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630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doc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doc

1、《观察鱼》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对鱼进行多方面的观察,会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和发现;

2、能对如何养鱼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倾听其他如何养鱼的看法和建议,并修改自己的养鱼方案。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并学会判断是否是鱼;

2、通过交流互动,了解如何养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喜欢小动物,愿意关心呵护它们;

2、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并交流看法。

 

教学准备

鱼、鱼缸、水草、笔、实验记录表格等。

(通过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在探索中强化目的性,增加趣味性,体现实践性。

在观察研究中发现,在观察研究中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观察两种鱼外形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记录下来。

师:

鱼缸中的两条鱼你们认识吗?

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师: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让我们记录在表格上,看谁的发现的多。

学生:

进行观察活动。

(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表,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发现,多记录。

观察的记录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也可以图文并茂。

学生同时观察两条不同的鱼,其目的是在比较中观察,较易于发现鱼彼此之间的相同和差异。

为归纳总结鱼类的特征进行铺垫。

另外,鼓励学生将观察的过程记录下来,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发现,使思维过程外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及时反馈和评价。

师:

我们共同来讨论这两条鱼都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

根据他们自己的记录,进行交流和汇报。

师:

在这么多的相同之处中,你们知道哪些地方是鱼类有而其他动物所没有的?

学生:

在诸多鱼的相同点中,找出鱼类所特有的性状和行为习性。

(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迫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和了解事物,从而对鱼的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

(二) 就如何养鱼提出问题,将观察从外形拓展到生活习性。

师:

老师发现同学们非常喜欢这些鱼,如果把它们送给你,你能养活它们吗?

师: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要想养活养好这些鱼,需要做些什么?

(情境对于儿童来说至关重要,课堂上对鱼的观察,更多的只是外形的观察,要了解鱼的习性,它的行为方式和生长变化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空间。

因此,提出养鱼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探究内容上做到目标明确,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也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师:

有这么多养鱼需要做的事情,我们能不能把它们梳理成“为小鱼安个家”。

(三)以“为小鱼安个家”为题设计养鱼的活动方案,互相交流并补充。

师:

我们要为小鱼安个“舒适”的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师:

老师建议你们可以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1.用什么做小鱼的“家”;“家”的空间有多大;怎样让小鱼感觉“舒适”。

2.小鱼比较喜欢吃什么;吃多少合适,怎样让它能吃到又不弄脏“家”。

3.小鱼是否需要伙伴;有多少伙伴合适。

师:

从众多的问题中,找一个你们能够研究的,作为你们小组的课题。

(发记录表格二,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记录并汇报。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对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质疑,力求达到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目的。

也使学生充分体验在探究中的快乐,培养其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并交流看法的科学素养。

(四)在养鱼过程中,观察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变化。

(课外)

师:

看了同学们的研究讨论,老师可以放心的把鱼送给你们了。

过一段时间,我们再一起比一比,看谁组的鱼养的好,行吗?

(本环节是拓展环节,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问题,并延伸到课后。

2、《研究鱼》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1、池塘鱼类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玻璃鱼缸、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管、水、家乡池塘中的典型鱼类如鲫鱼、毛巾或卫生纸。

3、各种水生动物不一定是鱼类的图片或课件。

4、家乡池塘中的小型鱼类活体。

教学重点了解池塘鱼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了解鱼的种类分清哪些是鱼哪些不是鱼。

教学过程

1.搜集信息资料

2、提出研究问题

⑴师出示并简介鱼类活体安排学生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为下一步研究活动做准备。

师述鲫鱼是鱼类的典型代表它在外形上具有什么特点呢请各小组认真观察鱼的外形、身体表面长有什么、鱼鳃的形态等。

同学们若对鲫鱼其它外形特点感兴趣也可以进行观察观察之后将结果记录在“我们的发现”表格里

⑵小组进行观察、讨论、记录。

⑶组汇报观察记录结果。

⑷师小结然后出示图片、展示课件或让学生对照水槽中的鲫鱼阅读课文26页上图内容认识鱼的各种鳍。

⑸能根据鱼的外形特点对鱼如何运动、怎样呼吸和运动大胆做出自己的推测和设想吗怎样证明自己的推测?

3.制定研究方案

(1)教师出示并简介各种学具告诉学生这些学具主要用于观察研究鱼的运动和呼吸方式。

(2)各学习小组制定“鱼靠什么游泳”、“鱼如何呼吸”的研究计划和步骤预测研究结果。

(3)各学习小组汇报研究方案和预测相互质疑、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4)你对鱼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怎样研究解决我们感兴趣的问题(5)根据实际各小组选择一项大家都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同时制定研究计划和步骤。

(6)分小组汇报研究方案相互质疑、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7)分小组对选择的研究观察项目进行研究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8)小组汇报实验观察记录结果集体讨论统一意见。

4.总结与交流

(1)分小组归纳整理“作为鱼类代表的鲫鱼在外形和生活、行为方式上有哪些特点”

(2)拿鲤鱼与草鱼、团头鲂、鲶鱼等家乡水池中常见鱼类进行对比看看鲤鱼有什么特点是它们共有的

(3)分小组汇报“鱼类共同特点”各小组进行交流、辩论将大家共同的观点记录在课本空框中。

3、《控制声音》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比赛的形式探究隔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

科学知识

1.了解一些隔音材料。

2.保护听力的知识。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隔音比赛的材料:

鞋盒、棉衣、废纸、毛巾、保温桶、泡沫塑料、玻璃瓶、小闹钟或音乐贺卡等。

一.复习导入

哪些声音是噪声?

