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的进一步开发课题结题报1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384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的进一步开发课题结题报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的进一步开发课题结题报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的进一步开发课题结题报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的进一步开发课题结题报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的进一步开发课题结题报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的进一步开发课题结题报12.docx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的进一步开发课题结题报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的进一步开发课题结题报1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的进一步开发课题结题报12.docx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的进一步开发课题结题报12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功能的进一步开发

温州第十七中学

负责人:

吕晓执笔者:

郑克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但现在的初中学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思想道德素质是薄弱环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在德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历史课蕴涵丰富的德育资源,人类社会道德历史发展的共同性、普遍性、继承性为中学历史教学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德育虽然资源丰富,但教师运用起来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充分开发这些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对此没有兴趣,使得德育不能真正入心入脑,影响了历史课德育目标的实现。

从合理组织历史课中的德育资源为突破口,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历史和现实,综合探究历史和现实问题,形成历史情景-体验-反思-导行的过程,并逐渐引导学生形成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民族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二、实践和操作

1、初中学生思想道德价值取向调查

本次研究从社会调查入手,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课题组设计了《初中学生思想道德价值取向》调查问卷。

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几个方面对初中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为课题研究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依据。

在得出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对初中生的道德价值取向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概括如下:

当代初中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在整体上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的来源呈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学生在思想上不是“大一同”,而是个性突出,特点鲜明。

通过学生的多元性的道德价值取向,我们既看到积极的一面,也看到存在着许多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1)值得肯定的一面

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具有主流向上性。

当代中学生在思想上前所未有的受到来自各种利益群体的冲击,而且表现出了多元性,但是从主流上看仍然保持了积极向上、认同人类社会所公认的道德价值体系,同时大部分学生也认同和支持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优良传统道德标准。

中学生有较强的主体性,主观意识明确

中学生对自身的关注程度增加,希望了解自己,希望成为社会的主角,希望自我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

(2)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由于各种意识形态的相互冲击,现实和理论的反差。

中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复杂性。

如一方面学生意识到应该为国家集体利益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又对如何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如何找到它们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表现得无所适从。

还有学生一方面在学校中受到较良好的正面教育,一方面也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腐化现象的慢慢侵袭,导致道德价值上出现双重性。

中学生在道德价值观上相对稚嫩,面对复杂的现象还不一定能做出完全正确的评价,如还有一部分学生仅仅看到我国目前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物质文化生活还比较贫瘠等现状,因而对我们的祖国的自豪感不强,缺乏辩证看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些学生功利思想比较严重,片面强调个人主义;还有一部分学生缺少对别人的关怀和爱心等等。

这些现象的存在,十分需要学校教育加以引导,历史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系统地开发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1)系统地开发中国史中的德育素材

初中的历史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德育素材,但在以往的教师对德育素材的使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影响了历史课教学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对德育素材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系统地运用历史教材中的素材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民族危难史教育、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各民族团结统一教育等。

中国的古代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国古代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绚丽的文化等等无不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习、收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方面的世界之最,如粟、水稻、大豆、大麻、苎麻、桑、茶和漆等是中国最早种植的;都江堰是世界上最早的农田灌溉系统,而且现在仍发挥巨大的作用;隋朝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我国还是世界最早发明是丝织技术的国家;中国有“瓷器之国”的称誉,还有著名的“四大发明”等等。

引导学生收集、学习、欣赏汉唐时期的史学、诗歌、宗教、书法、绘画和雕塑等文化艺术方面辉煌灿烂的成就,感受汉唐盛世的风采。

学生在学习或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

在这中国的文明成果这一部分历史素材的德育工作中,主要采用让学生收集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中国古代的文明成果,在积累一定的历史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类似“开心辞典”“幸运52”的知识竞赛或制作网页进行交流的形式,学生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反映自己每找到一个方面的“世界之最”往往有三层喜悦,一是增进了知识,二是体会到自己伟大祖国的辉煌,三是对自己成功查找资料的能力的承认。

类似“开心辞典”“幸运52”的知识竞赛,可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调节课堂的活跃氛围,而在这样的德育氛围中,学生能轻松、积极、主动地了解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从而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抗争史,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把两条线索结合在一起。

中国近代史上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渊,国土沦丧、主权瓜分。

中国人民生活在贫困和屈辱中,反映这一段历史的电影、电视、文字材料较多,形象、生动。

我们经常设置这样的具体形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中国的这段屈辱史,产生气愤、痛恨的心情,并在这种情绪中思考、探究中国被动挨打的原因,初步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其实是一部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与泪的侵略史,而清朝末年,中国生产力的落后导致被侵略、掠夺的局面。

