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759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docx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docx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

【课型类别】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深化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

1.归纳分类讲解;

2.练习巩固。

【信息技术运用】

相应内容做成PPT课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简介高考文化常识考题形式特点。

简介古代文化常识内容范围。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组成如甲子、乙丑、丙寅……甲戌、乙亥、丙子……等六十个组合。

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用的就是干支纪年。

小练习:

2017然后就丁酉年,2071年是什么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

如:

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

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二)古代纪月方法

1.序数纪月法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

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

如: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农历十月)——《古诗十九首》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

如: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

如: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石钟山记》

3.月相纪日法。

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

常用的有:

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1.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如: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孔雀东南飞》

三、姓名字号

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称名。

少见,常见于上对下,或被鄙视之人。

2.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

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4.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5.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6.称官名或官地。

如唐代诗人孟称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7.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二)姓名

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

①给某人作传时,如: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

②自称时,如: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三)字

1.字的来历。

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

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

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字与名间的关系。

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

如: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

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四)号

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

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等。

2.谥号。

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

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3.绰号。

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刻画和形容。

如春秋时的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皮赎回并担任丞相,时人就称他五羖大夫。

将绰号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是施耐庵,《水浒传》108人,人人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这些绰号形象而准确的描摹了各人的性格,特长和生理特点。

(五)斋名。

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

如聊斋先生蒲松龄,惜抱轩先生姚鼐,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等。

【布置作业】

自行结合印发材料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二课时

四、古代授官称谓

征:

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

招聘授官。

选:

量才授官。

荐:

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

选拔。

点:

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简:

任命。

补:

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

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

由民间征聘。

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

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五、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领:

常指兼任。

摄:

兼理,尤指暂兼。

守:

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

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

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

同“判”

权:

暂代官职。

假:

同“摄”。

署:

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

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六、天文历法

星宿: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二十八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四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七、礼义制度

1.吉礼

牺牲: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

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2.凶礼:

指凭吊各种天灾人祸的丧葬的礼节。

如古代的“五服”制度

3.古人对“死”的讳称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

薨、崩、百岁、千秋、晏驾等

父母之死:

见背、孤露、弃养等

佛道徒之死:

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

一般人的死:

亡故、长眠、长逝、谢世、殒命等

4.宾礼(朝聘):

周代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

主要有三种形式:

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5.揖让:

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

一为“土揖”;二为“时揖”;三为“天揖”。

【布置作业】

自读《赤壁赋》并完成复习练习。

【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1、完成书上的相关练习。

2、给自己起一个“字”,并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为自己的成年献礼。

附:

教材中的文化常识

1.“文房”即书房,“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2.中国古代选拔人才,汉代实行察举(荐举)和征辟制,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

到明清考试分四级,县府的“院试”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省级的“乡试”及格者称举人,礼部主持的“会试”及格者称贡士,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3.“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战国时期,以养“士”著称的有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6.古文中,称山南水北为阳,称山北水南为阴。

7.我国古代授予官职为拜,调动官职为迁,免去旧职任新职为除,提升官职为擢,降职贬官为谪或左迁,罢官为黜,年老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8.古人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与之相关的称谓来代替。

“襁褓”指未满周岁,“孩提”(谓幼儿)指2-3岁,“垂髫”(下垂的短发)指童年或儿童,3-8岁,“总角”(将头发分左右两半,在头顶上各扎一个结)指童年时代,“豆蔻”指女子13-14岁,“及笄”指女子15(成年),“束发”指男子成童,男子8岁,一说15岁,“弱冠”指男子20岁,“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天命”指50岁,“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100岁。

9.“三省六部”制,从隋唐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三省”分别指决策部门“中书省”,审议部门“门下省”,执行部门“尚书省”。

尚书省下辖“六部”,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

10.古代兄弟姊妹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为,老大伯(长女多用“孟”),老二仲,老三叔,老四季。

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上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表示男性,构成字的全称,如“仲尼父”。

11.五谷指稻、黍(黄米)、稷(谷子)、麦、豆。

五声(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五味指酸、甜(甘)、苦、辣(辛)、咸。

12.“岁寒三友”指松、竹、梅,经冬不凋,坚忍挺拔,被赋予正气高洁的人格象征。

13.“花中四君子”因其本身习性而被赋予不同的人格魅力,色淡香清、象征谦谦君子的是兰;不与群芳争艳,金秋绽放、恬然自处的是菊;修长挺拔、清雅高格的是竹;迎寒而开、傲霜斗雪的是梅。

14.“文人四友”指棋、琴、书、画,表现个人的文化素养。

15.“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16.古代文人墨客名家等等常有雅号相传,如:

(1)曹植因其“七步诗”被称为曹七步。

(2)李白作品想象丰富奇特、奔放绚丽,人称诗仙。

(3)杜甫诗歌体察现实、思想深刻,人称诗圣。

(4)李贺善于运用传说想象塑造形象,故称诗鬼。

(5)王勃诗风宏放浑厚、独具一格,称诗杰。

(6)北宋词人张先作品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一句,人称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

“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因其善用“影”字又称张三影。

(7)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尊为文圣、万世师表。

(8)司马迁,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称史圣。

(9)张旭,唐朝书法家擅长草书,人称草圣。

(10)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世称医圣。

(11)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称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父子俩为“二

利。

(17)“勃朗特三姐妹”,19世纪英国姐妹作家,夏洛特·勃朗特,代表作《简·爱》;艾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代表作《艾格尼丝·格雷》。

18.历代作品并称的有:

(1)“风骚”,指《诗经》和《楚辞》,因其中篇目《国风》、《离骚》影响巨大而并称。

(2)“乐府双璧”,北朝民歌《木兰诗》和汉代乐府民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后者是现存最早、最长的叙事诗。

(3)“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冯梦龙;“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

作品题材广泛,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

还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4)“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5)“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家》、《春》、《秋》。

【布置作业】

1.结合印发材料复习巩固。

2.完成《核按钮》文化常识部分练习。

3.自读《廉颇蔺相如列传》并完成《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练习。

【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教学反思】

面对博大精深的文化常识,我们的复习应该如何着手?

根据近来年的高考命题特点,我们觉得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广泛涉猎,重点突破。

古代文化常识包罗万象,最常见的有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音律等等,每个方面又都有许多支脉。

面对如此广泛的内容,复习时既要广泛涉猎,也要重点突破。

二是立足教材,举一反三。

面对文化常识繁复的知识点,许多考生有种老虎吃天的感觉。

不过,高考命题一定会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实际,在命题时一定会以课标为纲,以“考纲”为准绳,本着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的目的,从教材入手,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考查传统文化。

考生在复习时要立足课本,平时要把教材中中有关文化常识的注释记熟。

当然,不能读死书,一定要学会对知识点的衍射发散,养成举一反三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三是处处留心,善于归纳。

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任何知识都要做个有心人。

文化常识的积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长期的不断的积累。

除了要熟记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还要善于在课外阅读中积累,注意平时资料中,尤其是试卷中的有关试题的归纳。

有条件可以准备一个备忘录,每考一次,把那些不熟悉、掌握不住的记下来。

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记忆,另一方面便于复习。

归纳总结同善于发现一样都是学习的好习惯。

文化常识涉及面广,类别繁复,对其进行分门别类是最好的复习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