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文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7642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文件.docx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文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文件.docx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文件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文件

                   临办发〔2009〕82号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 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贯彻《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

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2009年6月12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云发〔2008〕16号),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创新型临沧建设,全面提升“三个核心指标”、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现结合临沧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服务提升“三个核心指标”,坚持党委决策、政府主导、市场推动、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创新驱动、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产学研结合的要求,实施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支撑引领作用的重大创新项目,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建立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转变重点产业、企业发展方式,巩固提升地方优势特色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全市总体科技创新能力落后的状况,加快创新型临沧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围绕全市培育五大产业集群、实施十大重点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大力推进创新型临沧建设,突破一批对全市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应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取得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30项以上。

   ——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申请专利,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0%以上。

   ——着力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以建设临沧工业园区和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载体,培育5户以上创新型企业和10个以上的知名牌品,实现1-2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证劵市场上市。

通过创新型龙头企业带动,确保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70亿元,上交税金15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0%以上,工业上交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达到60%以上。

其中:

创新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不低于20.1%,上缴税金年均增长13.8%以上,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2%,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15%以上。

   ——建立有利于吸引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创新环境。

引导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科研开发基地,建立5个以上省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引进和培养高端科技人才3-5名,进入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5名,培养市级科技创新人才50名;每年开展各类科技培训达40万人次以上,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1%以上。

   ——通过大力推进创新型临沧建设,全市科技进步水平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全省中等水平,科技进步与创新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

   三、主要工作及任务分解

   

(一)重点产业创新工程

   1.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建设

   围绕锗、铜、铅锌、硅等有色金属产业链延伸及产业化,重点推进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红外光学锗镜头及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用锗单晶及晶片产业化建设续建项目、镇康县鸿骏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多金属低品位矿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抓好双江县、镇康县年产5万吨工业硅基地建设;做实沧源县年产30万吨电石、临沧市工业园区年产500吨单晶硅和年产单晶硅切片1000万片生产线加工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

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引进实力企业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

(市经委、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镇康县、临翔区、双江县、沧源县、临沧市工业园区、镇康县鸿骏矿业开发公司、临沧鑫圆锗业公司等参与)

   2.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创新基地建设

   根据《临沧市燃料乙醇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土地资源、热区资源情况,以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和膏桐为生物质能源发展重点,引进、选育优良品种,在永德县、沧源县、耿马县、双江县、云县建设种苗基地及种植示范基地,制订种植规范,促进规模发展。

积极与中石油、中石化沟通,明确其进入产业的方式及程序;跟踪研究淀粉、乙醇化工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需求变动等,适时介入淀粉、乙醇生物化工领域。

坚持循环发展理念,加强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

到2012年,建成燃料乙醇原料基地42万亩,其中:

木薯基地20万亩、脱毒杂交甘薯基地22万亩;膏桐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150万亩。

以南华晶莹糖业公司为核心企业,在沧源县建设年产5万吨燃料乙醇生产线一条,以永德糖业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在永德县建设年产5万吨燃料乙醇生产线一条,同时积极推进燃料乙醇生产的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8.5万户。

(市经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茶办创新办、市国资委、永德县、沧源县、耿马县、双江县、云县、南华晶莹糖业公司、永德糖业集团公司等参与)

   3.生物药业创新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企业为依托、特色为重点,通过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实现药材种植基地化、制药企业现代化、药品生产标准化的目标。

重点抓好云县10万亩滇龙胆草药材基地建设、以鸡血藤、鹿衔草、叶下珠、诃子等为主的生物药材基地建设;围绕现有的34个国药生产许可药号,重点抓好云南广福药业有限公司拳头产品扩产工程项目,鼓励和支持引进运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改造传统工艺,研究开发新药品、新剂型。

至2012年,建成中药材基地面积10万亩,培育GMP制药企业1-2个,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4.6%,完成工业增加值1亿元以上,年均增长93.1%。

(市茶办创新办牵头,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经委、市食药监局及相关企业等参与)

   