从而进一步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身的发展。

中国在遭受侵略的过程中,从未停止过斗争,一部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抗争史,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杨靖宇、赵一曼等民族英雄为抗击外来侵略而进行的英勇斗争无不激起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些材料,教材中较简单、扼要,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收集这些方面的具体材料,精心准备,然后举行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演讲中,学生收到强烈的爱国主义熏陶。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中,我们刻意让学生收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证据,让历史史实说话,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还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都曾想领导中国救亡图存,但都失败了,中国也曾尝试走资本主义道路,也没有成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一步步的胜利,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史实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一部分我们采取收集资料,举办小型辩论赛、论证会等形式或者结合当今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合作探究“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进一步理解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政策方针。

同时,教材中还孕藏丰富的优秀民族传统的素材,如敢于直言、心忧天下、精忠报国、正气凛然、刚正不阿、刻苦钻研、战胜挫折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魏征、范仲淹、岳飞、文天祥、海瑞、李自珍、司马迁等无数先辈的典型事迹正是激励青年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无形力量。

对于这部分的历史材料,我们往往要求学生收集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同时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或采用手抄报,小手册等形式加以保存。

在秦的统一、隋的统一、元明清的大统一的教学中,还有中国古代的历次改革等方面的教学中,我们都一一埋下伏笔,引导学生历史和现实相结合,深切理解“统一”“改革”“开放”等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强烈愿望,有力地批判“台独论”“两国论”思想,同时也进一步理解我国改革开放这一国策,在这些方面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古为今用,开展讨论、辩论等方式,结合当今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理解祖国统一、改革开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合理开发世界历史的德育素材

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

世界的文明也是相通的,人类社会从“石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子时代”,这些文明发展的结果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永无止境。

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科技文明的奇葩,这些都是人类的骄傲,历史上的“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人类的发展进步,理解科技推动人类历史的飞跃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引导学生采用对比法,对比同一时期中外的社会状况,理解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从而树立发展中国科技,振兴中华的决心。

同时世界史上的许多伟人,如林肯从伐木工人到总统,期间经历了许多的艰难困苦,林肯克服各种困难的坚定信念和为解放黑奴、推进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都有当利于代中学生形成不怕艰难,勇于进取得精神,哥白尼、布鲁诺等科学家他们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事迹也有利于学生形成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品质。

努力刻苦、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优良的品质是没有国界,没有阶级之分的。

中学生要勇于吸取人类历史上的各种优秀品质。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

如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评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在学习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我们组织了辩论赛,面对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进一步分析社会发展的前途究竟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引导学生引经据典,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到中国的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证明社会更替的长期性、曲折性。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论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能力,学会了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增强了社会主义的信念。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一样,要求学生学会全面地、辩证地看待,从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朝代和阶级立场看待他、评价他。

然后写出评论稿在同学间交流或在校报上发表。

(3)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发历史教学中的德育资源

目前的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也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整理历史教学中的德育资源。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主要采取课程补充、课程拓展或课程新编的形式。

引导学生对最新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新事件或温州本地区的历史事件、历史典故进行探究,从而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拓展或开发新的课程单元。

如8月8日是温州的诚信日,我们组织教师、学生收集历史上有关诚信、信用的历史典故,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中华典故》,甚至《史记》等,找到各种资料,了解事件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概况等,然后通过剪报、手抄报、制作网页等形式,把自己找到的资料呈现给老师、同学。

在老师同学的相互交流中,学生体验到诚信的历史内涵,从而为诚信温州的宣传和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发生日军遗留生化武器伤人事件,引起中国人民再次声讨日军侵华的暴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编写日寇侵略温州史。

学生查阅《温州志》《温州大事记》等资料或访问一些老人,了解当时日本在温州犯下的罪行,然后在课堂中交流。

从乡土历史出发,结合国家课程中的八年抗战史,从身边体会侵略者的残暴,体会中华民族的危难。

查找资料的过程,倾听老人诉说的过程,本身就是感受切肤之痛的过程,而一堂交流课更是成为对侵略者的控诉会。

教师在这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证一些资料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要对这些资料优化组合,编成温州抗战史。

不用过多的说教,在整个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油然产生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奋斗的决心。

3、德育方法的研究

德育方法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再多的资源,再好的资源,如果学生不感兴趣,不溶入其中,德育也只能流于空谈,没有实效。

当今的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当代的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我们在德育方法的研究中尽量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实际需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入手,同时注重几个环节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首先,我们把历史课的德育纳入学校的德育整体计划,把历史课中的活动与学校政教处、团委的一些活动结合起来。

由于种种因素,即使现在,仍有相当部分学生,甚至教师、校领导认为历史课程是“副科”,因此对历史课和历史课中的德育不以为然。

我们把历史课中的课外活动与学校政教处、团委的活动结合起来,配合学校组织好各种活动,配合政教处、团委做好德育工作,既提高学生心目中历史课的地位,重视历史课,同时也让学校教师、领导认同历史课的德育作用,支持历史教师的教学、德育工作。

