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导论作业要求更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7339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体育导论作业要求更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会体育导论作业要求更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会体育导论作业要求更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会体育导论作业要求更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会体育导论作业要求更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体育导论作业要求更新.docx

《社会体育导论作业要求更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体育导论作业要求更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体育导论作业要求更新.docx

社会体育导论作业要求更新

社会体育导论作业要求

一、作业基本要求

1、作业题目:

自拟题目,选取有关社会体育某一个小点进行文献综述,有关选题的范围见(二、作业选题范围)

2、字数要求:

3000-8000字左右

3、提交作业方式:

提交打印稿,同时上交电子稿,电子稿的采用“Word”文件,文件后缀名为“.doc”,文件名为“年级_专业_班级_姓名”,如“2010级_民传_2班_司莉茹”

4、上交时间:

打印稿:

社会体育导论的最后一节课结束前,即第9周最后一堂课结束前

电子稿:

第9周结束前(2012年11月4日晚12点前),

标题后须注明年级,班级,学号和姓名

二、作业选题范围

1、社会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2、社会体育在整个体育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3、社会体育管理指标体系的研究。

4、我国体育人口的标准,体育人口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分布,以及增加我国体育人口的措施。

5、影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各种社会学因素,如人口、余暇、消费、营养、流行病等。

6、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研究。

7、我国社会体育参与人群的基本特征。

8、在生命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身体锻炼的特点与要求。

9、我国身体锻炼的方法手段、历史沿革、文化背景,与西方健身方法的异同。

10、身体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机理。

11、身体锻炼与智力发展的相互关系。

12、身体锻炼与精神情绪的相互关系。

13、身体锻炼与防衰老、延长寿命的相互关系。

14、身体锻炼与免疫、防病治病的相互关系。

15、我国城乡居民体质与健康标准,以及体质测定与监测。

16、休闲体育、娱乐体育原理与方法。

17、社会体育产业政策和市场预测。

18、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制度。

19、国外大众体育的经验教训。

20、社会体育的发展战略研究。

三、作业格式要求

1、标题

标题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具体格式如下:

1)文章标题:

采用黑体三号字,居中书写,单倍行距,段前空24磅,段后空18磅;

2)一级节标题,例如:

“2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节标题序号与标题名之间空一个汉字符(下同)。

采用黑体四号(14pt)字居左书写,行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空24磅,段后空6磅;

3)二级节标题,例如:

“2.1实验装置”。

采用黑体13pt字居左书写,行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空12磅,段后空6磅;

4)三级节标题,例如:

“2.1.2归纳法”。

采用黑体小四号(12pt)字居左书写,行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空12磅,段后空6磅。

2、正文

采用小四号(12pt)字,汉字用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NewRoman体,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

行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空0磅,段后空0磅。

3、量和单位

要严格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12月27日批准的、1994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GB3100-3102—19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

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得两种混用。

4、图和表

图和表用阿拉伯数字按照顺序分别编序。

1)图

图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图要清楚,但坐标比例不要过分放大,同一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状的标识符标出。

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表述中所用一致。

图序与图名,例如:

“图2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1960-2000)”。

图2是图序。

图序与图名置于图的下方,采用宋体11pt字居中书写,段前空6磅,段后空12磅,行距为单倍行距,图序与图名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符宽度。

图中标注的文字采用9~10.5pt,以能够清晰阅读为标准。

专用名字代号、单位可采用外文表示,坐标轴题名、词组、描述性的词语均须采用中文。

如果一个图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图组成时,各分图分别以(a)、(b)、(c)……作为图序,并须有分图名。

2)表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为使表格简洁易读,均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三线表无法清晰表达时可采用其他格式),即表的上、下边线为单直线,线粗为1.5磅;第三条线为单直线,线粗为1磅。

表单元格中的文字一般应居中书写(上下居中,左右居中),不宜左右居中书写的,可采取两端对齐的方式书写。

表单元格中的文字采用11pt宋体字,单倍行距,段前空3磅,段后空3磅。

表序与表名,例如:

“表3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北京)”。

表3是表序。

表序与表名置于表的上方,采用宋体11pt字居中书写,段前空12磅,段后空6磅,行距为单倍行距,表序与表名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符。

当表格较大,不能在一页内打印时,可以“续表”的形式另页打印,格式同前,只需在每页表序前加“续”字即可,例如“续表3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北京)”。

