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447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docx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江苏省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差事/差可告慰疏浚/怙恶不悛薄命/薄暮冥冥

B.濒临/捷报频传着迷/着手准备诘责/佶屈聱牙

C.筵席/垂涎三尺辟邪/鞭辟入里炮烙/络绎不绝

D.刹那/名山古刹惊诧/叱咤风云绚烂/徇私枉法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B.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C.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要尽力降低日常生活所耗用的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3.根据下面三位出版界专家的评论,分别概括出造成小说创作“长盛短衰”现象的三个原因。

(每条不超过12个字)(5分)

目前,小说创作出现了长篇兴盛、短篇衰落的“长盛短衰”现象。

对此,出版界专家有如下评论:

①很多作家一开始就是写长篇,但是众多中外优秀作家都是从短篇写起的。

其实短篇更难写,水平不高,短篇是遮掩不住的。

②写一个短篇才多少稿费,可费的工夫并不比长篇少。

稿酬是作家身价的体现,长篇动辄几百万,短篇就区区几百几千元。

③文学发展到今天,前辈作家已写了太多好的短篇,相比之下,创作长篇更容易生存。

4.仿照下面两处画线的句子,各写一个句子。

(4分)

青春是一个美梦,却终有梦醒的一天;

▲;

青春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却终有凋落的一天。

青春是握在手里的细沙,不知不觉已然漏去;

▲;

青春是幸福留下的阵阵香气,想要珍惜它已离去。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徐光启传

【清】查继佐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上海人也。

光启幼矫鸷,饶英分。

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属笔。

故读之者不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

  甲辰,成进士,选庶常。

分礼闱,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

时方东顾,四处进兵。

光启疏上:

“此法大谬!

”策杨经略镐必败,且曰:

“杜将军当之,不复返矣!

”及全覆,叹曰:

“吾姑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

天启改元,辽警。

起光启知兵。

一再投书辽抚熊廷弼,曰:

“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

”且曰:

“足下欲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亦无不可。

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

”盖自廷弼受命而东,其指在守,与光启颇合。

只以庙无成画,议论纷沓,群以党事相左,挠廷弼者众。

未几,沈、辽相继失守。

光启请急用前法,坚壁广宁。

十一月,遵化不守,都城惊甚。

光启应召平台,曰:

“臣故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

”急请晋升垛守,毖火器,走敕招徕。

及事定,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不果用。

  辛未八月,大凌河兵覆。

光启疏万全之策,云:

“用战以为守,先步而缓骑,宜聚不宜散,宜精不宜多。

”陈车营之制甚悉。

不果。

时廷臣酷水火,光启中立,不逢党,故此置若忘之。

独天子知其学主自尽,将之以诚,不任气,特手敕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八月,病,乞休,不许。

病剧,诫家人“速上《农政全书》,以毕吾志”。

卒,年七十有二,赠少保,谥文定。

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

尝曰:

“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

”大指率以退为进,曰:

“此先子‘勇退’遗教。

”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

(节选自《罪惟录》,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同官魏南乐不协协:

和洽

B.起光启知兵 知:

主持,掌管

C.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  除:

修治

D.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权:

掌权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光启“以退为进”策略的一组是(3分)

①策杨经略镐必败②厚储守器,精讲守法

③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④请急用前法,坚壁广宁

⑤晋升垛守,毖火器⑥陈车营之制甚悉

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末,东疆危急。

徐光启上书朝廷坚决反对“四处进兵”的做法,后又多次写信给辽东巡抚熊廷弼力陈自己的御侮之策。

B.徐光启曾先后预言杜将军全军覆没、遵化失守,事态发展的结果无不显示了他对战争形势敏锐的洞察力和深远的战略眼光。

C.徐光启一生秉承先父“勇退”的遗训,多次提出注重防守的策略,可惜因为各种原因,他所提出的防守策略始终都没能实施。

D.朝廷党派纷争势同水火,徐光启保持中立而不逢迎任何一方,只尽己所能钻研学问,并诚心做事,他的这种态度和做法赢得了皇上的器重。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读之者不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

(3分)

(2)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

(4分)

(3)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

①范蠡:

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首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3分)

(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4分)

(3)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2)射者中,弈者胜,▲,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3)▲,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

(《氓》)

(4)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6)▲,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林则徐)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哑了的三角琴

巴金

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件奇怪的东西。

那是一只俄国的木制三角琴,已经很旧了,上面的三根弦断了两根。

它高高地挂在墙角,灰尘盖住它的身体。

可是它从来不曾发过一声悲叹或呻吟。

我叫它做“哑了的三角琴”。

有一天午后,好奇的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爬上椅子。

当我的手指刚挨到三角琴,耳边一响,三角琴躺在地上,成了几块烂木板。

父亲回来后小心地把它们用报纸包起来,然后慎重地放到橱里。

我很后悔,父亲慢慢地抬起头:

“孩子,我并不怪你,我不过在思索、在回忆一件事情。

“说起来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这样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他的声音非常温和。

“是我同你母亲结婚后的第二年,我在圣彼得堡大使馆里做参赞。

这一年夏天,你母亲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亚去采集囚人歌谣。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监狱里向来绝对禁止囚人唱歌,犯了这个禁例,就要受重罚。

我们来到西伯利亚一所监狱,把来意告诉狱中当局,一个禁卒插嘴说:

‘我知道拉狄焦夫会唱歌’,典狱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领来。

“拉狄焦夫来了,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样子一点也不凶恶,如果不是穿着囚衣,戴着脚镣,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杀人犯。

他站在我们的面前,胆怯地望着我们。

当我们说想听他唱歌时,这个囚人暗黑的眼睛里忽然露出了一线亮光,似乎有一种快乐的欲望鼓舞着他。

他望了望典狱,又望着你母亲,略带兴奋地说:

‘如果你们可以给我一只三角琴,那么……’典狱叫人找一只三角琴。

“这时候秋天的阳光从玻璃窗射进屋子里,正落在他的身上。

他闭着眼睛,弹起琴弦,开始唱起来。

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进到了梦里一样,完全忘掉了自己地尽情唱着。

唱完歌,他吻着琴,像母亲吻孩子一样。

“‘尼特加,把三角琴给我拿过来!

’典狱毫不动心地对禁卒说。

“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这个囚人的面容突然改变了:

两只眼睛里充满着血和火,脸完全成了青色。

他坚定地立着,紧紧抱着三角琴,怒吼道:

‘谁来,我就要杀谁!

’你母亲和我,都吓坏了。

“典狱冷酷地说:

‘给他夺下来。

’他这时候明白抵抗也没有用了,便慢慢地让三角琴落在地上,忽然倒在椅子上低声哭起来。

‘我们不能够再帮忙你什么吗?

’你母亲悲声地问。

“‘谢谢你们。

我只想请你们到布——村的教堂里点一支蜡烛放在圣母像前,并且做一次弥撒祝安娜。

’说到安娜这个名字,他几乎又要哭出来,但他马上忍住了。

“门开了,两个兵把他押了出去;脚镣声愈去愈远。

一切回到平静了。

“‘这个拉狄焦夫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凄然地问。

“‘有一天教堂中正在举行婚礼,新郎是一个有钱的中年商人,新娘是本村中出名漂亮的小家女子。

拉狄焦夫忽然闯进来,用斧头把新娘、新郎都砍倒了。

新娘后来死了,新郎成了残废。

拉狄焦夫并不逃走,他被判了终身惩役罪,也不要求减刑。

从此他的口就永远闭上了。

’禁卒一面说,一面望着桌上的三角琴,最后加了一句:

‘三角琴也弄坏了。

’你母亲就花了一点钱向禁卒买来了三角琴。

她把它带回圣彼得堡。

“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并不曾做到。

第二年你母亲生了你,过了两年她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现在你母亲睡在圣彼得堡郊外的公墓里,三角琴又被你打碎了,而圣母像前那支蜡烛还没有人去点过,为安娜做的弥撒也没有人去做。

……孩子,你懂得了罢。

父亲的声音里含有眼泪,同时又含有无限的善意。

我觉得我要哭了。

                  (节选自巴金《复仇集》,有删改)

11.小说开头画线部分对“哑了的三角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12.小说关于拉狄焦夫的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5分)

13.拉狄焦夫身上体现了哪几组矛盾冲突?

