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795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批注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段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材在安排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之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相差关系的本质,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学习目标:

1、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45+1780-59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什么?

2、口算下面各题

2+4+3=30+40+20=2+30+5=

70-30-20=17-7-5=14-9-2=

交流:

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3、揭示课题:

连加连减

批注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例1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让学生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

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

(加法)为什么?

19+27+26

3、出示学习目标1,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师:

(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

19+27能口算吗?

竖式该怎么列?

接着要算什么?

又该怎么计算?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4、展示交流:

汇报板演,组织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

5、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

6、出示试一试90-25-28=

提问:

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

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7、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出示学习目标2,想想做做1题——4题。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

今天,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

指出:

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

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五、作业设计:

1、想想做做第2题

2、预习第3页,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计算

19+27+26=9290-25-28=37

1990

+27-25

4665

+26-28

9237

批注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加减两步运算

教学内容:

书第3—4页例2,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选择口算和笔算。

2、培养学生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目标:

1、掌握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2、会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

  26+25+38=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

  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50-30-6= 42+8-30=

  78-40-6=52-12+8=78-18-8=

二、探究新知

  1、检查预习:

你会计算38+42-33吗?

2、出示例3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让学生互相说图意,并尝试列式。

  

(2)出示学习目标1,学生独立计算。

  (3)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3、试一试:

60-38+40=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2,学生尝试计算。

批注

(3)展示交流:

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学生明确:

计算时,如果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2题。

四、作业设计:

书第4页想想做做第4题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38+42-33=4760-38+40=62

3860

+42-38

8022

-33

 47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书第6---8页例3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3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

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

批注

二、探究新知

1、预习检测:

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2、出示学习目标1:

小组合作:

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

3、展示交流:

学生上台演示。

反馈交流三种摆法

(1)增加法

(2)减少法(3)移多补少

4、出示学习目标2:

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讨论:

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

减少多少?

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

2、提高练习

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讨论:

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

减少多少?

比较

(1)和

(2)

提问:

(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

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

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课件出示第3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

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四、作业设计:

8页4题,预习例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五、板书设计: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8~10页的例4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批注

学习目标:

1、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借助直观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2、在解决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动手操作:

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

(一对一摆)

提问:

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谈话:

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课件。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小英做了11朵花

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

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选择板书:

(1)小华要摆多少个?

(2)小平摆了多少个?

2、解决第1个问题。

出示学习目标1:

预习检测:

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反馈提问:

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

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

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学生列出算式后,问:

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

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解决第2个问题。

启发:

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

批注

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反馈提问:

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

你是怎么想的?

“算一算”。

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

学生列出算式后,问:

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

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4、出示学习目标2:

比较两题:

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什么不同?

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谁来告诉大家,今天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五、作业设计:

想想做做4、5题。

预习12页例题,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六、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1)小华摆了多少个?

(2)小平摆了多少个?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主备人:

阿占清审稿人:

葛应萍

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是直观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第二段是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丰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积累认识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一课时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2~14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批注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师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根,钉子板1个,四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剪刀1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已知图形。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游一游、看一看。

(出示如下图形)请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追问:

正方形、长方形有几条边?

三角形呢?

2.预习检测

我们知道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边数是不同的。

通过预习,你认识了哪些图形?

二、自主探索

1.观察图案,描图形。

出示例1的窗格图案。

让学生说说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图案,再观察窗格七有些什么形状,说说对这样的窗格有什么感觉。

指出:

这是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经常能见到的窗格图案,这样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图形连在一起组成的图案:

非常漂亮。

这是图形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的应用,你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聪明、多有智慧!

直到现在,还经常用它来装饰门窗和建筑呢。

(如有条件,可以呈现一些类似的门窗图案让学生看一看)

要求:

你能从例1这个窗格图案上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

自己找一找,把你找的边数相同的图形描一描。

引导:

请小朋友看看你找到的是几条边的图形,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

谁来指一指,你找到了哪些图形,各有几条边?