在本学校我们组织了历史知识竞赛,结合历史名人轶事组织演讲比赛,与政治课结合组织综合课题研究、小调查活动。

由社会教研组组织邀请抗美援朝老志愿军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起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对历史课的重视,德育也在润无细无声中得以落实、深化。

其次,课堂教学仍是学校德育的一条主渠道,我们设置的历史德育理念是“历史情境——体验——反思——导行”。

课堂中努力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溶入历史、体验历史、感受历史。

为此,教师声情并茂的演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投入全部的感情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喜、怒、哀、乐。

对于近代历史上的“帝国主义侵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些音像资料较多的内容,我们尽量用一些录像、影片,学生耳熏目染,感受真切,特别能激起学生爱国之心。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说教式的德育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我们经常引导学生自主查找、收集历史资料、历史名人事迹,采用“故事会”、“小小演讲会”、“手抄报”等形式。

有时,老师布置一个任务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他们完成共同的任务。

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课中,分组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各组学生分工合作,各自寻找论证自己观点的论据,然后去粗存精,展示在小小的辩论赛上。

还有在“手抄报”“剪报”的比赛中,一些学生收集资料,一些学生排版抄写,一些学生画历史插图,大家动手不亦乐乎。

我们还尝试历史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的形式,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在相关的网页中收集中国古代建筑的资料,并制作自己的网页在班级中交流。

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精神。

同时,通过学生主动创设的历史情景,自主感受。

在操作之中也进行了自我教育,而且这种德育是学生主动进行的,感受更加深切,德育效果也特别显著。

再次,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我们学校也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在这样的良好的环境中,我们社会组也积极配合新课程的开发、拓展、新编课程。

主要是结合温州乡土历史与时代发展特征,决定我们的教学目标、德育目标。

我们试行操作《温州抗战史》《关于诚信的历史典故》,操作上,要求学生与老师共同投入,学生从网上、报纸上还有一些访谈中,收集了许多相关的资料,老师进行优化组合,有效编辑。

乡土历史感染力强,学生感到亲切,利用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

三、结论和思考

(一)课题所取得的初步成绩

1、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能源”。

而历史又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学生学习历史应是兴趣盎然的事情。

但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历史知识的落实,再加上学生家长把历史课作为一门“副科”,因此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呈下降趋势。

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下功夫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持久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取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如故事会,这就使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变得栩栩如生;辩论赛,使复杂、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生动。

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外活动,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对教材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现了课后争相购买和阅读历史书籍的可喜现象。

2、进一步提高了历史课的德育实效

历史课蕴涵丰富的德育素材,但由于德育的方式过于单一,学生不重视等原因,德育不能入心入脑。

现在,我们把历史课的德育与学校团委、政教处的德育活动相结合,引起学生、学校的重视。

同时,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教育,大大提高了历史课的德育实效。

学生纷纷在反思中表示,在历史课中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我们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

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现在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努力奋斗,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东方巨龙重振雄风。

通过教育活动,广大学生还深刻地认识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经过中国人民用血和泪的代价得出的真理。

从近代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中,学生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要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迎接世界的挑战。

3、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

要搞好素质教育,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这也是新一轮教改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新一轮教改全面推进的形势下,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认真钻研教材,并参加课题研究,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历史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有意识收集教学资料,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教学实验,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教学论文,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新教师郑克在短短三年的教学中已取得市社会优质课一等奖、省社会优质课一等奖、全国社会优质课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黄淑珍老师也获得鹿城区教坛新秀的称号。

(二)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1、课外活动上投入的时间不足

首先,我们学校社会组师资力量不足,每个老师都是超工作量工作,基本上周课时16节,甚至20节,每天忙于备课、上课,各种课外活动的准备时间不够充分,准备不足就影响了活动的质量和德育的实效。

其次,就学生方面来说,丰富多彩的历史课活动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他们积极收集历史资料,精心准备历史小故事,还有写心得体会,这引来其他学科老师的反对。

长期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生还有一些老师视历史课为“副科”,现在学生在这门学科上投入一些时间,他们认为是“喧宾夺主”,占据了“主科”的学习时间,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也不得不使我们社会老师有所“收敛”。

2、难以面对全体学生

教育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难以做到。

诸多的德育活动需要在课后有大量的工作,优秀的学生总是积极收集资料,在课堂中积极表现,这样的锻炼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越发优秀,而后进生则显得无事可干,影响了德育的实效。

怎样做到以点带面,还是我们必须继续研究的问题。

四、推广的价值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在现实的教育中,往往还是过分强调知识、学分,而忽视德育。

新课程改革中,许多的教学研究,也多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而对德育的研究却鲜有一见。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本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历史课的德育实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提高我校历史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推广,能引起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对德育的重视,也能给其他老师在思想上、方法上以更多的借鉴,能进一步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