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内能复习题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665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内能复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九年级上册内能复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九年级上册内能复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九年级上册内能复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九年级上册内能复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内能复习题2.docx

《九年级上册内能复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内能复习题2.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内能复习题2.docx

九年级上册内能复习题2

2014年12月14日九年级上册内能复习题

(2)

2014年12月14日九年级上册内能复习题

(2)

 

一.填空题(共10小题)

1.(2013•翔安区一模)为了比较水和酒精的吸热能力,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做了实验.

(1)在两容器内装入初温相同、 _________ 相同的水和酒精.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

使水和酒精在相同时间内 _________ .根据图判断出a物质是 _________ .

(2)通电相同的时间,酒精升高的温度比水高,说明 _________ 的吸热能力强.

(3)小明给电加热器通电较长时间后,发现水升高的温度比酒精高,仪器装置都正常工

作,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2013•鼓楼区一模)为了探究物质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液体,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加热时液体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中(a)与(b)与(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 .

②分析比较图中(c)与(d)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 .

 

3.(2012•苏州)“钻木”能“取火”,说明 _________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 _________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2012•黄浦区二模)用火炉加热水,水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 _________ 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若水的质量为1千克,加热后温度升高了50℃,水吸收的热量为 _________ 焦.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_________ 冲程.[c水=4.2×103焦/(千克•℃)].

 

5.(2013•茂名)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吸热本领大小的实验装置,除烧杯中液体外其他完全相同.

(1)本实验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 法.

(2)为达到实验目的,对水和液体B的要求是初温相同、 _________ .

(3)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_________ ℃,大气压强 _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4)用图(丙)的装置也可以完成本实验.在甲、丙两种装置中,你认为 _________ 装置效果更好.

 

6.(2011•肇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见下表.

物质

煤油

砂石

干泥土

比热容c/J•(kg•℃)﹣1

4.2×103

2.4×103

0.92×103

0.84×103

1kg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 _________ J的热量.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若吸收或放出同样多热量,温度变化较大的是 _________ ,据此可解释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沿海地区的要 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7.(2014•南京)如图所示是演示点火爆炸的实验装置,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盒内酒精,盒盖被打出去,这是因为酒精燃烧产生的燃气对外 _________ ,燃气的 _________ 能转化为盒盖的 _________ 能,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_________ 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8.(2014•南京)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_________ ;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了一枚“红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在 _________ ,“天宫一号”和地面之间的信息传播是通过 _________ 波来实现的,这种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_________ m/s.

 

9.(2014•平顶山二模)小红对冰加热,她根据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发现,造成AB段和CD段升温快慢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 ,已知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在对100g冰加热的2min内冰吸热 _________ J.

 

10.(2014•望花区一模)如图所示,初冬的一场雨,小明发现小区的喷水池金属部件上结满了冰,而池中的水依然是微波荡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金属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 _________ ,放出相同的热量, _________ (填“金属”或“水”)温度低,因此水在上面凝固成了冰.而不同物质这种差异是 __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的.

 

二.解答题(共6小题)

11.(2012•荆门)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_________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_________ ℃,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 _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

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_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

(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许多问题,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

 _________ .

 

12.(2010•济南)小刚班的同学准备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

(1)在准备实验器材时,应选择 _________ 的两个酒精灯.

(2)在此实验中,液体吸收的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_________ 来比较的.

(3)其中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组别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200

25

40

13′30″

煤油

200

25

40

6′30″

2

200

25

40

12′10″

煤油

200

25

40

5′45″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

(4)使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却发现,第1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 .

 

13.(2007•苏州)小王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①和②两种保温材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等,做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装置,其中一个如图(a)所示.然后在相同环境的房间里同时开始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b)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图象.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请你回答:

(1)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好?

答:

 _________ (选填①或②).

(2)对于同一保温材料内的水,在第10min到第20min时间内放出的热量 _________ 第20min到第30min时间内放出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①保温材料内的水放出的热量 _________ ②保温材料内的水放出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4.(2014•盐城)小明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得它们升高的温度如表,并在图乙中作出沙子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加热时间/min

0.5

1.0

1.5

2.0

2.5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沙子

4.3

7.9

15.2

18.4

21.5

(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 _________ ℃.