3、

批注

出示学习目标1:

认识四边形,

提问:

这里有你认识过的图形吗?

(有三角形)

指出:

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在三角形相应位置板书:

三角形),这是我们认识过的图形。

引导:

(指着四边形)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图形画在一起呢?

说明:

这些图形都有四条边.像这样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在四边形相应位置板书:

四边形。

再集体说一说:

四边形。

追问:

为什么把这类图形叫作四边形?

还能从窗格图案里找到一些四边形吗?

想一想,我们认识过的图形有哪些也是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么也是四边形呢?

你能画一个四边形吗?

试试看。

小结:

我们在窗格图案中找到的和画的这些图形,虽然形状不一样,大小也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所以都是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也都是四条边围成的,所以都是四边形。

3、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引导:

有四条边的图形叫四边形,那么后面这两类图形中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呢?

你认为应该叫什么图形呢?

大家讨论一下。

交流:

你认为这两类图形各叫什么图形?

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

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五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一(六边形),由七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一…(七边形):

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叫一一几边形。

  4.回顾反思。

  引导:

请小朋友回顾一下,今天又认识了哪些图形?

这些图形是按什么分类的?

指出: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这些图形可以按边数的不同来分类。

这里认识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样的几边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多边形。

这节课学习的就是认识多边形。

(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说明图里围出的各是什么图形。

指名一人板演围图形,其余学生分别围一围并交流围出的不同图形。

结合交流说说围成的是几边形。

强调:

围成的图形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

2.出示学习目标1:

搭一搭、围一围。

批注

谈话: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用最少的小棒搭出指定的图形,看看搭出这些图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四、总结评价

交流:

今天我们又去了图形王国,你有哪些新收获?

你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4~l5页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指出平行四边形和围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并能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积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能指出平行四边形和围出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教学难点:

建立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三角尺、钉子板、小棒、长方形木框(学生可以用硬纸条做长方形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认识

  l.观察图形:

出示一些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的图形。

  提问:

你准备把这些图形怎样分类?

  引导:

按照边数可以分成三类。

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这些四边形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吗?

批注

预习检测: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特殊的四边形,你知道是什么吗?

2.学习例题,出示学习目标1

(1)这是生活里常见的情境。

小朋友能在这些情境中找出四边形,用手沿四条边指一指吗?

(指名学生指一指)

   你也找出这样的四边形了吗?

在课本例2的图上用铅笔描出这样的四边形。

   交流:

小朋友在生活里一定也看到过这样的四边形。

哪位小朋友说说,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四边形?

(2)操作。

请同桌小朋友拿出三角尺,每人找出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

拼一拼,拼成功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

交流:

你能到黑板上拼一拼,把你的拼法介绍给大家吗?

肯定学生的正确拼法,给予鼓励。

说明:

小朋友都拼出了刚才生活里见到的那种四边形。

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板书:

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集体读两遍:

平行四边形。

(3)抽象出图形,出示学习目标2

引导:

小朋友现在知道了,这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

(完成课题板书)老师现在想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平行四边形这四条边要怎样画才对?

画图:

小朋友想法真不错!

现在看老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方向要完全一样(画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方向也完全一样(画另一组对边)。

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追问:

这是什么图形?

你能找一找开始看到的四边形里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吗?

二、练习巩固,内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完成练习。

交流:

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第一个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

说说你的理由。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图里找到平行四边形,再画一面。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指出画对的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位置、形状不一样,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批注

3.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4题。

引导:

老师为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材料袋。

咱们来打开材料袋看一看里面有什么。

(材料提供:

8根同样长的小棒、钉子板、方格纸)

要求:

你能选用其中的一些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来吗?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比哪个组想到的办法多。

交流:

你们想用什么办法做平行四边形?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

让学生展示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

方格纸上画的、钉子板围的、小棒摆的。

交流中,结合用小棒摆的方法,要求说说可以用几根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围一围、看一看,呈现4根、6根、8根围的平行四边形,想想相对的两条边用的小棒根数有什么要求。

