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宁蒗县一中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191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宁蒗县一中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省宁蒗县一中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省宁蒗县一中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省宁蒗县一中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省宁蒗县一中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宁蒗县一中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云南省宁蒗县一中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宁蒗县一中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宁蒗县一中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云南省宁蒗县一中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云南省宁蒗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如图所示.(已知cos

=0.6,sin

=0.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mg

B.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

mg

C.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g

D.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

g

2.关于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静止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它们之间一定不存在静摩擦力作用

B.一个物体静止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作用

C.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消失时,弹力一定也同时消失

D.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

3.如图所示,直杆BC的一端用铰链固定于竖直墙壁,另一端固定一个小滑轮C,细绳下端挂一重物,细绳的AC段水平.不计直杆、滑轮及细绳的质量,忽略所有摩擦.若将细绳的端点A稍向下移至A'点,使之重新平衡,则此时滑轮C的位置()

A.在AA'之间B.与A'点等高

C.在A'点之下D.在A点之上

4.如图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乙为从动轮,传运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Q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的方向相反

B.P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Q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C.P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同,Q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D.P、Q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的方向相同

5.物体从A向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A点时速度为10m/s,通过B点时速度为4m/s,C点为AB的中点,AB的距离为14m,则()

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

B.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4m/s

C.物体从A到B所用的时间为4s

D.物体通过C点的瞬时速度为

6.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N到M的过程中,A的平均速率最大

B.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C.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不相同

D.到达M点时A的瞬时速率最大

7.关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不同时产生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效果会相互抵消

8.在研究下列运动时,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的是(  )

A.在空中做翻转运动的体操运动员

B.自行车车轮的旋转

C.一架波音747客机从南京到上海飞行的时间

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9.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关于地球能否看作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B.地球的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10.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

A.t1时刻车速更小

B.0~t3时间内加速度更小

C.加速度总是比不启用ABS时大

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短

1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惯性就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C.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受到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12.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则上下两图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图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v表示物体的速度)().

A.

B.

C.

D.

二、多选题

13.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C.斜面体C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

D.将细绳剪断,若B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为0

14.如图是幽默大师卓别林一个常用的艺术造型,卓别林身子侧倾,依靠手杖的支持使身躯平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手杖可能有摩擦力作用

B.地面对手杖一定有摩擦力作用

C.地面对手杖的弹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D.地面对手杖的作用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15.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6s内分别经过P、Q两根电线杆,已知P、Q电线杆相距60m,汽车经过电线杆Q时的速率是15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P杆时的速率是5m/s

B.车的加速度是1.5m/s2

C.P、O间的距离是7.5m

D.车从出发到经过Q所用的时间是9s

16.物体从离地面45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3s后落地

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m/s

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为25m

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m/s

三、实验题

17.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5mm的挡光条,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挡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时间为△t1=0.05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010s,挡光条从第一个光电门到挡住第二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3=3.0s.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为_____,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滑块的加速度为_____m/s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_____m.(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8.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下述第

(1)、

(2)、(3)小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由以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

是______

;

(2)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

为________

;

(3)纸带上的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

=______

;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

,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填“大”或“小”).

四、解答题

19.某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下来。

若物体在最初5s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1∶5,求此物体一共运动了多长时间。

20.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km/h,若驾驶员发现前方100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1)汽车刹车后8s的速度和位移各是多少?

(2)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21.一质量为0.25kg的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从t=0s时刻开始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t=2s时,物块速度的大小:

(2)t=0到t=3s的过程中,物块上升的高度.

22.在寒冷的冬天,路面很容易结冰,在冰雪路面上汽车一定要低速行驶.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车辆遇紧急情况刹车时,车轮会抱死而“打滑”。

如图所示,假设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至一个斜坡的顶端A时,突然发现坡底前方有一位行人正以2m/s的速度做同向匀速运动,司机立即刹车,但因冰雪路面太滑,汽车仍沿斜坡滑行。

已知斜坡的高AB=3m,长AC=5m,司机刹车时行人距坡底C点的距离CE=6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冰雪路面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5.

