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校本课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989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docx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校本课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docx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地理校本课程

***

前言

***坐落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

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继承了“铁人精神”,建校几十年以来,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的思维正日趋形成新教育理念的潮流,******遵循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单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考试的分数”来诠释的旧教育观,应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遗弃。

应该将目光投入到新课程的开发上来,以期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这种实践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形成了具有赤金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

明确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

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

对学生的要求突出以下方面:

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

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2、最大限度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3、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

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4、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期望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教材主要由“气象万千”和“野外生存”两部分组成。

教材编写紧扣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气候,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

希望本教材对学生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一章气象万千2

第一节如何观天气2

第二节气候与健康2

第二章野外生存2

第一节野外天气观察2

第二节野外方向判断2

第三节地图与指北针的认识和使用2

第四节寻找水源和取火2

第五节露营知识2

第六节灌木丛穿越知识2

第七节野外避难之策2

第一章气象万千

第一节如何观天气

学习目标:

1、能简要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并能结合自身生活说出自己对天气的理解。

2、与同学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天气的民谚。

3、说说自己是如何预测天气的,将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同学。

一、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

1、晕

天空中有一层高云,阳光或月光透过云中的冰晶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便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彩色光环,光环彩色的排序是内红外紫。

称这七色彩环为日晕或月晕,统称为晕。

由于有卷层云存在才出现晕,而卷层云常处在离锋面雨区数百公里的地方,随着锋面的推进,雨区不久可能移来,因此晕就往往成为阴雨天气的先兆。

2、华

  天空中有一层透光薄云,云中的水滴大小均匀,若是由冰晶组成的云则要求冰晶尺寸均匀。

月光或阳光透射云层过程中,受到均匀云滴(水滴或冰晶)的衍射,结果会在月亮或太阳周围紧贴月盘或日盘形成内紫外红的彩环,称为华。

因日光太亮,所以人们不易观察到日华,月华则比较常见。

紧贴月盘的华又称华盖,通常华盖的紫色不太显着故内环呈青蓝色,其外呈黄色为主,最外呈红色。

有时在华盖外隔一暗圈后还会出现一个甚至几个彩色排序与华盖相同,但亮度弱得多的同心光环,称为副华。

3、虹和霓

含七种色光的太阳光线,射入大气中的水滴(雨滴或雾滴),各种色光经历折射和反射后,可在雨幕或雾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环。

当光环的彩色排序是内紫外红时,称为虹。

在虹的外面,有时还出现较虹弱的彩

色光环,彩色环的排序与虹相反即内红外紫,称为霓或副虹。

虹和霓都要背对太阳而立才能观察到。

在夏日的傍晚,西方放晴而东方天空有云雨时,最易看到虹和霓。

4.曙暮光

  日出前,即太阳未露出地平线前,阳光照射到高层大气,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造成天空微亮,地面微明,从这时刻起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

日落后即太阳西沉到地平线以下后,仍有一段时间阳光可照射到高空大气,因空气分子散射使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

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

曙光时段称黎明,暮光时段称黄昏。

由于曙光开始与暮光终了的标准不同,通常分为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与天文曙暮光。

曙暮光持续的时间在赤道最短,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二、听民谚、识天气

异常的气候变化事件总会给人们留下异常深刻的记忆和思索。

我国古人就曾对严寒等异常气候条件联系气候变化过细致的观察并形成民谚。

“夏有奇热,冬有奇寒”。

夏秋时,当太平洋台风来袭之前多酷热,令田间鱼儿被晒死,民间视当年气温变幅增大,冬天有严寒之兆。

“奇热必有奇寒”。

是指入冬之后如果持续温暖,则一旦冷空气南来,降温可能剧烈、持久。

放眼于更长的时间范畴,世界连续数年暖冬,就得留心终归会来一个寒冬。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这主要指半个月的天气。

通常寒潮于冷空气笼罩下,天气整日晴朗,所以日夜温差大。

“奇寒必有奇旱”。

奇寒本身就表明干冷空气势力特强,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继续频繁南下,暖湿空气萎缩退居外海。

