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094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

《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

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法律硕士联考(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

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西方法律格言说:

“法律不强人所难。

’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C)

A.凡是人能够做到的,都是法律所要求的

B.对人所不知晓的事项,法律不得规定为义务

C.根据法律规定,人对不能预见的事项,不承担过错责任

D.天灾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律加以调整的事项

2.研究法的价值,揭示法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评判法的价值标准属于对法的(A)。

A.应然性研究

B.实然性研究

C.必然性研究

D.实践性研究

3.N的特征之一:

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这里关于“法的普遍性”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C)。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B.法律的内容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

C.法律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效力

D.法律面临着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我国的法律要与国际接轨

4.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B)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5.关于法的本质的社会控制论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A.梅因

B.韩非

C.康德

D.庞德

6.下列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区别,表述错误的是(A)。

A.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具有效力

B.规范性法律文件适用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则适用于特定的人

C.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反复适用,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仅能适用一次

D.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一般的行为模式和标准,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特定的事项

7.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A)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8.按照法律的调整范围,法律可分为(B)。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9.生物科技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器官移植成为延续人的生命的一种手段。

近年来,我国一些专家呼吁对器官移植进行立法,对器官捐献和移植进行规范。

对此,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C)

A.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

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也能够直接影响和改变科技的发展

C.法律既能促进科技发展,也能抑制科技发展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D.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可以不考虑具体国家的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

10.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D)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错误的

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11.刘某为某县级市印刷厂工人,他向该市纪检委举报了该市人大副主任郝某收受钱物的行为,三个月后见市纪检委未采取任何措施,又向检察院报案。

经查,郝某没有收受钱物的行为。

那么刘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情形?

(D)

A.法的解释

B.违法

C.法的适用

D.法的遵守

12.法律与利益有着内在的联系。

下列关于法律与利益关系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法对社会的控制和调整主要通过对利益的调控而实现

B.法律是分配利益的重要手段,法律表达利益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利益选择的过程

C.民法的诚信原则在维护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D.离开了法律。

利益就无从产生,也无以存在

13.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C)

A.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

B.法与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C.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

D.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宗教同时也控制人的精神

14.甲的父亲死后.其母乙将其家住宅独自占用。

甲对此深为不满,拒绝向乙提供生活费。

乙将甲告上法庭。

法官审理后判决甲每月向乙提供生活费300元。

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理解是正确的?

(B)

A.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

B.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

C.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

D.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的判决缺乏依据

15.关于法律制定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D)。

A.法制统一原则的要求是法律之间没有矛盾

B.只要一切法律制定都以宪法为根据,则一定会实现法制的统一

C.马克思深刻地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

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

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

这说明,法律的制定应当坚持民主性原则

D.在我国.立法内容的民主性是指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

16.我国《继承法》第16条第2款规定: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C)

A.个别指引

B.确定指引

C.有选择指引

D.非规范性指引

17.下列所述的法律原则中,属于政策性原则的是(B)。

A.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B.婚姻法规定,我国鼓励晚婚晚育和实行计划生育

C.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D.刑事诉讼法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18.下列有关法的普遍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法的普遍性是指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B.法的普遍约束力是以外在强制力为特征的约束,而其他社会规范以内在强制力为主要特征

C.法的普遍性在空间上是以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为界,因此,它不是绝对的和无限的

D.法具有普遍性,因此,一切具体的法律的效力都是完全相同的

19.某地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该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与国家某部委制定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在此情形下,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下列哪种处理办法是正确的?

(DD)

A.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是适用地方性法规还是适用部门规章

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决定

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20.一般说来,规定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应是宪法基本内容的两个方面。

下列哪一部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

(B)

A.1918年的《苏俄宪法》

B.1789年的《美国宪法》

C.1791年的《法国宪法》

D.192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

2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域的是(DD)。

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民族乡

22.下列关于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区别的表述错误的是(A)。

A.国家机构是通过各个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而运行的,而社会组织则不具有协调运行的机制

B.国家机构与社会组织的历史命运不同

C.国家机构拥有特殊的强制力,而社会组织一般不能对其成员实行强制

D.国家机构总是与国家政治权力的行使与运行有关,而社会组织未必与国家政治权力的行使与运行有关

23.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的主持者是(A)。

A.选举委员会

B.主席团

C.上级人大常委会

D.乡长或镇长

24.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是(DD)o

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D.公开投票的原则

25.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权的机关是(DD)。

A.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C.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D.辖区内有自治州、自治县的省人民代表大会

26.在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中,对被告进行处罚的依据是国务院某部制定的一个行政规章,原告认为该规章违反了有关法律。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规章的机关是(AA)。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2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CC)。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28.1803年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意义在于(D)。

