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7587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摄影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摄影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摄影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摄影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实验报告.docx

《摄影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实验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实验报告.docx

摄影实验报告

作品最后统一上交。

每幅作品要命名,要求对作品进行说明的部分,在实验报告中进行手写说明。

实验一熟悉摄影器材(2学时)

时间:

2013.3.15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及其种类;

2、了解照相机的附件:

三脚架、闪光灯、测光表、滤色镜的性能、作用等。

二、实验前的准备

阅读“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及种类等”相关的内容,“阅读NikonF55\CanonEOS50D相机使用说明书”。

三、实验具体内容

1、熟悉传统135单反相机主要装置及其作用、掌握其成像原理

2、熟悉数码单反相机主要结构及各部分作用,掌握数码单反相机的成像原理。

3、正确安装、拆卸镜头,闪光灯、滤镜等。

4、练习使用三脚架对拍摄高度、角度的调整。

五、实验步骤

1、熟悉传统135单反相机主要装置及其作用、掌握其成像原理

传统135单反相机主要包括镜头、光圈、快门、取景装置、聚焦机构、输片与计数几个部分。

镜头用来成像,光圈可以控制画面的通光量以及画面景深大小,快门与光圈共同控制画面曝光量,通过取景器,摄影者对所拍摄的照片的初步构图。

调整聚焦机构,可以保证被摄对象影像清晰等。

传统135单反相机的成像原理为:

照相机工作时,摄影镜头把外界的被摄景物成像在胶片位置上,通过调节通光孔径和控制快门的启闭,摄影胶片即被曝光而产生适当的潜影,从而完成了一次拍摄动作。

已经曝光的胶片经过化学药液的冲洗,便可以显现出被摄景物的影像。

2、熟悉数码单反相机主要结构及各部分作用,掌握数码单反相机的成像原理

数码单反相机主要结构有镜头、感光器件、模/数转换器(A/D)、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图像存储器、LCD液晶显示器等。

数码相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把光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数码相机依靠感光器件成像,它是数码相机的核心。

摄影镜头将光线汇聚到感光器件CCD上,CCD能把光信号转变成电荷.模拟信号不能被计算机直接处理,需要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

模数转换器来执行这项转换工作,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送入具有信号处理能力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数字信号处理器对图像进行压缩、显示,并转化为特定的图像格式,例如JPEG格式。

最后,图像文件被存储在存储器中。

通过LCD(液晶显示器)查看拍摄到的照片,或者输出到计算机、打印机或电视上。

3、三脚架的使用(看看,写实习报告时,不用写)

三脚架是摄影拍摄中重要的工具,在很多场合它都能起到稳定的作用,从而使你拍摄出清晰的画面。

不要以为随便找个地方支好脚架装上相机,就算用脚架了。

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现在的三脚架一般都是由多节组成,每一节都可以单独抽出,这样可以满足我们不同高度的拍摄要求。

在抽出脚管时,应该先抽出粗管,从粗到细依次打开(如图1)。

  在选择排放的位置时也要注意,尽量选择平坦的地方,还要注意四周是否有震动源,一辆汽车的经过足以破坏一张优秀的作品。

对于一些轻便的脚架,可以考虑在上面挂一些重物例如摄影包(如图2),这样来保证稳定。

不少脚架三个脚管可以分别打开不同的角度,这在地势不平的地方使用非常方便,可以根据地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角度。

脚管的放置方向也是有讲究的,有些朋友经常将脚管对着自己放置,这样不仅妨碍操作,也很容易碰到脚架。

正确的放置方法是一只脚管对着前方(如图3),拍摄者站在另外两只脚管的中间。

  在使用脚架的时候,最好同时使用快门线,这样能防止按快门时产生的震动,特别是在微距拍摄和长焦拍摄时使用快门线是必要的。

在拍摄时,左手紧握着脚架,右手按快门和相机操作(如图4),这样能尽可能地保证脚架稳定。

同时还要注意,身体放松避免碰撞脚架,按快门时一定要轻。

  最后还要注意三脚架的保养维护。

在雨天或者海边这样潮湿的环境中使用三脚架后,要立刻用干毛巾擦拭干净,特别是关节螺丝处。

平时不使用时,也应用三脚架袋装好,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还要定期检查三脚架各关节处是否使用灵活,螺丝是否松动,按照情况进行必要的维修处理。