此种局势往往持久,若至今春雨水推迟,导致冬春连旱。

历史上不少严重冬春连旱年皆为前期严寒有关。

“冷得早,回暖早”。

如果最冷时段明显提前,则同一冬季中往往不容易再次出现同样量级的严寒,也表明季节会相应提前,春天可能早来。

三、如何预测天气

现在人们往往通过天气预报来得知天气状况,虽然方便,当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获悉,况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疏忽大意,一旦失去科技服务,既失去了依赖,又没有丝毫自然常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困扰。

现将一些预测天气的经验收集,希望对学者有帮助。

1、清晨,太阳末出之前,看东方黑云,如鸡头、龙头、旗帜、山峰、车马、星罗,如鱼、如蛇、如灵芝、如牡丹,或紫黑气贯穿,或在日上下者,主当日有雨,多在13~17时。

2、夜晚,看月亮颜色,或青或红,主次日有雷雨。

月亮周围有白云结成圆光,或大如车轮者(月晕),主来日大风。

所谓“日晕则雨、月晕则风,何方有缺、何方有风”。

又曰"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础润者,即柱脚石是有水珠渗出,主不日有雨。

结合现代情况有人总结出"暴热生风、管润生雨",即:

突然暴热数天,一两日必有大风,自来水管管道上面有水珠渗出,擦去后仍渗出者,主一两日内有雨。

3、星光闪烁,必定风作。

白云遮住北斗星的2~4小时。

"天公作变,水面生靛",夏日水底生苔、水作靛青色,主有暴雨。

水有泥腥味或有香味时,主雨水将至。

下雨时,泥腥味甚浓者,一二日内难晴。

4、阴历正月初七、初八,北风必定发。

阴历二月初三、三月清明、四月夏至、六月十二日主阴天或雨天。

5、云向东,刮黄风;云向南,雨漂船;云向西,水滴滴;云向北,晒干麦。

东风虽主降雨,然在黄梅时节,大伏之中,刮东风则天晴,秋日吹北风每每降雨,但秋夜吹北风则主天气晴朗。

课后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自己预测某一天天气的方法。

第二节气候与健康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天气和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有关气候影响健康的事件。

一、气候怎样“塑造”人类

人的容貌、性格和行为,并非完全能由人类自己主宰,这个“权力”有时还握在大自然的“手心”。

人的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红黄黑白,不仅与人的遗传有关,而且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

生活在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人,由于光照强烈,气温又高,人的皮肤颜色黑黝黝的。

为了抵御酷热的气候,他们的脖子很短,头明显偏小,而鼻子较阔,这样有利于散发体内热量。

在寒带、温带的高纬度地区,常年太阳不能直射,光照强度较弱,气温很低,严寒期又长,这里大多为白种人。

为了抵御严寒,他们往往生有一个比住在温、热带地区的人更钩的鼻子。

鼻梁较高,鼻内孔道较长。

就头型而言,寒带和温带居民头大、头型圆,脸部比较平,这很有利于保温,减少散热量。

为适应高山稀薄的空气,山区居民的胸部突出,呼吸功能发达,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比沿海地区的居民明显偏多。

气候对身高的影响更为明显。

以我国为例,北京的年日照时数为2778.7小时,武汉年日照时数为2085.3小时,广州年日照时数为1945.3小时,成都年日照时数最少,仅为1239.3小时,所以这些城市居民的平均身高依次由高到矮。

其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内的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有促进骨钙化和长粗长高的作用。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

气温高,使生活在那里的人性情易暴躁和发怒。

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大部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忍耐力的性格。

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被人们称为“永不发怒的人”。

居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因为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人们对周围事物敏感,且多情善感,机智敏捷。

山区居民因为山高地广,人烟稀少,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说话声音宏亮,性格诚实直爽。

居住在广阔的草原上的牧民,因为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气候恶劣,风沙很大,所以,他们常常骑马奔驰,尽情舒展自己,性格变得豪放直爽,热情好客。

