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11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7897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1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1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1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1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1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111.docx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11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111.docx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111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111

(一)

某储运公司仓储区占地300m×300m,共有8个库房,原用于存放一般货物。

3年前,该储运公司未经任何技术改造和审批,擅自将1号、4号和6号库房改存危险化学品。

2013年3月14日12时18分,仓储区4号库房内首先发生爆炸,12分钟后,6号库房也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火势越来越大,之后相继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爆炸。

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发现消火栓不出水,消防蓄水池没水,随后在1km外找到取水点,并立即展开灭火抢险救援行动。

事故发生前,1号库房存放双氧水5t;4号库房存放硫化钠10t、过硫酸铵40t、高锰酸钾10t、硝酸铵130t、洗衣粉50t;6号库房存放硫磺15t、甲苯4t、甲酸乙酯10t。

事故导致15人死亡、36人重伤、近万人疏散,烧损、炸毁建筑物39000m2和大量化学物品等,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1990),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剂的是______。

A.硫化钠

B.高锰酸钾

C.甲酸乙酯

D.硫磺

E.甲苯

答案:

B

[解答]高锰酸钾,又称过锰酸钾,它属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更强,可以用做消毒剂和漂白剂,和强还原性物质反应会褪色。

2.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关于该仓储区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1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B.4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C.6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D.仓储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E.仓储区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答案:

D

[解答]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②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公式

计算,若满足计算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故仓储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3.该起事故中第一次爆炸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A.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存发生反应

B.库房之间安全距离不够

C.硝酸铵存储量达130t

D.高锰酸钾存储量达10t

E.库房管理混乱

答案:

A

[解答]仓储区4号库房存放硫化钠10t、过硫酸铵40t、高锰酸钾10t、硝酸铵130t、洗衣粉50t,其中,混存的过硫酸铵与硫化钠(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因接触而发生激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热积聚,导致起火燃烧。

4.甲苯挥发蒸气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

A.甲苯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环境相对湿度超过50%

C.开放空间

D.点火源

E.受限空间

答案:

AD

[解答]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气体(或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生成很多气体,气体受热膨胀,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5.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下列物质中,目前在我国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______。

A.高锰酸钾

B.硝酸铵

C.甲苯

D.洗衣粉

E.甲酸乙酯

答案:

ABCE

[解答]氧化反应中的有些氧化剂本身是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如A项)、氯酸钾、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硝酸铵(如B项)等,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受高温、撞击、摩擦或与有机物、酸类接触,易引起燃烧或爆炸;易燃物品(如C、E两项),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6.该仓储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______。

A.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

B.仓库内使用防爆电器

C.安全巡检措施

D.防爆、隔爆、泄爆措施

E.违章处理措施

答案:

ABD

[解答]C项属于管理措施;E项属于行政措施。

7.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列应计入该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有______。

A.火灾爆炸中毁损的财产

B.消防抢险费用

C.伤员救治费用

D.周边河流因事故污染治理费用

E.库房员工因工伤歇工工资

答案:

ABCE

[解答]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包括:

①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如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②善后处理费用,如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③财产损失价值,如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二)

2013年7月4日15时5分左右,由A建设公司总承包、B监理公司监理、C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分包的某商店电梯安装工程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C公司一工人在吊装扶梯时,因起重葫芦带电而触电身亡。

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处理如下:

暂停C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承接市属工程任务半年;对总承包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暂停承接市属工程任务3个月;对B监理公司予以通报批评,暂停承接市属工程监理任务3个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等级为______。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E.重伤事故

答案:

D

[解答]《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3条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①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②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③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④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题中C公司一工人在吊装扶梯时,因起重葫芦带电而触电身亡,故该事故等级为一般事故。

2.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应该由______负责调查。

A.省级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

E.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

D

[解答]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19条的规定,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3.电梯安装和维修单位应有______。

A.国家级的认可资格证书

B.省级的认可资格证书

C.市级的认可资格证书

D.县级的认可资格证书

E.认可资格证书

答案:

B

[解答]特种设备的安装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①具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安全许可证》;②具有相应的安装经验;③安装队伍的施工组织方案、安装程序、技术要求、安装过程中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自检报告符合要求。

4.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______报告。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D.设区的市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E.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

AC

[解答]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5.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包括______。

A.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C.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D.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E.检查事故单位整改落实情况

答案:

ABCD

[解答]事故调查组履行的职责包括:

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6.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是______。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C.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缴纳保险的情况

D.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E.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答案:

ABDE

[解答]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C项应为直接经济损失。

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36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______。

A.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B.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C.向调查人员行贿的

D.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E.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答案:

ABDE

[解答]《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36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②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③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④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⑤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⑥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8.防止触电的安全对策措施主要有______。