注意事项

(1)小心使用照相机,按操作程序来操作,不要用手指摸镜头的镜片。

如果镜头脏了,可用吹气球吹、用镜头扫扫或用镜头纸小心抹去,必要时用镜头清洁剂清洗镜头。

不能用一般的布和纸来擦镜片,以免擦花。

(2)持机平直,可横幅或竖幅构图取景,但不宜歪斜取景。

(3)除了拍日出、日落等把太阳摄入画面内可以让阳光直身镜头外,拍摄一般景物应防止太阳光直射镜头的镜片,否则会使底片产生严重灰雾,必要时应戴上遮光罩。

(4)不要随意空拍,减少快门寿命。

实验二曝光与测光(2学时)

2013.3.29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曝光和曝光量的含义;

2、知道曝光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

3、熟悉影响曝光量的几种因素;

4、能够根据拍摄需要进行准确曝光。

二、实验前的准备

阅读“摄影曝光与测光”相关的内容。

三、实验指导

1、曝光的基本知识:

曝光的含义、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的组合是影响正确曝光主要因素;

2、曝光量估计:

光圈系数快门速度的组合估计;

3、运用相机测光系统,留意正确曝光时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

四、实验具体内容

1、用相机实地拍摄,记下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

2、练习当被摄对象和所处的环境或背景存在明显的亮暗差异时,如何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曝光补偿。

五、实验步骤

选取被摄对象,调整取景框内的背景,准确调焦后,进行曝光调节。

(一)估测

片速倒数法:

在明亮阳光下拍摄正面受光的被摄体,光圈用f/8,快门速度用ISO的倒数。

(例如,使用ISO200,在明亮阳光下的曝光组合就是1/200秒、f/8,如果相机没有1/200秒的快门过度,可选用与它接近的一档快门速度。

(二)利用相机的测光系统

半按快门就完成自动对焦和测光,再继续按下快门即完成一次拍摄,非常简单。

另外,在半按快门时相机会自动锁定已测得的光线和对焦的数据,这时即使调转镜头按下快门也会已刚才锁定的光线焦距来曝光的。

(三)曝光补偿

1、逆光拍摄。

2、拍摄主体本身反射率过高或过低。

3、大面积的明亮背景,增加曝光补偿,大面积的暗背景减少曝光补偿。

在这几种情况下就要进行曝光补偿。

进行+1.7曝光补偿前后的效果

 

拍摄黑色物体进行-0.5倍曝光补偿的前后效果

 

五、实验总结

1.写出4组在室外拍摄时不同时间、地点正确曝光的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

图片序号

使用设备型号

天气情况

所用光圈值

所用快门速度值t

画面曝光量情况

2.附正确曝光作品一幅、进行曝光补偿的作品一幅,对作品进行简要说明。

 

实验三聚焦与景深(2学时)

2013.4.9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怎样使用调焦装置,怎样选定聚焦对象;

2、学会景深的调节技巧,景深的选定原则以及景深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前的准备

阅读“聚焦与景深控制技术”的相关内容。

三、实验指导

模糊圈、景深的含义,影响景深的因素及其规律:

光圈系数小,景深短及物距近景深短;

四、实验具体内容

1、用CanonEOS50D数码单反相机拍摄背景虚化、主体突出的小景深效果作品一张;

2、用CanonEOS50D数码单反相机拍摄主体突出、大景深效果作品一张。

五、实验步骤

(一)聚焦

1.选取被摄对象。

2.选择机身上的调焦方式:

AF/MF.

AF方式下,相机镜头靠内部马达驱动,半按快门后自动完成聚焦的操作,MF方式下,需要手动聚焦,转动镜头前端的聚焦环,知道取景器里观察物体的影像是清晰的为止。

(二)景深控制

1.先调到A模式,就是光圈优先模式,把光圈设为最大(注意:

数字越小光圈越大)。

2.调好被摄主体在取景框的位置。

3.调焦,按下快门。

F3.51/250秒快门小景深效果作品示例

F161/60秒快门大景深效果作品示例

六、实验总结

1.写出影响景深大小的因素?