(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 _________ 相同.

(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作出表示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

(4)沙子在1.0~1.5min内升高的温度有明显异常,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 .

(5)小明再用50g水和100g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Q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t为横坐标,分别画出50g水和100g水的Q﹣△t图象.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Q=k△t.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直线的k值与对应水的 _________ 之比相等.

 

15.(2013•湖南一模)地源热泵是利用地下水和土壤温度四季相对稳定的特点,通过少量电能消耗,实现冬、夏季地下与建筑物内完成高效热交换的一种技术.该技术有节能、环保和低噪音的显著优点,是世界上先进国家可再生能源的重点发展方向,近些年我国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试点发展.2012年11月,我市宝丰县41所中小学的降温取暖工程全部竣工投入使用,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为地下水源丰富地区学校教学楼、宿舍楼和办公楼冬季供暖夏季降温,比使用普通用电空调节能30%~40%,图中为宝丰某高中地源热泵机组.

(1)系统利用水作为传热介质,主要是利用了水的什么特点?

(2)按每小时提供2吨热水(有20℃加热到80℃)计算,供热时每小时可从地下获取多少热量?

(3)这些热量如只靠消耗电能获取,需多大功率的用电器同时工作?

(4)请对这种能源利用方式的优势和局限性作以评价.

 

16.(2013•松江区三模)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B.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C.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了如下实验,将50克的水装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在烧杯中再加入50克的水,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设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

表一

50克水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温度(℃)

20

24

28

32

36

40

44

升高温度(℃)

0

4

8

12

16

20

24

表二

100克水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32

升高温度(℃)

0

2

4

6

8

10

12

表三

时间(分钟)

/

/

/

/

/

/

/

温度(℃)

/

/

/

/

/

/

/

升高温度(℃)

/

/

/

/

/

/

/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与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 ,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等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经过推理,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物质(水)吸收相等的热量, _________ .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结论为:

 _________ .

④为了验证猜想 _________ (选填字母),请你把实验方案的设计填在表三 _________ 中.

⑤在整个实验中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下列实验所用方法相同的是 _________ .

A测定物质的密度B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C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D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014年12月14日九年级上册内能复习题

(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10小题)

1.(2013•翔安区一模)为了比较水和酒精的吸热能力,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做了实验.

(1)在两容器内装入初温相同、 质量 相同的水和酒精.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

使水和酒精在相同时间内 吸收相同的热量 .根据图判断出a物质是 水 .

(2)通电相同的时间,酒精升高的温度比水高,说明 水 的吸热能力强.

(3)小明给电加热器通电较长时间后,发现水升高的温度比酒精高,仪器装置都正常工

作,可能的原因是 酒精沸腾温度不再升高 .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水和酒精的初温和质量都应相同.

相同电加热器的功率相同,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相同.水的比热容大于酒精的比热容,根据公式△t=

,质量相同的酒精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酒精温度升高得更多.

(2)在相同情况下,温度变化大的说明吸热能力弱.

(3)酒精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若加热时间较长,酒精会首先达到沸点而沸腾,温度会保持不变.

解答:

解:

(1)比较水和酒精的吸热能力,需在两容器内装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

为使水和酒精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所以选用相同电加热器进行加热.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酒精的比热容,所以质量相同的酒精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酒精温度升高得更多.

由图知,b的温度升高的大,所以a是水,b是酒精.

(2)通电相同时间,水和酒精吸收热量相同,酒精升高的温度比水高,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3)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当酒精达到沸点时沸腾,温度不再升高,而水在未达到沸腾前温度会不断升高,所以通电较长时间后,发现水升高的温度比酒精高.

故答案为:

(1)质量;吸收相同的热量;水;

(2)水;(3)酒精沸腾温度不再升高.

点评:

此题是研究水和酒精的吸热能力,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通过此题更能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此题还考查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

 

2.(2013•鼓楼区一模)为了探究物质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液体,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加热时液体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中(a)与(b)与(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

②分析比较图中(c)与(d)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实验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

(1)由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可知,加热时间越长,液体温度升高的越高,说明液体吸收热量越多,温度升高越高;

(2)图中(c)与(d)的液体种类不同,质量相等、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相同,而加热时间不同,由此可知C、D中的液体吸收的热量不同.

