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地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7120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林芝地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藏林芝地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藏林芝地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藏林芝地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藏林芝地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藏林芝地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

《西藏林芝地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林芝地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藏林芝地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docx

西藏林芝地区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

西藏林芝地区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分值:

l00分:

时间:

90min)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酸雨被称为“天堂的眼泪”,会造成水土酸性化、建筑物加速腐蚀等危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是指pH值小于7的雨水

B.NO2与SO2的过度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C.使用新型能源不会对酸雨的防治产生效果

D.酸雨不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任何影响

【答案】B

【解析】A、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故A错误;B、NO2与SO2的过度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C、开发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从根本上防止酸雨的产生,故C错误;D、酸雨使水体酸化,从而使鱼类的生殖和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它会直接伤害植物的芽和叶,影响植物的生长;酸雨,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严重影响各种生物的生存。

故D错误;故选B。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前使用的元素阍期表中有七个主族,八个副族

B.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是指1-20号元素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2种元素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等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

【答案】C

【解析】A、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含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ⅤⅢ族,故A错误;B、短周期为一、二、三周期,短周期元素是指1-18号元素,故B错误;C、一至七周期元素的种类数为2、8、8、18、18、32、26,最长的周期为第六周期,含有32种元素,故C正确;D、应该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主族的主族序数,0族最外层是2或8个、副族也不是相等的,故D错误;故选C。

3.A、B为同主族的两元素,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A.n+32B.n+24C.n+8D.n+2

【答案】B

【解析】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从第一周期到第六周期,每周期含有的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第七周期为排满,若排满也是32种,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只能为2、8、18、32等,不可能相差24,故选B。

4.下列关于物质保存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少量的金属Li保存在煤油中B.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C.氧氟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D.烧碱溶液保存在有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答案】D

【解析】A、锂容易被氧化,是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金属,所以必须密封在固体石蜡中放在煤油中的话,也是浮在表面,不能隔绝空气,故A错误;B、浓硝酸见光易分解,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B错误;C、氢氟酸腐蚀玻璃4HF+SiO2=SiF4+2H2O,应该放在塑料瓶中,故C错误;D、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易和强碱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硅酸钠是粘性的物质,容易把玻璃塞和试剂瓶粘在一起,故D正确,故选D。

5.铪由于具有低的中子吸收截面,优异的耐蚀性能和加工性能,是核工业的重要材料。

其中一种核素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核外电子数为72B.

的质量数为72...

C.

的中子数为103D.

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A

【解析】A、核外电子数=质子数=72,故A正确;B、

的质量数为185,故B错误;C、

的中子数为185-72=113,故C错误;D、

互为同位素,故D错误;故选A。

6.下列气体在收集过程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NH3B.SO2C.O2D.Cl2

【答案】A

【解析】A、2NH3+H2SO4=(NH4)2SO4,氨气碱性气体,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A正确;B、二氧化硫虽具有还原性,但是因为二氧化硫中硫与浓硫酸中硫之间无中间价态,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C、D氧气、氯气能够用浓硫酸干燥,故C、D错误。

故选A。

7.某元素X的气态氯化物化学式为H2X,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H2XO3B.HXO3C.HXOD.H2XO4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X的气态氢化物为H2X,推出X为第VIA族,则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故选项D正确。

考点:

考查最高价、最低价和族序数的关系等知识。

8.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CaCl2B.H2O2C.HClD.Na2O2

【答案】D

【解析】A、CaCl2只含有离子键无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B、H2O2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C、HCl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D、Na2O2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

9.下列有关非金属材料的成分与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氨水的化学式为NH3·H2O,属于弱碱B.光导纤维与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Si

C.新制氯水因含有Cl2而呈浅黄绿色D.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CaCl2与Ca(ClO)2

【答案】C

【解析】A.氨水是NH3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其中一水合氨的化学式为NH3·H2O,属于弱碱,故A错误;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Si,故B错误;C.Cl2+H2O

HCl+HClO,是可逆反应,新制氯水因含有末反应的Cl2而呈浅黄绿色,故C正确;D.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CaCl2与Ca(ClO)2是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故D错误;故选C。

10.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问的静电引力B.氢键不属于化学键

C.化学键只存在于离子之间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A、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故A错误;B、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是分子间作用力,故B正确;C.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故C错误;D.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故D错误;故选B。

11.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相似性与递变性,下列关于碱金属与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碱金属的密度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堵大

B.碱金属与氧气反应都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C.卤素单质的熔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

D.卤素单质与水反应通式为X2+H2O=HX+HXO

【答案】C

【解析】A、碱金属的密度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呈减小趋势(但钾反常),故A错误;B、Li的金属性较弱,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不生成过氧化物,故B错误;C、卤素单质都属于分子晶体,从上到下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单质的沸点升高,故C正确;D、卤素单质与水反应通式为X2+H2O=HX+HXO,X2只能是Cl2、Br2、I2等,不能代表F2,2F2+2H2O=4HF+O2,故D错误;故选C。

