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深圳市福田区岗厦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docx
《深圳深圳市福田区岗厦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深圳市福田区岗厦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深圳市福田区岗厦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图文
深圳深圳市福田区岗厦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_图文
一、选择题
1.如图,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U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右试管中溶液为浅绿色
B.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C.U型管中液面左升右降
D.右试管比左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
2.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相符合的是
A.
向硝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
C.
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D.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3.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X
稀盐酸
水
水
双氧水
水
Y
铁粉
氢氧化钠
氯化钠
二氧化锰
硝酸铵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
4.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CO2与O2
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
酒精与白醋
闻气味
C
CaCO3与NaCl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B.BC.CD.D
5.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向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
C.
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6.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全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全
7.向一定量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
则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为酸性
B.b点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9.如图是A~H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每个反应涉及的所有物质都已给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若A是金属氧化物,则C可能是盐
②若A是酸,则C不可能是盐
③若H是化合物,则A可能是碱
④若H是化合物,则B不可能是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素质和能力,下面是一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都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分别取气体样品,倒入澄清石灰水
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含量
B
分别取少量液体,各加入二氧化锰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
取一个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氮气,堵住针筒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
证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D
分别取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
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水
A.AB.BC.CD.D
12.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1Cl3
C.0-50s,发生稀盐酸与A12O3的反应
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13.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
A.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HCl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C.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
A.AB.BC.CD.D
14.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CO2B.H2O2、H2O、O2
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
15.中考复习阶段,小胖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②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③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使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⑤粗盐提纯时需把蒸发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热;⑥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盐;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5B.4C.3D.2
16.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17.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
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
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
19.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铁、镁
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化亚铁,一定不含有氯化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
20.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NO3-、K+、H+B.Na+、Cl-、OH-、Al3+
C.Cl-、NO3-、K+、Na+D.Ag+、Cl-、CO32-、K+
21.向一定质量的Na2SO4、Mg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150.0g3.42%的稀Ba(OH)2溶液、100.0g稀H2SO4,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5.24
B.a点沉淀的成分为两种
C.所用稀H2SO4的质量分数为3.92%
D.向e点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2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Ca2+CO32-SO42-B.H+Cl-NO3-OH-
C.Na+K+Cl-NO3-D.Na+NH4+NO3-OH-
2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只用组内物质间的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H2SO4、HNO3、BaCl2
B.NH4Cl、NaNO3、NaOH、KCl
C.NaCl、Na2SO4、H2SO4、Na2CO3
D.CuSO4、NaOH、NaNO3、NaCl
24.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 )
A.Zn、NaCl、CuCl2(过量)
B.Fe(过量)、Cu(NO3)2、AgNO3
C.Fe(过量)、KNO3、CuSO4
D.Cu(过量)、FeCl2、HCl
2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O(CO2)
氧化铜
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B
FeCl2(CuCl2溶液)
过量铁粉
搅拌、过滤
C
CuO(炭粉)
不用外来试剂
在空气中灼烧
D
Cu粉(Fe粉)
足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二、实验题
26.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②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装置组合是_____,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收集装置选_____,发生装置常选用装置B或装置C,C与B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
(4)某兴趣小组对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如下图图1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在三颈瓶内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再将橡皮塞连接压强传感器和计算机。
实验中先将注射器内的氢氧化钠溶液(预先滴加酚酞)注入三颈瓶中,一段时间后充分振荡装置,直至压强不再改变为止,然后将注射器中盐酸压进三颈瓶中,充分振荡,最后将两个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并用文具夹子固定,测得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图2中②到③压强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_。
②图2中③到④压强迅速下降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利用图2中的数据分析,溶液中的水也在吸收二氧化碳的理由是_____。
④最终三颈瓶内溶液的颜色变为无色,蒸干溶液,获得的物质是_____(不考虑指示剂)。
27.为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下列实验方案:
将稀硫酸溶液逐滴滴人含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pH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8.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试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试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后,溶液变为蓝色。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
(4)试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过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5)试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9.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盐酸、硝酸钙、氢氧化钠、碳酸钠”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一个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
(挖掘实质)
①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丽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__。
(实践运用)
①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______和_____(填离子符号)也不能大量共存。
②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
