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内力计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7645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内力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内力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内力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内力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内力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内力计算.docx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内力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内力计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内力计算.docx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内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大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学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1、设计资料

(1)楼面做法: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水泥砂浆面层;15mm混合砂浆板底抹灰;

(2)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梁中受力纵筋为HRB335,其他为HPB235钢筋。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的跨度为6.3m、次梁的跨度为6.0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1m。

l02/l01=6.0/2.1=2.86,因为2<2.86<3,所以按单向板设计,但适当增加沿长跨方向的分布钢筋,以承担长跨方向的弯矩。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2100/40=52.5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70mm,但考虑荷载较大,取板厚h=8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8~l0/12=6000/18~6000/12=333~500mm,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取h=500mm。

截面宽度取为b=200mm。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5~l0/10=6300/15~6300/10=420~630mm,取h=600mm。

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见图2。

3、板的设计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20mm水泥砂浆0.02×20=0.4kN/m2

80mm钢筋混凝土板0.08×25=2.0kN/m2

15mm混合砂浆0.015×17=0.255kN/m2

小计2.655kN/m2

板的活荷载标准值:

6kN/m2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活载标准值大于4.0kN/m2,且为工业建筑,故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于是板的

恒荷载设计值g=2.655×1.2=3.186kN/m2

活荷载设计值q=6×1.3=7.8kN/m2

荷载总设计值g+q=3.186+7.8=10.986kN/m2,近似取为g+q=11.0kN/m2

(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mm×5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按弹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l0=l

+h/2=2100-100-120+80/2=1920mm<1.025l

=1927mm,取l0=1920mm,

中间跨l0=l

=2100-200=19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3所示:

(3)弯矩设计值

由表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

分别为:

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1/14。

M1=-M

=(g+q)l

/11=11.0×1.92

/11=3.69kN·m

MC=-(g+q)l

/14=-11.0×1.9

/14=-2.84kN·m

M2=(g+q)l

/16=11.0×1.9

/16=2.48kN·m

这是对端区格单向板而言的,对于中间区格单向板,其中MC和M2应乘以0.8,分别为MC=0.8×-2.84=-2.27kN·mM2=0.8×2.48=1.98kN·m

(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环境类别一类,C25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15mm。

板厚:

80mm,h0=h-20=80-20=60mm;板宽b=1000mm。

C25混凝土,α1=1.0,ƒc=11.9N/mm2;HPB235钢筋,ƒy=210N/mm2。

板的配筋计算过程见下表:

 

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m)

3.69

-3.69

2.18

-2.84

α

=M/α1ƒcbh

0.086

0.086

0.051

0.066

ξ=1-

0.090

0.090

0.052

0.068

轴线

~

~

计算配筋(mm2)

As=ξbh0ƒc/ƒy

306

306

176.8

231.2

实际配筋

(mm2)

Φ8@160

As=314

Φ8@160

As=314

Φ6@160

As=176.7

Φ6/8@160

As=242.7

轴线

~

计算配筋(mm2)

As=ξbh0ƒc/ƒy

306

306

0.8×176.8

=141.4

0.8×231.2

=184.96

实际配筋

(mm2)

Φ8@160

As=314

Φ8@160

As=314

Φ6@160

As=176.7

Φ6/8@160

As=242.7

计算结果表明,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

=0.30%,此值大于

=0.27%,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4、次梁设计

按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

根据本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活荷载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1)荷载设计值

恒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恒荷载3.186×2.1=6.69kN/m

次梁自重0.2×(0.5-0.08)×25×1.2=2.52kN/m

次梁粉刷0.015×(0.5-0.08)×2×17×1.2=0.26kN/m

小计g=9.47kN/m

活荷载设计值

q=7.7×2.1=16.17kN/m

荷载总设计值

g+q=9.47+16.17=25.64kN/m

(2)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

主梁截面为300mm×600mm。

计算跨度:

边跨l0=ln+a/2=6000-120-300/2+240/2=5850mm<1.025

=1.025×5730=5873.25mm,取l0=5850mm

中间跨l0=l

=6000-300=5700mm

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次梁的计算简图见图4所示。

(3)内力计算

由表可分别查得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

板的弯矩系数α

分别为:

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1/14;板的剪力计算系数α

分别为:

A支座内侧0.45,离端第二支座外侧0.60,内侧0.55,中间支座0.55。

弯矩设计值:

M1=-MB=(g+q)l²0/11=25.64×5.85²/11=79.78kN·m

M2=(g+q)l²0/16=25.64×5.7²/16=52.07kN·m

MC=-(g+q)l²0/14=-25.64×5.7²/14=-59.50kN·m

剪力设计值:

VA=0.45(g+q)ln1=0.45×25.64×5.73=61.11kN

VBl=0.60(g+q)ln1=0.60×25.64×5.73=88.15kN

VBr=VC=0.55(g+q)ln1=0.55×25.64×5.70=80.38kN

(4)承载力计算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型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取b´f=

=6300/3=2100mm;又b´f=b+sn=200+1900=2100mm,故取b´f=2100mm。

除支座B截面纵向钢筋按两排布置外,其余截面均布置一排。

环境类别为一类,C25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C=25mm。

一排纵向钢筋h0=500-35=465mm,二排纵向钢筋h0=500-60=440mm

C25混凝土,α1=1.0,ƒc=11.9N/mm2,ƒt=1.27N/mm2,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ƒy=300N/mm2,箍筋采用HPB235钢,ƒ