生活中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

对于噪声,我们进行一次阻隔噪声的比赛。

二.隔音比赛

1.怎样使用闹钟传出来的声音更小?

用什么材料?

2.明确比赛要求:

制定评价标准

制定初步隔音方案:

(用什么材料,怎样组装)

制定实验方案:

(展示、介绍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3.教师提供实验材料

4.学生分组实验:

三.拓展活动:

保护听觉

1.课前搜集损伤听觉的资料。

2.课堂上交流。

3.做保护听觉的游戏。

4.教师小结:

保护听觉的方法:

(1)避免各种噪声。

(2)预防耳道感染。

(3)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

4、《水的蒸发实验》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

科学探究

能设计简单实验来研究水的蒸发,能进行因果关系的判断得到通风、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作风。

科学知识

1.知道水能通过蒸发跑到空气中去

2.知道通风、加热等方法能加快水的蒸发。

学生准备

水无盖玻璃瓶与有盖玻璃瓶、记录笔。

一.导入

在自然状态下,晾晒的湿衣物会慢慢变干,池塘里的水会慢慢减少。

我们能解释这种现象?

二.活动2悄悄逃跑的水

1。

学生解释在常温下水慢慢干的现象:

沸腾时水少了是水变成水蒸汽跑到空气中去了,水慢慢地干了,水是不是也变成水蒸汔跑到空气中去了呢?

2.设计实验来检验学生的解释是否正确

实验器材:

水(水槽)无盖的玻璃瓶与带盖的玻璃瓶及记录笔

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让学生将实验方法填在P52的实验记录表中):

在一样大小的玻璃瓶内注入同样多的水,做好水位记号,一个敞口另一个加盖,摆放在同一地点,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玻璃瓶内水的变化。

3、学生组装实验,然后将装置摆放在教室的一个固定的地方,要求学生定时观察并做好记录,下周再在课堂上来做实验总结。

4.总结:

在常温下水会变成水蒸汽,这种现象叫蒸发。

(补充填好实验记录表)

5.填表:

沸腾蒸发

相同点

水水蒸汽

不同点

1、加热到某一温度才发生1、在常温下发生

2、水迅速变成水蒸汽2、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汽

三.拓展活动:

怎样加快水的蒸发

1.同一件湿衣物,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干得比较快?

(学生看P52的图)

明确:

毛巾挂在打开的窗口干得比较快,因为打开的窗口通风。

晴天的裙子比多云天干得快,因为晴天太阳大

2.想一想,怎样做能加速水的蒸发?

请说理由。

3.要减少水的蒸发,你又将怎样做?

5、《水的凝结实验》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

科学探究

1.能制定较规范的研究计划来指导研究杯盖内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2.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会控制实验变量。

3.会分析对比实验的因果关系,得到水蒸汽遇冷凝结的结论。

4.能用实验来探究云、雾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杯盖内出现和小水珠的事实敢于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与大家合作进行研究。

科学知识

1.认识水蒸汽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1.知道云、雾、雨、露是水蒸汽遇冷凝结形成的。

3.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实验变量。

云雾的成因的探究。

一.实验导入

实验:

教师在杯子里倒入开水,让学生观察杯盖后,再将杯盖盖在杯子上,1-2分钟后再打开杯盖,让学生观察杯盖内的小水珠,提问:

你能猜想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活动1研究小水珠的由来

1.教师引导:

水被加热时,水可以变成水蒸汽,那么水蒸汽遇冷后,会变成水吗?

2.学生猜测:

小水珠是水蒸汽变的。

3.设计实验方案:

4.讨论、交流、完善:

明确:

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培养器内的水的温度有不同,其他条件都一样。

5.学生实验

6.交流实验结果:

1号培养器倒入热水没有水珠。

2号培养器倒入冷水有水珠。

7.结论:

水蒸汽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8.进一步明确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若让对比的实验的条件有两个以上的不同,最后我们能顺利地得到实验结论吗?

三.拓展活动:

自然界中水的凝结现象

1.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会形成云、雾、雨、露等常见的自然现象。

2.我们来造“雾”

根据P55方法教师演示。

3.认识雾的成因。

4.雾的形成与云的形成相似,只是云飘浮在高空

四.布置作业:

课后探究露的形成。

四年级上册科学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