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4780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docx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docx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

一定要仔细哦!

一、积累与运用(共7题;共55分)

1.(10分)(2019一下·商丘月考)用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12分)我会填

1笑:

共________画第四笔是________  

2忽:

共________笔,是________结构。

3.(10分)按照要写词语。

将课文《识字4》中带“氵”、“亻”、“土”、“马”的词语写在下面。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2分)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这是因为()

A.长江到这里便窄了,像小溪一样。

B.长江平缓流淌像小溪一样。

C.长江两边都是黑色的山崖的倒影,只剩江心是光亮的,像一条小溪。

5.(3分)作者说“美丽并没有改变”,意思是()

A.花还是和过去一样美丽    

B.房屋、建筑仍然美丽    

C.主人的颜容还很美丽    

D.人们的心灵还是那样美丽    

6.(4分)按要求写句子。

(1)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冬天初寒的时候。

(修改病句)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翻译诗句)

(3)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改为感叹句)

(4)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改为反问句)

7.(14分)口语交际

两年多来,冯骥才跑遍了全国26个省、自治区、市,边指导志愿者进行田野普查,边进行民间文化抢救。

他总是说:

“我们就像医生一样,在抢救一个个生命。

(1)读了这则报道,我觉得冯骥才就像民间文化的守望者、________。

(2)从“26个省、自治区、市”我体会到________。

(3)下列对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医生”指的是治病救人的人;“生命”指的是活的生命体

B.“医生”用来比喻冯骥才自己像医生一样抢救民间文化;“生命”用来比喻民间文化

(4)下列属于民间文化的有()。

(多项选择)

A.杂技    

B.剪纸    

C.散文    

D.泥塑    

二、诗歌鉴赏(共4题;共34分)

8.(6分)课内阅读我最棒。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________(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

(2)“夜书所见”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诗人________的感情。

(4)请用自己的话写写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

(5)请你写两句和这首诗具有相似感情的诗句。

9.(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题目中“兴”读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3)写出“儿女”一词的古今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先找出诗中表现农村儿童勤劳、可爱的诗句,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0.(8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__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发:

________     朝:

________

辞:

________     还:

________

(3)说明船行速度极快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11.(14分)(2019四下·鹿邑月考)阅读下面的古诗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2分)

(2)“遥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句的?

(3分)

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12.(11分)(2017·沈阳)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目送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

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

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②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

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③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

我送他到机场。

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④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⑤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

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⑥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

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

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

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⑦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⑧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⑨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

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

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

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

“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⑩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

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⑪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

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

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

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⑫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

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

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

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⑬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1)请写出你对题目“目送”含义的理解。

(2)第②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

作者从日常现实目送孩子上学写起,自然亲切,表现了母亲对年幼孩子的牵挂之情,为后文写儿子长大独立、渐行渐远做铺垫,也为了引出后文中目送父亲衰老离去。

(3)请写出文中三个时期儿子对母亲的情感变化。

(4)下面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5)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可以换成括号内的词吗?

为什么?

请简要说明理由。

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没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6)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受到怎样的启发?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不超过5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7题;共55分)

答案:

1-1、

考点:

答案:

2-1、

考点:

解析:

答案:

3-1、

考点:

解析:

答案:

4-1、

考点:

解析:

答案:

5-1、

考点:

解析:

答案:

6-1、

答案:

6-2、

答案:

6-3、

答案:

6-4、

考点:

解析:

答案:

7-1、

答案:

7-2、

答案:

7-3、

答案:

7-4、

考点:

解析:

二、诗歌鉴赏(共4题;共34分)

答案:

8-1、

答案:

8-2、

答案:

8-3、

答案:

8-4、

答案:

8-5、

考点:

解析:

答案:

9-1、

答案:

9-2、

答案:

9-3、

答案:

9-4、

考点:

解析:

答案:

10-1、

答案:

10-2、

答案:

10-3、

考点:

解析:

答案:

11-1、

答案:

11-2、

答案:

11-3、

考点:

解析:

三、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答案:

12-1、

答案:

12-2、

答案:

12-3、

答案:

12-4、

答案:

12-5、

答案:

12-6、

考点: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