=210N/mm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下表。

经判别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m)

79.78

-79.78

52.07

-59.50

αs=M/α1ƒcbh²0或

αs=M/α1ƒcb´fh²0

0.015

0.173

0.010

0.116

ξ=1-

0.015

0.191<0.35

0.010

0.124<0.35

As=ξbh0α1ƒc/ƒy或

As=ξb´fh0α1ƒc/ƒy

581.0

666.72

386.5

457.44

选配钢筋

(mm2)

3

12+1

18

2

16+1

18

2

12+1

14

4

12

计算结果表明,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设计原则;同时

=0.380%>ρmin=

=0.1905%,也大于0.2%,故符合要求。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

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计算合最小配箍率验算。

验算截面尺寸:

hw=h0-h´f=440-80=360mm,因hw/b=360/200=1.8<4,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0.25βcƒcbh0=0.25×1×11.9×200×440=261.8KN>V

=88.15kN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0.7ƒtbh0=0.7×1.27×200×440=78.232kN

计算所需腹筋:

采用Φ6双肢箍筋,计算支座B左侧截面。

由V

=0.7ƒtbh0+1.25ƒyv

h0,有

采用Φ6@200,实有

=

,可以。

验算配箍率下限值:

弯矩调幅时要求的配箍率下限为:

=0.14%,实际配箍率ρsv=

=0.1415%=0.14%,满足要求。

5、主梁设计

主梁按弹性方法设计。

(1)荷载设计值

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恒荷载9.47×6.3=59.66kN

主梁自重(含粉刷)

[(0.6-0.08)×0.3×2.1×25+2(0.6-0.08)×0.015×2.1×17]×1.2=10.50kN

恒荷载G=59.66+10.50=70.16kN,取G=70kN

活荷载Q=16.17×6.3=101.87kN,取Q=102kN

(2)计算简图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中间支承爱300mm×300mm的混凝土柱上。

其计算跨度

边跨:

ln=6300-150-120=6030mm,因0.025ln=150.75mm

中跨:

l0=6300mm

主梁的计算简图见图5。

因跨度相差

,不超过10%,故可利用附表计算内力。

(3)内力设计值

1)弯矩设计值

弯矩

弯矩l0式中k1、k2系数由附表计算内力。

M1,max=0.244×70×6.33+0.289×102×6.33

=294.71kN·m

MB,max=-0.267×70×6.33-0.311×102×6.33

=-319.12kN·m

M2,max=0.067×70×6.30+0.200×102×6.33

=158.68kN·m

2)剪力设计值

剪力V=k3G+k4Q式中系数k3、k4由附表6-2相应栏内查得。

VA,max=0.733×70+0.866×102=139.64kN

VBl,max=-1.267×70-1.311×102=-222.41kN

VBr,max=1.0×70+1.222×102=194.64kN

(3)承载力计算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因h´f/h0=80/565=0.14>0.1,翼缘计算宽度按

=6/3=2m和b+sn=6m取较小值b´f=2m。

B支座边的弯矩设计值

=-319.12+172×0.3/2=-293.32kN·m。

纵向受力钢筋除1跨和B支座截面为两排外,其余均为一排。

跨内截面经判别都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

1

B

2

弯矩设计值(kN·m)

294.71

-319.12

158.68

-61.25

αs=M/α1ƒcbh²0

0.039

0.318

0.021

0.054

0.980

0.802

0.989

0.972

As=M/γsƒyh0

1774.2

2502.5

946.6

371.8

选配钢筋

(mm2)

2

25+2

22(弯)

4

25+1

24(弯)

3

20(弯)

2

16

主梁纵向钢筋的弯起和切断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验算截面尺寸:

hw=h0-h´f=530-80=450mm,因hw/b=450/300=1.5<4,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0.25βcƒcbh0=0.25×1×11.9×300×530=473.0KN>Vmax=222.41kN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计算所需腹筋:

采用Φ8@200双肢箍筋,

Vcs=0.7ƒtbh0+1.25ƒyv

h0

=0.7×1.27×300×530+1.25×210×

×530

=211.33kN

VA,max=139.64kNVcs,VBl,max=222.41kN>Vcs,支座B截面尚需配置弯起钢筋,弯起钢筋所需面积(弯起角取αs=45º)

Asb=(VBr,max-Vcs)/0.8ƒysinαs=

=65.30mm2

主梁剪力图呈矩形,在B截面左边的2.1m范围内需布置三排弯起筋才能覆盖此最大剪力区段,现分三批弯起第一跨中的Φ22钢筋,Asb=380mm2>65.30mm2。

验算最小配箍率:

ρsv=

=0.17%>

=0.14%,满足要求.

次梁传来的集中力

附加箍筋对应范围s=

mm,取附加箍筋Φ8@200双肢,则在长度内可布置附加箍筋的排数:

m=800/200=4排,侧梁两侧各布置2排,另加吊筋1Φ18,

mm2,由式得,

,满足。

因主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需加纵向构造筋,每侧构造筋的截面积不小于腹筋的0.1%,其间距不大于200mm。

现每侧配置2Φ14,

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