A.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B.漏电保护

C.绝缘

D.屏护和安全距离

E.过流保护

答案:

ABCD

[解答]触电防护技术可分为3类:

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绝缘、屏护和间距);②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IT系统、TT系统、TN系统);③兼防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双重绝缘、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

(三)

总部位于A省的某集团公司在B省有甲、乙、丙3家下属企业。

为加强和规范应急管理工作,该集团公司委托某咨询公司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咨询公司通过调查、分析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完成了应急救援预案的起草工作,提交到集团公司会议上进行评审。

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的意见是:

①集团公司和甲、乙、丙3家下属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组织指挥结构上应保持一致;②集团公司有自己的职工医院和消防队,应急救援时伤员救治要依靠职工医院,抢险力量队伍要依靠集团公司消防队;③周边居民安全疏散,应由集团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并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④应急救援预案中因部分内容涉及集团公司商业秘密,应急救援预案不对企业全体员工和外界公开,只传达到各企业中层以上干部;⑤应急救援预案要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近期,该集团公司完成了一套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计划。

该计划设计的演练内容为:

①打开液氨储罐阀门,将液氨排到储罐的围堰内;②参演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关闭阀门,将围堰内的液氨进行安全处置;③救出模拟中毒人员。

2013年4月5日,集团公司在甲企业进行了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演练地点设在甲企业的液氨储罐区。

为保障参演人员、控制人员和观摩人员的安全,集团公司事先调来乙企业全部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爆型无线对讲机和监测仪器,同时调来集团公司消防队所有的水罐车、泡沫车和职工医院的救护车辆。

演练从10时开始,按照事先制定的演练计划进行。

10时20分,氨气扩散到厂区外,由于演练前未组织周边群众撤离,扩散的氨气导致两名群众中毒;10时30分,抢救完中毒群众后,演练继续按计划进行。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意见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其正确做法。

答案: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意见中的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为:

(1)“伤员救治依靠职工医院,抢险队伍依靠集团公司消防队”不妥。

正确做法:

该集团位于A省,而下属3家企业位于B省,集团公司的职工医院和消防队在应急救援时远水不解近渴,3家企业应就近和当地的医院、消防队签订救援协议。

(2)“周边居民安全疏散由集团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不妥。

正确做法为:

应该由发生事故企业直接通知地方政府或直接通知周边群众。

(3)“应急救援预案只传达到企业中层以上干部”不妥。

正确做法为:

预案应通知全体员工。

(4)“应急救援预案只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不妥。

正确做法为:

应报A、B省企业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指出场景中应急救援演练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

场景中应急救援演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演练地点不应设在甲企业的液氨储罐区,应设在远离生产及储存区的区域。

(2)演练中不应调来所有的救援器材和消防车辆,而应根据演练需求配备足量即可。

(3)演练时不应使用真的氨气,应使用无毒的替代品。

(4)本次应急救援演练应及时通知周边群众。

(5)出现两名群众中毒时,应立即中止演练。

3.简述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答案: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主要有: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的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原因调查,并总结救援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

2013年3月19日18时30分,某厂制造生产车间钣金组根据生产需要,安排GE柜生产的所有人员回厂加班。

经工艺员确认后,19时15分,班组长安排王某当师傅(2012年4月7日入厂)在63t冲床上给李某(现年27岁的男工人,2012年12月4日经过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等3名新工人示范操作GE柜外箱本体冲孔工序,准备让其上岗操作。

该外箱板材长184cm、宽78.5cm,操作时需要两人合力将板材送入模具并扶正,其中站在机台方的一人踩脚踏开关,完成冲压之后将成型的板材取出放好,并取出冲孔落料,另外1人取出待加工的新板材。

王某讲完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示范操作后,看着李某和另外1名新工人配合作业操作十几块板料后,就离开和另1名新工人在旁边80t冲床上配合作业。

约19时30分,当李某伸左手入模取冲孔落料时,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被突然下降的上模压住,李某大叫一声,在旁边冲床作业的王某见状立即跑上前去将该冲床调至“点上”状态,让李某将左手拉出。

发现左手的中指已从第二指节处压断,食指、中指、无名指也只有皮肉相连。

在现场的见习组长郭某立即将伤者送至医院。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该事故调查组成员包括哪些部门?

答案: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22条的规定,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包括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和人民检察院等有关部门。

2.导致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哪些?

答案:

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1)操作者违章作业,在无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将手直接伸入模具危险区。

(2)设备无安全防护装置。

3.导致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有哪些?

