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的评课稿五篇.docx
《搭石的评课稿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石的评课稿五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搭石的评课稿五篇
搭石的评课稿五篇
篇一:
《搭石》评课稿
我今天听了任丽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拙见,下面我来分点说一下:
1、本课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读感悟,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引出勤苦的人们在小溪上铺上了一排石头,引出课文课题,简洁明了,切入主题。
2、角色换位,培养想象,拓展文本。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
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间,走进文本,读出文本,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境界。
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
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假设了不同的人来走搭石,学生的想像思维得到了发展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特别是一个孩子说出盲人走搭石,他站在河里领着盲人过河,这个细节,教师应该对学生发言给予表扬,同时,我想应该把掌声送给他。
3、词语的理解更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这节课中,任老师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协调有序”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融入了情感。
由“话”变“画”,来教“清波荡漾、人影绰绰”,让学生在不断诵读中品味叠音词,悟出音律美,体会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融为一体。
4、其中有几点建议我了一下,首先是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和评价孩子的答案。
任老师认真倾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缺少总结性的语言。
其次,本课没有设计小组讨论环节,应该设立此环节,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再次,搭石应该是方正坚固的,任老师在板书的时候忽略了它的形状,画成了椭圆的。
总之,在任老师的课堂上让我感受到了“美”的真实所在,使我受益匪浅。
篇二:
搭石评课稿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将跟随刘章爷爷一起去欣赏他美丽的家乡,一起去走走他家乡的
生:
搭石
师: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来齐读课题
生:
搭石
师:
真的是石头啊,读得都冷冰冰的。
但是老师相信学过课文之后,你们会对搭石有更深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合作交流
1、初读课文
师: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听清楚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2、课文围绕搭石讲了什么?
师:
好,开始吧。
自由地读课文。
师:
读完的同学,还可以考虑考虑,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初读课文情况
师:
都读完了,好。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请你试试。
生: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的家乡,人们都在小溪里采搭石,让人们容易行走。
师:
有这方面内容,但还不够完整。
来
生:
写了家乡人民团结友爱的美好事情。
师:
哎呀,看来你已经走到课文深处了,请坐。
生: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家乡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
是课文的情感,但主要写了什么?
生: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家乡人民由搭石所发生的一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板书)
4、检查词语
师:
是的,课文不但写了秋凉以后,家乡的人民要摆搭石,而且还讲了在搭石上所发生的事情。
所以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老师还要看看,这篇课文的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你们看?
屏幕上的三个词语谁能读好?
生:
第一个词语是间隔。
师:
直接读。
生:
背而行,一行人。
师:
都读对了,请坐下,再请你试试。
生:
间隔,相背而行,一行人。
师:
这三个词语里面都有多音字,同学们读得很准。
师:
来说说你画的四字词语。
生:
常年不断、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来来去去、天气渐暖、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招手示意、相背而行。
师:
这是你画的,你画了哪些?
生:
还有脱鞋绾裤
师:
是,这个不难发现,还有
生:
还有协调有序、理所当然。
师:
是。
这两个词很难,被你找到了,我们课文当中还有呢.
生:
招手示意。
师:
这个词说过了。
生:
同学了一下子找出了这么多的四字词语,别说,这篇课文这样的词语还真不少。
第一行,请你来读生: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脱鞋挽裤、
师:
第一行都读对了,第二行,来请你。
生: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
没错,字正腔圆。
第三行,请你来
生:
招手示意、相背而行、理所当然
师:
都读对了。
同学们看,四字词语在词语王国当中是个特殊的家庭,就四个字却表达着丰富的内涵,读好了四字词语,读好课文也就不难了。
所以这节课就让这些四字词语带领我们走进课文的学习。
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依次来交流。
请你读好这些词
生: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师:
咱们这样吧。
全们班的男子汉一起读读这两个词语,让我们来听听山洪来袭的景象。
来,预备起。
生: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4、指导书写。
师:
哎呀,瞧瞧就八个字,却给描绘了一幅洪水来袭的景象。
这就是四字词语的魅力。
同学们再看这两个词语。
红色的是生字,需要我们会写。
你仔细看看,哪个字儿比较难写,需要给同学们提个醒儿。
生:
我觉得暴的下面不是个水
师:
恩,谢谢你的提醒。
没错,咱们来看看这个暴字。
读读像水底。
既然这个字不好写,咱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
师:
上下结构,上面是个
生:
日
师:
要把他写得
生:
扁一点儿
师:
下边由两部分组成。
一撇一捺要写得稍微,长一点儿,最下边是一个,没错,像水底。
注意,注意笔顺点、提、撇、点。
眼学千遍,不如握笔一遍。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写字本工工整整地写一遍。
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漂亮,有同学写字姿势非常得好,坐得非常地端正。
三、品读体验搭石之美
抓住四字词语
1、
师:
同学们,这两个词语不仅会读了,而且会写了,感觉就又不一样了。
放到句子当中,肯定也能读好,
生: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子。
师:
原来山洪过后,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
脱鞋绾裤
师:
收工就必须
生:
脱鞋绾裤
师:
赶集必须
生:
脱鞋绾裤
师:
访友必须
生:
脱鞋绾裤
师:
来来去去都必须
生:
脱鞋绾裤子
师:
一次又一次地脱鞋绾裤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
如果没有搭石,人们从溪水上过去会非常地困难。
师:
是啊、还有吗
生:
人对搭石的美好期待
师:
在脱鞋绾裤这个地方,我们感受到家乡人在过小溪的时候,特别特别地
生:
不方便,
师:
是啊,这是在汛期,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过小溪,这就可以
生:
走搭石
师:
那你知道什么是搭石嘛?
