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839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理解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课内拓展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   逶迤——________

磅礴——________   云崖——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2.课内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什么?

在词中是指什么?

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

(2)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什么?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节选)

何其芳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1)题目中“歌唱”的意思是(   )。

A.唱歌

B.赞美

(2)诗人为什么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   )

A.我的歌很好听。

B.我歌唱的是早晨。

C.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象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

B.第一节作者把“快乐或好的思想”想象成声音、微风、阳光。

“微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阳光”给人一种春和日丽的欣慰之感。

C.这首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4)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

试着写出两个,并说说他们之间的相似点。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B.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________”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课文理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看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4)俗话说:

“当局者迷。

”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

6.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苏联的________。

(2)这两节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来描写了美丽的白桦。

(3)“流苏”在文中指的是()。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

B.披着白雪的树枝

C.流动的物体。

(4)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续写。

7.阅读天地。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诗中表明季节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

(2)试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3)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8.诗歌鉴赏。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诗人分别从________这几个角度仔细地观察和欣赏庐山。

(2)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句俗语:

________。

(3)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

A.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B.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该深入地了解。

C.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9.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________。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________。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

为什么?

10.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首句用“________”和两个“________”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渲染出诗人________。

(2)“________”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3)“________”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

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________”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________”的具体内容了。

(4)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体会。

11.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

采用了什么手法?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

“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

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

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12.课内阅读。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

为什么?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

为什么?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14.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15.日积月累。

春日

____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春日》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他的其他作品有________。

(3)请你想象《春日》中所描绘的景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你可以把自己当作诗人,以"我"的口吻写。

16.课外阅读。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下列诗句与本曲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以“孤村”领起,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表现秋的荒凉、萧瑟,表达了诗人落寞、忧愁的心情。

B.青、绿、白、红、黄五色,多层次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C.“一点飞鸿影下”,描写“雁影”是为了以静衬动,赋予秋日生机之感,造成曲子情感由悲到喜的转变。

D.“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这样交错写使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变得多姿多彩。

17.补全诗句,完成练习。

春   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__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_______(咏物哲理)涛,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从“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______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是去踏青。

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______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

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

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蛱蝶⑦飞。

【注释】①梅子:

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肥:

指果肉肥厚。

③麦花:

荞麦

花。

④菜花:

油菜花。

⑤篱落:

中午篱笆的影子。

⑥惟有:

只有。

⑦蛱(jiá)蝶:

菜粉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9.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唐]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小溪旁长着翠竹。

________

互相呼唤。

________

庭院中间。

________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的喜爱之情。

20.诗歌鉴赏

(1)补全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

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

 

(2)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___图。

其中“________”和结句中的“____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3)“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4)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5)“___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21.日积月累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布:

________ 徒:

________

(3)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

________

(4)这首诗告诉我们:

________

22.阅读《烟村》,再次感受叶绍翁的“不值”。

烟村

[宋]叶绍翁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1)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望着村子里的________,听着村中传出的________,找寻着

村中的________。

“________”告诉了我们诗人找寻的结果。

(2)诗的后丽句写景,景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让诗人欣喜的是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画面。

(4)选一选,体会诗词句中蕴含的豁然明朗的心境。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②踏破铁鞋无觅处,________。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

A.路转溪桥忽见B.得来全不费工夫C.柳暗花明又一村

23.课内阅读练习。

(1)默写《书湖阴先生壁》。

-------------------,-------------------。

-------------------,-------------------。

(2)解释词语意思。

苔∶________。

闼:

________。

(3)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意思∶________。

(4)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你发现了什么?

并仿写两句这样的诗句。

发现∶________。

仿写∶________。

24.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全诗句。

(2)读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在________(地点)上的诗。

(3)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院的景致,其中,“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洁净,“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4)诗的后两句中,“排闼”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一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

这两句诗的内容两两相对,是对偶句:

“一水”对“两山”,“护田”对“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

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

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给下列字注音。

苔________       闼________

(2)解释下面词语。

长:

________       净:

________

手:

________       排闼:

________

(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茅檐/长扫/净无/苔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一水/护田将/绿/绕

D.两山/排闼/送青来

(4)请结合诗歌第一、二两句,说说湖阴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5)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三、四句。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6.课外类文阅读。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________的乐趣。

(2)诗句中“杏花雨”“杨柳风”可以用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3)想象“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描述的画面,并写下来。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2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蒲公英老了,

子女问:

“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给每个孩子,

一把远飞的伞。

(1)请写出这首小诗给你的启示。

(2)即将毕业,老师们也已送你“一把远飞的伞”。

仔细回想,老师的那一句话镌刻在你的心底,写在下面横线上。

2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四季的路

春对种子说:

刚抽芽你就笑了,

你还没有一把绿伞呢,

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

夏对绿苗说:

刚举起小绿伞你就乐了,

你还没有果实呢,

可不能空手走向秋天。

秋对稻穗说:

结果不是终点,

这一站有成熟的喜悦,

下一站有严寒的考验。

冬对稻谷说:

进仓不是让你休眠,

你要为下一代,

孵育蓬勃的童年。

(1)诗中划线的“绿伞”“空手”“下一代”各指什么?

“绿伞”指________;“空手”指________;“下一代”指________。

(2)第三节中的“这一站”和“下一站”各指的是哪个季节?

“这一站”指的是________季

“下一站”指的是________季

(3)诗题中的“路’该怎样理解?

作者通过对“四季的路”的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他在诗中将________和________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________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________”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盛。

(3)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________”和“________”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最后两句用________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30.阅读与欣赏。

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我歌唱早晨,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我歌唱希望,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或者一片阳光。

   我的歌呵,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你飞吧,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歌唱”的意思是________,“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实则是________。

(2)诗歌中揭示主题的诗句是:

________。

(3)最后一节中,“梦想”和“渴望”的含义是什么?

(4)四节诗分别应怎样来朗读?

请选填。

A.真挚炽热    B.舒缓欣慰  C.活泼明快  D.深情祝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

(1)寻常,平常。

;弯曲绵延的样子。

;气势雄伟的样子。

;高耸入云的山崖

(2)红军不怕远征难

(3)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

(4)抒情七律;近体诗、旧体诗

(5)C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诗句的理解或结合课后注释。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这首诗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B、D正确C错误,“暖”“寒”是一对反义词,这两个形容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情感穴位,“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故答案为:

(1)1、寻常,平常。

2、弯曲绵延的样子。

3、气势雄伟的样子。

4、高耸入云的山崖

(2)红军不怕远征难(3)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4)1、抒情七律2、近体诗、旧体诗(5)C

【点评】

(1)此题考查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的能力。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2.

(1)“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在词中是指时光流逝。

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2)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表达了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3)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解析】【分析】

(1)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理解词义。

(2)诗的下阙先用了一个反问句,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表达了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是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