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能力测试题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7229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能力测试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专业能力测试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专业能力测试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专业能力测试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专业能力测试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能力测试题目.docx

《专业能力测试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能力测试题目.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能力测试题目.docx

专业能力测试题目

名词解释(10个)、简答题(8个)、论述(3个或4个)

概论:

1、学习社会学有什么用处?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重点从社会中的人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研究社会。

首先学习社会学可以使人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社会学强调人的社会化,如果人没有经过社会化就不可能形成社会人,社会学根据人的各个不同的生命阶段,把人的社会化分为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继续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通过对各个不通时期社会化的分类我们能够很清晰的看到我们在每一个生命阶段的任务使命,因此我们就从社会化这个概念中从人生的不同阶段中重新审视自己是否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社会学在宏观方面着重研究社会运行与发展的规律。

社会学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发现并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学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是理论研究的重心。

2、社会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特点: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社会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社会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得有机体。

功能:

整合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导向、继承和发展。

3、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

社会“唯名论”认为,只有个人才是客观实在,社会仅仅是用来称谓一群人的名称。

强调个人及行为者的主观意义,认为个人动机和主观意义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具有决定意义。

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强调社会对个人及其行为的决定作用,把社会看作是君临于个人之上,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

主要从宏观方面分析社会,强调社会高于个人并控制个人。

4、文化的含义、特征;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文化的复合性;(3)文化的象征性;(4)文化的传递性;(5)文化的变迁性和文化堕距。

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地址和反抗。

5、文化模式与文化震惊

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和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收到另一种文化模式市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6、社会化、社会化的类型、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社会化的主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化的类型:

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一、生物基础:

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二、社会主体:

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代差

7、同辈群体:

指的是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8、镜中我

“镜中之我”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他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我们需要通过别人来确认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和认识,“镜中之我”是指我们对于别人如何看待和评价我们的理解和解释,包括三种过程:

(1)表现;

(2)辨认;(3)主观解释。

9、角色、社会角色的类型、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社会角色失调;地位、地位的类型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社会角色的类型:

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自觉地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先赋角色是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天生的获胜利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自致角色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失调:

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社会地位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如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等,因此人的社会地位是多方面的。

10、社会互动的定义、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思想

符号互动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创立的。

米德认为,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

基本观点有:

(1)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3)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4)在互动过程中,人们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指导自己的行为;(5)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改造自我概念。

11、参照群体理论、戏剧理论、社会交换论

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是个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

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标准,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

戏剧理论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社会交换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12、社会群体的定义、特征;初级群体的定义、有关初级群体的研究;初级群体的特征

社会群体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社会群体指的是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特征: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持续的相互交往;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有一定的分工协作;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初级群体:

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的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特点:

成员有限;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成员之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成员难以替代;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13、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

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弱。

首先,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其次,初级关系日渐松懈;最后一些初级群体名存实亡。

初级群体衰弱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首先,这种衰弱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

其次,初级群体衰弱,有可能促进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

再次,初级群体的衰弱与初级关系的淡化,标志着人们更多的依靠正是分工的规章制度等次级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分工效率,实现组织目标;最后初级群体的衰弱也削弱了非正式手段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并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妨碍人们的感情生活,导致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问题。

14、家庭的类型:

核心家庭,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主干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子(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和生活;联合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多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和生活,包括子女已成家却不分家。

15、性别角色的定义:

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

16、社会组织的定义;科层制的优点、缺点、含义、问题;韦伯对科层制的论述

组织包括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组织值得是人们为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科层制的优点:

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权等级;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量才用人;管理权利依附于职位。

官僚主义问题:

浮夸习气;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繁文缛节、文牍主义;例行公事,文山文海。

17、P150非正式群体的概念、功能;P207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结构变化和特点

非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没有成文的规定。

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通过经常性的往来,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的结合在一起。

变化:

首先,政府组织的职能部门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部门的行政功能减弱了,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部门的功能加强了;其次,政府将微观经济的管理权利交还给企业,由此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最后,政府经部分行业管理的职能转移给新型的社会组织,利用中介力量进行间接经济管理。

特点:

1、与农业社会想工业社会转型相联系;2、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相联系;3、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联系。

18、P211梅耶的霍桑试验和“社会人”思想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一、照明实验。

 二、福利实验。

三、访谈实验。

四、群体实验。

五、态度实验

霍桑试验的结论主要有: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即工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否定了当时科学管理学派认为金钱是刺激工人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的说法;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的组织。