12.下列关于铵盐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B.铵盐都受热易分解产生氨气

C.铵盐都易溶于水D.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

【答案】B

【解析】A、铵盐都是氨根离子与酸根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B、铵盐受热都能分解,但不是都能生成氨气,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是挥发性的,则固体铵盐受热解时,氨气与酸一起挥发,冷却时又重新结合成铵盐。

如NH4Cl为此类铵盐。

NH4NO3比较复杂,NH4NO3加热到190℃时分解生成一氧化二氮和水;若加热到300℃左右时分解生成氮气、硝酸和水。

故B错误;C、铵盐都易溶于水,故C正确;D、NH4++OH―=NH3↑+H2O,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故D正确。

故选B。

13.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

C.钠原子与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D.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解析】A、Na三个电子层,Na+二个电子层,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故A正确;B、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是原子中电子跳跃所引起的光现象,Na和Na+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故B正确;C、钠原子与钠离子质子数相同,均为同一元素,故C正确;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D错误;故选D。

14.下列微粒半径最大的是()

A.O2-B.F-C.S2-D.Cl-

【答案】C

【解析】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大的半径小,半径O2-大于F-,S2-大于Cl-,又由于S2-多一个电子层,半径S2-大于O2―,故选C。

15.右图的装置常用来做“喷泉”实验。

当打开止水夹后,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b与气体a接触,烧瓶内的压强急剧减小,溶液c通过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下列选项中常见较易形成喷泉实验组合中,实验药品与现象对应不一致的是()

选项

气体a

液体b

溶液c

喷泉颜色

A

HCl

H2O

石蕊

蓝色

B

HCl

H2O

AgNO3

白色

C

NH3

H2O

酚酞

红色

D

NH3

H2O

FeCl3

红褐色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HCl呈酸性,遇石蕊呈红色,故A错误;B、AgCl是白色,故B正确;C、NH3·H2O水溶液呈碱性,遇酚酞显红色,故C正确;D、NH3·H2O水溶液呈碱性,与Fe3+生成Fe(OH)3呈红褐色,故D正确,故选A。

16.己知A、B、C、D为短剧期兀素,简单离子A+、B2+、C-、D2-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碱性的强弱AOH>B(OH)2B.质子数A>B>C>D

C.原子半径D>C>A>BD.氯化物的稳定性H2D>HC

【答案】A

【解析】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碱性的强弱AOH>B(OH)2,故A正确;B、质子数B>A>D>C,故B错误;C、原子半径A>B>D>C,故C错误;D、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也是逐渐增强的,氯化物的稳定性H2D

17.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F3B.HClC.CO2D.He

【答案】C

18.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震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B.AgCl、NaHCO3...

C.Na2CO3、CuSO4D.Na2SO3、BaCO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NaHCO3、Al(OH)3都与盐酸反应,硫酸足量时没有固体剩余,故A错误;B.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AgCl不溶于盐酸,故B错误;C.BaCO3不溶于水,二者都与盐酸反应,且生成气体,若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BaCO3,能和H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故C正确;D.加入过量硫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没有固体剩余,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名师点晴】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说明有一种物质不溶于水,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则至少有一种物质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震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说明在振荡过程中生成不溶于酸的固体,以此解答该题。

1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试题分析:

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a、b、c、d为短周期元素,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氧元素,C为Na元素,d与b同族,则d为硫元素。

A.H与O、S形成化合物为H2O和H2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B.氧元素与其他元素能形成H2O、H2O2、SO2、SO3、Na2O、Na2O2等化合物,B项正确;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

Na>S>O>H,C项正确;D.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硫化氢是二元弱酸,H2S的溶液呈弱酸性,D项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

在短周期元素中,能形成b2-和C+离子的元素只能位于第二、第三周期,所以b为氧元素,c为Na元素,H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A为H元素,d与b同族,则d为S元素,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基础知识解答即可。

20.物质的量之比为2:

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I:

5B.1:

4C.2:

5D.2:

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锌与稀硝酸反应时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根据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2mol锌失去4mol电子,生成2mol锌离子,由于生成硝酸锌,则其结合的硝酸根离子是4mol,剩余的1mol的硝酸被还原为N2O就得到4mol电子,硝酸也全部反应,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4,即4Zn+10HNO3=4Zn(NO3)2+N2O↑+5H2O,答案选A。

考点:

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根据下列微粒回答问题:

、14C、14N、16O、35Cl2、37Cl2。

(1)以上8种微粒共有____种核素,共____种元素;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

(3)中子数相等的是____;

(4)Cl2分子的结构式是____

(5)氯有两种天然同位素35C1和37Cl,氯元素的近似相刑原子质量为35.5,则自然界中35Cl的原子百分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2).5(3).

