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直接利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7588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水直接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海水直接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海水直接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海水直接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海水直接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水直接利用.docx

《海水直接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水直接利用.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水直接利用.docx

海水直接利用

第三章 海水直接利用

海水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海水代替淡水直接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杂用水,用量最大的是作工业冷却用水,其次还可用在洗涤、除尘、冲灰、冲渣、化盐制碱,印染等;二是海水经淡化后,提供高质淡水,供高压锅炉用,淡化水经矿化作饮用水;三是海水综合利用,即提取化工原料。

本课程介绍一和二方面的应用,本章介绍重点介绍海水在工农业和生活方面的直接利用。

海水淡化在第4章介绍。

§3-1 海水直接利用概况

一、国内外海水直接利用简况   

  海水经灭菌、杀生及除藻处理后,可替代淡水,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城市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生产用水、环境用水及其它用水。

用海水代替淡水的技术和过程就是常讲的海水直接利用。

利用海水做工业冷却用水,成本低廉,只有淡水成本的5~10%,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占70%~80%,而工业用水中又有70%~80%为工业冷却水。

目前,工业冷却水是海水在工业上直接利用的主要用水,约占海水总利用量90%,广泛用于电力、钢铁、化工、机械、纺织、食品、建材、印染等行业。

海水用作工业冷却水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日本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使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

1962年日本工业用水总量为亿m3,其中海水约占56.56%,1967年工业用水总量增至567.7亿m3/年,海水约占60.81%。

1965年到1975年,日本年工业冷却用海水量由90亿m3提高到167亿m3,年增长率为6.4%。

1980年工业用水的50%为海水,日本沿海的大多数火力发电、核电、冶金及石油化工等行业都在以不同形式利用海水,仅电力企业的海水利用量就达1000亿m3/a。

到1995年电厂海水利用量就约达1200亿吨。

美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海水的直接利用量已达720亿m3。

2000年工业用海水达到30%。

英、法、荷、意等西欧国家,1970年海水利用量为371亿m3,2000年工业用海水达到2500亿m3。

我国沿海城市直接利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的历史较早,但发展缓慢。

青岛电厂1935年建厂时就用海水作冷凝器冷却降温和冲灰用,日用量达70万吨。

水电部规定每发一万千瓦小时电耗淡水200m3,而青岛电厂仅用6m3。

青岛碱厂是用水大户,日需淡水3800m33降到1988年的0.9m3。

青岛市已投产建成日供水280万吨的海水净化厂,一期工程日处理海水能力为10万吨。

天津碱厂也用海水作为化盐水,既节水,又节盐,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大连市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年用量也在5亿吨以上。

上海石化总厂和天津大港电厂年海水用量均在几亿吨以上。

我国1998年利用量80多亿m33。

天津市年利用海水18亿m33。

此外,秦皇岛热电厂、黄岛热电厂和上海石化总厂等70多家临海火力发电、核电、化工、石化等企业均在以不同的方式直接利用海水。

我国和其它国家一样,海水作工业用水,目前主要是用作工业冷却水。

冷却用水占海水总用量的95%以上,其中,滨海各发电厂用量最大,其次为石油和化工企业。

详见表3-1。

表3-1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年海水用量

单位

年海水用量

单位

年海水用量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热电厂

亿m3

大连化学工业公司

1.5亿m3

天津大港电厂

7.2亿m3

大连石油七厂(1990)

1.1亿m3

浙江镇海电厂

11亿m3

大连油脂化学厂(1990)

28万m3

山东龙口电厂

4亿m3

青岛碱厂

3200万m3

山东黄岛电厂

3.6亿m3

海水作工业冷却水,目前国内外都仍以直流冷却为主,且主要用于滨海火电、核电、化工和冶金等企业。

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具有深海取水温度低、冷却效果好和系统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取水量大、工程一次性投资大、排污量大和海体污染明显等问题。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在国外已有应用实例,最大的海水循环量达22000m3/h,在我国尚处于研究阶段,千吨级示范工程正在进行中。

总的来说,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年用海水作为冷却用水都近3千亿m3。

而我国还不足200亿m3,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全国海水年利用量约为60亿m3,已大大落后于日、美等先进国家。