(1)求汽车沿斜坡滑下的加速度大小。

(2)试分析此种情况下,行人是否有危险。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B.小球静止时,分析受力情况,如图,由平衡条件得,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细绳的拉力大小为

故AB错误;

CD.细绳烧断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则小球所受的合力与烧断前细绳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此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A、B、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同时具备接触面间有弹力、接触面粗糙、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才会有静摩擦力,故A错误,B正确;

C、D、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但是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故C、D错误.

故选B.

【点睛】

对于弹力和摩擦力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它们产生的条件、方向特点进行分析.结论是:

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而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3.D

【详解】

由于杆一直平衡,对两根细绳拉力的合力沿杆的方向向下,又由于同一根绳子的张力处处相等,而且两根细绳的拉力大小相等且等于物体的重力G,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一定在角平分线上,若将细绳的端点A稍向下移至A′点,若杆不动,则∠A′CB小于∠BCG,则不能平衡,若要杆再次平衡,则两绳的合力一定还在角平分线上,所以BC杆应向上转动一定的角度,此时C在A点之上,故D正确.

4.B

【详解】

由题意可知甲轮与皮带间、乙轮与皮带间均相对静止,皮带与轮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假设甲轮与皮带间无摩擦力,则甲轮转动时皮带不动,P点相对于皮带向前运动,可知P点相对于皮带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则甲轮上的P点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后,即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再假设皮带与乙轮间没有摩擦力,则当皮带转动时,乙轮将会静止不动,这时,乙轮边缘上的Q点相对于皮带向后运动,可知Q点有相对于皮带向后运动的趋势,故乙轮上Q点所受摩擦力向前,即与乙轮转动方向相同。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平均速度为

物体通过C点的瞬时速度为:

根据

可得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3m/s2

根据

可得时间为2s,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A

【详解】

AB、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其中A的路程最长,所以A的平均速率最大;A正确B错误

C、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位移与时间都相等,故平均速度相同;C错误

D、虽然时间相等,但A到达M点时A的瞬时速率无法确定,大小无法比较;D错误

故选A

【考点定位】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点睛】

要明确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矢量;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7.A

【详解】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一种性质的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此作用效果不会抵消,因此A正确,BCD错误

8.C

【解析】

试题分析:

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

A、空中做翻转运动的体操运动员,观察的是躯体的动作,不能忽略大小和形状,不能看成质点;错误

B、自行车车轮上各点的转动情况不同,不能忽略其大小、形状,故不能看作质点;错误

C、飞机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但与南京到上海的距离相比较可忽略不计,可以把飞机看作质点;正确

D、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时间时,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错误

故选C

考点:

质点

点评:

能否把物体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绝对体积和质量,而要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不是没有影响或影响可忽略不计

9.D

【解析】

试题分析:

一个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要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地球的质量、体积当对所分析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就可以看成质点,所以A、B选项都不对.

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的大小是不能忽略的,没了大小,就没有自转的说法了,所以此时地球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

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来说太小了,完全可以忽略,此时可以看成质点,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

A.由图可知,启用ABS后,t1时刻车速更大,故A错误;

BC.由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在0~t1时间内,启用ABS后的加速度比不启用ABS时小,而在t1~t3时间内,启用ABS后的加速度比不启用ABS时大,故BC错误;

D.由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启用ABS后,刹车距离比不启用ABS时短,故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

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误;

B.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B正确;

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并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还有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错误;

D.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或者合外力为零的时候的运动规律,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

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a与合力F成正比,可知,a-t图象与F-t图象应相似,故AB错误;

CD.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中速度时间图象的两条线段斜率大小相等,但左正右负,与a-t图象反应的情况一致,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CD

【分析】

考查多个物体受力平衡问题,采用整体、隔离法合理选择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得.

