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内容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479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内容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内容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内容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内容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内容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内容分析.docx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内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内容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内容分析.docx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内容分析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内容分析

一、写作背景

   早在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出生于德国大官僚家庭的杜林就写文章“批判”《资本论》。

在1875年前后,杜林宣布他改信社会主义,并且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反对马克思主义。

由于杜林打着“社会主义”的招牌,并以“科学”的伪装出现,迷惑了很多德国党成员。

当时的德国党内面临严肃的问题:

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不仅关系到德国党能否作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存在,也关系到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相继在德国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表。

1878年7月印成单行本,这就是《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出版以后的1879年10月,法国工人在马赛召开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决定创建法国工人党。

马克思、恩格斯应法国社会主义者、法国党的创始人盖德的请求为其拟了法国社会党党纲。

同时,为了在法国党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由法国社会主义者拉法格出面,请恩格斯写一本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读物,以帮助法国工人党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并同流行于法国工人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

恩格斯把1878年发表的《反杜林论》“引论”中的“概论”、第三编的“历史”和“理论”改写为独立的著作。

1880年由拉法格译成法文,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名三期连载在法国《社会主义评论》杂志上。

后来于1880年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名在巴黎印成单行本出版。

1883年出版德文版时,改名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在此前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曾被译成波兰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俄文、丹麦文、荷兰文、罗马尼亚文等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并广泛传播。

 

二、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书共三章,分别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及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的设想等。

该书最鲜明的特点,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这把正确开启人类社会研究之门的钥匙,科学分析并预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并设想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重要制度特征。

第一章,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分析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理论贡献及其历史缺陷。

恩格斯盛赞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处处显露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

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历史缺陷,即认识不到新生的无产阶级的力量。

因而他们不是把自己作为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而是把自己当成解放全人类的代表,企图建立一个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

恩格斯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尚不十分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暴露还不充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还很不发展。

所以恩格斯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这就决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空想性。

在本章最后,恩格斯说: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这一论断可谓画龙点睛,指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关键。

第二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

恩格斯在这一章强调,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由于其自然观上的机械唯物论和历史观上的唯心论,其学说注定是空想而不是科学。

在这一章,恩格斯花费很多笔墨论述人类认识史上存在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和斗争;论述马克思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并把唯物辩证法运用到人类历史的研究中,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因,既不是英雄豪杰,也不是政治斗争和政治变革,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因此,社会主义不能再被看作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斗争的必然产物。

”因此,社会主义的任务就不再是从头脑中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要研究产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而解决冲突的手段也需要到这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所造成的经济状况中去寻找。

由此,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被揭示出来,即剩余价值的存在,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生产的过程。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第三章是本著作的重点。

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

恩格斯在本章开篇就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他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预见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必然性。

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所创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发展,生产资料就越来越被大批人共同使用,生产越来越表现为社会化的;而由社会化的劳动所生产的产品却不是为真正使用这些生产资料和真正生产这些产品的人所占有,而是被资本家所占有。

这样就造成了集中于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同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生产者之间的分离,因此,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就成为不可避免。

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第一个表现。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每个生产资料的所有者都为了交换的需要各自进行生产,但是,并不知道对于产品是否能够全部被市场所接纳,所以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而每一个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又不断地改进机器、加强管理,企业内部的组织性日益加强。

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而这种企业内部日益加强的组织性恰恰是加强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主要工具和直接对立物。

这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第二个表现就是,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而这种新的生产方式越是在占有统治地位,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不相容性也就越是明显。

而这两个矛盾恰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经产生就固有的矛盾,并在其中发展运动着。

这注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毫无出路”地进行着“恶性循环”。

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剧烈爆发的产物。

在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经济冲突达到了顶点: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起来反对其交换方式。

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来越无法驾驭自己生产出来的越来越要求摆脱其资本属性而在事实上承认它的社会属性的生产力。

这就迫使资本家阶级在资本关系内部一切可能的限度内,越来越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于是出现了股份公司,出现了“托拉斯”,出现了向国家财产的转变。

但是,恩格斯深刻地指出,无论是股份公司还是托拉斯,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因为现代的资本主义国家正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建立的组织,它是“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

资本主义生产机构向股份公司、“托拉斯”和国家财产的转变恰恰证明,资产阶级并非是不可缺少的。

在资本关系的顶点上必然要发生变革。

因此,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正是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恩格斯预见了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且阐述了未来社会的一些重要的制度特征。

