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村规划说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270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城村规划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故城村规划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故城村规划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故城村规划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故城村规划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故城村规划说明.docx

《故城村规划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城村规划说明.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故城村规划说明.docx

故城村规划说明

第一章建设现状与发展条件评价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故城村位于翼城县城东南,距县城约10公里,距南梁镇1公里,东接梁家坡,西连川吴村,北接南庙村,南与南梁村为邻。

县级王续公路有南向北从村西边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地势平坦,地形地貌为平原台地,地面微向南倾。

2、自然条件

故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冷暖交替,四季分明。

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高温,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冬夏季较长,春秋季较短。

历年平均气温10.1℃,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5.3℃,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23.3℃。

最高年份气温为11.4℃,最低年份气温为8.9℃,平均日照时数为2400.2小时,2月份日照最短,6月份日照最长,最大年份日照时数为2796小时,最小年份日照时数为2081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75天,最大年份无霜期219天,最小年份无霜期165天。

多年平均冻土厚度为30厘米,最大年份冻土厚度为60厘米,最小年份冻土厚度为18厘米。

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出现,终霜期在4月中旬。

年平均降雨量为560mm。

年最大降雨量为908mm,年最小降雨量为315mm,多集中于7、8、9月份。

故城村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表水主要是村南部的故城水库。

地下水水位深达40-60米之间,水源质量良好,目前仍为村内的主要用水来源,建有深井水塔一座位于村东北部。

故城村占地面积3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00亩。

土壤类型为耕种灌淤碳酸盐褐土,属于粘土,成土母质为近代洪积淤积物,质地中壤,局部地区中下部有砂壤层。

心土层70cm左右可见粘化层和钙积层,淤灌层大于50cm。

土体构型属壤体型,石灰反应强烈。

通体有砂砾石分布,活土层厚达20~30cm。

划分为中壤耕种灌淤碳酸盐褐土一个土种。

中壤耕种灌淤碳酸盐褐土土壤肥沃,表层有机质含量1.18%,全N为0.08%,全P为0.058%,该土壤质地适中,保水保肥与供水供肥性能良好,易耕易种,适种作物广泛,为本县最佳土壤,可一年二作。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故城村共有2个自然村,即故城村、川芜村。

其中故城村现有人口1380人,劳动力680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口580人,外出从业人员100人。

2007年故城村总产值为430万元,粮食产量52万公斤,村集体收入20万元。

人均收入3000元。

三、建设现状

1、村庄布局

现状故城村周围地势较为平坦,村庄建设用地也较为集中、规整。

房屋为砖混结构,近年来村委对部分道路环境进行了整治,使得村庄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

村内道路网络相对比较混乱,多为宅间道路,缺乏主次干道。

2、建筑质量

现状故城村以独立的院落式住宅为主,建筑质量大部分比较好。

但因各家的经济状况的所区别,故而颜色和修建质量参差不齐,院子及大门的形式较为多样,显杂乱之势,风格也不尽相同,影响了村庄整体的建筑风貌。

另外,村中有两处古建筑现已复修完毕。

3、环境与卫生

现状故城村环境经过整治,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村内缺乏绿地,绿化覆盖率低,环卫设施较为简陋,部分道路泥泞不堪,部分村庄道路上出现污水均被直接排放于道路上,因此,环境急需进行近一步美化。

4、道路与市政

现状道路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均为巷道,宽窄不一。

村内缺乏排水系统,排水形式主要以地面排水为主,村内没有设置公厕。

目前全村内主街没有安装路灯,主干道路和小巷没有亮化,未来需对大部分巷道进行硬化整治。

5、公共服务设施

现状故城村,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设施较为薄弱。

没有幼儿园、图书室、文体活动站、科技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

可以说近年来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停滞不前。

1、行政办公用地

现状村委会位于村庄中部,与住宅混为一体,没有明确分出,占地200M2。

2、教育机构用地

现状村内适龄儿童全部在故城小学上学。

村内无幼儿园等教育机构。

3、医疗保健用地

现状卫生所位于村委会西侧,为一层的门面房。

4、商业金融用地

在村内中部仅有一个小型商店,为一层的门面房。

四、发展条件评价

1、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发展制约因素

(1)受地形影响,加之村庄建设已近乎饱和,使得村庄的可利用发展用地极为有限

(2)农业基础脆弱,农业生产不稳定。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之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使得农业抗灾能力较弱,农业生产历年来波动十分明显。

