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7182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docx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

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

篇一:

20__中考化学(实验探究)

20__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2.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3.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的结果。

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干燥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C.用盐腌渍D.加浓盐酸...

4.(多选)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如下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B.两支试管中的铁片均被腐蚀

C.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D.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5.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6.小明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

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1

A.ZnSO4溶液B.NaOH溶液C.稀硫酸D.CuSO4溶液()

9.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合理的是

A.用碳酸钾和氢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钾B.用氯化钙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C.用氢氧化钡溶液区分硫酸铵、硫酸镁和硫酸钠

D.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和水蒸气10.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A.收集H2B.O2验满C.配制20%的Ca(OH)2溶液D.除去CO中的CO211.(多选)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

A.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杂质,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蒸发结晶

B.检验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水雾C.实验测定某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加入硫酸,再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D.实验室制备干燥、纯净的氢气,用锌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收集

12.“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2)实验II、III证明:

氧化铁的和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设计IV的目的是;

2

(2)若实验IV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E、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它属于糖类

13.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如上图所示取2支试管分别进行有关实验,若要观察到现象的显著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A.蒸馏水B.稀盐酸C.酒精水溶液D.硫酸钠溶液

学科王

14.右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2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15.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

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A处下降,B处上升B.A、B两处都下降C.A处上升,B处下降D.A、B两处都不变

16.某同学为探究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实验流程:

依据该流程设计,下面对物质

①、

②的选择合理的是

A.

①稀硫酸

②硫酸铜B.

①稀盐酸

②硫酸锌C.

①稀盐酸

②硫酸亚铁D.

①稀硫酸

②氯化镁17.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3

如下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19.(多选)乌市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

20.乌市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学科王

A.

③B.

④C.

④⑤

D.

21.实验室常用如上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2.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1)步骤

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2)步骤

②中的操作是,其目的是。

(3)步骤

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本实验的结论是。

23.四硫化钠((

)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资料】

①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②硫代硫酸钠

)可溶于水,常温下与溶液不反应。

【实验过程】

①取碳酸钠、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如

,_

的化学

4

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应为

式为,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入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2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求),按下橡胶塞,观察到_____,塞紧橡胶塞。

将试管取出,倒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1:

h2=____

24.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

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

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

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明说:

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___________。

小芳说:

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

爆,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

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1)由实验

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由实验

②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

探究二:

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

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_________性。

25.“五一”假期,小兵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兵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1)写出稀硫酸与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兵用右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应从________(填e或f或g)管通入。

3)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_。

(4)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

(注意:

若答对(5

)(6)两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设计实验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

5

篇二:

浙江省20__年中考科学化学-实验探究真题汇编

【第1题】实验室用如下方法制取氢氧化铜固体。

(3)步骤

③需多次用蒸馏水清洗过滤装置中的滤渣,目的是去除残留在氢氧化铜表面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中需要检验清洗后收集到的液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写出检验的方法:

【第2题】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进行了如图实验:

取一根一闻风而动封闭的玻璃管,在玻璃管的底部装入红色固体氧化汞,迂曲装满汞(水银),将其倒扣在盛有汞的烧杯中,通过凸透镜将阳光会聚到氧化汞上,对其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gO=====(加热)2Hg+O2↑。

(1)为使加热效果最好,应使氧化汞牌凸透镜的处。

(2)氧化汞(HgO)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

(3)写出该实验的现象(列举一点):

【杭州20__】

【第1题】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

小金模仿化工生产,用如图装置来制取Na2S2O5。

已知:

A中发生的反应为:

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B中发生的反应为:

Na2SO3+SO2=Na2S2O5

(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2)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

(4)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

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

这与O2的有关。

(填写化学性质)

【第2题】小金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去)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设计如表所示:

(1)实验2中应加入5%H2O2毫升;

(2)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来比较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

(3)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除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外,还有;

(4)实验结束后若要将MnO2从混合物里分离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

第1页共1页

【第1题】“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

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Na+2H20====2Na0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

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

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钠块大小绿豆大小绿豆大小豌豆大小豌豆大小

硫酸铜溶液稀溶液10ml浓溶液10ml稀溶液10ml浓溶液10ml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产生蓝绿色沉淀产生蓝色絮状沉淀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实验结论】

(1)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2)实验

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实验反思】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2)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3)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

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

把钠块和无水旒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

【湖州20__】

【第2题】科学兴趣小组做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收集到CO和CO2的混合废气,考虑到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想把废气初步分离回收再利用。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分离实验(收集装置略去)。

(1)锥形瓶中加入的是。

A.NaOH溶液B.NaCl溶液C.Ca(OH)2溶液

(2)打开阀门K2,通入混合气体,首先分离得到气体;接着关闭阀门K2,打开阀门K1,将分液

第2页共2页

【绍兴、义乌20__】

【第1题】兴趣小组实验中,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于是,他们对该浅绿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NaOH与