二、气候影响生男生女

婴儿的出生日期与气候有关。

在所有实行生命统计的国家里,婴儿的出生季节呈现出明显的统计规律。

以日本为例,在1月份和3月份婴儿出生数最多,7月份最少;而双胞胎则大都出生在下半年。

气候对胎儿的性别具有一定影响。

1977年英国出生的男女婴儿比例为140:

100,着名的生物学家赖斯特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指出,这与英国1975-1976年发生特大干旱之后又普降了一场大雨有关。

而1952年在伦敦出现异常大雾的320天后,当地不少医院报告出生的女孩比例比男孩多24%。

出生月份对婴儿个性的影响。

统计表明,最冷月份出生的人,性格可塑性较强,易在任何领域中取得成功。

而出生在夏天的人性格则趋于内向。

三、天气与感冒

在我国很多地方,感冒都被称为“着凉”,可见感冒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冬春季节为多发期,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寄生在低温、干燥的寒冷环境里。

中医也认为,当气候突然变化、寒暖失常之时,风邪病毒最易侵袭人体。

临床实践也表明,每当发生一次“天气突变”,感冒的人数常常也就随之突增。

“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降水、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尤其是冬春季,北方冷空气不时南下,锋面活动更为频繁,常常诱发感冒或出现其它病症。

人患感冒的症状会因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即所谓的“四时感冒”:

风寒感冒(冬季受风寒或春季降温所致)、风热感冒(春天温度高或秋冬天升温所致)、夹湿或夹暑感冒(夏季湿度大、温度高所致)、夹燥感冒(秋季空气干燥所致)。

其中前两种感冒症状是一般的头疼、发热、鼻塞流涕等,而第三种感冒则常伴有胸闷、骨节疼痛等症状,夹燥感冒则一般伴有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等症状。

因此,“因天制宜”应成为预防感冒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熟悉本地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注意收听和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当天气发生突变时,要及时更换衣被,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诱发感冒;在天气突变后的一两天内,要尽可能地少去公共场所,以防被传染上感冒。

四、热岛效应与人体健康

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上空的云、雾会增加,使有害气体、烟尘在市区上空累积,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下引发的。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环境温度高于28度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度,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

此外,高温还可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

  在“热岛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中每个地方的温度并不一样,而是呈现出一个个闭合的高温中心。

在这些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容易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使得周围各种废气和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对高温区进行补充。

在这些有害作用下,高温区的居民极易患上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此外,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鼻窦炎、咽炎等呼吸道疾病人数也有所增多。

  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不但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成为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因此,研究削减城市热岛效应的技术方法,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热岛效应的影响,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气候对健康影响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野外生存

第二章野外生存

第一节野外天气观察

学习目标:

能说出几种野外观测天气的方法。

一、观云识天气

抬头观天,从天色、云的种类、风的情况、日月星晨之光线聚合情形,即可预测天气变化,此即所谓观云识天。

天气对于从事野外活动影响极大。

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就能顺利进行、度过野外生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下,晚霞千里,预示天气晴朗,朝霞满天,则有很大的可能下雨。

天空出现卷云,即云朵呈现纯白的马尾状,但慢慢变成暗色的,意味着眼下是晴天,但一天后可能下雨。

天空出现积云,即云层色暗层厚,预示将有雷雨和强风。

天空中有薄薄的卷层云,像海滩边白色的石子,半天之后可能下雨。

春季的夜晚,朦胧,天空中却出现阴沉的乱层云,像波涛起伏的海面,表示数小时后会下雨。

月亮或太阳周围出现晕圈,第二天非风即雨(日晕而风,月晕而雨)。

如果山头不再有云雾围绕,人的郁闷感觉减少,表示短期内不会下雨。

二、从动物的行为辨别天气

1、早晨麻雀鸣叫表天气晴朗。

麻雀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天气愈好的日子里,叫得特别厉害。

2、云雀叫声提高表天晴。

从远方传来云雀轻快的叫声,就可证明是空气干燥的好天气。

3、蜘蛛网上有水珠表示天晴。

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早上温度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挂在蜘蛛网上闪烁着,通常天气不会下雨。