当前阻碍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有三:

 ①对我国淡水缺乏的问题认识不深,缺乏利用海水的意愿。

 

 ②海水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不够,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学物质利用缺乏经济合理性。

③陆上淡水、自来水水价偏低,使海水利用缺乏竞争性。

 城市生活用水占城市供水的20%左右,而城市冲厕用水占城市生活用水的35%左右。

香港总人口690多万,香港海水冲厕已形成体系,占总人口的78.5%,每天冲厕用水约为52万m3。

天津、青岛和大连等也有少部分靠海的小区采用海水冲厕。

利用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是一项综合技术,它涉及海水取水、前处理、双管路供水、地下和屋顶贮水、卫生洁具、及系统的杀生、防腐、防渗和防生物附着技术;大生活用海水与城市污水系统混合后含盐污水的生化处理技术;合理利用海洋稀释自净能力将大生活用海水进行海洋处置的技术等。

防腐技术和防生物附着技术已基本成熟,大生活用海水技术的重点是高含盐量污水的生化处理技术和海洋处置技术。

  2002年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获准主持“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中的三项海水资源利用课题之一就是大生活利用海水的技术。

2003年底,随着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示范工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的完工以及生活用海水技术示范工程的实施,天津市将成为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最大的城市。

根据天津市长远规划,2010年的供水量将比现在增加1倍(达310万m3/d),因此利用高新技术开辟新水源,向大海借淡水迫在眉睫。

“十五”期间国家将拨款500万元用于天津市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示范工程研究。

在此期间,该市将建立规模为2500m3/h的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示范工程,示范工程建成后可节约淡水资源100万m3/a。

此项技术可广泛用于沿海城市和苦咸水地区的电力、钢铁、化工、能源、建材、有色金属和食品等行业,产业化后将成为解决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淡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天津海水淡化研究所的低温高效海水淡化技术利用发电厂或化工厂的废热,通过对海水多次蒸发、冷凝达到较高的产水率。

初步测算表明,该项技术将比传统蒸馏技术产水率提高30%,能量消耗降低50%,极大地降低了造水成本,超大规模情况下甚至低于调水成本。

二、海水直接利用的成本效益分析

海水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3,按折合淡水5%折算,相当于淡水5850万m3,按当年万元产值耗水量67m3计,可创产值57.5亿元。

如按青岛市1m3淡水所产生的净效益3.50元计,则1995年青岛市直接利用海水的净效益为1.35亿元。

1998年对青岛市直接利用海水的企业调查的结果表明,海水直接利用的取水费3,包括折旧费的运行成本33×108m3,年节约淡水445万m3,价值达135万元。

1990年天津塘沽海水净化厂,每取1m3净化后的海水成本为0.15元,售水价定为0.17元。

推广海水直接利用作工业冷却水,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3计,年运行时间为320天,对于一个海水冷却水量为1万m3/h的冷却系统,考虑到循环冷却系统基建折旧费、水稳药剂费、补充水水费和运行管理费等,海水循环冷却与海水直流冷却相比,当浓缩倍数为2时,海水循环冷却系统的运行费每年至少可节省40多万元;当浓缩倍数为3时,每年可节省400万元左右。

威海华能电厂海水冷却系统总投资7000万元,为发电容量85万kw的机组提供180万m3/d的直流冷却用海水,这包括海水取水设施,预处理设施,杀菌、灭藻和防生物附着,防腐和牺牲阳极保护等。

每kw的电,冷却用海水投资不足百元.

充分利用海水不但可减轻淡水资源紧张状况,而且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青岛染料厂年产1万t的硫酸车间、曾因无水而停产,后改为利用海水,在保住了1000万元年产值的基础上还增产300万元;青岛碱厂在扩大海水用量之后,纯碱年产从8万t增至20万t;大连化学工业公司以海水代替自来水作为工业用水,年节约自来水445万m3,节约资金111万元。

由此可见,海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具有取水量小、工程投资小、运行费用低及排污量小等优点,是利用海水作冷却水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3-2 海水做工业用水

一、海水做工业用水的途径

1.作工业冷却水 

 

1.1 海水作工业冷却水是海水直接利用的主要途径,海水做工业冷却水的优点:

