教育综合 模拟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教育综合 模拟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教育综合 模拟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教育综合 模拟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 模拟题二.docx

《教育综合 模拟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 模拟题二.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综合 模拟题二.docx

教育综合模拟题二

第一套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著作。

2.20世纪以后的教育呈现出的新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教育、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

3.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启”的意思是谓开其意。

5.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强化变化,而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6.脑的枕叶是视觉中枢。

7.表情动作可以分为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动作表情。

8.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三、简答题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2.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社会功能:

①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②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③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④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个体化功能:

①促进发展功能;②满足需求的功能;③诊断功能;④矫正功能。

3.简述当前我国的教学模式。

(1)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2)目标—导控教学模式;(3)传递—接受教学模式;(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4.简述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

(1)创建美满生活的教育目的论;

(2)“泛智”教育;(3)教育适应自然;(4)班级授课制。

5.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1)合作开发;

(2)课题研究与实验;(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

四、论述题

为什么说教育和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试加以论述。

【参考答案】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⑤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于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

“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

”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

“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

”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

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

“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收获是怎么来的呢?

大家要感谢谁呢?

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

”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

案例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该案例教师利用一个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

第二套

37.《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

38.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39.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

40.根据《福建省十三五教育专项规划》实施乡村校长助力计划和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2020年前将乡村校长和教师轮训一遍。

4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学校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

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不宜在校学习的学生,应当休学,由监护人安排治疗、休养。

42.先秦时期的墨家十分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43.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和互补性。

44.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45.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是以出现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为标志。

世界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产生于法国(国家)。

4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

47.在我国,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48.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说明德育具有社会性。

49.吉尔福特于1967年将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作为智力结构的因素提出来,并认为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构成了发散性思维的三个维度。

50.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

51.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如果一个人对立体几何很有天赋,说明这个人具有很好的空间智力。

5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第一个反抗期出现在儿童期。

53.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54.心智技能具有三个特点:

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和结构具有简缩性。

55.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三、判断说理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总分15分)

56.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实质是一种交往。

说法正确。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57.“望梅止渴”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说法错误。

由各种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的具体信号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望梅止渴就属于这一类型。

由抽象的语言文字引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

58.在品德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行为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说法错误。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处于品德发展处于认同阶段的人,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只是相对的稳定,只有到了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一小题30分,第二小题15分,总分45分)

59.小黄是一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也是其他同学眼里的“混世大魔王”,因为他不仅成绩差,还经常欺负同班同学甚至其他年级的学生,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

小黄也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同学们带到学校的的好吃的东西经常不翼而飞,其实都藏在小黄的书包里。

班主任陈老师对此十分生气,打算去小黄家做一次家访,如果小黄真的无药可救,准备报请学校勒令其退学。

陈老师到了小黄家才了解到:

小黄5岁时父母就离异,父母谁也不愿意抚养小黄,无奈之下,年迈的爷爷奶奶只要挑起了抚养重担。

陈老师进一步了解到,小黄偷的那些东西其实都不是自己吃的,而是拿来孝敬爷爷奶奶。

回到学校后,陈老师打消了勒令小黄退学的年头,同时陷入了沉思。

(1)结合案例,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8分)

(2)结合案例,请你谈谈德育的重要性?

(10分)

(3)结合案例,请你谈谈教育应如何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性?

(12分)

【参考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指出: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案例中小黄的父母的行为违反了该法律,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应当予以全接制止;第十八条指出: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十九条指出:

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案例中陈老师准备报请学校勒令小黄退学的想法是错误的;应当关心爱护小黄,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加强跟小黄的沟通,引导小黄改掉陋习,加强学习,成为一名好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2)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从上述案例看,对青少年尤其是类似小黄这样的青少年群体而言,德育工作至关重要。

①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从长远看,学校德育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小学生将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

②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少年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正处于发展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形成良好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道德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③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是体质、智力发展的保证和动力。

只有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3)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

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做到有针对性,即教育者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教育,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要抓关键期。

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我们要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还要注重培齐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60.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做出了巨大贡献。

(1)结合材料,简述意志的品质。

(7分)

(2)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8分)

【参考答案】

(1)①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从而自觉地去行动,以达到既定的目的。

②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

张海迪虽然自小高位截瘫,但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克服了种种常人都没遇到的困难,学会4门外语,翻译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

③果断性,表现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能及时地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④自制力,善于控制自我的能力。

(2)①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

②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③指导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④发挥纪律对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

第三套

37.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

38.《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所体现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39.《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40.《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予以劝诫、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4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包含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方面。

42.所谓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对“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

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瓦根舍因。

43.第一个颁布未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壬寅学制,又称为《钦定学堂章程》。

44.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它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4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6.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包含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两方面。

47.老师告诉孩子捡到钱要上交给警察叔叔,但有些孩子家长却对孩子说捡到的钱就是自己的,不要白不要。

这说明了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重要性。

48.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从评价类型来看,它属于定性评价。

49.成人与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成,而成人看到的画面意义。

这反映的知觉特性是理解性。

50.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幻想是理想。

51.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

52.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53.小明在解决问题时,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由此可见,小明的认知风格属于继时型。

