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试题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403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试题2.docx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试题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试题2.docx

届高三语文阶段测试试题2

语文试题

(一)与杀,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题(每题3分,共9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楔(xiē)子 亢(kàng)旱 阡(xiān)陌 苌(cháng)弘化碧

B.金钏(chuàn) 谂(shěn)知 厮(sī)守 蹉(juē)跎年华 

C.戕(chuāng)害 玉簪(zān) 蹩(bié)进 残羹冷炙(zhì)

D.自诩(xǔ) 推衍(yǎn) 苑圃(pǔ) 咄咄(duō)逼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忏悔 阿谀 错落有致 名家倍出

B.糟粕 甘霖 浩如烟海 举案齐眉

C.弥补 婉惜 风和日丽 杯盘狼藉

D.胸臆 鳏寡 金榜题名 稍纵即失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的《史记》对我国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史学,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作为文学,它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

B.关汉卿是元代杂剧家,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

他创作的《窦娥冤》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著名的戏曲,是我国戏曲史上的典型悲剧之一。

C.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其中悲剧有《哈姆莱特》《李尔王》《威尼斯商人》等作品。

D.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

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建国后,有《王昭君》和改编《家》等著名剧本。

4.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熅(yūn)火弋(yì)射单(chán)于

B.劾大不敬(hé)缪(m¡ào)贤乞骸(hái)骨

C.衣褐(yì)纺缴(zhuó)辟(pì)公府

D.属文(zhǔ)天雨(yù)雪礼节甚倨(j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①请指示王②廉颇宣言曰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④朝夕遣人候问武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⑥武等实在

⑦卧起操持⑧常从容淡静⑨衡下车⑩信义安所见乎

A.①②③⑤⑦B.②⑥⑧⑨⑩

C.①⑥⑦⑨⑩D.②③④⑤⑦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完璧归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⑤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⑥宜皆降之⑦单于壮其节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⑨尽归汉使路充国等⑩毕礼而归之

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⑨C.④⑥⑦⑩D.②⑦⑨⑩

7.选出“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都不相同的一组:

()

例: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②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④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   且以一璧之故 逆强秦之欢。

⑥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⑦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⑧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A.①②⑤B.②③⑥C.②⑤⑦D.④⑥⑧

8.下列句子都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君幸于赵王③效死于前

④皆为陛下所成就⑤举孝廉不行⑥以勇气闻于诸侯

⑦为降虏于蛮夷⑧幸蒙大恩⑨终不能加胜于赵

A.①②④⑤⑥B.①③⑤⑦⑨

C.②③④⑥⑧D.③⑥⑦⑧⑨

9.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子卿尚复谁为乎?

B.信义安所见乎?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0.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②请奉盆缶③欲因此时降武   ④不如因而厚遇之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29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

《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指:

礼、乐、射、御、书、数。

D.“上书乞骸骨”的“乞骸骨”是请求饶命的意思。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

父畅,为博士。

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

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

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

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

“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盗皆惭叹,跪而辞曰:

“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

由此益知名。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

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

“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即弃印绶,追至东海。

谒咨毕,辞归家。

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

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就:

到任。

B.诏书切让。

让:

责备。

C.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

亲自。

D.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

干预。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乃谢病去B.令敦煌曹皓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令行禁止

C.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D.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

吾与汝毕力平险

1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殓素棺。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

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上迎候而未加停留。

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

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

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二)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

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

《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

《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

即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

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

《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

当初孔子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

作为官方发表的文书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的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

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尽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

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从作用上看,《论语》即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以终生涵咏。

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

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

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就是识字。

《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字的书。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

”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习惯。

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1、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代经学派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为“经”。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为“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就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朴质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经”。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作经书也是一个原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

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

以荫登第,调郴尉。

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

恪争之,令曰:

“否将为君累。

”恪曰:

“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

”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

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