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1课时 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7769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1课时 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1课时 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1课时 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1课时 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1课时 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1课时 教案1.docx

《人教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1课时 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1课时 教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1课时 教案1.docx

人教版必修2遗传信息的传递第1课时教案1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本课采用“支架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即,创设情境→搭建支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情境,以问题为支架引导学生探究,在协作、交流与质疑中实现对DNA复制的意义建构,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

二、学习任务分析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的内容,主要阐述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本节内容是“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的延续,是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DNA复制过程”。

首先介绍DNA复制的概念,然后通过模拟DNA复制的活动,感受DNA复制过程列出DNA复制条件。

②通过分析“DNA复制过程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DNA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是遗传分子基础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习“遗传信息的传递”,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遗传信息的表达”和“中心法则”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进化等密切相关。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

三、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从知识上来说经过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细胞的增殖”和“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DNA复制有了一定了解,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DNA复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如,DNA复制的时间、场所等。

但从课前学习情况来看,大家对DNA复制无法构建一个完整的过程,希望有更直观的形式来帮助他们构建DNA复制的过程。

同时对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不太理解,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帮助。

高中学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对失踪儿童的“回家”问题非常关注,这激发了学生学习遗传信息传递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DNA复制过程”视频,形成DNA复制的概念。

2.通过模拟DNA复制过程,列出DNA复制的条件、评述DNA复制过程。

3.通过分析DNA复制探究实验,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尝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来模拟DNA复制过程,完成DNA复制过程的模型建构。

2.尝试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复制的方式,运用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DNA复制过程的模型构建与分析,认同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2.重温经典实验,体验科学家认识DNA复制的探索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魅力。

3.关注儿童失踪问题,学会保护自己、关爱他人。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DNA复制条件、过程和特点。

难点:

DNA复制过程。

六、教学方法

本课受条件限制,学生不能进行真实的实验操作,因此,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模型构建来模拟DNA复制的过程。

运用探究研讨法,并辅之多媒体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DNA复制的过程,列出DNA复制的条件。

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学会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研讨学会合作和探究性学习。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从“国际失踪儿童日”引起对失踪儿童回家问题的关注。

【展示】新闻链接:

通过DNA比对被拐儿童24年后与亲人相认

为什么通过比对DNA可以确定亲子关系?

惊叹失踪儿童之多,感叹失踪儿童回家之难!

思考并回答

在高中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基础上激起探究遗传信息传递的欲望

展示:

本课学习目标和课前学习结果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对DNA复制形成初步认识。

【展示】学习困惑

2.通过仔细观察“DNA复制过程”视频,形成DNA复制的概念。

3.通过模拟DNA复制过程,列出DNA复制的条件、评述DNA复制过程

4.通过分析DNA复制探究实验,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明确学习目标,对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明确学习目标,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的意识;了解学生认知基础。

一、DNA复制的概念

【展示】DNA分子结构

回忆:

DNA分子结构特点和基本单位

【过渡】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的复制来完成的。

复制是怎么发生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DNA复制的短片,完成任务2。

【展示】DNA复制过程视频

问:

DNA复制前后,数目有什么变化?

追问:

复制后的DNA和原来的DNA有区别?

【小结并展示】DNA的复制就是产生两个跟亲代DNA完全相同的新DNA分子的过程。

【板书】1个DNA复制2个DNA

提取已有知识。

仔细观察视频

回答问题,总结归纳DNA复制的概念。

把先有的学习提取到记忆中,为构建新知做好准备。

为概念学习提供支架,通过归纳法进行概念的学习。

 

二、探究DNA复制的过程

【过渡】经过课前学习和刚才的视频,我们对DNA复制过程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3。

进行学生活动:

【展示】DNA分子片段的一小段脱氧核苷酸链

安排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必要的说明:

活动1.请以小组为单位,用所给材料或你自己所选材料模拟该DNA片段的复制过程。

活动2.请展示该DNA片段复制后形成的子一代DNA。

活动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该DNA片段复制过程。

指导各小组开展活动,给有困难的学习小组帮助。

【活动结果展示】

1.各小组展示活动结果。

2.师生互动,评价并修正,最后形成正确结果。

3.共同评价黑板前的同学的活动结果

问:

到这里DNA复制是不是就完成了?

  明确DNA复制过程还有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4.请一个同学来解说DNA复制的过程

5.结合同学解说的复制过程,修正在黑板前模拟复制过程的同学的操作细节。

总结下DNA复制的过程和条件形成板书。

 

明确活动任务。

一个小组到黑板前完成该活动,其他同学在自己座位上活动。

展示活动结果

对不同的结果提出质疑。

在不断修正错误结果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准确说出DNA复制条件。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模拟实验,主动探究DNA复制过程,列出DNA复制的条件。

 

通过质疑和修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模型不断完善,模糊的知识逐渐变得清晰,逐渐构建新知。

通过活动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

三、探究DNA复制的方式

【过渡】刚才我们模拟的是DNA分子的一小个片段的复制过程,但是DNA分子是很长的,那么整个DNA的复制方式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呢?