54.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

55.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学生座位的分配。

三、判断说理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总分15分)

56.孩子碰到电线触电了,他因此获得了不能碰有电的物体这一观念,这是一种教育。

说法错误。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孩子通过触电而获得有关电的知识并非有是目的的行为,因此不是一种教育活动。

57.古语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故定势只起到积极作用。

说法错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只有事先有准备才有可能成功,但没准备就会失败,也就是说准备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准备肯定会失败。

而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定势的这种影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58.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是相互的。

说法正确。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反过来,学习效果的好坏也可能影响到学习动机的强弱。

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相互影响,并非是一致的。

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

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一小题30分,第二小题15分,总分45分)

59.张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不仅认真组织好教学工作、批改作业,并且担任班主任的岗位,对学生呵护备至,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并对于学生的学习近况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

张老师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是差生,因而,每次考试成绩出来都将成绩表张贴在墙上,对学习进步很快的学生予以肯定和表扬,高度赞许成绩很好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垫底的则不予理会。

(1)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刘老师进行评价。

(8分)

(2)请你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评价张老师。

(10分)

(3)结合案例,请你谈谈当前我国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12分)

【参考答案】

(1)①爱岗敬业。

张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认真组织好教学工作、批改作业,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并对于学生的学习近况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

说明张老师十分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和岗位;②关爱学生。

张老师对学生呵护备至,积极与家长就学生的情况进行沟通,说明张老师十分关心和爱护学生。

③教书育人。

张老师所做的一切工作,出发点都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考虑,但过于重视成绩,把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教师的本职工作做的不够好。

(2)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教好书,同时要管理好班级。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张老师作为班主任,有很多工作要做。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张老师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张老师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并与家长就学生的情况进行沟通,说明张老师很用心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②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保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单靠学校教育或教师是不够的,

需要整个社会特别是家长的配合。

作为多年的教师,张老师深谙这个道理,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

③评定学生操行。

张老师过分看重成绩和分数,对学习进步很快的学生予以肯定和表扬,高度赞许成绩很好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垫底的则不予理会。

说明张老师在这方面的工作做的不是很好,有待改进。

④个别教育工作。

一个班级里不仅有优等生和中等生,还有所谓的后进生,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每一个学生都不能忽视,而张老师明显地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说明张老师需要转变观念,才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①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及情绪、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査;

②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③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倚重量化结构,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④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⑤评价重心——仍过多关注结果,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针对教育评价的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做到:

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②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性;

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④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⑤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60.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课,因一只被李小明放在一个学生书包中的青蛙窜出来“呱呱”直叫,影响了上课,班主任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

可是,第二天,教室里出现了一只小猫,接着又出现了小狗、麻雀、老鼠...有一次,李小明竟将一条蚯蚓放到了讲台上。

王老师对他批评、监视、处罚,都没有使他转变,认为他是不可救药的“皮大王”。

进了初二,李小明依然是那样调皮。

新来的班主任陈老师仔细地观察他,不久发现他喜欢上生物课,于是找他谈话,非但没有批评他,还告诉他班上要成立一个动物兴趣小组,准备让他当小组长。

李小明非常激动,向陈老师表示了决心。

半年后,李小明从观察昆虫的活动中,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坏习惯,认真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他写了

《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科学小论文;在全市昆虫考察比赛中,动物小组制作的标本还得了奖。

(1)请你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谈谈为什么两位班主任成效不同?

(7分)

(2)如果你是李小明的生物老师,你将如何培养他的兴趣?

(8分)

【参考答案】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强化在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中起着重要作用。

班主任王老师对李小明进行批评、监视、处罚等,从表面上看是对李小明进行惩罚,本来应该对李小明的不良行为起到抑制的作用,但从效果来看,王老师对李小明的惩罚却起到了正强化的作用,不仅没有抑制李小明的不良行为,还增强了其不良行为出现的概率。

而陈老师并没有对李小明进行所谓的惩罚,也就没有对李小明的不良行为进行强化,从而起到消退的效果,陈老师从李小明喜欢上生物课入手,让他当动物兴趣小组的组长,针对李小明的不良行为进行引导,并与兴趣小组成功联接。

(2)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对有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向神往,优先给予注意,并积极从事与此事有关的活动。

案例中的李小明,很明显对小动物感兴趣,作为老师应该保护他的兴趣,并做好引导和培养工作。

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应注意:

①作为他的生物老师,我首先会让李小明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②我会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李小明进行解决;③我会利用李小明已有的兴趣进行迁移,从喜欢动物到喜欢植物到喜欢生物,再到喜欢各个学科;④师生间的情感是纽带,我会与李小明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做到让李小明“亲其师,信其道”。

第四套

四、名词解释

1.所谓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2.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3.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它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

4.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即测验的有效性。

5.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五、简答题

1.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

4.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理影响;

(3)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六、论述题

1.试述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着;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