CuSO4反应会生成Cu(OH)2,也会生成Cu4(OH)6S04(碱式硫酸铜)。

②Cu(OH)2在80℃会分解生成CuO。

③Cu4(OH)6SO4

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0C。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浅绿色固体为Cu(OH)2。

猜想二:

浅绿色固体为。

猜想三:

浅绿色固体为Cu(OH)2和Cu4(OH)6SO4。

【获取事实与证据】

①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人试管中,加热至100℃,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

②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

【结论】整个实验证明猜想正确。

【第2题】进行氧气制取与性质检验的实验。

(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选填序号)。

(2)实验中,用装有一定量水的集气瓶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体积分数的最低值是多少呢?

进一步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

5只容积均为100毫升的集气瓶,分别装入一定体积的水,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

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伸人5只集气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以相同方法完成第二组实验。

两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①第一组实验D瓶,集气结束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②经计算,第二组实验C瓶的氧气体积分数为48.65%,由此得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体积分数的最低值只能是48.65%”的结论。

对此结论和过程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

【金华20__】

【第1题】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下

第3页共3页

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

实验后发现A装置中溶液变浑浊,C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D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F装置中有水流入烧杯。

在反应前后对C、D装置进行了质量的测量(各步反应均完全),测量结果如下表:

请分析^p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一定能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3)F装置的作用:

①“抽气”

②。

(4)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CO存在的定量关系式是(用字母a、b、c、d表示)

【第2题】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钡、氯化钡中的几种物质,为了鉴定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Ⅰ.称取15克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4.3克和无色气滤液。

Ⅱ.往Ⅰ中所得4.3克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测得剩余沉淀质量为2.33克Ⅲ.把Ⅰ中所滤液等分成两份,第一份滤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既没有产生气体,也没有产生沉淀,第二份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没有产生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第Ⅲ步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写出原白色固体所有可能组成。

【第3题】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0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

(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第4题】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如图2是常见的气体制取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图2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为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请从图3中选取(填字母)与图1中a组装成新气体发生装置。

(2)在连接图1中的b和d时,使d较易插入b中的措施是。

【衢州20__】

第4页共4页

【第1题】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学习中,小柯做了如下实验:

先在水槽里的支架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的NaOH溶液,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图)。

待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上升,大烧杯外的水面下降。

为什么杯外的水会进入杯内呢?

请分析^p实验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第2题】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

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

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

2。

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

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锡的燃烧是变化。

(2)罗蒙诺索夫分析^p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第3题】某兴趣小组进行纯碱样品(杂质仅含NaCl)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测定实验。

主要操作流程如下图。

(1)请指出图中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2)为节约药品,可先向呈碱性的Na2CO3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色,再向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颜色恰好消失,即可停止滴加。

(3)以下操作过程会导致Na2CO3质量分数测定值偏小的有。

C.溶解时,充分搅拌后,样品未能完全溶解即进行下步操作

【第4题】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据此回答:

(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

体,为鉴别它们,小柯设计了如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酸)。

其中可行的方案有。

【丽水20__】

【第1题】质疑与探究是科学课堂永恒的主题,下列是小科同学对气体收集方式本质原因的探究。

(1)有些同学说:

“CO2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法收集。

”小科同学疑惑:

为什么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于是,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

用图甲和图乙两种方式收集CO2,通入的气体流速和时间相同,发现甲集气瓶收集到的CO2浓度较大,乙集气瓶的CO2浓度很小。

请分析^p两者浓度相差较大的原因。

第5页共5页

篇三:

20__年中考化学汇编实验探究题

20__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

1.(益阳)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

(1):

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

(2):

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

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

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

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

结论不正确的理由: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或其他合理答案)

产生沉淀的方程式:

Na2CO3+CaCl2===2NaCl+CaCO3↓(未配平不给分)

更简单的操作方法:

第2组实验结束后,让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

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或其他合理答案)乙装置中可能放入的固体:

Zn(或其他合理答案)

2.(资阳)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

由此猜测:

可能是

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p】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p: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___。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

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理论分析^p】(2;(或碳酸氢根和硝酸根化合价为-1价,而标签中显示推断酸根为-2价)

【实验结论】(3)碳酸钠(或Na2CO3);Na2CO3+BaCl2=BaCO3↓+2NaCl

【实验反思】(4)

3.(宜宾)Mg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

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NH3+HCl=NH4Cl

②NH3+H2SO4=(NH4)2SO4

【实验探究】

(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A中观察到,证明有NH3;

②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____

_________证明有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

【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

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

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填“是”或“否”),理由是。

4.(南昌)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

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利用图I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小红:

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观察到,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敏:

①用图II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填“b”或“c“)端管口连接。

bc

②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p,得出

他的猜想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