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649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单元

 

第一课 播种发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凤仙花种子以及其它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及内部结构。

鼓励学生对种子的生长变化进行有根据的预测,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观察“种子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

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对种子内部结构、播种以及发芽实验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种子、自带种植容器、透明塑料杯和适量的土壤。

教师准备:

1、提前一周播种。

2、为每组准备一盆初出芽的苗。

3、浸泡过的凤仙花、黄豆、玉米和小麦种子。

4、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许多植物的种子落到泥土里,到了第二年春天醒来:

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今天,老师也拿了一粒种子,我把它种进土里,同学们想一想,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么?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

最好自己亲自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

同学们有信心吗?

好,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坚持的最好,记录的最完整。

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也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二、观察种子

看书24页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凤仙花、黄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植物的种子。

1、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观察与描述其它种子的外形特征。

3、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4、分组解剖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

讨论和交流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教师提供浸泡过的种子并进行指导,学生汇报时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它的种皮、两瓣子叶和芽。

三、播种活动

1、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

播在那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等等。

2、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 种子方向  浇水方式……

(每个学生选一种种植方法并做上标记。

3、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做好标记。

4、教师要求:

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

(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

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情况地栽或盆栽)

5、预测种子在一周内所发生的变化。

6、记录播种的日期。

 

 

第二课茎叶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

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

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

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

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

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

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

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

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

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

);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学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

 

 

 

第三课开花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

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镊子、一张白纸。

(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1.师:

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交流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的生长现象。

2.学生分小组交流。

3.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4.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3.指导学生解剖花。

(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

提醒学生注意:

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4.学生解剖花。

(花的构造:

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3.开花了

花的构造:

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第四课结果了

【教学目标】

1、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2、观察研究从开花到结果实这个过程中花的各个部分的变化,从而认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的。

3、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教学重难点】:

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教学准备】:

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

(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镊子、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

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

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3.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

(种子)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4.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

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二、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

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步骤

1、晒干

2、装入瓶中

3、贴上标签

 

种子名称凤仙花

采集时间

制作人

制作时间

 

4、制作凤仙花种子标本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第五课凤仙花的一生

【教学目标】

1、 组织学生亲历了播下一粒种子长出一株植物结出多粒种子这个过程,认识一粒种子长出多粒种子,较好地理解植物“繁殖”的意义。

2、整理记录资料,形成新的认识。

知道凤仙花的生长周期、植株特点、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初步学会用事实、数据进行说明。

3、引领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

【教学准备】:

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

【教学过程】:

一、估算种子的活动。

1、谈话:

轻轻捏一颗已经成熟的凤仙花果实,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2、根据各组种的凤仙花分组进行整理、分析。

数一数这个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

数一数花苗上已经开裂了的果实、已经接近成熟的果实和将要长成的果实,共有多少个。

推算由一粒种子长出了多少粒种子。

3、要求学生回家对自己的凤仙花作估算,并记入科学文件夹。

二、整理、分析事实、数据。

1、提问:

凤仙花的生长经历了哪些过程?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4、明确了生长过程,再按记录的日期计算天数。

(告诉学生4、5、6月份的天数,由学生计算。

5、画折线图,分析数据。

A、教师介绍画折线图的方法:

1)对照高度标尺,在竖线上用粗线画出各周苗的高度。

2)用红线把各周苗的高度线连接起来。

B、学生绘制折线图。

(根据记录结果)。

C、分析数据:

1)凤仙花哪一段时间生长的最快?

2)长出花蕾以后不再长高与什么有关?

6、小结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

三、学生阅读“阅读与拓展”。

1、学生阅读。

2、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共同讨论。

四、 思考:

我们是怎样认识凤仙花的,是怎样获得这些科学知识的?

五、课外活动:

用观察凤仙花的方法,观察周围的植物。

 

 

第二单元 

第六课 蚕宝宝出生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

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

这是什么材料?

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

(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

(蚕吐的)

2、询问:

你们养过蚕吗?

3、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

1、师生谈话

(1)、提问:

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2)、讨论:

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

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

(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

(3)、提问: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2、认识蚕卵。

(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

(3)、谈话:

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