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作业本一第一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648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榜作业本一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榜作业本一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榜作业本一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榜作业本一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榜作业本一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榜作业本一第一章.docx

《金榜作业本一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榜作业本一第一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榜作业本一第一章.docx

金榜作业本一第一章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金榜作业本

(一)

声 现 象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2013·潍坊中考)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2.(2013·南京中考)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3.(2012·无锡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4.(2013·德州中考)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

“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

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

“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

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5.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哪里减弱噪声 (  )

A.声源处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D.声源和人耳处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7.(2013·株洲中考)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

A.利用声吶探测鱼群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8.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声音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    ,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

“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    ;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

9.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10.(2013·上海中考)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速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图中蒙住双

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1.“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

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2.(2012·南京中考)噪声是由发声体的    产生的。

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    能转化为   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三、简答题(4分)

13.(2012·淮安中考)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试归纳出这些信息的共性特征。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4.(4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15.(10分)(2011·常州中考)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

度/cm

琴弦的横截

面积/mm2

20

0.3

40

0.5

尼龙丝

30

0.5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

16.(8分)(2012·岳阳中考)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

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

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出一个即可)。

五、综合题(11分)

17.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指向性。

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移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    。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    。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的距离?

为什么?

【拓展提升】

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

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

是    和    。

(2)实验过程中,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

实验步骤如下:

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

A.量出200m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计时;

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

D.乙同学    ;

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F.再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

(3)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测量声音速度的实验记录表格,设计的表格应体现上述实验要求。

(4)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

            。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声现象的有关知识。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正常播放与快速播放时的音量不变,这就说明两种情况播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变,而快速播放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变大,所以快速播放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升高。

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声现象的知识。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A项正确;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项错误;我们能听见声音,至少满足物体振动、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有良好的听觉系统三个条件,C项错误;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音色,不是根据音调,D项错误。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声现象的相关知识。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A错;“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错;“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指的是声音的响度较大且由于声波的反射形成的回声,不能说明次声波传播很远,次声波人是听不到的,C错;“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墙)能够传声,D正确。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声现象的相关知识。

声波具有能量,A正确;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外观做成喇叭状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B正确;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正确;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而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人耳可以听到,故不是次声波,D错。

故选D。

5.【解析】选A。

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设备上面安装消声装置,可以避免设备产生噪声,故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解析】选D。

本题综合考查声现象及声的利用。

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在太空中对话靠无线电通讯设备,故A选项错误;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来改变音调,故B选项错误;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选项错误;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D选项正确。

7.【解析】选B。

本题考查声音的利用。

A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获得的是信息;B项振动击碎结石,传递的是能量;C项胎儿的发育情况是获得的信息;D项是否有障碍物或昆虫也是获得信息。

8.【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声音的知识。

声音遇到障碍物可以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当障碍物离得很近,听到回声和原声的相隔时间小于0.1s时,回声和原声就混到一起。

男低音和女高音是指男生的音调低,女生的音调高。

利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答案:

反射 音调 响度

9.【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频率问题。

频率是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350Hz,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故人类能听到这种声音。

答案:

350 能

10.【解析】声音的传播与温度和介质有关,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通常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同时我们把人耳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