①水源稳定:

海水自净能力强,水质比较稳定,采用量不受限制。

   ②水温适宜:

工业生产利用海水冷却,带走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量。

海水,尤其是  深层海水的温度较低,且水温较稳定,如大连海域全年海水温度在0~25℃之间。

   ③动力消耗低:

一般多采取近海取水,不需远距离输送。

   ④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

与淡水循环冷却相比,可省去回水设备、凉水塔等装备。

 海水利用的实践

海水作工业冷却水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厂及核电厂,其次是石油化工企业和钢铁企业。

一座2×20万kw装机容量的滨海热电厂,海水用量为2.16万m3/h左右。

我国的滨海电厂以及大连、青岛、天津、上海等城市的石油化工企业,如炼油、化纤、制碱、制酸、合成氨、油脂化学、染料等工业生产过程中都大量用海水作为冷却水,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主要成果有:

 

①燃煤火电厂和核电站利用海水作为循环水

我国许多建设在海边的燃煤电厂早已利用海水作为循环水,已建的大亚湾、秦山一期核电站和正在建设的岭澳、田湾和秦山二期、三期核电站都是利用海水作为循环水的。

 

  ②燃煤火电厂利用丰富的海水脱硫已取得经验。

深圳市西部电厂从国外引进海水脱硫技术业已建成投产,投资省、脱硫效果好,对海洋环境也未造成不利影响,而且比采用其他脱硫技术简单易行。

  

③燃煤火电厂采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供应工业用水已取得经验,且证明具有经济合理性。

 

1.3 海水做冷却水的技术问题 

海水作工业冷却水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包括取海水、预处理、海水腐蚀和海洋生物附着等,其中最关键是防腐和防海洋生物附着问题。

海水冷却分海水直流冷却和海水循环冷却。

直流冷却指原海水经换热设备进行一次性冷却后排放的过程;循环冷却指原海水经换热设备完成一次冷却、再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的过程。

海水直流冷却技术有近80年的发展历史,有关防腐蚀、防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技术已基本成熟。

如大亚湾核电站和天津大港电厂年用直流冷却海水分别为35亿和17亿吨。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和相关的防腐、阻垢和防污损生物附着和防盐雾飞溅等技术基本成熟,海水冷却塔技术,国外有专门公司开发,技术也是成熟的。

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抗腐材料主要是砷铝黄铁和钛合金,前者使用期超过5年,后者使用期一般在15年~30年。

海水对碳素钢的腐蚀速度为0.7mm/a~1.0mm/a;对一般钢材则高达3.0mm/a。

化工行业普遍使用的3.5mm厚的碳钢立式列管冷却器,如果用淡水作冷却水使用期为25年,用海水作直流冷却水若不做防腐处理,冷却器1.5年即穿孔渗漏。

大港电厂利用海水作直流冷却水使用铸铁输水管道,20多年仅涂过两次防腐材料而没有更换管道。

青岛黄岛电厂采用阴极保护技术,保护度在90%以上。

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的技术主要有:

涂防污涂料、加氯杀生、电解海水杀生及窒息法杀生等。

臭氧杀生、辐射杀生和电击杀生等技术在国内极少采用。

海水作循环冷却水的主要问题是腐蚀和结垢,通过添加缓蚀剂和阻垢剂可以解决系统的腐蚀与结垢问题。

目前,此项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

海水含盐量高且成分复杂,仅海水的电导率就比一般淡水高两个数量级,这就决定了海水腐蚀时电阻性阻滞比淡水小得多,海水较淡水有更强的腐蚀性;且海水所含盐分中氯化物比例很大,海水的氯度高达19%,因此大多数金属如铁、钢、铸铁等在海水中不能建立钝态。

同时,海水中微生物和大生物的种类多、含量高,易产生生物污损,进而导致危害较大的微生物腐蚀或垢下腐蚀。

另外,海水中的成垢离子如Ca2+、Mg2+等的浓度远高于一般淡水,随浓缩倍数提高,结垢倾向加大,普通阻垢分散剂不能有效控制化学污垢沉积。

因而,采用海水作循环冷却水,存在着严重的腐蚀、结垢和污损生物附着问题。

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较之淡水循环具有更大的难度。

但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实验室研究表明,通过添加海水缓蚀剂、阻垢分散剂、菌藻杀生剂等海水水处理药剂,在腐蚀控制、污垢控制、菌藻控制等方面,可以达到或接近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下面是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在“九五”初期开展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有关腐蚀、污垢和菌藻控制方面的探索性研究结果。