第一,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社会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的社会直接占有和生活资料的个人直接占有;第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力已经发展到除了社会管理不适于任何其他管理的程度,因此冲突的解决“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也就是“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

而要实现这一点,只能“由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生产力。

一旦实现由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生产力,使人们按照生产力的本性来对待生产力,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就将让位于“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

到这时,奴役生产者的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就将让位于以生产资料的社会本性为基础的产品占有方式:

“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和享乐的资料。

第三,不存在阶级和国家;第四,生产力的充分发展。

恩格斯阐明了“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生产资料的途径和前提,即,即“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

”同时,恩格斯指出,“但是这样一来,它就消灭了作为无产阶级的自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也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

因此,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也是消灭阶级、国家消亡的前提。

所以恩格斯强调,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

因此,按照恩格斯的理论,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途径和前提就是:

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取得国家政权,并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

恩格斯指出了阶级存在的根源是生产力的不足,同时,“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阶级消灭的前提”。

第五,一切社会成员的富足充裕的物质生活;第六,社会成员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恩格斯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一前提出发,指出未来社会由于消除生产的人为障碍以及生产力和产品的明显浪费和破坏,从而为全社会节省出大量的生产资料和产品。

所以,“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第七,消除了商品生产,生产者成为产品的主人;第八,社会生产由有计划的组织进行,消除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恩格斯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地组织所代替。

第九,人类进入自由王国,人成为自由的人。

恩格斯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生存斗争就停止了。

“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地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

“只有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有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

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最后,恩格斯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以上这些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是恩格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出发点,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而出来的必然结论。

它集中地表达了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表达了几千年来人们寻求未来美好社会的愿望与理想。

三、思想发展及学术价值

恩格斯在1885年《反杜林论》的序言中说,本书第三编第二章:

《理论》(也就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第三章),做了一些解释性的增补,因为这里所涉及的仅仅是他所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1]。

这个核心问题就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

伴随这一基本结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直到1878年的《反杜林论》和1880年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详细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没有发生改变。

这证明这些有关未来社会的设想并非是马克思恩格斯“内心激动的成果”[2]。

恰恰相反,这是他们的一贯主张。

其实,早在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于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就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实际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时马克思还没有用“生产关系”这一概念)的矛盾运动出发,论述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其成为不是发展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与此同时,无产阶级的产生带来了共产主义的意识,即对现存社会实行根本革命的意识,因此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

只有在无产者的集体中,个人才能控制自己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全体成员的生存条件,因而个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在这一早期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展现了关于未来社会的有关设想,如,“个人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个人本身的才能的一定总和的发挥”、“在无产阶级占有制下,许多生产工具应当受每一个个人支配,而财产则受所有的个人支配”、消灭了私有制(“联合起来的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消灭着私有制。

”)等等。

显然,这些设想与后来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相比很不清晰和完整。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所写的《共产党宣言》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得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在这篇举世闻名的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种种虚假的和反动的社会主义,而公开把“消灭私有制”则成为共产党人的理论总结。

他们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指出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指出无产阶级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指出无产阶级要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并且,他们指出了10条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制性措施。

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取得专政,上升为统治阶级只是为消灭阶级统治、消灭阶级本身的必经阶级段和必然要求;当阶级差别已经消失而全部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的时候,代替旧社会的新的社会就到来了。

而这个新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运用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得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并且清晰完整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重要制度特征。

由于它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建立在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基础之上,使几千年来人们关于未来美好社会的理想第一次成为可能。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充分体现,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充分表达。

因此,列宁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

 

--------------------------------------------------------------------------------

[1]恩格斯《<反杜林论>三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0页。

[2]转引自恩格斯《<反杜林论>三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5页。

 

 

回复支持(0)反对(0)管理

re: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评介-内容提要

游客06-2909:

15其它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简明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由来及其基本理论的重要著作,是恩格斯于1880年根据《反杜林论》一书的引论第一章、第三编第一和第二章改写而成的。

马克思称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学习这一著作,对于完整准确地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的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局限性,肯定了他们的积极思想成果,批判了他们学说中的空想成分;并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必须首先使它摆脱唯心史观的支配,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历史局限性(第l一8段)

科学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但是,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是从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材料出发的。

而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又是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提出的各项原则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法国启蒙学者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家。

他们用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等思想原则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并且要求以这些思想原则作为建立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

