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7477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x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1)研究意义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第三产业的日

益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得到飞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进入WTO的后过渡期,面临着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新机遇,而浙江省目前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滞后于货物贸易发展,与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相称。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是推进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从制造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的战略抉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和后危机时代的结构调整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在分析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的现实条件、现状与特点、竞争力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发展服务贸易的应对策略以寻求浙江省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途径。

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的现实基础,不仅可以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对于指导浙江服务贸易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预期目标本文将采用理论与实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浙江省服

务贸易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对浙江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有一清醒认识,以便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在新的国际经济市场环境下,全面提升浙江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本文将运用比较研究分析法对浙江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总结新数据、新材料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浙江服务贸易的新结论,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政策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服务贸易”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中(1972年),主要针对的是《东京回合》拟改革的服务贸易壁垒问题。

美国《1974年贸易法》首次使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概念。

此后,围绕着服务贸易的概念问题,各国学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直至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服务贸易总协定》,才界定了服务贸易的概念、范围和贸易形式。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sontradeinservice,GATS)对服务贸易所下的定义,服务贸易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我国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缔约方,也以GATS的定义为准,并将服务贸易分为13个大类。

国内外有关服务贸易的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有关服务贸易与比较优势的研究从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看,基本上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集中于传

统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分析,争论的结果是服务贸易中存在比较利益,只不过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不同,因而需要修正比较利益模型,以塔克

(K.Tucher,1988)和森德伯格(M.Sundberg,1988)为代表。

另一方面则将新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引入服务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对服务贸易的解释力要强于服务贸易,服务贸易中适当的政府干预可改变市场本身运行的次优状态。

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服务业专业化水平,获得规模经济效应,而且可以推动服务业技术标准化和综合服务化,从而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以琼斯(Jones,1999)、马库森(Markusen,1989)和弗兰克斯(Francois,1990)为代表。

虽然经济学界对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分歧,但不可否认,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比较优势论在我们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指导性,并给予我们以启示。

例如,我国学者王粤

(2002)、程大中(2000)、王晓平(2004)、李晓忠、张小蒂(2004)等提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服务业就业的增加可以带动服务出口收入增长,但随着服务业增长方式由就业增加驱动型向知识、技术投入驱动型的转变,服务业就业的出口收入效应将越来越弱。

(2)有关服务贸易与竞争力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我国货物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我国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随着近几十年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服务贸易获得迅速发展,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强弱。

面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弱势地位,我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服务贸易国际竞

争力理论、世界及我国的服务贸易实践展开了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2001)的研究表明,国际竞争

力与国家的出口呈正向关系,而与进口呈反向关系。

在出口中,服务业出口的比重对国际竞争力的正向作用最强,工业次之,农业最弱。

一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则这个国家的服务业、工业、农业的出口竞争力也就越强。

这说明,在出口总额中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越大,一国的国际竞争力越强,从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越强;有些学者用服务贸易的出口项目结构来衡量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他们认为:

在这种结构中,劳动、资源密集型的服务出口占较大比重,则这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竞争力越弱,反之,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口占较大比重,则这个国家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越强。

陈钧(2004)从服务贸易的特点和类型出发,探讨决定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以及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培育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高媛(2004)认为,服务贸易对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和质量具有特殊作用,尤其金融、电信等“战略性服务业”对技术及安全性要求较高,有一定的潜在优势,并对其他部门有技术外溢效应,代表了未来的产业方向,有较高的收益率。

郑吉昌,夏晴(2004)从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服务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伍在华(2006)认为由于我国缺乏高级的服务要素、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等原因,中国的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比较微弱,并建议通过优化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等措施,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关于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其他研究还包括:

张南(1996)从服务产品特征来分析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黎洁、赵西萍(1999)对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王粤(2002)从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角度展开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王小平(2003)从探寻服务业竞争力源泉研究服务贸易竞争力;张蕴如(2002)、谭小芬(2003)从中国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的角度展开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程大中(2003)通过构造经济体模型,对中国服务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状况做了定量分析。

张燕,王刚义(2005)认为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根本因素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

罗峰(2006)分析了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

众多学者在进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时,在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指标。

廖涵(1998)用服务贸易差额标准评价国际竞争力,从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现象得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的结论。

黎洁和赵西萍借鉴迈克尔·波特的理论,提出了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对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程大中(2000)通过对中国和美国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服务业就业的出口收入效应(EE值),论证了服务业就业与服

务贸易出口之间的关系。

康承东(2001)通过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市场的排序和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行业结构其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杨颖(2001)借助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业总体及经选择的几个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张晓莉(2002)利用贸易比较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王萍(2004)通过服务贸易总量、服务贸易差额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结构进行了比较。

张蕴如(2004)对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度(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王绍媛(2005),基于进出口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服务市场占有率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显示性优势指数进行了分析。

周蕾、朱开明(2005)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四个方面六个指标,其一是反映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标;其二是反映进出口(贸易盈余)方面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其三是反映出口所占比例方面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其四是反映劳动生产率方面的服务业就业的出口效应指数,应该说这是一套相对完整的服务贸易评价指标体系。