请分点概括并作简要说明。

(6分)

14.小说题为“哑了的三角琴”。

请结合全文,探究其蕴含了哪几层深意。

(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说林冲

金圣叹说: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

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如果林冲生活在现在,他也许会成为一个非常幸福和成功的中产阶级的一员。

林冲的可爱,就在于“可靠”。

他是一个可靠的丈夫,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可靠的下属和同僚。

他不会轻易动情,但一旦选择了某位女子他会为其一生负责;他一旦成为你的朋友,你可对他托付一切;对上司对同僚,他会永远抱一种有距离的尊重,他会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而不轻易涉及人事上的是是非非。

林冲是个优秀的军事教官,不但业务水平出众,而且没有野心,不与官场的大多数人同流合污。

尽管他精细过人,但还是着了高太尉的道。

高太尉、陆虞侯正是利用林冲忠于职守、同情弱者、热爱本职的“软肋”,才能诱骗他进了白虎堂。

火并王伦,林冲为了梁山的大业,甘愿被吴用利用;晁盖死后,梁山群龙无首,又是林冲出面力主宋江代理老大的位置,避免了梁山的分裂。

两次梁山发展最关键的时刻,都是林冲立了大功,而且不为私利,功成身退,低调行事。

当王伦要他杀一个无辜的路人来做“投名状”时,走投无路的林冲一定心怀异常的悲痛,一个遵纪守法的朝廷军官,不得已上了梁山,还要滥杀无辜才能被土匪接纳,——必须在精神上自虐与自污方可为匪!

对一个爱惜羽毛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后来他遇见了杨志,两人不分胜负,“投名状”到底没有拿来。

——这是施耐庵对这位真男子的爱护。

林冲,即使落了草,至死他的品行是高洁的。

  林冲这样的真汉子,如果生逢其时,完全可以建功于边廷,立千秋万世不朽之名;或者即使不能被重用,在一个正常的现代社会里,也能凭自己的本事、自己的品行赢得尊重,过着平常而幸福的生活。

可惜他生活在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一个淘汰良民的社会,一个扼杀精英的社会,一个必须牺牲人性才能生存显达的社会。

尤其像林冲,做一爱岗敬业的职业军官不可得,做一爱家护妻的好丈夫而不可得。

他要么像陆虞侯、富安那样,牺牲自己的良心,自己污辱自己的品行,巴结权贵以求显达;要么就只能去当杀人放火的草寇。

没有中间的道路可让他们选择。

这是林冲的悲哀,也是大宋的悲哀。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冲的可靠,主要表现为对家人负责,对朋友忠诚,对上司和同僚敬而有度,对工作兢兢业业。

B.林冲不肯与官场同流合污,又精细过人,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遭高太尉等人诱骗,误入白虎堂。

C.火并王伦、力推宋江等情节说明林冲为梁山大业着想,不存一己私心,更没有争权夺利的野心。

D.王伦要林冲杀无辜路人来做“投名状”,对林冲的打击巨大,因为这样做违背了他做人的原则。

16.本文认为施耐庵对林冲持什么态度?

本文作者对林冲持什么态度?

引用金圣叹的话有什么作用?

(6分)

17.文章结尾说“这是林冲的悲哀,也是大宋的悲哀”,这句话如何理解?

(6分)

七、作文(70分)

18.“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也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

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

“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请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李子曰:

平原君所失士,非独毛遂其人而已,其于毛公、薛公,又失甚焉。

吾观二人说信陵君归救魏,独引绳以大谊,盖非当时说士所有也,可不谓贤乎?

夫贤者必不肯托豪贵与食客门下为伍而平原君顾以其博徒卖浆而贱之甚矣其不能相士也然古今若信陵君何人哉余每读信陵君传,未尝不三复流涕也。

(选自清·李桢《读〈信陵君传〉》)

19.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

(6分)

夫贤者必不肯托豪贵与食客门下为伍而平原君顾以其博徒卖浆而贱之甚矣其不能相士也然古今若信陵君何人哉余每读信陵君传

20.信陵君、平原君与▲、▲合称“战国四公子”。

(2分)

21.这段文字是论述信陵君的,作者为何写平原君?