4、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5、蚂蚁过马路。

在地面挖洞生活的蚂蚁,感觉要下雨洞就会淹水即会在下雨之前逃之夭夭。

6、蚯蚓出洞。

地面潮湿柔软,蚯蚓会爬出地面,表示天将下雨之征兆。

7、其他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等。

课后作业:

收集几例有关野外观测天气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第二节野外方向判断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野外判断方向的方法。

2、能即兴演示野外定向方法。

在野外活动,诸如地质考察、登山、徒步旅行、探险、旅游等,为防止迷路,正确地判定所在位置和方向,必须掌握定位和测向方法。

在自然界,某些动物具有辨别方向的本能,如鸽子,人类的某些成员也具备这种能力,但绝大多数人不具备,或者只有这种潜能,因此野外确定方向主要依靠经验和工具。

那么,怎样在野外识别方向

一、利用太阳

在晴朗的白昼,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向,但只能是大致的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下列几种方法:

  1、手表测向。

“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向太阳,12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14:

40的时间,其一半为7:

20,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置手表,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时针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

(1)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

(2)在南、北纬20°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即以标准时的经线为准,每向东15°加1小时,向西15°减1小时。

2、日影测向。

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

  

二、夜间星体

  当夜晚时,可根据北极星和南十字星来判断方向。

1、北极星

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其出露高度角相当于当地纬度,据此可以很快找到北极星。

通常根据北斗七星(大熊星座)或W星(仙后星座)确定。

北斗星为七颗较亮的星,形状象一把勺子,将勺头两颗β向α连线并延伸约5倍处便是北极星。

当看不到北斗星时,可根据W星,即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

仙后星座由五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象“W”字母,字母的开口方向约开口宽度的两倍距离处是北极星。

2、南十字星

在北纬23°30′以南地区,夜间有时可见南十字星,由四颗较亮的星组成,形同“十”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两星连线长度的四倍半处(无星)为正南方向。

三、地物和植物特征

有时野外的一些地物和植物生长特征是良好的方向标志,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辨别方向。

1、地物特征

房屋:

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庙宇:

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突出地物:

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你还可以从蚂蚁的洞穴来识别方向。

因为妈蚁的洞口大都是朝南的;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苍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

2、植物生长特征

一般阴坡,即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阳面更加发育。

单个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向北的阴地树干则可能生长苔藓。

我国北方的许多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为疏稀,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

四、影子法

在一块平地上,竖直放置1米多长的垂直树干。

注明树影所在位置,顶端用石块或树棍标出。

15分钟后,再标记出树干顶端在地面上新的投影位置。

两点间的连线会给出你东西方向——首先标出的是西。

南北方向与连线垂直。

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经纬度地区,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只是必须有阳光。

用它可以检测你移动的方向

五、简易指南针

一截铁丝(缝衣针即可)反复同一方向与丝绸磨擦,会产生磁性,悬挂起来可以指示北极。

课后作业:

小组表演一个关于野外定向的情景剧。

第三节地图与指北针的认识和使用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地图的几种使用方法。

2、能在学校某处演示指北针的使用。

地图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地图,如县、市地图;街道图;游乐区简图;全球地图……等,然而户外活动尤其是登山,它最需要的地图是等高线图,此种地图显示地表的各种地形如高山、溪谷、险或缓坡、悬崖或峭壁等等。

一在外旅游怎样使用地图

出门在外要经常查阅地图,地图上所未记载的路线可能有几种情况:

首先,可能是该地图发行之后,才完成的新道路,该道路又分为新辟建的道路塌方不能通行而另辟的便道等两种。

这种道路完全靠人力开辟而成,沿途指标与油漆标志均设置完善,从外表一看,即知该路线的各种情况。

休息地或当地居民为了便利采用新路线。

亦十分留意提供有关该路线的资料。

倘根据路标可确认是通往目的地之路线,则不妨安心地选择该路前进。

其次,可能是通往河流的小路,通往休息地的捷径、活动者自行开辟的捷径等。

这些小路所设置的指标稍不留意很容易就疏忽,而且根本未设任何标志的情形亦很多。

一旦闯入这些小路之时,毕竟不同于一般人所走的道路,且毫不知悉其通往何处,因此,难免感到不安。

由于通往河流的小路,一旦降临溪谷地区即无路可走,所以,试走一段当可辨别出来。

通往休息地的近道,本为了确保野外活动者的安全,应该确实设置路标,但也有野外活动者自行安设的。

那种路,不同于正规的路,很少有整修得很完善的,可以感觉到乃勉强开辟出来的路线。

甚或有直上峭壁、行经岩壁、或通过危险地区的情形。

倘不愿遭遇危险的困境,且时间上亦无太大差别,就应舍弃近道,选择正确的路线。

最后,地图再详尽,亦往往碍于各种限制因素,难免挂一漏万;所以,地图上未记载的路线,并不限于上述的近道,修峻完善的道路亦在漏记之列。

故为避免错过路标,亦应向附近民居的主人或其他活动者仔细打听,以利识别。

也有些是容易误闯的特殊路线,而这些路地图上不可能有所记载,倘不留意,有时亦将招致极大危险。

倘一经发觉不对,应当机立断,毅然折返,千万不可逞强。

这些路线包括:

积雪期使用的小路。

这与夏季的路的不同点在于直攀而上的部份较多,且通过许多山谷等难以攀登之处。

因为冬季完全冻结,所以反而易于攀登。

另外,亦残留着冬季所使用的红布条或旗竿、以及在岩石上、树根部可发现登山钉鞋刮过的痕迹等。

为救助罹难者所开辟的小路。

这种地方的路有何特点呢当您目睹时,必定感到很不自然。

因为该路多半通往岩壁或山谷。

危险地方既多,且残留着救援之际所劈出的刀口、以及峭壁上盘出的环钩痕迹等。

  供伐木、或高压线架设工程使用之道路。

也有修峻得相当完善,易与登山路混淆者,但是,多半远离正常路线、且留置有砍伐的木材或工程器材等。

二、等高线地图的基本标示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像,若地表出现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之间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方位偏角度。

 比例尺是地图必须标示的符号,它是显示地表实际距离与地图显示之距离的比例相关性,例如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一公里,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五百公尺,对于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图与实际距离的精确度而言,大比例尺的地图精确度较高。

图号是代表地图名称的编号,不同比例的地图均编订各自系统的代号,而它是以经纬度为单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图就能紧密接合。

 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北极),磁北(磁针显示北方),方格北(地图指示北方)之间的关系与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时图下方并注有该逐年磁变数值,当我们使用指北针指示自身位置再对照地图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且知道下一步往何方向去与周遭的地形变化。

 图例是说明地图各种符号的意义,一般登山者较会注意的符号为三角点、崩壁、河流、湖泊与坡度。

三、等高线地图与地形分析

1、等高线的种类

 当我们细观等高线地图会发现绘制地图的线条有粗细两种线条,这是方便使用者阅读而设计,粗线条称计曲线并标示海拔高度,而计曲线之间距离单位为公分,细曲线称首曲线,它是介于计曲线之间,具方便分析地形之功能,每两条计曲线之间有四条首曲线,如此每条线之间距离单位为公分。

2、等高线的盲点

 比例尺愈高的地图,精密度愈差,原因是等高线之间实际距离太宽造成此空间的地形无法明确分辨而出现盲点.以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为例,每曲线之间距的实际距离为20公尺(相当于建筑物七层楼的高度)。

3、坡度

坡度是等高线地图最易辨识地形特征之一,我们粗略的观察地图就能了解各山峰的坡度,例:

曲线之间距愈窄,坡度愈陡,曲线间距愈宽,坡度愈缓。

山峰之曲线间距均匀表示该地段为等坡,若上方的间距小于下方间距,表示该地段为凹行坡,反之则为凸形。

四、绘制与阅读等高线地图

 当我们购买等高线地图必须看清楚是否完全含括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