(3)有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研究我国学者对服务贸易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服务业的开

放上,基本认同服务业发展和贸易自由化对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

他们都强调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紧迫性。

相对而言,我国学者更关注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他们分别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和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其中有一部分学者关注人力资本在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对此进行了定量分析。

但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发展基础理论是采用比较优势理论还是竞争优势理论尚存有一定的争议。

关于如何把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于服务贸易领域。

虽然部分学者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尚未形成明确思路。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逐渐关注服务贸易及其竞争力,主要从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发展现状、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以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对服务贸易适用性等方面展开研究。

以下分别进行综述。

杨圣明(1999)划分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三个阶段,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即以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开放为主,辅之以第一、二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开放。

盛斌(2002)根据中国入世协议书和相关附件,对服务贸易总体及分部门的具体承诺(包括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做出了数量化的评估与分析,

并结合WTO其他成员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国别比较研究。

鲁茉莉、余华川(2004)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通过对1998-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系数的计算,认为在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为主转向技术密集性服务为主的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状况在总体上和结构上都不理想,提出要按照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从长远改善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状况。

郑吉昌(2002、2004)分析了服务贸易自由化下中国服务业的挑战和机遇,认为尽管理论证明服务贸易自由化也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发展中国家能否从中获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政策,并提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及市场准入问题的思考。

程大中(2000)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对比分析,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服务业就业的增加可以带动服务出口收入增长,但随着服务业增长方式由就业增加驱动型向知识、技术投入驱动型的转变,服务业就业的出口收入效应将越来越弱。

他认为关于服务贸易出口,中国一方面要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的出口,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加以适当保护,促使其尽快发展并渐进地对外开放。

同时,有选择地输入一些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服务业中的薄弱部门,尽快缩小差距。

程大中(2003)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状况与“入世”承诺减让水平做了定量分析,认为无论是在“51个经济体模型”还是在“12个经济体模型”的框架下,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上均处于很弱的竞争地位,只是在通信服务、旅游服务方面具有较高的显性比较优势。

王小平(2004)、李晓钟、张小蒂(2004)、蔡茂森、谭荣(2005)等人也持相似的观点。

韩军(2001)分析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根本性因素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阐述了人力资本在一国经济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结合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状况,他认为在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我国应当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产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周杰、李梅娟(2005)和张燕、王刚义(2005)在各自的分析中也同样认为,人力资本是比较优势中的关键因素。

谢康、马晓威、黄林军(2005)建立一个封闭经济下的收入产出模型,分析了影响各国服务价格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初始资本量、劳动力数量、投资率、知识水平以及对外开放度等因素导致发展中国家服务价格比发达国家低。

他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价格优势,有选择地发展本国的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

李怀政(2002、2003)结合我国高等服务要素禀赋状况对中国国际服务贸易

结构与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性国际比较,认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很弱,国家竞争优势不强。

并通过运用波特国际优势理论分析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相关因素,提出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

聂泳祥(2003)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实践为样本,根据主要服务行业贸易差额,投入产出表计算所得的最初投入结构,以及产业组织结构,运用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计量分析,认为对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制度转轨时期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比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有更强的解释力。

夏晴(2003)、沈明其(2004)从各自的分析中都提出要促进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向动态竞争优势转化。

(4)有关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回顾国内学者关于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展开。

在定性分析方面,一些学者详细剖析了服务贸易对一国经济多方面影响,主要有王建(1999)、熊春兰(2000)、龚锋(2003)、程大中(2004)、苗秀杰(2005)等;在定量分析方面,危旭芳、郑志国(2004)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中国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进出口额与GDP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服务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孙茂辉(2005)实证研究了服务贸易与澳门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澳门每增加1美元的服务贸易净出口,

GDP将会增加2.25美元;胡日东、苏梽芳(2005)利用中国1985-2004年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长期上看,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二者净效应为正;短期上看,服务进口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小;潘爱民(2006)采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

服务贸易出口、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三者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且服务贸易进口的短期波动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变化比较明显。

3.参考文献

[1]Sauve,P.,R.M.,eds.GATS:

NewDirectioninServicesTradeLiberalization[M].Washington,

D.C:

TheBrookingsInstitution,2000.

[2]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EB/OL].http:

//tradinservices.mofcom.gov.con2009,06,15D.

[3]商务部.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统计表.[EB/OL].

[4]海韦尔·琼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导引[M].上海:

商务印书馆,1999.[5]西蒙·库兹涅兹.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

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6]保罗·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K.Tucker,M.Sunberg.InternationalTradeinServices[M].London:

Routledge,1988.

[8]Jones,A.D.Krueger,eds.ThePoliticalEconomyofInternationalTrade[M].England:

(BasilBlackwell,Cambridge),1990.

[9]Markusen,J.TradeinProducerServiceandOtherSpecializedIntermediateInputs[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9(79):

36-48.