他们认为,这些思想原则是超阶级的人类理性和永恒真理。

实践证明,它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

无产阶级是与资产阶级同时产生的。

因此,在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除了存在着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外,还存在着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对立。

所以,在每一次大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运动中,都爆发过反对剥削者的早期无产阶级的独立运动,从而产生了相应的理论表现——空想社会主义。

在16、17世纪,有莫尔和康帕内拉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18世纪有摩莱里和马布利的表现为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

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暴露出大量弊病,启蒙学者关于理性王国的学说宣告破产,这时,出现了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开始提出他们的社会主义学说。

但是他们象启蒙学者一样,把自己的学说看作偶然发现的人类理性和永恒真理。

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那时,大工业在英国刚刚产生,在法国还完全没有,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还很不发展,解决这些冲突的手段还没有从经济关系的发展中展现出来。

所以,他们只能从头脑中发明新的社会制度,并且幻想通过宣传示范去实现这种社会制度,从而注定这种学说一开始就是空想的。

(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和他们的学说(第9-—123段)

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是一个博学的思想家。

他在1802年就了解到法国革命不仅是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而且是贵族、资产阶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

他还提出了一切人都应当劳动的思想。

1816年,圣西门已经有了关于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这种观点的萌芽,而且明白地表达了“废除国家”的思想。

圣西门的思想中包含着后来社会主义者的几乎一切并非严格地是经济的思想的萌芽,充分显示了他的远大眼光。

傅立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是他学说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内容。

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在“恶性循环”中运动,贫困是由过剩产生的,这里他已对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

他第一次提出了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的尺度的思想。

傅立叶最伟大的地方表现在他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上。

他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并且断言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上升和下降时期。

欧文的学说是在经历着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社会恶果更为惊人的英国社会中产生的。

欧文从法国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所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

基于这种看法,他提出了改造社会的理论。

在他看来,新的强大的生产力是改造社会的基础,是大家的共同财产,应为大家的共同福利服务。

他认为私有制、宗教和资产阶级的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

他系统地制定了消除阶级差别的方案。

总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从而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他们在对未来社会的描绘中提出了一些合理的主张;他们的社会历史观点中含有某些辩证法的见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批判地吸收了这些积极的思想成果。

(三)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第24段)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是理性的体现这种历史唯心主义见解,曾经长期地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社会主义者的观点。

社会主义被他们看作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而他们每个学派的创始人对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解释又各不相同。

这些学派创始人的比较温和的批评意见、经济学说和关于未来社会的观念只能被混合为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即首先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冲突和阶级斗争进行深入的考察。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与哲学上的变革有着直接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

“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92页)所以,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二章中,论述了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批判了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一)古代辩证法和近代形而上学的产生,黑格尔哲学的伟大功绩和历史局限(第l一7段)

辩证法早在公元前500多年的古希腊就已经产生了。

其代表人物有赫拉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甚至、“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

古希腊辩证法认为:

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生成和消逝。

这种原始的、素朴的辩证法世界观实质上是正确的,并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希腊辩证法的局限性正如恩格斯所说:

“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

”这种局限性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和科学发展水平决定的。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辩证法逐渐被形而上学所代替。

为什么古代辩证法会被形而上学所代替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要认识事物的细节,就不得不把这些细节从各种事物的联系中抽出来,从它们的特性、它们的特殊的原因和结果等方面来分别地加以研究;另一方面,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为人们研究这些细节提供了应有的材料。

于是,人们开始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进行研究。

这种做法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惯:

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是从静止的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从活的状态,而是从死的状态去考察。

这种考察方法从自然科学中被移植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按照形而上学的观点,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正和负绝对互相排斥;原因和结果处在相互对立之中,等等。

初看起来,这种观点是合乎常识的,似乎极容易理解。

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中。

例如,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它的机体中都有细胞在死亡,也有新的细胞在形成,所以,每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都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

正和负的关系,正如它们是彼此对立的一样,它们又是互相渗透和不可分离的。

原因和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下关系是不同的,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的,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已经同自然科学达到的成果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因此,要精确地描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即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运动、它们的变化、它们的产生和消逝等方面去考察它们)才能做到。

近代德国哲学一开始就是以这种精神进行活动的。

它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了顶峰。

黑格尔的最伟大的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他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过程的反映,相反地,现实的事物及其发展只是某种“观念”的体现。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所以,黑格尔的哲学中实际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

一方面,它以历史的观点作为基本前提,即把人类的历史看作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其本性而言是不能因所谓绝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