若在表下方注明资料来源,则此部分用宋体五号字,单倍行距,段前空6磅,段后空12磅。

需要续表时,资料来源注明在续表之下。

5、页面设置与页码

1)页面设置

文章采用A4纸单面打印,页面设置的数据为:

页边距:

上—3.0厘米,下—3.0厘米,左—3.0厘米,右—3.0厘米,装订线0厘米;页眉距边界:

2.2厘米,页脚距边界:

2.2厘米。

2)页码

页码从文章标题页开始,以阿拉伯数字放于全页右下角。

6、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表

文章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根据文章中最先出现的顺序,依次列出在文章最后的“参考文献”当中,被称为参考文献表。

参考文献表用五号字,汉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体,行距采用固定值16磅,段前3磅,段后0磅。

2)参考文献著录方法

●专著

指以单行本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出版物。

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

其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引文起-止页码

示例如下: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自然保护区[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霍斯尼.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李庆龙,译.2版[M].北京:

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

15-20.

●期刊、报纸等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J].连续出版物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

页码[引用日期].

示例如下:

[1]张旭,张通和,易钟珍,等.采用磁过滤MEVVA源制备类金刚石膜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38(4):

478-481.

[2]周桂莲,许育彬,杨智全,等.认清市场形势化解“学报情结”:

我国农业学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编辑学报,2005,17(3):

209-211.

●电子文献

以数字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相关设备使用的记录有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的文献信息资源叫做电子文献,包括电子书刊、数据库、电子公告等。

凡属电子图书、电子图书和电子报刊等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分别按上述有关规则处理,除此之外的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示例如下:

[1]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0019.htm.

[2]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Inc.HistoryofOCLC[EB/OL].[2000-01-08]./history/default.htm.

3)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

采用顺序编码制,即:

●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以上标形式放在句子的末尾;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逗号,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例如:

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序号,且按照该文献在文中最先出现的顺序编号,以后再在文中出现仍采用该序号。

 

四、格式示例

对等网络中宽松约束的一般性搜索的理论模型

*****专业**级**班学号*****

1引论

本章为P2P中宽松约束的一般性搜索建立理论模型,以研究此类搜索的效率和带宽开销。

根据本章的理论模型可以很好地测算出各种条件下及不同应用中的P2P搜索效率和带宽开销,为P2P中宽松约束搜索的研究建立了基础。

通过模型求解可以得到搜索所需的瓶颈资源(即结点带宽)的理论下限,并可算出不同系统参数下最优的搜索性能以及达到此性能时的最优数据索引分布,从而为P2P系统搜索算法的设计、性能优化、性能比较以及可行性分析提供了一般性方法。

后面第四章提出的近似最优的实用搜索算法就是直接应用本章模型和结论而设计的。

从第2章讨论可知,宽松约束搜索的用途非常广泛,是广域网上多服务器系统的基础功能和服务。

为了明确起见,这里重述一下定义:

所谓“宽松约束”是指搜索不要求返回全部符合条件的结果,而只要返回一个或若干个(根据用户要求而定)即可;所谓“一般性搜索”是指搜索算法必须是普适的,具体来说就是搜索条件任意和数据存放位置任意。

目前尚不能很好地解决此类搜索问题,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算法网络通信量过大,很容易超过结点和网络的承受能力,造成严重的带宽开销和系统不可扩展(non-scalable)的问题。

现有算法中,结构化P2P中精确匹配数据标识的数据定位算法无法支持各种非精确匹配的搜索(如子串匹配的搜索)。

Gnutella等非结构化P2P系统依靠消息转发的随机搜索方法虽然符合一般性搜索的要求,但是存在严重的性能问题。

由于P2P巨大的结点数和数据量,不加优化的随机搜索面临“大海捞针”的困境,搜索消息通常要游历很多无关结点并产生大量冗余消息之后才能找到数据。

因此,不论使用消息洪泛[2]或是性能稍好的随机走步[45],普遍认为Gnutella式的随机搜索算法不具可扩展性[47],当结点较多时带宽约束将造成非常严重的系统瓶颈。

带宽约束正是制约此类P2P搜索的最大问题。

为了解决通信量过大的问题,人们尝试了很多优化措施来改进基础设施和搜索算法的各个方面,包括使用冗余更少和通信方面更“温和”的消息转发算法、采用混合结构、使用超级结点的偏向性搜索、扩散数据索引和缓存搜索结果等等[42-54,106]。