【详解】

A.若绳对B的拉力恰好与B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则B与C间的摩擦力为零,A项不符合题意;

BC.将B和C看成一个整体,则B和C受到细绳向右上方的拉力作用,故C有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

D.将细绳剪断,若B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利用整体法判断,BC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其它外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为0,D项符合题意.

【点睛】

分析多个物体时,注意整体法、隔离法的灵活应用,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会使问题简化.

14.BC

【详解】

AB.手杖是倾斜的,在水平方向相对地面有运动趋势,地面又是不光滑的,所以有摩擦力,故A错误,B正确;

C.不管手杖与地面是如何角度的,它与地面之间的弹力都是竖直向上,故C正确;

D.地面对手杖的作用力有两个:

弹力和摩擦力,其合力一定斜向上,故D错误。

故选BC。

15.ACD

【详解】

A.由于汽车在P、Q间的平均速度等于它经过两点时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即

所以

vP=

-vQ=5m/s

故A正确;

B.车的加速度

a=

m/s2

故B错误;

C.从O到P用时

t′=

=3s

P、O间距离

x1=

t′=7.5m

故C正确;

D.O到Q用时

t′+t=3s+6s=9s

故D正确。

故选ACD。

16.AB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自由落体位移公式h=gt2,有t=

=3s,A正确;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公式v2=2gh,得v==30m/s,B正确;最后1s下落的位移为前3s的位移减去前2s的位移,前2s的位移为:

h2=gt22=20m.所以最后1s的位移为△h=h-h2=45-20=25m,C正确;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v==15m/s,D错误.

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

【名师点睛】

17.0.10m/s;0.50m/s;0.13;0.92;

【分析】

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和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结合运动的时间,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滑块的加速度;

最后由位移与速度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滑块加速度:

根据位移与速度关系可得:

【点睛】

本题考查了极限思维的方法,知道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并掌握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18.0.16~0.170.40~0.450.070~0.080大

【详解】

(1)根据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可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0s,打C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

(2)根据逐差法可知加速度大小

(3)由

可得

(4)频率变低,周期变长,实际打点间距变大,而时间仍按原来时间计算,由

,可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

19.8s

【详解】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总的运动时间为t,用逆向思维考虑,将物体看成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最后5s内的位移:

最初5s内的位移:

又因为:

联立解得:

t=8s

20.

(1)0;90m

(2)不会有安全问题

【详解】

(1)以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8km/h=30m/s,a=﹣5m/s2

设汽车刹车t秒后停下来,由vt=v0+at得:

t==s=6s

因为汽车6s末停下来,所以:

8s末的速度为0

8s内的位移等于6s内的位移,即:

s8=s6=t=×6m=90m

(2)因为汽车刹车距离90m<100m,所以汽车不会有安全问题.

21.

(1)2m/s 

(2)6m

【解析】

【分析】

在0-1s内拉力小于重力,物块静止不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1-2s内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t=2s时,物块速度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2-3s内的加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分别求出1-2s内和2-3s内的位移,从而求出物块上升的高度;

【详解】

解:

(1)

内,

,物块静止

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则t=2s时,物块的速度:

(2)

物块匀加速运动:

物块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则有:

则物块上升的高度:

22.

(1)

(2)有

【解析】

【详解】

(1)汽车在斜坡上行驶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1

由几何关系得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汽车在斜坡上滑下时的加速度a1=2m/s2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解得汽车到达坡底C时的速度

经历时间

汽车在水平路面运动阶段,由μmg=ma2

得汽车的加速度大小a2=μg=5m/s2

汽车的速度减至v=v人=2m/s时发生的位移

经历的时间

人发生的位移x2=v人(t1+t2)=4.6m

因x1-x2=7m>6m,故行人有危险.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分析能否追及时,只要研究两者速度相等时位移的情况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