1.3.1 缓蚀剂研究

失重法实验结果(表3-2)表明,缓蚀剂存在下,实验材料基本无腐蚀,且海水浓缩倍数增加,腐蚀速率却下降。

电化学实验结果(表3-3)表明,缓蚀剂存在下的实验材料的电阻率Rp是空白实验的14~50倍;腐蚀速率V比空白实验低16~110倍。

表3-2

 

表3-3

1.3.2 阻垢分散剂研究

在一定温度、不同浓缩倍数条件下,研究pH、碱度、电导率与成垢离子等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①50℃℃、浓缩倍数>1.1以后,体系浓缩倍数越高,结垢倾向越大;海水pH、碱度、Ca2+、Mg2+和电导率也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阻垢分散剂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80℃、浓缩倍数2.0,自然平衡pH值,鼓泡法的阻垢率70%~85%,静态的阻垢率90%以上。

1.3.3 菌藻杀生剂研究

  

表3-4菌藻杀生剂的杀菌率

细菌名称

原来(cfu/ml)

下降为(cfu/ml)

杀菌率(%)

好气性异养菌总数

6×106

2×103

硫酸盐还原菌总数

9×102

19

19

铁细菌总数

3×103

0

100

藻类总数

5×102

0

100

结果见表3-4。

采用SW98-04杀生剂,加药量为40~60mg/l,经过72h杀菌试验海水中细菌好气性异养菌总数由原来的6×106cfu/ml下降为2×103cfu/ml,杀菌率为99.97%;硫酸盐还原菌总数由原来的9×102cfu/ml下降为19cfu/ml,杀菌率为19%以上;铁细菌总数由原来的3×103cfu/ml下降为0cfu/ml,杀菌率为100%;藻类总数由原来的5×102cfu/ml下降为0cfu/ml,杀菌率为100%。

1.3.4 海水缓蚀剂、阻垢分散剂、菌藻杀生剂配伍性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

①腐蚀控制:

腐蚀速率≤0.125mm/a)

A试验管腐蚀速率0.0322mm/a。

试验管进水口(低温区)有轻微腐蚀,表面状况无明显变化。

B.线路挂片腐蚀速率0.1072mm/a。

试验前8d,试片表面无点蚀,第9d开始出现点蚀,经分析是系统缓蚀剂浓度偏低造成,调整加药量后,点蚀未见发展。

试片挂孔周围存在明显缝隙腐蚀,且可能在缓蚀剂用量不足时发展。

②污垢控制指标:

污垢热阻值≤×10-4m2.℃×10-4m2.℃/W。

③菌藻控制系统:

菌藻杀生剂每周冲击性加入2~3次,异养菌的繁殖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由日常检测结果可知,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菌数可控制在10cfu/ml以下,铁细菌菌数100cfu/ml以下。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在腐蚀控制、污垢控制和菌藻控制等方面,已经达到或接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50-95《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有关技术指标的要求。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和淡水循环一样,因各地水质不而各异。

该研究主要是针对天津附近渤海湾海域的海水水质进行的。

有关结果对我国其它海域具有重要借鉴作用,但是,其它海域的海水循环冷却具体处理技术,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2、用海水做树脂再生还原剂和溶剂

2.1 锅炉水软化中,用海水作为离子交换树脂再生还原剂。

工业低压锅炉的给水处理中,多采用阳离子交换法,也就是钠离子交换法,当原水经过钠型离子交换树脂层时,水中的钙、镁离子和树脂中钠离子进行交换,从而达到水质软化的目的。