用课文中的话说说。
生: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
是啊。
同学们,看看这个句子,看似简单,但是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再看看这个句子,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看看哪个词,给你的感受最深刻。
生:
进入秋天
师:
想,哪个字,哪个词给你的感受最深刻?
生:
平整方正,因为从平整方正这个词说明家乡的人为了方便大家走路,找石头也十分细腻。
师:
并不是随便找一些石头都可以做搭石,一定得找
生:
平整方正的石头
师:
平整方正,还有嘛?
生:
说明了家乡人对搭石的需要,做搭石的石头要求很高。
师:
是啊。
只有这样才能做搭石,还有哪个词给你感触最深?
生:
我说的是一排
师:
你说
生:
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说明非常地需要搭石,必须摆成一排,需要十分夫人精准,不然就容易发生掉到水里的事情。
师:
是的。
必须横着摆上一排。
来
生:
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就是说搭石还有两块石头之间的间隔,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师:
二尺啊,就是人一步的距离,又发现了什么?
生:
石头的间隔太大了,人会掉到水里,人也跨不过去。
师:
哎呦,家乡的人们考虑得多周到啊。
生:
家乡的人们还要考虑水的深浅。
因为如果不按这个深浅的话,人一不小心也会掉进水里去的。
师:
是啊。
水的深浅就决定了石头的
生:
大小
师:
是的,同学们看到那个摆字了吗?
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可不是随随便便放上排。
这样吧,让我们的课本暂时当一回搭石,来拿起来,放在那,再拿起来,摆在那,有什么不同?
生:
放很随便,摆要找准位置。
师:
摆要找准位置,多么细心的家乡人啊!
还有
生:
如果是放的话,不可能就变成了横的一排。
什么样的形状都会有,比如说圆圈啊什么。
这样的话家乡人走路就会很不方便。
师:
没错,家乡人考虑得特别得周到。
同学们,寥寥数语,不仅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搭石,还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的体会,那每个字每个词都不是随随随便便放在那的,而是摆在那的。
每一个字都是摆在那里的,所以这不起眼的搭石,在作者眼中是:
读
生: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
原来这不起眼的搭石在作者心目当中那可是
生:
一道风景(板书)
师:
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课题,再看看课题。
此刻你还觉得这只是些冷冰冰的石头吗?
再读课题
师:
有了这些搭石,家乡的人都可以
生:
走搭石
师:
出工可以
生:
走搭石
师:
收工也可以
生:
走搭石
师:
访友也可以
生:
走搭石
师:
赶集更可以
生:
走搭石
师:
来来去去都可以
生:
走搭石
师:
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
家乡的人们非常需要搭石,搭石给家乡的人们带来了方便。
师:
是的,搭石在家乡人的生活当中很重要。
同学们,一个脱鞋绾裤就让我们有了这么多的体会,多好啊,就这样读,就这样品。
2、协调有序
师:
我们接着来看
生:
协调有序
师:
课文又是如何来描述协调有序的?
找一找。
生:
前面的人抬起脚来,后面的人紧跟上去。
师:
不要加字,来,再读一次。
生: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
找到了吗?
生:
找到了。
师:
让我们配合着读一读.前面的抬起脚来
生:
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
前面的抬起脚来
生:
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
前面的,抬起脚来
生:
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
像这样配合得适当,很有秩序。
就是
生:
协调有序
师:
这段话中还有两个四字词语。
找到了吗?