(二)重点行业、企业重大技术改造工程

   积极支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对新材料、生物及医药、能源、农特产品深加工、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企业进行重大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企业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技术装备等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打造支柱产业为重点,组织实施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30个;突出抓好南华纸业有限责任公司9.5万吨蔗渣浆纸、云南天鸿高岭土矿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玻纤、3万吨电缆用高岭土建设、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红外光学锗镜头及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用锗单晶及晶片产业化建设、临沧南华晶莹纸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非木浆技改扩建、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水泥厂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县啤酒厂年产20万千升啤酒技改搬迁扩建、镇康县鸿竣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多金属低品位矿尾矿渣资源综合利用、澳华食品有限公司畜产品加工项目,用投资拉动经济,促进工业内涵式发展。

加快以糖、茶、林纸、饮料、畜禽、核桃等轻工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市经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项目所在县区及业主等参与)

   (三)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工程

   在矿业、建材、制糖、浆纸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中,实施一批节能减排示范工程。

继续提升制糖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制糖业循环经济。

加强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的诊断、设计、改造、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服务,组织实施一批先进工业节能技术,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减少生产、流通等环节的能耗和排污。

重点推进临沧鑫圆锗业有限公司锗提取过程产生的热能利用和二氧化硫减排技术攻关,在水泥生产企业推广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烟气余热发电、循环流化床锅炉等节能技术和装置,加速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争取临沧南华晶莹糖业公司、永德糖业集团、凤庆糖业集团和临沧鑫圆锗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入全省重点培育的30家先进节能减排示范工业企业。

在各级政府机关开展绿色照明工程,向全社会普及推广节能灯20万支。

(市经委、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项目所在县区及业主等参与)

   (四)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以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特色经济林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组织实施10项以上重大农业研究攻关、示范推广项目,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

重点支持粮食、甘蔗、茶叶、核桃等作物良种选育,育成一批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粮、油、蔗新品种,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积极引进畜禽、烤烟、蚕桑、林果、药材以及生物质能源新品种进行筛选,加强配套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临翔区农业科技示范园、云南澳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猪标准化养殖“双百”示范工程和“林饲+畜牧+沼气”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和龙头企业。

加大民族特色食品开发扶持力度,以传统地方特色食品为基础,改造工艺,提高地方特色食品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开发具有鲜明传统饮食风格、独具特色的生态食品。

到2012年,育成主要农作物新品15个以上,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85%以上,培育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家以上,实现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50亿元以上。

(市农业局、市林业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茶办创新办、市食药监局、市质监局、临沧烟草公司等参与)

   (五)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

   1.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

   继续对鑫圆公司上市工作给予支持,帮助争取各级政府专项扶持资金,力争年内上市,以实现我市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零的突破。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即将出台的《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培育改制一批、辅导申报一批、发行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至2012年,重点培育上市资源企业10户;完成上市培育重点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改造5户;力争实现上市企业1-2户。

(市经委牵头,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建设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国资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项目所在县区及业主等参与)

   2.培育创新型企业

   鼓励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加强创新基础和能力建设。

开展高新技术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以加快技术进步为核心,引导企业加强节能环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到2012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1%;市级中小、非公企业技术中心达10家,其中省级中小、非公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家左右;力争进入云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试点企业2-3家;重点在临沧工业园区和骨干企业加快推进科技孵化基地建设,力争进入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基地达到1-2个;力争在全市建立产学研结合示范点1个;力争全市中小、非公企业获得省级著名商标达到36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以上,并在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方面力争实现零的突破;70%以上的规模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市经委、市科技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等参与)

   (六)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1.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建设、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构建全市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启动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鼓励大中型工业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建立技术中心。

每年新增1-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取每年上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1户,到2012年全市企业技术中心达10家以上。

继续争取省级财政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扶持,设立市级创建企业技术中心扶持奖励基金,着力提高企业技术中心研发能力,打造企业自主创新平台。

(市经委牵头,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招商局、市国资委、项目所在县区及企业等参与)

   2.加快临沧工业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结合市情、借鉴经验、改善环境、科学规划、招商先行、项目推进”的基本原则,加快临沧工业园区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构建公共科技创新平台。

(市经委牵头,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招商局、市国资委等参与)

   (七)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引工程

   1.引进高端科技人才计划

围绕我市蔗糖、茶叶、矿电产业、节能环保及以泡核桃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等领域发展需要,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主导、有利于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的创新平台,到2012年引进2-3名院士、博士或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在各自学科和技术领域起骨干核心作用的高端科技人才来临沧担任重点产业发展顾问和参与重大关键技术研发。

(市科技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市经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参与)