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非正式组织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

如果满足度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就高,生产率就高。

霍桑实验通过研究人的行为探求人的积极行为的动因以提高工作效率的活动,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其观点主要有:

(1)人们从事的工作并不仅仅因为经济上的考虑;

(2)人们在企业中工作还需要得到友谊和归属感;(3)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以感情联系为基础的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它对正式组织的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19、P217社会分层、P243社会流动、P218社会地位的定义;P218社会地位的分类;社会分化的定义

社会分层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社会地位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社会地位的分类:

正是的地位和非正式的地位;经济地位。

20、P221社会阶层的定义、P221社会不平等的定义

社会阶层指的是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29、P225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韦伯或帕累托的社会分层理论;分层的标准

韦伯主张从经济、剩余、权利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分层标准:

收入,职业,教育程度,权利

31、P240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

研究问题:

1、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2、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3、弱势群体问题;4、阶层范畴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

32、社会流动的定义、类型;P247合理的社会流动是……..协调机制(小标题)

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类型:

根据流动方向分为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几点分为一生中的流动(同代流动)和代际流动(异代流动);根据流动原因将代际流动分为架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协调机制:

合理社会流动值得是那些存进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流动;合理的社会流动对社会欲行的协调作用。

33、社区的定义、社区的要素、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特点;虚拟社区的定义、特点

社区的定义:

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社区的要素:

地域,人群,某些共同利益,社区中的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城市社区:

人口集中,异质性强;经济和其他活动频繁;具有各种复杂的制度、信仰、语言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具有结构复杂的各种群体地和组织;佳通规模和职能缩小,血缘关系淡化,人际关系较为松散;思想、政治、文化相对发达。

农村社区:

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经济活动简单;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受传统势力影响较大;组织结构简单,职业封那个远不如城市复杂;家庭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缘关系浓厚,人际关系密切。

虚拟社区是指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

特征:

交往具有超时空性;人机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的流动较为频繁;自由、民主、平等、自治和共享的准则。

35、P321社会变迁的定义;P328社会现代化的定义、基本特征

社会变迁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

社会现代化指的是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基本特征:

1、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

个人角色的分化,社会组织的分化,社会地位的分化;2、理性化;3、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4、经济持续而迅速地发展;5、城市化;6、人的现代化;7、全球化。

36、P345发展中国家社会现代化特征;P349如何看待我国的现代化

现代化特征:

1、迟发展效果:

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遗址文化或外来模式的一如与接收;2、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3、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

37、P357社会问题的定义、特征

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

特征:

普遍性和变异性;复合性和周期性;破坏性和集群性。

38、P368人口问题、如何看待人口问题;P377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口结构等要素与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及发展不和谐、部队称的现象。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总人口中60岁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所占比例相应降低,这一过程就称为人口的老龄化。

39、P383绝对贫困、相对贫困;P386贫困文化论;P387对贫困进行结构性解释

绝对贫困指的是个人或家庭缺乏起码的资源,以维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难以生存。

相对贫困指的是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其基本生活的需求,但是不足以使其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维持远远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

贫困文化论认为穷人在长期的贫困生活中,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从而形成代代相传的贫困亚文化,贫困本身也在此种文化的制约与保护下不断延续。

结构性解释:

马克思认为贫困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

当代冲突学派的社会学家认为,社会中贫困现象主要是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权力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结果。

功能主义社会学家认为,贫困是所有社会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普遍存在正证明了其自身的合理性,即它对社会系统一定发挥着某种功能,满足着社会运行的某种需要。

40、P400社会控制的定义;P412社会越轨的定义、类型;P414社会越贵的社会学解释

社会控制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社会控制指的是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者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类型:

违法行为,违警行为,违规行为。

社会学解释:

莫顿的社会示范理论,赛林的文化冲突论,科恩的亚文化群理论

41、P420社会政策的定义;P434社会保障的定义;P441我国社会保障存在问题

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者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方针和原则。

社会保障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的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生理的残疾、年老力衰、意外伤亡、事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

存在问题:

社会保险范围过窄;国家、企业负担较重;个人积极性难以调动。

42、P445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43、P459社会学的研究方式;P460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P467研究的实施过程

研究方式:

1、调查研究;2、实验研究是;3、实地研究;4、文献研究。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1、从方法论上讲,定量研究主要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取向的集中体现更多采用科学主义的研究范式;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取向在研究方法中的表达,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情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