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展示】三种复制方式

分析验证三种复制方式的实验思路

问1.我们来看一下这三种复制模式的区别在哪?

问2.要在实验中真实地区别、标识母链还是子链,可以采用什么办法?

问3.在实验中,复制后的DNA分子通常是随机混合在一起的,如何将带有不同标记的DNA分子分开?

小结:

同位素标记会使带有不同标记的DNA分子在密度上有一些差异,所以可以将每代DNA分子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DNA在离心管中的位置。

【展示】离心管

说明:

组成不同的DNA在离心管中的分布。

【过渡】根据这样的思路,1958年,哈佛大学两位生物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一个经典实验。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个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完成任务4。

【展示】【经典再现】

(1)将大肠杆菌放入含15N的培养液培养若干代得到亲代DNA,提取DNA,离心

问:

结果DNA离心后形成重带,说明什么问题?

(2)然后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

(3)细胞分裂一次后,提取DNA,离心。

得到中带。

问:

这个结果,排除了哪种观点?

为什么?

(4)细胞分裂两次后,提取DNA,离心

按照我们前面模拟的DNA复制方式,利用刚才的模型我们继续分析,预测一下子2代的结果将如何?

师示例:

我们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线表示不同标记,如:

亲代DAN用两条黄色的线表示,子一代DNA用一条黄色的,一条红色的表示。

师:

结果如何?

【展示】子2代结果:

轻带和中带

问:

实验结果和我们的预测一致,证明了DNA复制是一种什么方式的复制?

小结:

这个实验证明了: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来自亲代的DNA,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板书:

半保留复制)

 

得出:

同位素标记法。

得出:

离心的方法。

 

得出亲代DNA都标记上了15N。

 

得出排除了全保留复制,因为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将是一条轻带一条重带。

学生活动,其中一个学生上台展示。

分析结果得出一条中带,一条轻带

总结得出半保留复制。

给学生提供新的刺激,产生新的兴奋。

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分析,形成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引导学生基于假设进行演绎推理,分析得出DNA复制一代和两代后,子代DNA的组成情况。

最后得出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DNA复制的过程,分析了DNA复制过程的同位素示踪实验。

大家对DNA的复制还有什么疑问吗?

师:

都没问题了,那我们来检测一下

【展示】

1.如图是DNA分子复制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的[1]表示_氢键断开的过程,需要相关酶的作用。

(2)图中的[2]过程表示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的互补配对_,参

与配对的物质是游离在周围的脱氧核苷酸。

(3)图中的[3]过程表示形成两个新的DNA_分子,这一过程包括子链与母链在在空间结构上的螺旋化。

2.请你说说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原因是有哪些?

DNA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确保复制准确进行

学生提问,互动

共同解决问题。

 

完成个人的自我评价。

通过个人的自我评价和集体对个人学习的评价,完成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今天我们学习了DNA的复制,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也要进行DNA复制。

这一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了子代,保持了前后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DNA比对,确定亲子关系,这正是现在公安部门寻找失踪儿童的一种重要手段。

希望DNA数据库能帮助更多的失踪儿童回家,愿天下失散家庭早日团聚!

重新回到老师引课所创设的情境,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

通过小结与本课创设的情境相乎应,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应用价值。

课后延伸

请各学习小组在课后撰写“DNA复制”有关的小论文:

题目可从以下题目中选,也可以自拟。

一周后进行交流。

【展示】供选题目:

1.DNA复制的研究史2.体外DNA复制3.影响DNA复制的因素4.DNA复制与细胞增殖。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向课后延伸拓展知识和学习空间。

板书

遗传信息的传递

1个DNA半保留复制2个DNA

模板

原料

(挂一个模板DNA模型)酶(挂两个复制后生成的DNA模型)

能量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采用“支架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即,创设情境→搭建支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新闻链接将学生引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工具。

在搭建支架环节,先帮助学生确立目标,然后为学生提供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资料和方法。

本课的教学最大的亮点是抓住核心,按照学科的基本方法组织知识的教学,突出学科思想方法教学,具体表现在:

1.本节课对DNA复制过程的教学,较好地运用了模型法,通过模拟DNA复制过程的活动,将微观的、分子水平的DNA复制过程转化成看得到、摸得着的模型构建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评价环节学生自主地参与了获得知识的过程,领悟和学到一些具体的可行的科学方法,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了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2.从科学方法的产生途径看,它是人们在研究学科知识的过程中,经验和技巧的提炼与升华。

学科中典型的思想与方法主要体现在一些经典的实验中,蕴含其中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方法是生物学科的宝贵财富。

本节课通过经典再现环节,充分挖掘了经典实验中隐含的科学方法。

这一环节使用假说-演绎法组织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充分发挥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的作用。

3.学生进入社会必须“会想、会说、会做”,高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课堂教学,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突破,向课前和课后延伸,拓宽了科学方法教育的范围,提高科学方法教育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