(也可写作1H、2H、3H)(4).14C、16O(5).Cl—Cl(6).75%

【解析】下列微粒①

;②

、③

、④14C、⑤14N、⑥16O、⑦35Cl2、⑧37Cl2

(2)其中①

;②

、③

都属于氢元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

(也可写作1H、2H、3H);...

(3)原子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④14C中中子数=14-6=8,⑥16O的中子数=16-8=8,所以二者中子数相同;故答案为:

14C、16O

(4)Cl2两个原子间形成一个共价键,Cl2分子的结构式是Cl—Cl,故答案:

Cl—Cl;

(5)设Cl-35和Cl-37自然界的个数比为x:

y.列(35x+37y)/(x+y)=35.5,算出x:

y=3:

1,自然界中35Cl的原子百分比为3/(3+1)=0.75.

22.下表是元素剧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要求填空

(1)元素②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在化合物中的最低负化合价为________;

(2)元素⑤形成的离子的结构汞意图为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①和⑦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

(4)元素④、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5)下列选项中能证明元素⑦的非金属性强于元素⑥的是________(双选)。

A.H2S的酸性弱于HClB.S2-的还原性强于C1-

C.H2SO3的酸性强于HClOD.H2S不如HC1稳定

【答案】

(1).6

(2).-2价(3).

(4).

(5).Al(OH)3+OH-==AlO2-+2H2O(6).BD

【解析】

(1)元素②是氧,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合物中的最低负化合价为-2价;

(2)元素⑤形成的Al3+离子的结构汞意图为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①和⑦组成的化合物HCl的形成过程:

;(4)元素④、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5)能证明元素⑦Cl的非金属性强于元素⑥S的是A.H2S的酸性弱于HCl,不能说明Cl非金属性强,要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才行,故A错误;B.S2-的还原性强于C1-,Cl2+S2―=S+2Cl―,故B正确;C.H2SO3的酸性强于HClO,不能说明Cl非金属性强,要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才行,故C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H2S不如HC1稳定,故D正确;故选BD。

23.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均相等。

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左图所示,其中E的单质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甲、乙、M、W、X、Y、Z七种物质均由A、C、D三种元素中的若干种元素组成(只有M分子同时含有三种元素);甲、乙为非金属单质,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M、W、X、Y、Z均为化合物,W是C2A4型共价化合物,X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反应③的现象为气体变为红棕色。

(1)写出元素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

(2)A、C、D三种元素按4:

2:

3的比例组成而成的盐中,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采用氨的催化氧化方法制取化合物Y,请写出此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W作火箭燃料时,氧化剂可以是Z,0.25mol的W气体完全和足量的Z气体反应生成乙和X,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mol。

【答案】

(1).第三周期,第ⅦA族

(2).极性(共价)键、离子键(3).3NO+H2O==2HNO3+NO(4).4NH3+5O2

4NO+6H2O(5).1mol

【解析】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均相等,A为H元素;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左图所示,其中E的单质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B为C元素、C为N元素、D为O元素、E为Cl元素;甲、乙为非金属单质,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为O2和N2;W是C2A4型共价化合物,X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反应③的现象为气体变为红棕色。

w是N2H4,与O2反应生成N2和H2O,Y为NO,Z为NO2,M为HNO3。

(1)元素E是C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ⅦA族;

(2)A、C、D三种元素按4:

2:

3的比例组成而成的盐NH4NO3中,化学键类型为NH4+与NO3―之间形成离子键,N―H、N―O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3NO+H2O==2HNO3+NO;(4)氨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4NH3+5O2

4NO+6H2O;(5)N2H4+O2=N2+2H2O,1molN2H4反应转移4mol电子,则0.25mol的W气体完全和足量的Z气体反应生成乙和X,转移的电子数为1mol。

24.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验证SO2和C1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已知制备SO2的原理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使用A装置;制备Cl2采用实验室制法,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E装置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为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

(3)反应开始后,发现B、D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中的溶液加热,B、D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

...

(4)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

(5)该小组同学将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查阅资料得知:

两种气体按体积比1:

1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酸,因而失去漂白作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

(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分液漏斗(3).控制反应速率(4).B试管恢复红色,D试管无现象(5).吸收尾气,防止大气污染(6).Cl2+SO2+2H2O==2HCl+H2SO4

【解析】

(1)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备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E装置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3)B中为SO2使品红褪色,反应可逆,加热后B试管恢复红色,D中是Cl2将品红氧化,加热后D试管无现象;(4)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大气污染;(5)Cl2与SO21:

1混合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没有漂白作用的酸:

Cl2+SO2+2H2O=2HCl+H2S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