30.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5%H2O2
5%H2O2
催化剂
1g水泥块
1gMnO2
时间
165秒
46秒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是否改变。
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
(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
(实验方案):
31.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一种试剂,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因为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原因①。
下面是几位同学对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成分进行的探究:
探究一:
确定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小强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样品全溶解后,滴加足量的②(填一种溶液名称)
有气泡产生
③
探究二:
确定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程度
小刚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后,样品全溶解后,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化钠固体部分
变质
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④
小刚实验方案中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目的是⑤
探究三:
定量分析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氢氧化钠的含量
1、下面是小明和小军两位同学不同的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小明实验方案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
2、小军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好装置气密性,装好药品后连接并固定好装置
②打开弹簧夹a,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再称量D装置质量记录为100g
③关闭弹簧夹a,打开B装置中的分液漏斗,滴入稀硫酸,直到瓶内无气泡产生。
④打开弹簧夹a,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再称量D装置质量记录为102.2g
……
实验分析:
(1)在小军实验中A装置作用是,
(2)实验步骤④中,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
(3)如果缺装置C,最终所测得氢氧化钠的含量将会(填“偏高”、“不变”、或者“偏低”)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故右试管中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正确;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与足量的锌、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但消耗的锌的质量更多,故左边试管中溶液的质量更大,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即左右两边的压强相等,那么U型管中液面持平,错误;D、锌比铁活泼,故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更快,即左试管中产生的气泡速率快,错误。
故选A。
点睛:
等质量的金属(生成物中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与相同的酸反应,若酸过量,那么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越多;若金属过量,那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稀释酸性溶液,溶液pH升高;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温度不变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
【详解】
A、向硝酸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但是不能升高到7,更不能大于7,对应关系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对应关系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NaCI溶液蒸发适量水,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对应关系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对应关系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说明X和Y反应生成气体或者是混合之后放出热量。
【详解】
①稀盐酸和铁粉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符合题意;②水和氢氧化钠混合之后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③水和氯化钠不反应,混合之后也不放热,不符合题意;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符合题意;⑤水和硝酸铵混合之后溶液的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A、根据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具有芳香气味,白醋有酸味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详解】
A、取样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闻气味,有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有酸味的是白醋,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加水溶解,会形成溶液的是氯化钠,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滴入酚酞,溶液显碱性,都会变成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5.D
解析:
D
【解析】
A、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和硝酸镁不反应,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减小,图像中表示溶液的质量增大,错误;B、向pH=2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值增大,但不会大于7,错误;C、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的氢氧化铜会与溶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等盐酸完全反应后,才出现氢氧化铜沉淀,与图像不符,错误;D、向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滴加同浓度的稀硫酸,横坐标是硫酸质量,在硫酸量不足是产生氢气多少跟硫酸质量有关,硫酸加入到一定质量时铁反应完,最终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与图像相符,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由关系图可知,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关系为:
X>Y>Z,则金属X为镁,Y为锌,Z为铁;
等质量的镁、锌、铁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关系为:
镁>铁>锌,而在关系图中三种金属反应停止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
铁>镁=锌,说明等质量的镁没有完全反应有剩余,铁消耗盐酸量最大且可能完全反应。
【详解】
A、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而图中X反应速度最快,说明X是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镁;所以判断正确;
B、图中铁生成氢气最多,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可判断铁消耗盐酸质量最大;所以判断正确;
C、图中镁、锌产生氢气质量相等,说明镁没有完全反应,但不能确定锌也没有完全反应;所以判断错误;
D、从图中看到镁和锌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消耗的稀盐酸一样多,那么镁一定过量,锌可能过量或反应完,所以判断正确;
故选C。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a(OH)2溶液显碱性,图像起点pH应该大于7,故错误;
B、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恰好反应完全就不再生成沉淀,故错误;
C、导电性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随着反应进行,导电性减弱,恰好完全反应时导电性几乎为零,继续加入硫酸铜溶液时,导电性增强,故正确;
D、Ba(OH)2溶液中有水,水的质量起点不是0,故错误;
故选:
C。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该实验是把碱氢氧化钡滴加倒硫酸中,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a点时溶质没有减小到最小,所以剩余硫酸溶液显酸性,是正确的叙述;
B选项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零,说明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是正确的叙述;
C选项c点时氢氧化钡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钡,不是硫酸,故叙述是错误的;
D选项因为b点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没有硫酸与之反应生成沉淀,故两点生成的沉淀质量相等,是正确的叙述。
故答案选择C
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A是金属氧化物,则C可能是盐,A是氧化铜,B是盐酸,C是碳酸铜,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生成氯化铜和水,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故①正确;
②A是酸,则C可能是盐,A是盐酸,B是氢氧化钠,C是氯化铵,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所以A是酸时,C可能是盐,故②错误;
③若H是化合物,则A可能是碱,H为二氧化碳,E为氯化钠,F为水,B为稀盐酸,C为碳酸钠,A为氢氧化钠,故③正确;
④若H是化合物,则B可能是碱,H为氨气,E为氯化钙,F为水,B为氢氧化钙,C为氯化铵,A为稀盐酸,故④错误。
故选:
D。
10.C
解析:
C
【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A错误;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试管、烧杯、蒸发皿可以加热;故B错误;C、缺钙元素:
易患骨质疏松症,缺碘元素:
易串甲状腺疾病;故C正确;D、酱油和食醋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都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故D错误。
故选:
C。
11.A
解析:
A
【解析】
A、别取气体样品,倒入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区别不明显,不能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向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中有气泡冒出,水中没有,能达到实验目的;C、用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氮气,堵住针筒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气体能被压缩,证明分子间存在间隔,能达到实验目的;D、向碳酸钠溶液和水中分别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水,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即有热量放出。
故A不符合题意;
B、50s时压强不变,50~100s时压强逐渐变大,说明此时间为稀盐酸和铝的反应,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