A.开创了州法院审查州法律是否符合州宪法的先例

B.开创了州法院审查州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的先例

C.开创了联邦法院审查州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的先例

D.开创了联邦法院审查联邦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的先例

29.某选区选举地方人大代表,代表名额2人,第一次投票结果,候选人按得票多少排序为甲、乙、丙、丁,其中仅甲获得过半数选票。

对此情况,下列处理意见符合法律规定的是(C)。

A.宣布甲、乙当选

B.宣布甲当选,同时以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

C.宣布甲当选,同时以乙、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

D.宣布无人当选。

以甲、乙、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

3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错误的是(CC)。

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3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AA)。

A.罢工权

B.平等权

C.出版自由

D.受教育权

32.在公民享有的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不属于公民政治权利的是(AA)。

A.受教育权

B.示威自由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言论自由

33.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BB)

A.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

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

D.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34.下列有关古代借贷契约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D)。

A.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质剂”

B.唐朝将有息借贷契约称为“负债”

C.宋朝的典卖契约是一种不动产的买卖契约

D.清朝明确规定了房屋出典后的风险责任

35.秦朝将调查或勘验结果制成的详细笔录称为(AA)。

A.爰书

B.封守

C.封诊式

D.法律答问

3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外贸征税法令颁布于(B)B。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7.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

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

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改革?

(BB)

A.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

B.汉文帝废除肉刑

C.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

D.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

38.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

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

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

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A)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B.按包庇罪论处

C.与其丈夫同罪

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

39.元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BB)。

A.明刑弼教

B.附会汉法

C.德本刑用

D.刑乱国用重典

40.首次将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置于律首的是(BB)。

A.《九章律》

B.《曹魏律》

C.《晋律》

D.《北齐律》

41.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CC)。

A.共犯不分首从

B.斩等减刑为绞

C.自首者原其罪

D.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42.宋朝监督三法司活动的御用司法机关是(DD)。

A.宣政院

B.制勘院

C.推勘院

D.审刑院

43.唐律的篇目数是(C)。

A.六篇

B.七篇

C.十二篇

D.十八篇

44.宋朝“既杖其脊,又配其人,且刺其面,一人之身,一事之犯,兼受三刑”的刑罚是(AA)。

A.刺配

B.发配

C.充军

D.流刑

45.凌迟刑正式人律是在(CC)。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五代

二、多项选择题:

第46~63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46.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哪些表述不能成立?

(AB)

A.在近代,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是可以相互转移的

B.法律制裁是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C.立法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D.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47.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些是不适当的?

(AABCC)

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

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

C.实现了法制。

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

D.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

48.关于司法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可以成立?

(ACDACD)

A.司法的依据主要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当代中国司法原则“以法律为准绳”中的“法律”则需要作广义的理解

B.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

C.司法权不是一种决策权、执行权,而是一种判断权

D.当代中国司法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49.关于法律溯及力,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BCABC)

A.刑事法律若具有溯及力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张.也违反正义的原则

B.法治社会要求法律具有可预测性和确定性。

而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符合这一要求

C.在某些现代民事法律中,为了保障公民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法律有溯及力

D.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属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50.下列有关执法与守法区别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ABD)

A.执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守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

B.行政机关的执法具有主动性.公民的守法具有被动性

C.执法是执法主体将法律实施于其他机关、团体或个人的活动,守法是一切机关、团体或个人实施法律的活动

D.执法须遵循程序性要求,守法毋须遵循程序性要求

51.汪某和范某是邻居,某天,双方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范某怒而挥刀砍向汪某,致汪某死亡。

事后,范某与汪某的妻子在中间人的主持下,达成“私了”。

后汪某父母得知儿子身亡,坚决不同意私了,遂向当地公安部门告发。

公安部门立案侦查之后,移送检察院。

最后,法院判处范某无期徒刑,同时判决范某向江某的家属承担民事责任。

就本案而言,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BCDCD)

A.该案件形成多种法律关系

B.引起范某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属于法律事件

C.该案件中。

范某与检察院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

D.范某与汪某的家属之间不形成实体法律关系

52.下列有关法的强制性与国家强制力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ABABD)。

A.法的强制性是国家强制力的一种表现

B.国家强制力是法的强制性的外在力量渊源,对法来说不可或缺

C.国家强制力是法的强制性的外在力量渊源,对法来说可有可无

D.法本身只有国家强制性而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53.关于宪法规范的分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CDCD)

A.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主要是在调整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为

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提供依据

B.宪法对具体程序所作的规定属于程序性规范,主要涉及公民权利保障程序方面的内容

C.在宪法运行中,权利性规范与保障性规范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

D.宣言性规范、调整性规范、组织性规范都属于确认性规范

54.下列各项中.哪些选项的主体享有选举权?

(ACAC)

A.25岁的精神病患者肖某

B.定居在我国的美籍华人王某

C.张某,21周岁,现正在被劳动教养

D.李某,34岁。

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缓,现正处于死缓考验期间

55.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BABC)

A.河北省欲将定州市并入人石家庄市,应经国务院审批

B.重庆市的设立,应由全国人大审议决定

C.东马乡欲更名为马关乡,应由该省人民政府审批

D.保定市的设立,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

56.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具体形式?