[10]Francois,J.F.TradeinProducerServicesandReturnsDuetoSpecializationunderMonopolisticCompetition[J].CanadianJournalofEconomics,1990(23):

54-63.

[11]程大中.中国服务贸易增长的特点、原因及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

(2).

[12]于文婷.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国际比较及政策建议[J].金融经济,2004(12).[13]吕世平.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2006(02).

[14]戴争光.浙江省服务贸易大有可为[J].政策瞭望,2005(05).

[15]徐梦婕.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J],新西部,2008.

[16]李秉强.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稳定性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引言

1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1.1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规模

1.2服务贸易总额分析

1.3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

1.4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条件

2浙江省发展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指数分析

2.1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评价

2.2出口优势变差指数(P)

2.3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存在的问题

3制约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3.1服务贸易开放程度比较低

3.2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制度不完善

3.3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依然薄弱

3.4国际服务贸易壁垒隐蔽而盛行

3.5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匮乏

4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4.1优化服务贸易行业结构

4.2放宽服务贸易市场准入

4.3多渠道增加对服务贸易的投入

4.4加强对服务贸易的组织领导结论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调研:

本项目的研究是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需要较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特别是对内外两方面原因的研究需要根据发展的现状来分析。

因此,首先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文献阅读。

首先通过统计年鉴、中国期刊网等相关网站查阅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对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调研,如有条件,可以访谈相关的典型企业。

通过图书馆找一些文献资料进行阅读。

在学校的数字图书馆里找相关的资料,并结合政府网站的最新数据,历年统计数据进行整合,和老师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论文框架和具体内容。

第一阶段:

选题(1-5周)

2010年9月1日-10月8日: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选题,选题应符合专业方向。

第二阶段:

开题(6-11周)

2010年10月11日-10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2010年10月16日-10月31日:

向指导教师提交选题,经过指导老师论证,由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

2010年11月1日-11月19日:

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的撰写及外文参考文献的翻译并向指导教师提交以上材料,完成论文写作的详细提纲。

第三阶段:

写作(12-14周)

2010年11月21日-12月4日:

完成初稿的撰写;

2010年12月5日-12月6日:

完成初稿的审核;

2010年12月7:

将初稿提交指导老师。

第四阶段:

论文修改(15周-第8学期第7周)

2010年12月16日-12月30日:

完成一稿修改并提交指导老师;

2011年1月7日-1月23日:

完成二稿修改并提交指导老师;

2011年2月1日-2月16日:

完成三稿修改并提交指导老师;

2011年2月28日前:

定稿。

第五阶段:

答辩(第8学期第8周-11)

文献综述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经济稳步增长,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从九十年代开始,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后续谈判给新世纪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1有关服务贸易的一般概述

1.1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内涵

(1)服务业的定义对服务业的定义及其所包括的业界范围,国际学术界还存在很大的分歧,不

同学者对服务业所覆盖的行业范围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于服务概念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亚当.斯

密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角度对货物和服务加以区分,将生产物质的、有形商品的劳动视为生产性劳动,而生产非物质的、无形商品的劳动则是非生产性劳动。

他提出服务不是生产性的而是非生产性的,因为服务一旦完成便消失遁形,同时,它不能固着或呈现在可售卖的物品里边。

随后的经济学家,例如萨伊、马歇尔则从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出发,提出凡是能够创造效用的活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因此创造无形产品的服务活动与创造有形产品的劳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

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的名词,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

服务无非是某种使用价值发挥效用,而不管这种使用价值是商品还是劳动。

从上述马克思的相关表述中,我们不难得出,虽然从物理特性角度区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一个物体、一种装置、一件东西,而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是一种行为、一种动作、一种努力。

但从本质上讲,服务与有形商品都是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美国经济学家霍尔(1977)认为,所谓服务就是隶属于一定经济单位的人或物在事先合意的前提下,由于其他经济单位的活动所发生的变化。

服务的生产和

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消费单位的变化与生产单位的变化同时发生,这种变化是同一的。

服务一旦生产出来就必须由消费者获得的事实意味着服务不能储存,这与其物理特性无关。

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格瓦蒂(1984)、桑普森和斯内普(1985)相继扩展了霍尔提出的服务概念,他们将服务区分为两类:

一类为需要物理上进行接触的服务,另一类为不需要物理上进行接触的服务。

我国学者黄少军则认为,服务业仅包括住宿和饮食服务、金融和保险、房地产业及其租赁业、广播电视和文化娱乐业、医疗保健和卫生福利事业、专业技术及咨询业、教育和体育、居民生活服务业等,而交通业、通讯业、贸易、政府部门与上述服务业构成第三产业。

而中国政府对第三产业的界定与服务业的内涵完全一致,可以说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并且在中国的统计体系中,也只有“第三产业”的概念。

我国国务院在1985年即批准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对中国三大产业做出了与国际通行的分类法进行分类的决定。

此分类法将中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分成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指农业(包含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第二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