(3)资源优势利用不足,资源开发的社会化组织能力不强,开发处于粗放型发育阶段,优势产业缺少链系网络组织。

(4)道路等基础设施投资缺乏合理的计划,未能建立与资源开发高度协调的投资与建设机制。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规划的目的与作用

1、规划目的

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其中“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村庄建设规划就是要贯彻这一方针。

以农民为核心,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最直接生产生活条件。

根据村庄实际情况,有步骤有重点的逐步推进,解决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将治理的重点放在设施配套和环境改善上,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把村庄建设成为村美户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规划作用

村庄建设规划是村庄建设的蓝图,凡规划一经批准后,便作为村庄建设的法律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如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切实需要变更时,需分别经镇(乡)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会议同意后,对村庄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旧村改造的各项建设应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从严规范管理,有序建设,切实保障各项公共利益的实现。

二、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

5、《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试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

8、《村镇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

9、《山西省小城镇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

10、《翼城县县志》(2005年版);

11《翼城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5年);

12、《翼城县县城总体规划》(1994-2024);

13、《翼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4、《翼城县南梁镇总体规划》;

15、故城村提供的相关资料;

1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创建文明村庄。

2、有利于村庄生产,方便农民生活,繁荣农村经济。

3、远近结合,近期以治理为主,村庄治理要避免大拆大建。

4、布局紧凑功能完善,合理节约用地。

5、村庄治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配套,和环境治理上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四化、四改”要求,即“硬化,绿化,亮化,净化”,“改水,改厕,改厨,改圈”。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四、规划原则

1、公共参与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都是农民,因此在村庄建设规划的过程当中,必须尊重民意,大量征求公众意见,使规划更合理、更可靠。

2、整体的原则

故城村空间布局应既有利于自身发展,同样要有利于南梁镇的发展。

依照县域城镇体系和本村自然条件,寻求合理的空间发展形态。

村庄建设无论整体布局还是单体建筑,都力求体现新思想,采用新手法,做到功能布局合理,流线清晰,使用方便,造价适中,施工可行。

3、高效的原则

严格控制故城村建设用地规模,充分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实行改建与新建相结合,使村庄集中紧凑发展,最大限度地节约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

4、精明精长的原则

故城村用地布局应明确处理好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注重对基本农田、水源地的保护,在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引导村庄有序发展,保持规划的弹性,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5、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约土地原则

村庄建设布局要体现两个要求,一是既要有利生产,符合合理的农业生产要求,又要方便农村村民生活;二是体现节约土地的要求,改变村庄布局散乱的状况。

6、基础设施,公用设施资源共享的原则

在村镇总体规划、布点规划协调下,与乡域其它村共享大型基础设施和道路设施,道路与村庄外道路连接互通,村域基础设施分级配置。

五、规划发展目标

以空间形态改造为重心,以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突出重点,逐步实现村庄生活环境的普遍改善,使故城村农村面貌更上一个台阶。

1、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进一步完善村内已有公建的服务配套设施,新建幼儿园、公厕及垃圾站等公共服务设施。

2、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完善村庄内道路网结构,修缮路面,路灯亮化,停车场地合理配置,结合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采取分散和集中灵活布局。

(2)供水设施完善,主要包括水源地保护与水质的安全性处理,保证高位水池和输配水管网安全运行与维护,确保供水到户。

(3)排水设施完善,主要包括用于排放雨水的路边沟收集系统与排放系统及生活污水管网的完善。

3、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目标

(1)家庭分散养殖或集中饲养的禽畜,应单独配建专门设施,做到人畜分离,确保人居环境卫生。

(2)在村庄保留部分上,将道路沿街两侧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要及时清除,并对临街墙面进行治理、粉刷。

(3)制定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公约,并落实街巷清扫保洁责任。

(4)对村庄周边的自然环境,如山体、植被等要注意保护与进行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5)村庄建筑风格整体协调统一,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风貌相协调,体现出浓郁的地方乡村特色。

规划通过公共活动中心的景观环境建设与其它绿化建设,故城村的村容村貌应整洁明亮,整体达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建筑整齐整洁的效果。