(2分)

二、名著名篇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与林黛玉共同葬花,宝玉要求“水葬”,黛玉却认为水葬把花糟蹋了,要求“土葬”,感觉花随土化了,更干净。

B.在巴金的《家》中,觉慧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体现了他的叛逆性格。

C.《边城》写的三次端午节,都与翠翠的爱情紧密相关。

第一次写她巧遇傩送,暗生恋情,第二次写她和傩送一起看赛船,第三次写傩送邀请她看赛船。

D.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精心安排了欧也妮生日的场景,通过各色人等的丑恶表演,有力揭露了金钱社会的罪恶,也暗示了欧也妮的悲剧命运。

E.《哈姆雷特》写国王偷听哈姆雷特母子对话后,感觉自己弑兄篡位的罪行已经败露,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产生了置其死地的念头。

23.《呐喊》中有许多故事都取材于“故乡”——鲁镇。

请列举四部直接写到“鲁镇”地名的作品名。

(5分)

24.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演义》时认为,“子午谷奇谋”“亦韩信暗度陈仓之计,惜孔明之不用”。

请你简述“子午谷奇谋”的主要内容和“孔明之不用”的原因。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6题。

青花瓷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

其青料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

器型以小件为主,有碗、罐等。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流畅有力。

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

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为陶瓷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它白底蓝花,静静伫立,像美丽的仙子,让人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激情和律动;它用色单一却不单调,于一白一蓝间,幻化出无穷的神奇,诠释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结。

与我国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一样,由于历代能工巧匠将传统文化融入青花瓷的造型与绘画中,青花瓷蕴含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人文精神美,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世界各地都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着为数众多的我国古代青花瓷。

25.请概述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青花瓷的主要特点。

(每条不超过12个字)(7分)

26.结合材料,说说当今研究青花瓷的价值所在。

(8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A项,薄命/薄暮冥冥;C项,炮烙/络绎不绝;D项,刹那/名山古刹,读音相同。

2.(3分)D(A项,搭配不当。

“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

B项,成分残缺,可删除“使得”和“引发了”。

C项,结构混乱。

3.(5分)①急于求成,遮掩实力不足;(2分)②一味追求经济效益;(1分)③难以超越短篇创作高峰。

(2分)

4.(4分)(第一句)示例一:

青春是一只纸鸢,却终有飘零的一天。

示例二:

青春是一场舞剧,却终有落幕的一天。

(第二句)示例一:

青春是滚在叶上的晨露,艳阳高照时已悄然褪去。

示例二:

青春是灿然于天的流星,虽然美丽却瞬间逝去。

评分建议:

每句2分,其中内容合理,1分,手法得当、句式相近,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D(权:

权衡。

6.B(①是预料经略杨镐必败;③是辽东巡抚熊廷弼的御侮之策;⑥是作者对光启所上万全之策的评价。

7.C(“始终都没能实施”,这一说法有悖事实。

遵化失守后,正是因为实施了徐光启“晋升垛守。

毖火器,走敕招徕”的防守策略,战事才得以平息。

8.

(1)所以读他文章的人,(如果)不深入思考到五六层的意思,仓猝间(是)不容易理解(他的文章)的。

评分建议:

①文意通顺。

(1分)②指:

通“旨”,意思。

(1分)③猝:

仓猝,突然。

(1分)

(2)但决不能把没有训练的士兵,轻率地布防在城外,致使(军队)丧失了锐气,使城池防守单薄。

评分建议:

①文意通顺。

(1分)②第:

但是。

(1分)③浪:

轻率,鲁莽,冒失。

(1分)④寒:

使……单薄。

(1分)

(3)使国家富裕,一定要依靠农业;使国家强大,一定要依靠训练有素的军队。

评分建议:

①文意通顺。

(1分)②富:

使……富裕;强:

使……强大。

(1分)⑧本业:

农业。

根本的产业。

(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是南直隶上海人。

徐光启小时候矫健勇猛,很有超群的天分。

他写文章在情理上层层转折,深入思考总是要想到五六层意思。

才开始动笔。

所以读他文章的人。

(如果)不深入思考到五六层的意思,仓猝间(是)不容易理解(他的文章)的。

甲辰年,徐光启考中进士,被选任庶吉士。

在礼部担任考试官,和同官魏南乐(关系)不和洽,他上书朝廷请病假回家,在天津种地。

当时正是东疆形势危急的时候,明军分四路进兵。

徐光启上书说:

“这种做法非常错误。

”预料经略杨镐一定会失败,并且说:

“杜将军抵抗清军,不会再返回了。

”等到全军覆没,徐光启叹息说:

“我姑且说这件事,却没想到他们有的就应验了”。

改元天启那年,辽东边防告警。

朝廷起用徐光启主管军务。

徐光启多次写信给辽东巡抚熊廷弼,说:

“现在的计策,只有大量地贮藏防守的器械,精心地演习防守的方法,并且善于用火炮为最好了。

”并且说:

“您想使沈阳成为空城,形成合兵进攻之势,也不是不可以的。

但决不能把没有训练的士兵,轻率地布防在城外,致使(军队)丧失了锐气,使城池防守单薄。

”从熊廷弼接受命令到辽东,他的规划也是防守,与徐光启的想法非常吻合。

只是因为朝廷没有确定的计划,议论纷纷,大臣中因为党派的意见相违背,阻止熊廷弼这样做的人很多。

不久,沈阳、辽阳相继失守。

徐光启请求赶快使用以前的方法,加固广宁的营寨。

十一月,遵化失守,京城非常恐慌。

徐光启应召到平台见皇上,说“我原来说的这件事,想不到它有的应验了。

”急忙请求加高土堆的防御工事,妥善准备火器.派人拿着诏令四处奔走,招集散兵和逃亡的百姓。

等到战事平息,徐光启请求朝廷把自己训练士兵、修整兵器的方略贯彻到底,但他的请求没能实施。

辛未年八月,明军兵败大凌河。

徐光启上书万全的计策,说:

“用兵作战采取防守的策略,应先用步兵后用骑兵,军队应当聚集而不应该分散,应当精良而不应该庞杂。

’’徐光启陈述排兵布阵的方略非常详尽。

但这些方略都没能实施。

当时朝廷大臣间斗争苷常残酷,势同水火,徐光启保持中立,不逢迎党派的任何一方(或“不逢迎,不偏袒”),因此各党派都把他放在一边,像忘记了他似的。

只有皇上了解他做学问尽已所能,用诚心做事,而不任性,特地手草.诏书让他以原来的官职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朝廷军机要务。

八月,徐光启得病,请求退休,皇上没有同意,却特意派使者前来慰问他。

病情加重,他叮嘱家人:

“赶快献上《农政全书》,来完成我的心愿。

”徐光启病逝,享年七十二岁,朝廷赠封少葆,赐谥文定。

徐光启性格宽厚仁魅。

做事果断,不喜欢逢迎讨好,一生致力于有用的学问,完全拒绝各种不良的嗜好。

他曾经说过:

“使固家富裕,一定要依靠农业;使固家强大,一定要依靠训练有素的军队。

”主要意思都是以退为进。

他说:

“这是先父‘勇退’(勇于退让)的遗训。

”因此他在权衡各种重大政事时.没有不根据这个的。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1)借代(1分)。

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2分)。

(2)颔联写生机永恒的自然景色和生老更迭的尘世生活情景。

(2分)

颈联写阴晴变幻、朦胧明丽的自然美景。

(2分)

(3)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1分),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1分),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lO.

(1)箫鼓追随春社近

(2)觥筹交错(3)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4)一尊还酹江月(5)官盛则近谀(6)海纳百川无欲则刚

评分建议:

每空1分,有错即不得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6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三角琴的破旧和沉默(2分),设置悬念,为下文写“我”取琴和父亲讲述琴的故事作铺垫(2分),同时营造了哀伤、凄清的氛围,奠定小说的感情基调(2分)。

语文答案第2页(共3页)

12.(5分)

小说用倒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