在钠离子交换过程中,当软水的硬度超过规定标准时,即表明交换树脂已失去交换能力,需用食盐溶液对交换树脂进行再生还原,使其恢复交换能力。

工厂企业的低压锅炉软水处理工艺中,传统的方法是采用自来水配制5—8%浓度的食盐溶液,对树脂进行再生还原。

为了节水,沿海城市采用海水作为还原剂取得了成熟的经验。

 海水化盐

   海水可作为制碱工业中的工业原料。

制碱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原盐(氯化钠)。

在制碱工艺中需将固体食盐溶解,可用海水将其溶解成为饱和盐水。

每生产一吨纯碱需要饱和盐5m3,因而可从海水中回收氯化钠120~150kg,青岛碱厂用海水替代淡水化盐年节省食盐万t,同时也节约了大量淡水。

天津碱厂采用海水和淡水混用的方法化盐每小时用海水190m3,可年节盐175万t。

3.海水除尘及传递动力

3.1水幕除尘及海水冲灰

    青岛、大连地区的很多单位,在工业生产中用海水代替淡水除尘。

大连发电总厂共有l0台锅炉,其中有3台高温高压炉采用油煤混烧。

为了清除每天产生的200余吨烟道干灰,避免大气污染,该厂采取水幕除尘器,每小时用海水量达450m3。

    除尘器是由钢板制成的圆筒,内衬有耐腐蚀材料,在圆筒上部沿圆周均匀地布置一定数量的喷嘴,海水通过喷嘴均匀地自上向下流动,形成水膜分布在圆筒壁上。

烟气经过烟道,从圆筒的下方沿切线方向进入除尘器,并旋转向上运动排入大气中,由于离心力作用,粉尘贴附在圆筒壁的周围,粘附在水膜上,被水膜带入底部灰斗,再经冲灰装置排入灰沟槽送到沉淀池内。

经沉淀后,海水流回大海,排放海水后含灰量为30~50mg/L,符合海洋环保排放标准。

3.2 用海水代替淡水传递动力

    大连国营523厂铸造车间,过去采用自来水对大批铸件清砂,现改用海水且代替淡水循环使用;化工系统利用海水代替自来水抽真空;机械系统将海水用于柴油机试验台水力测功器。

这些节约淡水的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海水洗涤

    我国沿海城市的水产养殖场、水产加工厂、冷藏厂等大量地用海水代替淡水初洗鱼、虾等尤其在海带加工过程中,大量使用海水洗涤,取得成功的经验。

其工艺过程是:

将切丝后的干海带经15min自来水浸泡提碘后,含水量饱和,再用海水冲洗1.5~2min,尔后将洗净的海带丝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蒸煮,最后用自来水漂洗干净进入下道工序。

海水洗涤的海带,经消毒、加热处理后其吸水性已大为降低,含水量低于用淡水处理的海带。

因而在烘干工序中,烘干效率比用淡水洗涤提高35%,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节约了蒸气。

海水处理后的海带加工产品无不良反映,达到了规定标准。

烟台海洋渔业公司利用海水作人造冰脱盘、刷鱼,每年节约淡水7000多万m3。

 国内外很多电厂用海水作冲灰水,节省了大量淡水资源。

我国黄岛电厂每年利用海水6200多万m3,冲灰水全部使用海水。

另有研究表明,海水作火电厂的烟气洗涤水可将烟气中的SO2等大气污染物吸收,再经曝气将其氧化为硫酸盐,有效地实现烟气脱硫,既节约淡水又消除了SO2对大气的污染。

5. 海水用于印染

    海水可以直接作为印染、制药、制碱、橡胶及海产品加工等行业的生产用水。

将海水直接用于印染行业,可以加快上染的速度。

海水中一些带负电的离子可以使纤维表面产生排斥灰尘的作用,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现在国内外都在研究海水印洗技术。

青岛太平洋新技术研究所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地创造了利用工业度液对海水进行变性处理的新工艺。

经过新工艺处理的海水,保留了对印染有用的氯化钠而却去掉了其他矿物质,工艺简单,成本低。

采取这项新技术,在印染工艺中除最后的漂洗仍用淡水外,其它工序如煮炼、漂白、洗布、染色等过程都可用海水取代淡水。

山东省荣城市海水印染厂,采用此项技术,使酱红、嫩黄、墨绿、黑、咖啡等十二个花色品种的纯棉平绒布在色泽、皂洗、摩擦牢度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为我国印染行业应用海水开辟了新途径。