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主动扩散数据索引,即结点不只存储自身数据,同时缓存其他结点所存数据的索引(参见,搜索不可避免地带有盲目性,平均搜索跳数总是依赖于“知道”目标数据的结点个数而难于进一步提高(详见3.2节的分析)。

因此在一般性搜索问题中,通过扩散索引来增加数据知名度的方法成为本质上的解决途径。

然而索引扩散并不总是有效率的,它也会带来带宽开销。

一方面,扩散更多的索引可以使搜索更快地返回,减少了搜索带宽开销;另一方面,由于P2P中结点和数据处于不断动态变化之中,当数据失效或更新时(如结点离线、删除或更新数据),数据的索引也相应失效,必须加以更新维护。

因此,扩散更多的索引意味着维护开销的增加。

于是在带宽开销方面,搜索开销与索引维护开销之间存在着折衷关系(trade-off)。

与以往工作中仅考虑搜索开销不同,本章的模型中我们同时考虑搜索和维护两方面,给出了索引扩散方法对搜索整体性能的影响和数学关系。

通过模型我们发现索引数量是决定宽松约束一般性搜索性能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采用最优索引分布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性能,降低系统开销。

与一般认为的P2P无偏向性搜索难于扩展(non-scalable)恰恰相反,模型显示在最优的索引扩散策略下,基于无偏向性搜索具备很好的可扩展性,其结点负载和带宽开销随系统规模N(结点数)增长具有O(

)的增长关系。

这种平方根关系保证了对大规模P2P系统很好的适应性。

本章剩余部分按照如下方式组织:

3.2节给出模型假设;3.3节推导出带宽开销和搜索效率的计算公式,给出性能模型;3.4节通过优化索引分布得到了理论最优的宽松约束搜索,证明了对可扩展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平方根关系”;3.5节对模型结论和意义进行了总结;3.6节讨论模型适应性并和相关工作进行了比较,最后是本章小结。

2模型基本假设

一般性搜索要解决任意可能的数据存放方式和任意的查询条件下的搜索问题。

任意可能的数据存放意味着数据与存放结点之间可以不存在任何相关性,因而无法利用类似兴趣偏好、结点特性或数据存放的规则来指导消息转发或优化性能,单步搜索效率等同于盲目搜索(blindsearch)。

任意的查询条件,意味着只有获得了完整的元数据(数据中用来被查询的部分)才可以判断出该数据是否符合查询条件,单靠部分元数据不能解决所有可能的查询请求。

这样以往针对特定搜索条件的倒排式索引(如关键词倒排表等)无法发挥作用,只能使用正排式的数据索引。

这样,一般性搜索限制了可能采取的优化措施,使搜索性能存在理论极限。

虽然在特定应用中使用的不一定是严格的“一般性搜索”,其数据与结点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可以借助搜索条件的特性来优化性能,但是本章只讨论最一般的情况,目的在于建立基础性的模型,研究和寻找适用于绝大多数应用的宽松约束搜索算法。

针对特定搜索条件的高效搜索算法可参见第五章,利用数据和结点的语义相关性来优化性能的研究参见第六章。

本节针对P2P中一般性搜索的特点给出模型的基本假设,具体包括搜索的“无偏向性”、结点特性以及系统的短时稳态假设。

我们首先讨论这三方面问题,最后给出模型假设的总体叙述。

2.1无偏向性搜索

如果P2P中所有结点都以相同或相近的概率接收到搜索请求,那么称此搜索算法为“无偏向性搜索(unbiasedsearch)”。

无偏向搜索可看作是对等网络搜索的基础,也是应用最多的一种。

这是由于对等网络中单结点能力较弱,只有让所有结点均摊巨大的总体搜索负载,才可能支撑起高强度的搜索算法。

如果搜索消息不能近似均匀地散落在所有结点上,那么负载重的结点很容易发生过载。

均衡负载的思想正是对等网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集合众多微小的力量(大量弱结点)形成巨大的总体服务能力。