答案:

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1)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岗位安全培训不足,造成了李某无意识违章。

(2)车间、班组安全生产制度未落实,安排生产工作的同时没有考虑安全防范措施,造成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工具等存在的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

(3)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4)劳动组织不合理。

4.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

答案:

该厂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新工人岗位培训,杜绝以新带新的现象发生,新工人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并取得操作证的情况下才可单独上岗操作。

加强培训管理,明确以老带新制度以及师傅的条件和责任。

生产前准备要对操作人员有宽松的培训时间,杜绝将新工人仓促安排上岗的不负责任行为,合理安排加班时间,防止工人疲劳作业。

(2)改造设备,提高本质安全性。

拆除脚踏开关,恢复双手按钮式开关,加装平台铁架,改双人操作为单人操作。

要求车间对同类设备问题进行检查整改,举一反三,杜绝类似隐患再次发生。

(3)加强车间现场管理,给冲压工配备替代人手工具,要求工人清理冲压废料时,必须使用专用工具。

(4)车间、班组及专(兼)职安全技术人员要加强现场监控,发现“三违”现象及时曝光处理。

(5)各班组每日班前要及时通报安全信息并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五)

2013年8月3日13时左右,某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职工甲在当班期间,发现9号油罐油面高14.21m,接近警戒高度14.30m,甲立即向该厂总调度报告,并向总调度请示9号油罐汽油调合。

根据总调度的指示,甲进入罐区将油切换至11号油罐。

13时30分,甲在给9号油罐做汽油调合流程准备时,本应打开9号罐D400出口阀门,却误开了13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

15时,甲开启A号泵欲对9号油罐进行自循环调合,由于错开了13号D400出口阀门,使13号罐中的汽油抽入到9号油罐。

15时40分,仪表工乙从计算机显示屏上发现9号油罐油面不断上升,随后计算机开始“高位报警”,乙当即让甲到罐区去核实9号罐的油面高度,甲却认为是计算机不准确,不去核实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16时,甲在交班时违反规定未在油罐现场进行交接班,也未核实油罐流程。

17时50分,9号油罐的汽油开始外冒,部分汽油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18时15分,路人丙驾驶手扶拖拉机路过罐区B号路时,排气管排出的火星遇空气中的爆炸混合气体发生爆炸,丙当场烧死,当班职工丁被严重烧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9号油罐当即燃烧,17小时后被扑灭,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答案:

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1)职工甲误开13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导致9号油罐油面超出警戒液位,计算机“高位报警”后未去查看,致汽油溢出。

(2)丙驾驶手扶拖拉机路过罐区B号路时,排气管排出的火星遇空气中的爆炸混合气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该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有违章情况。

(2)安全监控装置不完善。

(3)安全培训、安全教育有欠缺。

(4)路过罐区的公路与罐区安全距离应重新确定。

2.如果9号油罐和13号油罐相距400m,且都是直径15m的圆柱形罐体,其最高油面高度是14.30m,试判断该单元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汽油在储存区的临界量是20t,汽油的密度是750kg/m3。

答案:

(1)由于9号油罐和13号油罐距离≤500m,故为一个储存单元。

(2)两罐最大储量=

(t),远远超过汽油在储存区的临界量20t,故构成重大危险源。

3.分析该罐区具有哪些危险因素?

答案:

该罐区具有的危险因素:

(1)火灾。

(2)爆炸。

(3)高处坠落。

(4)车辆伤害。

(5)中毒。

4.指出防止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案:

(1)预防火灾爆炸的控制措施:

①控制点火源,如罐区禁止明火;汽车进入站区要带熄火器,有接地铁链;维修时使用铜制工具、不穿带钉的鞋子;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防止电气火花;设置避雷装置、静电接地装置等。

②防止生产爆炸性混合气体,如防止汽油泄漏;储罐应有呼吸器,有汽油蒸汽浓度检测器。

③建立消防设施、配备消防器材;储罐区和办公楼、变电站安全距离符合要求。

(2)预防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的控制措施:

①厂区应有车辆限速标志;

②车辆不允许搭乘无关人员;

③人员可达的高处应有护栏,没有护栏作业时应佩戴安全带;

④雨雪天登高作业注意防滑。

(3)预防中毒的控制措施:

①防止汽油泄漏;

②设置汽油蒸汽浓度检测器;

③个人配备保护器具。

5.为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该炼油厂应提出哪些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答案:

该炼油厂的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1)加强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制度,事故隐患应安排计划进行整改,未整改到位前应制定完善的防范措施。

(2)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工作中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和安全规程。

(3)厂区内加强明火管理,厂区车辆行驶时一律加装阻火器,阻火器应连接牢固。

(4)完善储罐的安全设施,增设储罐液位高位报警和进料切断的联锁装置。

(5)加强储罐设施的消防设计、审查、施工、验收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