三、回顾过程,课堂小结

交流: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能回顾说说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吗?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四、作业布置:

预习18页,尝试用七巧板拼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或图案,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19页认识七巧板、拼图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拼图等活动,认识七巧板,初步学会用七巧板拼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或图案,进一步体会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2.使学生在拼图活动中,了解用七巧板组合图形的不同拼法,体会图形的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3.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七巧板的“巧”和用七巧板拼图的“趣”;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智慧,初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教学重点:

用七巧板拼不同的图形。

教学难点:

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成不同图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认识过的纸片图形,师生每人准备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

批注

一、欣赏图案,初感有趣

1.再现图形。

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现在老师拿出不同的图形,请大家一起说说它们的名称。

教师分别出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集体说出它的名称。

2.预习检测: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

如果把我们学过的图形中的几种聚集在一起,可以成为数学上一种有趣的“玩具”。

这种玩具变化无穷,能拼成各种美而的图案,学生在黑板上随手用七巧板拼一个图案。

3.引入课题。

谈话:

哎,它还真能变!

你觉得玩七巧板有趣吗?

七巧板为什么会这样巧妙、这样有趣呢?

你又会用它拼哪些漂亮的图形呢?

今天我们就来自己拼一拼、玩一玩,看看它有多巧,有趣在哪里。

(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体验有趣

1.活动一:

比比想想,认识七巧板。

(1)了解来历(“你知道吗”)。

谈话:

什么是七巧板,它是哪国人发明的呢?

让我们来看一看。

七巧板是我国古时候人们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很常见。

七巧板由七块简单图形组成,却能拼出千变万化的不同图形和图案。

由于它巧妙好玩,人们把它叫作“七巧板”。

北京故宫还保存着我国古代的七巧板呢1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引起了海外人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东方模板”“唐图”,意思是“来自东方的魔术板”“中国的拼图”。

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么聪明、多么智慧!

(2)比比想想。

课件出示七巧板。

说明:

这就是七巧板,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七巧板。

引导:

请你仔细观察七巧板,你能发现七巧板的哪些秘密呢?

比如,有几块呀,有哪些图形呀,有没有形状、大小相同的呀。

先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

能把你发现的七巧板的秘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谁来说一说?

现在大家来整理一下,七巧板有几块,分别有哪些图形?

哪几块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请小朋友拿出来大家看一看。

指出:

七巧板一共有7块图形,分为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

其中两个小三角形完全一样,两个大三角形完全一样。

2.活动二:

想想拼拼,感受奇巧。

批注

(1)选两块拼图。

请小朋友选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你认识过的图形。

学生拼图后展示、交流,看看拼成了哪些图形。

激趣:

你看拼图多有意思!

同样的两个三角形,竟然拼出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几种图形。

如果让你任意选两块,你想想可以拼出哪些认识过的图形呢?

自己想一想、试一试,行吗?

(学生拼图,教师巡视)

学生拼图后交流、展示,让学生说说分别拼出什么图形。

引导:

用两块就能拼出这么多种图形,如果用三块拼,你觉得拼成的图形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2)选三块拼图。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选三块图板拼一拼,拼好图形同桌先交流,看看可以拼出哪些认识过的图形,是不是拼出了更多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交流。

提问:

选三块拼和选两块拼比,你感觉哪种的变化多、拼法多?

指出:

七巧板中的三块就有这么多的变化,真的变幻莫测!

如果选更多的块数,拼法会更多吗?

试一试好吗?

(3)任意选择拼图。

新课标第一网

要求:

请大家任意选四块、五块或六块、七块来拼一拼,和同桌交流,看看你的拼法多不多,并且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

你选了哪几块,是怎样拼的,能到黑板上交流一下吗?

(指名一些学生演示拼一拼,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演示不同的拼法)

提问:

你对选更多的块数拼图形有什么体会?

指出:

选的块数越多,拼法也就越多;用全部的七块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