实际应用中,只要搜索算法在选择邻居结点转发消息时没有特殊的偏向性,那么就可以近似认为是无偏向性搜索,譬如最常用的洪泛和随机走步就是无偏向性算法。

模型中我们假设搜索算法是无偏向性的。

对于使用了超级结点的偏向性搜索,通常可认为是将结点划分为不同类别。

同一类别的结点运行相同的算法和协议,因此各类别内部仍然是无偏向性搜索,符合模型假设。

此时可针对每个类别的结点群体分别使用模型,从而得出整体算法的性能(详见3.5节)。

由于数据分布是随机的,且结点收到搜索消息的概率彼此相同,因此无偏向性条件下单步搜索的成功概率不会优于盲目搜索的性能。

虽然搜索途中遇到的结点可带来历史信息并指导后续遍历,但由于巨大的结点数和数据量以及数据随机存放的特点,小量历史信息的作用非常有限,且与特定应用的性质相关。

因此模型中对此不作考虑,仍然以盲目搜索作为无偏向性搜索单步性能。

2.2结点特性

P2P中结点总处于不断地动态变化之中,随时有结点加入和离开系统。

动态性显著地影响系统性能和索引的有效性。

按照P2P中通常的假设,结点的行为(在线或离线)独立于其他结点,并且所有结点具有统一的动态特性以及在线时间分布,这种分布一般用指数分布来刻画。

具体来说,设结点的平均在线服务时间(sessiontime)为Tsession,则单个结点在线时间长度符合参数λ=1/Tsession的指数分布。

由于结点动态变化彼此独立,因此一段时间之内发生的动态变化次数符合泊松分布,其参数与指数分布参数一致。

2.3短时稳态性

我们假设P2P系统具有短时稳态特性,即一段不长的时间中系统的性质(如结点平均在线时间Tsession、数据总量、数据访问频度分布)以及系统规模(结点数N)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尽管长时程中系统性质可能会明显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总是靠缓慢的积累而产生的。

因此,可以用一个稳态模型来描述P2P系统,而P2P系统的长程变化可以用同一个稳态模型的不同参数取值点来刻画。

2.4模型假设的总体叙述

综合以上三方面就得到本章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

具体而言,模型假设P2P系统和一般性搜索算法具有如下特点:

一般性搜索算法对结点不具有偏向性,所有结点以相同或相近的概率收到搜索请求;结点在线时间可用独立同分布的指数分布来描述;P2P系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内可看作是稳态,系统主要参数保持不变。

以上假设是针对P2P系统及一般性搜索的特点而做出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用来研究目前大多数P2P宽松约束搜索系统的性能。

关于模型适应性将在

3宽松约束的一般性搜索性能理论模型

本节建立无偏向性搜索的理论模型,模型统一解决无偏向性搜索的带宽开销计算、带宽开销的理论下限、最优的搜索性能以及最优索引分布。

模型中用到的符号及说明参见表3.1。

表1无偏向搜索模型的符号表

符号

意义及说明

N

结点总数。

代表了系统规模

M

彼此不同的数据的个数。

注意数据副本不计入M中

f1,f2…fM

系统中M个彼此不同的数据

q1,q2,…qM

数据的访问频度分布向量

Ci

数据fi的索引个数。

亦即fi的应答结点的个数

INVi

数据fi的索引失效率。

每1秒内失效的fi索引占全部fi索引的比例

INV

当数据具有相近的更新频度时,索引失效率用统一的INV表示

INVmax

,即所有失效率的最大值。

如果不考虑数据之间更新频度的差异,则INVmax=INVi=INV

Rsearch,LS

搜索消息冗余数和搜索消息的比特数。

刻画搜索的消息转发开销

Rupdate,LU

维护消息冗余数和维护消息的比特数。

刻画维护索引的消息开销

BWsearch,BWmaintain

系统中搜索使用的总带宽开销和维护使用的总带宽开销

BWtotal,bwpeer

系统总带宽开销与单个结点上的带宽开销。

是搜索与维护开销之和

Ci*

使带宽开销最小化的索引数量(指数据fi的索引)