   2.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积极做好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推荐工作,启动实施临沧市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计划。

至2012年,力争有5名科技人员或企业高管进入省级高层次人才培养队伍,累计培养50名市级科技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推荐省、市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以上。

(市科技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市经委、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参与)

   (八)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1.解决边疆学科技难问题

   继续在耿马、沧源、镇康3个边境县实施云南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实现每个乡镇有1名科技特派员,每个行政村有1名科技辅导员或科普宣传员,每个行政村有1个完善的科技(科普)活动室,每个成年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每个乡镇实施1个培育特色产业的项目,每个乡镇有1个带动作用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15%以上。

(市科技局、市农业局牵头,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科协、市扶贫办、市民宗局等参与)

   2.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的,以推动全市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组织开展“百村万户学科技助产业兴临沧”科普行动。

通过每个建制村“一个科普服务站、一个科普宣传栏、一个科普宣传员、一个农函大办学点”建设,构建全市科普服务网络。

发展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一批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依托农函大、农技协和少数民族农村科普工作队,加强农民绿色技术证书评定工作力度,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左右,其中农函大学员培训不少于2万人,同时加大农民绿色技术证书评定工作力度。

(市科协牵头,市科技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教育局、市民宗局、市扶贫办、市供销社等参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推进创新型临沧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1.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加快创新型临沧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八届五次全委会和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推进临沧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创新型临沧建设的重大意义,将创新型临沧建设的各项任务纳入工作规划,认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层层抓好落实,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和投入到位。

   2.成立“推进创新型临沧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剑文任组长,市委副书记锁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郭惠云为副组长,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经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人事局、市环保局、市教育局、市民宗局、市扶贫办、市供销社、市审计局、市地税局、市监察局、市科协、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工会、市茶办创新办、市外办、市信息产业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组织实施创新型临沧行动计划。

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和协调有关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日常具体事务。

   3.建立创新型临沧建设工作责任制。

制定创新型临沧建设督查制度,并与各县(区)党政一把手和各相关部门责任人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实行绩效考核制。

各县(区)要结合实际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县(区)党政一把手每年要亲自协调实施1-2项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工程和重大项目,并能与市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对接,上下协调配合。

(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牵头,各县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参与)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为推进创新型临沧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1.充分发挥政府在投入中的引导作用,按照《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云发〔2008〕16号)的相关要求,结合临沧实际,从2008年度起,通过整合资金和调整财政预算安排,增加对应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资金投入。

(市财政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审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茶办、市烟草公司、市科协、市经委、市监察局及各县区政府参与)

   2.鼓励企业切实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应达到销售收入的3%。

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成各类研发机构,并对研发成果的推广应用给予政策性支持。

(市经委牵头,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地税局、各县区政府参与)

   3.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各类创业投资发展政策和环境,建立创业投资政府引导资金,加强科技与金融资本市场的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支撑引领作用的重大创新课题要给予重点支持,加大投入比例。

同时要加强对财政科技经费的监管,建立包括审计、财政、科技等部门的全方位资金监督体系及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市财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发展研究中心、市招商局、市国资委等参与)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推进创新型临沧建设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

   1.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积极探索科技项目评估、科技成果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机制。

深化公益类科研院所人事、分配等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构筑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全面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管理绩效。

(市科技局牵头,市发展研究中心、市经委、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参与)

   2.加大同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创新合作方式和运行机制。

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合作研究开发、委托研究开发等多种形式,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在临沧实现产业化。

充分利用国家、省科技计划对西部边疆地区倾斜支持的契机,找准工作切入点,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支持。

(市科技局牵头,市经委、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商务局、市外办等参与)

   (四)加大宣传,营造环境,为推进创新型临沧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深入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推进创新型临沧建设是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措施,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临沧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改革、完善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手段,做好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动员,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科技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现实意义,为加快推进创新型临沧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

(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发展研究中心、市教育局、市广电局、市科协、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参与)

   各有关县(区)和部门(单位)要根据上述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切实贯彻《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认真抓好建设创新型临沧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

各牵头部门(单位)要认真研究和细化所承担的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上述任务分解中未涉及的部门,要按照《中共临沧市委、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抓好抓实。

   各县(区)和各部门要将工作方案及每年贯彻落实情况专题报送市委、市政府,同时抄送市科技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