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

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

2.附大小景深作品各一,注明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对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实验四光线的运用(2学时)

2011.4.19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的基本特征;

2、了解光的种类及其特点;

3、熟悉光在摄影造型中的作用。

二、实验前的准备

阅读“摄影用光”的相关内容。

三、实验指导

1、光的基本特征:

光的强度、光的方向性、光的颜色;

2、光的种类:

自然光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环境下的特性,人工光的特点;

3、光在摄影中的作用:

表现物体的结构和颜色、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和制造特定的气氛。

四、实验具体内容

1、在室外直射光下拍摄作品两张;

2、运用正面光、侧面光、逆光、顶光各拍作品两张。

五、实验步骤

1、正面光对景物的效果

用正面光拍摄景物,可使景物清朗而具有光亮、鲜明的气氛。

但正面光照射在景物上过于平正必须缺乏明暗之分,往往会使景物主体与背景的色调互相混淆起来,缺乏景物的立体效果。

2、侧光对景物的效果

利用侧光拍摄景物,由于光线斜照景物,景物自然会产生阴影,显现明暗的线条,使景物有立体的感觉。

但拍摄侧光景物,要注意阴暗部分色高的深浅,以阴暗部分确定光时间,但最好以中性灰为测光基调,使景物阴暗部分的层次能够充分显示出来,使画面层次丰富。

侧光是几种基本光线中最能表现层次、线条的光线,也是最适宜拍摄风光照片的采光。

3、逆光对景物的效果

逆光照射景物,景物中被光线照射的部分,都会产生光亮的轮廓因而就能使物体与物体之间都有明显的光的界线,不会使主体与背景互相混合成一片深黑色的色调。

因为逆光所造成的亮的轮廓使主体与背景物截然分开,这就是逆光所独有的特点。

逆光是从景物背后照射来的,我们拍摄的对象必然是没有直接光线照射的阴暗部分,因而也就不容易表现出景物的明暗层次和线条。

但是逆光照射在一切物体的背后,如果物体与物体之间距离不很远,就有互相反射光线的作用。

拍摄逆光景物往往会因光亮的轮廓和镜头前面的光照影响拍摄者的视觉,容易造成曝光不足。

因此,拍摄逆光景物必然以景物的阴暗部分或中性灰来确定曝光时间,才能充分显示出景物的层次。

另外,逆光照射下的平地、水面以及一切仰面物体,自然会产生一片强烈的白色反光,为了避免这部分与其他物体色调反差过大,以运用柔和的光线拍摄较为适宜。

五、实验总结

附相应的作品两幅,总结光的种类及光在你的作品中的作用。

 

实验五摄影构图(2学时)

2013.4.26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形式,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摄影的构图的基本技能;

2、领会主体、陪体和环境在画面中的作用;

二、实验前的准备

阅读“摄影构图”的相关内容。

三、实验指导

1、构图时拍摄点(方向、高度、距离)的确定、画幅(竖式、横式、方形画幅)的选择、画面布局(即主体、前景、背景、环境和空间的安排设计);

2、突出主体表现手法:

利用景深、利用光线、利用与陪体环境的对比;

3、实践摄影构图要求:

简洁、完整、生动和稳定。

四、实验具体内容

1、拍摄有较强线条透视效果的作品两张;

2、拍摄形式上对比效果较强的作品两张;

3、同一景物从不同的角度、方向、高度各拍摄作品两张。

五、实验步骤

1、平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整,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

缺点:

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三分法构图。

构图故意将主体安排在某一角落或某一边,能给人一思考和遐想的空间,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

这种构图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

4、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

 

5、S形构图

这又是一种基本的经典构图方式。

画面上的景物成S形曲线的方式分布,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画面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物体时,首先应该想到运用S形构图。

常用于表现河流、小溪、曲径等。

 

 

6、垂直式构图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纵深。

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等。

六、实验总结

附作品两幅,写出拍摄照片的构图形式及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