(BD)

A.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就可以向国务院及其各部委提出书面的质询案

B.听取和审议国务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C.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和改变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D.开展对法律实施的检查

5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CD),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A.生产环境

B.自然环境

C.生活环境

D.生态环境

58.下列选项中,属于2004年《宪法修正案》内容的有(CD)。

A.增加“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定

B.增加“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规定

C.增加“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爱国统一战线内容的规定

D.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规定

59.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时期婚姻制度范畴的是(BCDBCD)。

A.义绝

B.六礼

C.七出、三不去

D.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60.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发展,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BABD)

A.魏明帝时期制定的《魏律》中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B.《北魏律》中开始正式规定“官当”制度

C.《北齐律》中最早确立了“准五服制罪”制度

D.《晋律》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

61.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引礼入律、礼律进一步融合的重要时期

B.《曹魏律》和《晋律》都对刑罚制度进行了改革,为封建制五刑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C.八议、官当、服制定罪和重罪十条都属于本时期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

D.本时期首次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

62.下列选项中,构成唐律“十恶”罪中不孝罪的有(ADABD)。

A.咒骂父母

B.殴打父母

C.殴打丈夫

D.告发父母

6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司法机关的设置,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BDABD)

A.秦代的最高司法机关称廷尉

B.北齐正式设立大理寺

C.隋唐时期的“三司”包括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

D.宋朝时期设立审刑院

三、简答题:

第64~66小题,每小题8分。

共24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64.简述法律关系的特征。

65.简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66.简述《中华民国民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四、分析题:

第67—69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67.恩格斯曾将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国家称为“高度发达的国家形态”,其原因主要在于,与同一历史时期的其他典型专制国家相比,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具有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的某些特点。

尽管当时的民主仅仅局限在狭小的城邦和男性公民,而且是一种“群众大会式的直接民主”,当时的法治也并不包含现代法治的许多重要价值,如自由、人权、权利保障等,但有关国家制度的根本问题毕竟是以法律形式确认的,执政官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而且雅典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政治生活的制度化、程序化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进入中世纪以后,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政体形式是君主专制。

在这种制度下,法律成为统治者的附庸和贯彻独裁者个人意志的工具,“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法律一扫而光”,曾经

在雅典存在过的某些“法治”因素荡然无存。

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此作出分析。

68.公务员甲颇有才情,以本县三个招致群众非议的公共工程为背景,即兴创作一阕《沁园春·无题》词作,讥讽时弊,并通过手机短信发给十几个朋友,又通过QQ传给了几名网友。

县公安局认为,该短信影响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遂以涉嫌诽谤罪将甲刑事拘留。

后经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并没收其手机和电脑等物品。

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请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和相关理论分析:

(1)甲的行为是否属于我国宪法所保护的公民言论自由的范围?

理论依据何在?

(2)县公安局的行为侵犯了甲的哪些宪法权利?

宪法依据何在?

69.《唐律疏议·断狱律》:

“死罪囚,决前一日二复奏,次日又三复奏。

谓奏画已讫,应行刑者.皆三复奏迄,然始下决。

若不待复奏报下而决者,流二千里,复奏讫毕,听三日乃行刑,若限未满而行刑者,徒一年,即过限,违一日杖一百,二日加一等。

但犯恶逆以上罪及部曲杀主罪.行一复奏。

(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朝的什么制度?

该制度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2)该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该制度在适用上有何例外规定?

为什么?

(4)该制度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五、论述题:

第70小题,15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70.试论特别行政区和一般行政区的共性和特性。

 

2014年法律硕士模拟题一答案

1.【答案】C。

解析:

“法律不强人所难”,即不能对自己无法预见的事情承担责任。

选项A说法错误,“人能够做到的”中的人,可能是“圣人”,也可能是“小人”,不能以“圣人”的道德情操要求所有人。

也不能以“小人”的标准去定纷止争。

另外,法律的范围毕竟是有限的,道德调整的范围不一定都要有法律来规范。

选项B说法错误,义务具有强制履行性,不能以不知晓而拒绝履行。

选项D说法错误,法律明确规定“天灾”是不可抗力,是法律调整的事项。

2.【答案】A。

解析:

西方学派对法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中,有一些法学家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先验的理想法,应然法。

正义法,自然法,法学应着重研究法与正义、理性、道德的关系,探究法的最高价值和最高目的,揭示良法的标准.寻求产生和实现良法的途径,即就是说法学要以“应然法”或“理想法”为研究对象。

对法的应然性的研究.即主要研究法的价值、揭示法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评判法的价值标准,为改革和完善法律制度提供原则和理想模式。

3.【答案】C。

解析:

对法的普遍性的理解有多种。

在谈到法的普遍性特征时,要注意指的是法在一国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效力。

因此,C选项最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

法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不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法既可以执行政治职能.也可以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故B项正确。

法最终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而不是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法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5.【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