bw*peer

结点的理论带宽下限。

当所有fi的索引数都等于对应的Ci*时取到

BA

结点的可用带宽约束。

BA必须不小于bw*peer

Hops

单次搜索所需遍历的不同结点数的期望。

刻画搜索等待时间

ξ

索引的放大系数,即约束下的最优索引数Ci与最小化带宽的索引数Ci*的比值。

ξ由带宽约束BA与带宽下限bw*peer的比值决定

θ

与N无关的系统常量,刻画了搜索与维护之间的折衷关系。

用θ可简化索引比例ki的表示

3.1单次搜索的带宽开销以及系统总带宽开销

无偏向性搜索中,单次搜索的带宽开销与索引数量之间存在如下基本关系。

考虑对等网络中有N个结点,其中有Cf个结点存放了数据f的索引(存储数据f本身的那些结点也被认为包含f的索引)。

称这些结点为f的“应答结点”,只有它们能够应答以f为目标的搜索。

考虑某个需要f的结点发起一次搜索请求,显然当且仅当该请求的消息被转发到f的应答结点上,该请求才能够得以回应。

因此,每当搜索消息被发送到一个尚未遍历过的新结点,如果该结点上具有f的索引,则搜索过程结束,成功返回;否则搜索继续,寻求尚未遍历的新结点。

于是搜索成为一个随机过程,可用贝努利实验来刻画。

由于总共有N个结点,其中有Cf个应答结点,所以无偏向性搜索中新遍历的结点可使搜索结束的概率是Cf/N。

由贝努利实验可知,搜索到f需要遍历的结点个数的期望满足:

(3-1)

为了计算搜索过程占用的网络带宽,定义“搜索消息冗余数”Rsearch,表示平均每个结点在一次搜索请求中收到的重复的搜索消息数。

显然在一次搜索中,同一个结点收到多次转发来搜索消息是没有意义的,只会带来带宽的浪费。

但是现实搜索算法并非都是无冗余的,譬如洪泛算法使用并发的消息广播,搜索消息会沿着不同路径多次抵达同一结点,因此其Rsearch值就相当大。

随机走步算法通过记录遍历结点的办法实现无冗余的消息转发,可以认为Rsearch=1。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索引分布数量对搜索效率和带宽消耗有很大影响。

数据索引分布越广(即Cf越大),该数据就越容易被搜索,使用的搜索带宽也就越小。

另一方面索引会因为所指向的实际数据的变动而失效,需要持续不断地维护,否则就有效的数据索引个数就会不断减少,直至为零。

因此系统总带宽开销BWtotal由搜索带宽开销BWsearch和索引的维护带宽开销BWmaintain两部分组成的,即:

(3-2)

下面分别计算BWsearch和BWmaintain,从而得到性能模型。

3.2索引分布与搜索开销的关系

首先计算搜索的带宽开销。

考虑P2P系统有N个结点,共享了M个彼此不同的数据f1,f2,...,fM。

注意同一个数据f可以有多个副本(replicas)存储在不同结点上。

这种情况在P2P中很常见,譬如P2P文件共享应用中的多个文件副本,以及多服务器联合服务时由不同服务器提供的相同服务。

这里副本不计入M中。

考察数据索引分布情况,设数据fi有Ci个索引。

为计算搜索带宽消耗,需要考察系统中搜索任务以及在各数据上的分配。

假设系统单位时间内总共产生Q次搜索。

每一个数据根据自身情况,具有不同的访问频度(popularity)。

访问频度高的(即热门的)数据被搜索和使用的更多,因而在Q中占据更多的份额。

我们用分布向量q=表示各数据的访问频度,其中qi为正数,表示对于一次系统中出现的搜索,数据fi满足搜索条件的概率,而全部qi的总合为1。

这样根据

(3-3)

参考文献

[1]马特维也夫著,姚颂平译.竞技运动理论[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92-293

[2]过家兴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

[3]运动训练学编写组.运动训练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4]徐本力.运动训练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5]迪特里希.哈雷著,蔡俊五译,赵浚校.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6]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1

[7]王广虎,胡健.运动负荷与生理负荷的定位与解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4:

1-5

[8]延峰.运动中训练负荷的定性及度量[J].中国体育教练员.1999,(4):

8-10

[9]李大为.对运动负荷的再解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

(2):

237-238

[10]赵立.论运动负荷系统[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suppl:

24-26

[11]TudorO.Bompa.Periodization:

TheoryandMethodologyofTraining/4thedition[M],HumanKineticsPublishersInc.1999

[12]曹景伟.对训练学理论之“运动负荷”问题的质疑及阐释[J].体育与科学,19985,19(3):

14-17

[13]吕季东,俞继英.对训练学中有关“负荷”研究若干问题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3):

5-8

[14]熊焰,邱江涛,孔祥宁.运动负荷本质论——运动负荷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