4、村庄人口预测与建设用地控制

(1)人口规模

由近年的人口资料显示,人口的自然增长基本保持平稳,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取6‰,规划期内,随着新农村的具体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活力的增强,中央加快发展小城镇政策的贯彻落实,常住人口将增加。

同时考虑到资源整合,将川芜自然村的居民搬迁于故城村。

参照有关资料,预测近期年人口递增率为6‰,则常住人口如下:

至2015年1380×(1+6‰)8+100≈1539(人)

由此,规划预测2015年村庄人口约为1539人,增加户数40户(取户均人口4人)。

(2)建设用地控制和用地规模分析

由于故城村用地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北、东部为耕地,西部为果林地,南部为水库,可利用建设用地有限。

规划在原有村庄用地基础上在东部发展一片居住用地,充分利用闲置地、空地进行建设。

依据远期规划的人口预测为1539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8.4公顷,人均用地约为120平方米。

5、村庄规划的期限

本次规划的期限是:

2008到2015年。

六、村庄规划的约束行为

村庄建设规划经过批准后,成为村庄建设的法律依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村庄内的各项建设必须服从规划管理。

第三章 村庄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 村庄建设现状

一、现状建设特征

现状故城村周围地势平坦,村庄建设用地较为集中、规整。

村庄建筑分布比较规整,建筑房屋以住宅为主,布满村中。

居住环境较差,建筑质量参差不齐,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

未来主要建设工作将围绕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村内主街道的亮化和绿化展开。

二、现状建设存在问题

1、村庄现状用地大,农民宅基地普遍超标,超过《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的要求。

2、街道狭窄,道路功能不全,没有人行道,没有排水道,无法安排市政管线。

3、村庄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突出,特别是村庄内的大部分住宅围墙为土墙且破旧不堪,这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景观风貌。

4、缺乏公共绿地,村民缺乏文化娱乐场所。

5、建设的不完善主要反映在村内的给水、排水、通讯等基础建设设施不配套。

三、现状建筑质量分析

根据故城村村庄现状建筑质量即用地状况,分四类,即改善类建筑,新建类建筑,更新类建筑、保护类建筑。

改善类建筑:

指建筑主体良好,能够继续长期使用,但外观破旧或与整体环境不协调,需进行整体改善的建筑,主要表现在院墙的整治上。

(又称二类建筑)

新建类建筑:

整体质量较好的与空地新建的各类建筑。

根据需要新建40户。

(又称一类建筑)

更新类建筑:

对于建筑质量差,不适合继续居住使用的建筑,采用拆除重建的方法进行更新。

(又称三类建筑)

保护类建筑:

村内的两处古建筑应予与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

修复破损处,不要过多开放等。

第二节 总体布局规划

一、总体布局规划

故城村受地形影响,可用建设用地极为有限。

以后的发展只能通过改造调整现状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来实现。

规划根据村庄现有地形进行布局。

根据村委的意见,撤并自然村川芜村入故城村内,并对故城村周边土地进行集中整改,在整改后的用地上进行建设。

村委会、卫生院、活动站、科技服务站位于村庄中部东侧新置的综合楼及附属一层,规划结合这些公共建筑形成南北向,沿道路发展村庄的硬化、亮化建设,形成整个村庄的中心亮点。

沿轴线结合综合楼、古庙及新建广场,形成全村的文化中心、活动中心。

同时在村庄内和村庄的新建广场北侧的小游乐园绿地,及完成村民住宅内部绿地的建设。

新建居住用地规划延续地域文化,体现北方村庄特色,传统的北方农村多为组团片状布局,建筑以较规整的南北向为主,街巷尺度适宜。

规划汲取旧布局特征,住宅以南向为主,并结合道路走向灵活布置,强调街巷的连续和空间的开合变化。

二、公共设施规划

公共设施规划主要是解决村中居民日常生活所需。

其设置一是要配套齐全,二是要布置合理,即满足村民各种日常生活要求,又要符合村民的活动轨迹。

此次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文化活动中心、科技服务站以及必要的商业服务设施。

各类公共建筑用地布局分布如下:

1、行政办公

村委会位于村庄东部娘娘庙南侧位置的新建办公楼内。

2、教育机构

规划完善现状村庄小学的配套教育设施,建筑面积540平方米。

同时在小学内布置幼儿园,满足村庄内适龄儿童上学,提高教育资源共享。

3、文化设施

文化活动中心位于综合楼内(内设中老年活动室、图书室、棋牌室、卫生间等),其前设有空地广场,配备体育器材为村民提供活动场所;同时在综合楼后侧布置有小游园和篮球场,满足村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文化生活。

4、医疗保健

规划将现有卫生所迁到位于综合楼西侧一层新房处,完善村庄现有卫生所设施,使其达到甲级村卫生所标准。

甲级村卫生所是指建设规模和诊疗条件稍低于标准化卫生所,但是具有相应的规模和符合诊疗需求的场所和诊疗设备,具有公共卫生或初级医疗服务能力的村级卫生组织。

5、商业

保持原有商业设施,在原便民店基础上扩大基地面积到300平米,达到基本能满足广大村民购物生活的需求。

通过创造优美的商业环境,体现村镇的繁荣风貌。

三、居住用地

为了形成宜人的居住环境,改变村庄无序状态,规划新建住宅布置顺应地形。

两户排序或几户排序,并与保留住宅结合,形成赋有层次的景观。

充分利用周边不适宜建设地进行绿化,使每一户都可以达到片区绿地。

规划住宅主要以二层为主,每户住宅占地面积约203.5m2左右。

四、园林绿地规划

通过对绿化用地统一规划,合理组织绿地空间,创造园林式的居住环境。

绿化设计既体现地方特色,营造丰富的绿化空间,又要体现时代风貌,形成一个简洁明快,环境优美的能满足多种活动需要的绿地系统。

规划充分利用新村现有的自然条件、文化古迹的景观效应与周边的生态环境相结合,以中心广场为绿化中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

连接组团绿地,并且与外围的自然景观互相渗透。

积极发挥古遗产带来的景观文化效应,使全村景观风貌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道路设施规划

全面实现道路路面硬化,进行道路竖向及道路断面综合设计,主要包括排水边沟、排水管、路灯、道路两侧绿化等。

第四章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道路与竖向规划

一、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从故城村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考虑,对村庄内的道路交通系统进行了统一规划,建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布置合理,快捷通畅的道路体系。

1、道路分级

村庄道路根据路面宽度,敷设管线及现有情况等因素划分为两级,将道路级别分为:

主干道、次干道、宅间路。

受现状制约主干道红线宽为12米,是在现状基础上进行绿化改造,其中道路宽度为10米。

次干道路宽为6米,保证村民农用车正常的通行。

是村庄内的骨架,主要起到联系各组团的作用,宅间路起组织各组团内部交通的作用,解决入户的交通。

另外应村委会要求,新开一条南北向的12米通娘娘庙、文化广场及村委会的景观道,现已开始动工。

2、文化广场

全村共有广场两处

一处位于村中东侧位置,结合村委会建设,广场建有主席台,主要以硬质铺装为主,布置有座椅、活动器材等,修建有标准篮球场地一块;另外在村委会后建有一生态小游园,内有凉亭、仿木桩坐凳及若干景观小品,从而使之成为村民的主要活动场所。

另一处在小学前,主要以硬质铺装为主,布置有花坛、林荫树、活动器材等,作为学生乃至村民健身活动的场地。

3、停车场规划

停车场规划以每户1个农用车停车位。

各公共设施都有其独立的停车场用地。

在广场内考虑布置停车位。

二、竖向规划

竖向规划是建设规划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能更好地为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增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规划以现有地形地貌为参考,竖向规划与总体布局同步进行,最终使村庄中各项建设在场地上和谐统一,竖向规划协调。

规划充分利用地形标准设计,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的前提下,减少土方工程量。

故城村地势北高南低,村庄内道路坡度0.1%-5.8%,排水方向由北至南。

规划内容

1、确定各项建设用地地面的排水方式和平整标高。

2、确定各主要道路交叉口的高程值。

3、确定各出入口、道路转折点、纵坡变坡点等控制点的高程值的排水坡度和方向。

第二节给水排水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1)根据《农村居民用水量定额》(GB11730-89),取综合用水量指标为100升/人·天。

该指标包括生活用水,绿化用水,以及未预见用水,村庄规划人口为1539人,则综合用水量为:

153.9m3/d。

(2)消防用水量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716-87)规定,消防按同一时间内火灾发生次数1次,火灾持续时间为1小时计。

取用消防水量指标为10L/S,消防水量为:

36m3。

2、水源

目前故城村用水由村东部深井取水供给,规划供水管网沿道路敷设,主要分为干管和支管。

给水管网沿道路敷设呈环状布置,一般埋在道路的西侧和南侧。

水源质量良好且水量充足,可供村民放心使用。

二、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合流制。

2、排污水量

规划设计污水量取平均日用水量的80%计算,则污水为123.12m3/d。

3、暴雨强度

采用临汾市暴雨强度公式: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

p-设计重现期,一般取p=1年

t-集水时间

4、排水系统

排水方向总体表现为南北以王续公路为边界线北高、南底,东西方向为东高西低,主要道路设置明渠,污水经明渠进入村外南部的蓄水池,供日常绿化生活所用。

其余废水排至村外处理站,处理后排放。

为了便于清理污泥,建议各道路的排水明渠截面积不小于0.8*0.5米。

第三节电力电信规划

一、供电工程规则

1、电源

村庄10KV电力电源引自村东北部郭家坡变电站高压线路。

2、负荷估计

居民每户接5kw计。

公建按每平方米30w估算,其他供电负荷按总量的10%估算,由此计算设备容量,同时考虑需要系数,则计算总负荷为1650kw。

3、箱变

根据负荷估算,需设一座变压器,容量为1000KVA。

要求外观形式与颜色背景相协调。

二、通讯工程规划

1、负荷估算

规划按每户接一部电话考虑,共计约320部,企业单位按每100平米一部计算为8部。

2、电话电缆规划

电话电缆从村庄东部架空线路引入,经过电话交接箱,从交接箱分支至各建筑物。

三、广播工程规划

广播、电视电缆从村庄东部架空线路引入,经过信号交接箱,从交接箱分支至各建筑物。

第四节环卫规划

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原则,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保持环境卫生设施水平与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

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保持规划的可操作性。

1、规划在村庄内布置垃圾收集站,按照半径70-100米设置垃圾收集站一处,在位置的选择上注意设置在交通方便又较为隐蔽的位置。

避免正对住宅院落入口,垃圾集中后运至南梁镇镇区或县城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有机垃圾鼓励农户作为肥料,实行垃圾资源化利用。

全村规划设置垃圾收集站5处。

2、在学校、卫生所等公共场所附近设置独立式,水冲式公共厕所。

3、在广场主要街道,公共绿地处设置废物箱,干道上按70-100米的间距设置。

第五节防灾减灾规划

根据村庄周围地形地势,采用“避”、“抗”等有效措施,减小地震、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村庄安全构成的威胁。

消防

村内没有市政消防设施,近年来,虽没有发生大火,但村庄火灾隐患很多。

村庄木结构旧房较多,容易失火,特别是建筑密度大,着火后极易蔓延。

规划考虑供水管网每不大于120米设消火栓1处,并规划设置了消防道路。

洪水

通过资料记载历史本区域没有发生过特大洪水,基本上也没有洪水这一自然灾害。

但是凡患于未然,本区的防洪主要通过植树造林全面防治水土流失;以保证最大程度的减小边山洪水对村庄的威胁。

地震

根据山西省地震局地震烈度区划,翼城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规划着眼于提高村内的综合抗震能力,按平震结合、就近避震的原则,结合广场、绿地规划建设避震疏散场地。

第六节沼气能源设施规划

由于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目前村民生活、取暖为直接燃煤与柴草,规划积极推广使用秸杆制气、沼气等新型清洁能源,创造新农村良好的人居环境。

大力提倡沼气工程,现在本村有沼气池10个,到2015年达到户均一个沼气池,解决每个农户的沼气问题。

第五章村庄治理规划(近期规划)

第一节治理目标、重点与基本原则

村庄治理是组织动员农民以及社会各方力量,以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开展的各项治理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既包括对各种类型村庄的治理,又涵盖农村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公用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保障和安全保障设施,以及村容村貌等内容。

一、治理目标、重点

依照故城村目前的自然条件及村民的收入水平,确定故城村建设治理应达到人畜分离、空气清新、路畅渠通,水电到位、闭路到家、绿地草坪、环保清洁、文化活动常有常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