6.消防用海水

   大连染料厂等单位在消防设施上采用海水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三、海水在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直接利用实例

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大型化工企业,经过多年来不断地挖潜改造和填平补齐,现已形成每年50万t的纯碱生产能力。

此外,还有10000t/a的小苏打、60000t/a双水氯化钙以及3000t/a的过碳酸钠等产品,是国内重点纯碱生产厂家之一。

作为青岛市耗水大户,该公司结合氨碱法纯碱生产的特点,充分利用厂区近海这一地理优势,在纯碱生产中广泛使用海水,现吨碱耗海水80m3左右,年海水用量达4000万m3。

同时,由于成功地在部分工艺过程中以海水代替自来水,使纯碱耗自来水由原设计16m3/t下降至目前的6m3/t。

 

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温度较低且相对稳定,还含有一定量的可资利用的NaCl。

海水的这些特点是其他水源所不可比的。

在纯碱生产中使用大量海水,也正是利用了海水的这些特点。

1.1 利用海水作为冷却用水:

在纯碱生产中,许多工序产生化学反应热、相变潜热等,根据工艺要求,需要不断地用冷却方式把这些热量移走。

冷却对于纯碱生产实现高产、优质、低耗以及长周期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计算,仅碳化、吸收、蒸馏等关键工序需要用冷却水移走的热量即达4500MJ/t碱。

在生产中普遍使用海水作为冷却水,取得了较好的冷却效果。

如该公司自1995年开始,在回转凉碱炉用内循环水冷却炉内高温纯碱,然后用海水与循环水换热,降低循环水的温度,解决了纯碱生产夏季凉碱这一难题。

原先用流化床凉碱,自来水流经布置于流化床内部的蛇型管与流态化的高温纯碱进行间接换热,由于流化床操作不稳定且极易死床导致换热效果差,每年夏季都产生大量糊包碱,造成较大损失。

改用回转式凉碱炉冷却高温纯碱后,使纯碱装包温度降至80℃以下,再未出现过“糊包”现象。

1.2 利用海水作为工艺用水化盐、化灰:

纯碱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原盐需要溶解制成一定浓度的盐水才能供下道工序使用。

该公司采用蒸馏工序换热后的温海水化盐,每吨碱用于化盐的海水约5m33。

1.3 用海水洗涤生产废气和废泥,回收氨和盐:

该公司重碱滤碱机尾气、吸收塔尾气、除钙塔尾气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氨,通过分别安装尾气净氨塔,用海水逆流洗涤尾气,最大限度地溶解回收其中的氨并返回生产系统再利用,每吨碱可回收氨1.4kg,占纯碱氨消耗定额的30%;盐水精制中排放的沉淀泥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氯化钠,该公司采用海水三次逆流洗涤流程,年回收盐近10万t。

1.4 利用海水除尘冲渣:

该公司石灰车间窑气湿法降温除尘、热电车间锅炉烟道气水磨除尘及水力冲渣均使用了海水。

 

由于氨碱法纯碱生产自身的特点和一些特殊工艺要求,在海水的使用中遇到了不少问题,经多年探索,该公司逐步掌握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1 海水水质及海水温度

海水在该公司主要用作冷却水,对海水的水质及海水的温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该司海水泵房位于胶州湾东北部,由于胶州湾独特的地理特征,湾内海水交换较慢,尤其在夏季,近岸海水温度高达30℃,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在雨季则因近岸淤积严重,给取用海水造成困难,曾一度使公司夏季纯碱生产非常被动,纯碱产量提不上去,经济损失巨大。

为解决海水水质和水温问题,该公司于1988年投资1700万元实施了深海取水工程,由原来近滩取水改为用φ2200mm水泥管从胶州湾内离岸约2650m处取水,供水能力达6500m3/h,海水水质有了较大改善,海水温度也平均下降了2℃,基本满足了夏季纯碱生产对海水水质、水温的要求,纯碱产量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都明显提高。

与浅滩取水相比,夏季生产1t碱可节约海水约50m3。

2.2 海水的腐蚀与结垢

海水对某些材质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蚀,使设备和管线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该公司通过对设备和管线衬胶衬塑、选择合适的防腐材料、关键设备和管线采用耐腐材质等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