生:
分别是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
这两个词语是叠词,要读出他的韵味、节奏。
先自己练着,读读这两个词。
节奏,还要有韵味,请你试试。
生: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
准了,来
生: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
看到了画面,但还不够清晰。
篇三:
搭石评课稿严仕超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对文本是怎么理解的,是他们自己体验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告诉和琐碎的追问。
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简单,只是用引领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整合性问题“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这和传统的做法不一样,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老师提出几个具体的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教师解读替代了学生的解读,学生是教师的附庸,那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也不可能真正的走进文本。
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读出来。
最后处理也很独特。
搭石在学生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人们的善美深深的感染了每个学生。
最后让学生踏着“搭石”,离开教室,用自己的行动去体验、去表现那种人性美,可谓是独具匠心的设计。
这是一篇以爱为主题的文章,教育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去感受美。
文章以一个小山村的搭石为背景,描写了村民的人性美。
教者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按着“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的阅读思路,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
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通过对话交流方式深度解读文本,体验文本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的语言富有诗意,评价性的语言富有激励,提问不琐碎,追问不盲目,归纳不牵强。
教师很好的把握了语文教学的要义,重视语言的理解、积累和体验,同时加强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既重语言的训练,又重情感的升华,张驰有度,节奏明快,进展有序。
情境美,文字美,语言美、想象美,音乐美,朗读美?
?
构成可整个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篇四:
《搭石》评课稿
今天,听了周龙英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截取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乡亲们善良、友爱、互敬互帮的美好品德。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
张老师用她带有浓浓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学生们带入了这个民风纯朴的乡间,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一、理解词语,灵活多样。
周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
她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
老师问: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美?
”学生马上说:
“我从脱鞋挽裤中体会到人的美。
”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表演一下“绾”的动作,再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
“如果人们没有搭石,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
”学生对“脱鞋挽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
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三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没有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
”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选。
老师又拓展了“绰绰有余”这个成语,再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二、体会课文,独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乡土文学气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诗情画意,张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
先看导入部分:
“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几句话写出了一个安详宁静的小山村。
再来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在学完“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老师反复导读这句话,语速由慢变快,再由快变慢,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书声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
”又在读中领悟了词意。
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为一体,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韵味。
三、写作指导,融为一体。
周老师教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她的每节阅读课的教学,都会和相关的写作指导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本节课,周老师在学习完课文后,问学生:
“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么优美的文
章吗?
”很多同学意识到这是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不是平时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怎么会捕捉到那被人踩在脚底的平平凡凡的搭石呢?
周老师继续鼓励大家:
“相信你们也会成为生活的细心人,也会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
”同时,向大家推荐曹文轩的小说课下阅读。
扎实的教学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色,周老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通过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美,让人受益无穷。
篇五:
《搭石》评课
今天听了区教学能手赛《搭石》一课,下面我谈一谈听完这节课后的一点学习收获和感受。
它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短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我认为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1、引导探究,质疑激趣。
爱提问是学生的天性,老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
“搭石”,对我们城市里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不太熟知的话题,通过读题质疑,老师再用赞赏的目光、鼓励性语言给予肯定,这无疑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自信、舒展的平台,保持良好的朗读兴趣。
2、注重学法指导。
注重学法的指导,是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叶圣陶先生曾说: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学习。
老师在初读课文后,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时,让学生动笔画出不懂的词语,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请教学习伙伴、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
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如通过联系上下文对“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的词理解。
3、以点带面,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协调有序”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同时也融入了情感。
“理所当然”一词,谈感受来理解,体现了工具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老师就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积累,感悟运用了新知,扎实有效地落实了双基训练。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
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重点
词语的体会、品读,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在这一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读的形式单调,齐读多,没有默读的训练。
在一堂课中,读的训练不仅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标准,读的面要广,更要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化。
用不同的朗读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让学生在多样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课文语言,在这节课中大部分的读都是学生的齐读,在形式上有些单调。
另外,课程标准就指出:
“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从中可以知道,默读既是教学目标,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作为四年级学生来说,马上要进入第三学段,更要加强默读的训练。
文章第三自然中的品读是否更应该抓住声音美、动作美、景色美三个角度来欣赏。
让学生感悟一行人走塔石时的美景。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塔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一句的品读是否这么来:
知道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
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的?
老人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总之,这位老师的课,条理清楚,环环相扣,扎实有效,使我受益非浅。
看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堂;听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语言,让我们在这种和谐、互学的教研氛围中携手共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