2、从研究思路上来说,定量研究常常是对已有结论的检验,研究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理论指导特征;定性研究则与理论的建构相关联,侧重于在研究中发现和形成理论,研究是属于归纳性的。

3、从研究特征上来说,定量研究侧重于对事物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强调从统计数据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联;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释,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研究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

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设计,组织安排;2、资料收集阶段;3、资料分析阶段。

44、效度;P472测量的层次特征、如何选择尺度;P475操作化;P483参与观察的定义

效度定义:

一项测量,无论是为了单纯收集某一方面的资料还是为检验某种理论假设,总是以某一理论概念或理论命题为前提的,测量的效度就是针对这种理论前提而言的,即测量的内容是否同测量的要求(理论前提)相符合。

测量的层次特征:

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

尺度选择:

1、社会现象大多只能以定类或定序尺度测量,但有时候也可以将某些现象近似的测定距或定比变量。

2、选择测量尺度应该带结合课题的要求与研究条件。

3、用较低的测量尺度收集的资料,不能用较高尺度的数学运算来处理,反之则可以。

4、一个变量可能适合用各种尺度进行测量,选择何种尺度取决于研究所要求的精确度。

参与观察使研究者深入到现象的发生场景之中,直接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对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

45、P489问卷调查的定义;如何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是采用预先设计好的结构化、标准化的问卷作为资料收集工具的一种调查方式。

问卷设计:

1、结构:

封面信,指导语,问题与答案,编码以及结束语等主要内容。

46、P503抽样的定义;各种抽样的定义、比较;PPS抽样

抽样是按照一定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取代表总体的一部分元素,即样本,然后根据样本中所包含的信息对总体的状况进行估计和推算的过程。

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PPS抽样。

47、P520社会指标的定义

社会指标是指一定社会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字特征。

 

理论:

1、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

实证主义主张科学和事实,反对形而上学和思辨哲学。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统计分析要应用到社会理论之中,并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解释。

本质上说,实证主义是批判的、革命的,它的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

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实证主义的影响:

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2、如何看待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

3、斯宾塞的社会理论

社会进化论:

社会进化的方向是朝向更加美好和理想的境地,即从尚武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社会有机论:

在生物有机体中,组成机体的众多分子是为了整体而存在的;但在社会中,整体的发达和个体的发达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社会只是增进个体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是社会为自己成员的幸福而存在,不是个体成员为社会的幸福而存在。

划分社会类型的标准:

1、根据社会的复杂程度2、根据社会内部的控制方式

社会唯名论:

斯宾塞认为,不仅个人决定了社会的起源和社会的性质,而且社会也应该成为个人谋取个人利益和个人幸福的工具。

社会分子的性质决定了社会及其内在构成系统的性质。

那些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护个人自由的社会是最为理想的社会。

社会唯实论:

反对将社会简单视为一个集合名词,申明社会是一个实在的存在物。

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作为社会的各种组成部分的个人应该也必须相互帮助和相互依赖,以维护整体的存在。

4、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5、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货币哲学

齐美尔主张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以集中研究社会关系的形式,而忽略其内容。

齐美尔认为,社会学应该脱离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形式或人类交往的形式。

社会关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条件虽有不同,但形式却具有共同性,统治、顺从、竞争、交换、模仿、冲突、协作、分工、隔离、联合、接触、反抗,以及派别的形成、社团的持续、社会分化与整合等都可以看成是社会关系的一般形式。

事物的形式与内容结合的密切程度有所不同,人的行为的形式,如交换、个人爱好、模仿等同内容结合密切,变化较快;经济组织与政治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结合程度较低,其固定性较强,变化较慢;结合最不密切的是仪式形式如节日,经常脱离其原来内容而成为一种抽象形式。

6、韦伯的社会行动、新教伦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想类型、科层制

7、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创立的。

米德认为,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

基本观点有:

(1)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3)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4)在互动过程中,人们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指导自己的行为;(5)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改造自我概念。

8、社会交换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

9、帕累托的社会精英理论

帕累托认为,人类社会始终存在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在任何社会中,总存在着被统治的广大群众与占统治地位的一少部分人之间的分离和某种意义上的对立,后者就称为精英。

在此基础上,帕累托进一步将精英区分为广义的精英和狭义的精英,广义的精英是指那些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里取得突出成绩从而达到较高层次的冒尖人物,他认为在每一项人类活动中,对每人的能力都能打一个类似考试时得的分数。

为此,我们将在自己活动领域内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