解答:

解:

(1)分析比较图中的(a)与(b)与(c)可得,加热时间越长,液体温度升高的越高,说明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2)分析比较图中的(c)与(d),两图的液体不同,质量相等、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相同,发现加热时间不同;水温度升高的少、酒精液体温度升高的多,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故答案为:

(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2)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掌握研究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方法(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通过比较温度的变化来比较吸热能力)是本题的关键.

 

3.(2012•苏州)“钻木”能“取火”,说明 做功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 热传递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解答:

解:

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燃烧,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烤火”能“取暖”,是手从火吸收热量,使自己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

做功;热传递.

点评: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二者是等效的.

 

4.(2012•黄浦区二模)用火炉加热水,水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若水的质量为1千克,加热后温度升高了50℃,水吸收的热量为 2.1×105 焦.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做功 冲程.[c水=4.2×103焦/(千克•℃)].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2)已知水的质量、升高的温度,根据公式Q=cm△t可求水吸收的热量;

(3)要掌握四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

解:

(1)用火炉加热水,水的温度会升高,是通过热辐射即热传递的一种形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2)水吸收的热量Q=cm△t=4.2×103J/(kg•℃)×1kg×50℃=2.1×105J;

(3)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

热传递;2.1×105;做功.

点评: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是其他形式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的过程.此题还考查了热量的计算以及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及能量转化情况.

 

5.(2013•茂名)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吸热本领大小的实验装置,除烧杯中液体外其他完全相同.

(1)本实验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 控制变量 法.

(2)为达到实验目的,对水和液体B的要求是初温相同、 质量相等 .

(3)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99 ℃,大气压强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4)用图(丙)的装置也可以完成本实验.在甲、丙两种装置中,你认为 丙 装置效果更好.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探究题.

分析:

(1)当一个物理量跟多个影响因素有关时,我们通常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的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要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要保证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相等,这就要控制:

甲、乙电阻丝的阻值相等、通电电流与通电时间相等、两种液体的质量与初始温度相等;

(3)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然后根据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进行判断.

(4)根据吸收相同的热量上分析.

解答:

解:

(1)对水和液体分别加热,使它们的初温、质量均相同,并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计的示数,示数越小说明吸热能力强;所以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2)根据丙图可知,两个电阻丝的阻值必须相等,则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实验时还要使这两种不同物质的初温和质量都相同;

(3)如图,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9℃.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此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4)甲采用酒精灯加热,很难控制火焰一样,而丙中采用相同电阻丝,串联即可保证电流与通电时间相等,因此丙装置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

(1)控制变量;

(2)质量相同;(3)99;小于;(4)丙.

点评:

本题侧重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的应用,这两个方法是初中物理中最重要的两种方法,也是常考的内容,一定要注意掌握好.

 

6.(2011•肇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见下表.

物质

煤油

砂石

干泥土

比热容c/J•(kg•℃)﹣1

4.2×103

2.4×103

0.92×103

0.84×103

1kg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 4.2×103 J的热量.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若吸收或放出同样多热量,温度变化较大的是 砂石 ,据此可解释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沿海地区的要 大 .(选填“大”或“小”)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热量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定量思想.

分析: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比热容小;它的温度变化就大.

解答:

解:

根据比热容的概念可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4.2×103J的热量.

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比热容小;它的温度变化就大.

由表中数据可知:

砂石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若吸收或放出同样多热量,温度变化较大的是砂石.

因为沙漠地区表面多为砂石,所以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沿海地区的要大.

故答案为:

4.2×103,砂石,大.

点评:

解答此题需要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质在质量相等、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变化的大小和比热容的关系.

 

7.(2014•南京)如图所示是演示点火爆炸的实验装置,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盒内酒精,盒盖被打出去,这是因为酒精燃烧产生的燃气对外 做功 ,燃气的 内 能转化为盒盖的 机械 能,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做功 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1)物体对外做功,将物体的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2)热机中的做功冲程就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

解:

当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时,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盒盖做功,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盒盖的机械能,燃气的内能减小;

四冲程热机中的做功冲程就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

做功;内;机械;做功.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和热机做功冲程的认识和了解,基础性题目.

 

8.(2014•南京)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