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医考毕业考中医四诊操作65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898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医考毕业考中医四诊操作65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执医考毕业考中医四诊操作65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执医考毕业考中医四诊操作65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执医考毕业考中医四诊操作65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执医考毕业考中医四诊操作65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医考毕业考中医四诊操作65题.docx

《执医考毕业考中医四诊操作65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医考毕业考中医四诊操作65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医考毕业考中医四诊操作65题.docx

执医考毕业考中医四诊操作65题

[执医考-毕业考]--中医四诊操作65题

中医操作

一、叙述并演示中医诊脉的方法(40分)

1、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室诊也要保持安静。

(5分)

2、体位:

让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

直腕(手腕伸直)仰掌(手心向上),在脘关节下面垫松软的脉枕。

(5分)

3、指法:

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做,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关脉部位,接着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与体表大致成45°角),以指腹按触脉体。

(5分)(手指与体表垂直或水平扣5分)。

4、切脉:

1)选指:

医生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诊病人右手,用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诊病人左手。

2)布指:

医生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髙骨内侧动脉搏动处,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根据病人身高适当调整指距。

(10分)(布指相反者扣10分)

3)运指:

举(浮取)、按(沉取)、寻(中取)、总按、单诊操作。

(10分)(缺一个扣2分)

二、如何望舌体?

(40分)

1、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5

2、面向光源,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注意环境灯光的影响。

5

3、伸舌姿势:

自然地伸舌于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

10

4、望舌质部位顺序:

先舌尖、舌中、舌两侧、舌根;5

5、望舌色(颜色)、舌形(形质)、舌苔(动态)内容:

色泽、老嫩、胖大、瘦小、裂纹、齿痕、芒刺、萎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

三、如何望舌下脉络?

(40分)

1、病人应采用坐位或仰卧位;5

2、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5

3、伸舌姿势:

病人先张口,舌体向上颚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颚,舌体自然松弛,舌下脉络暴露10;

4、望形状:

粗大、细小、弯曲、怒张、珠节等5;(缺一扣2)

5、望颜色:

淡红、紫红、靑紫、暗红等。

5(缺一扣2)

四、请演示斜飞脉和反关脉的切诊位置,二者是否属病脉?

(40分)

斜飞脉:

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

10

反关脉:

脉象出现在寸口的背侧。

10

二者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病脉。

20

五、请叙述并演示如何按虚里?

(10分)

1、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侧或对面;10

2、暴露胸部5;

3、按部位:

左乳下第四、五腹间,乳头下稍内侧,心尖横动处;10

4、感觉动气的强弱;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怠。

10

5、感觉动气的至数和聚散。

节律清晰一致,一息4-5至。

10

 

六、请叙述并演示如何按手足?

其内容有那些?

(10分)

1、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对面或右侧;5

2、充分暴露病人的手足;5

3、触摸冷热,查寒热虚实及表里顺逆;10

4、比较诊法:

手足心与手足背,手心与上额等;10

5、有无水肿与气肿或按小儿手指:

指尖、中指。

10

七、叙述并演示中医寸口脉脉诊选指、布指的操作(10分)

1、病入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同一水平。

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面垫上脉枕;

2、用左手按病人右手,用右手按病人左手;

3、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定关脉,接着以食指取寸脉,无名指取尺脉;

4、三指应取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触脉体;

5、分轻、中、重三种力量切脉。

八、叙述并演示中医诊脉运指的方法(10分)

(1)举法:

指医生的手指较轻地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又称为“浮取”。

(2)按法:

指医生手指用力较重。

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又称为“沉取”。

(3)寻法:

寻即寻找的意思,指医生手指用力不轻不重,适当指力,或左右推寻,体察脉象。

称为“中取”。

九、请演示毫针刺法的一般操作方法(10分)

一般右手持针,称为“刺手”,左手辅助,称为“押手”。

刺手的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刺入皮肤,再捻转刺向深层。

押手主要是固定穴位,减少进针时疼痛,以及使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

十、请演示亳针单手进针法(10分)

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

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

此法三指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

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体,中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

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所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泄。

十一、请演示毫针提捏进针法的操作(10分)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十二、请演示夹持进针法的操作(10分)

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抦,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十三、请演示指切进针法的操作(10分)

1、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

2、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快速刺入腧穴;

3、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十四、请演示针灸的提插操作(10分)

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

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运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十五、请演示针刺刮法的操作方法(10分)

亳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以増强针感。

十六、请演示亳针震颤法操作(10分)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称震颤法。

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十七、请演示针灸的摇法操作(10分)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称摇法。

其法有二:

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十八、请演示针灸补法的操作(10分)

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頻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者为补法。

十九、请演示捻转泻法操作(10分)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者为捻转泻法。

二十、请叙述并演示针灸提插补法的操作(10分)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提插补法。

二十一、请演示艾条雀啄灸的操作(10分)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二十二、请演示艾条溫和灸的操作(10分)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般毎处约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就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便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和防止烫伤。

二十三、请演示艾条回旋灸操作(10分)

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二十四、请叙述并演示三棱针点刺出血步骤(10分)

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继之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

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

针尖露出3〜5mm,对准己消毒的部位,刺入3〜5mm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闱,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点刺多用于指、趾末端的十宣、十二井穴和耳尖及头面部的攒竹、上星、太阳等穴。

二十五、请叙述并演示瘢痕灸(10分)

又名化脓灸。

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毎壮艾炷必须燃尽。

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

中医操作10—一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

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二十六、刺血拔罐法(10分)

1、选择部位。

2、在应拔部位消毒。

3、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使皮肤出血。

4、用摄子夹1〜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

二十七、请演示常用的闪火拔罐方法(10分)

1、选择部位。

2、用镊子夹1〜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然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

二十八、走罐的操作(10分)

1、选择部位。

2、先在罐口或欲拔部位涂一些凡士林。

3、用镊子夹1~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

4、起罐时先用左手握住火罐,右手拇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二十九、叙述并演示百会穴一指禅推法的操作(10分)

用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其余四指附着于肢体的另侧,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在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掌虚、指实、紧推(140次/分钟)、慢移。

三十、叙述并演示腰部掌揉法的操作(10分)

1、操作方法:

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以肢休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

2、操作要点:

(1)着力部位要吸定于治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

(2)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且有节律

(3)揉动的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三十一、叙述并演示腹部掌摩法的操作(10分)

1、操作方法:

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亦称摩腹。

在摩腹时,常按如下顺序进行:

胃脘部一上腹一脐一小腹一右下腹一右上腹一左上腹一左下腹。

2、操作要点:

(1)上肢及腕掌放松,轻放于治疗部位。

(2)前臂带动腕及着力部位做环旋活动。

(3)动作要缓和协调。

(4)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

 

三十二、叙述并演示掌推法的操作(10分)

1、操作方法:

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操作要点:

(1)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应参考经络走行方向及血液运行方向推动。

(3)速度要均匀。

(4)掌推法在操作时应手指在前,掌根在后。

三十三、叙述并演示掌按法的操作(10分)

1、操作方法:

以掌着力于治疗部位,垂直向下按压。

2、操作要点:

(1)操作时应逐渐用力。

(2)垂直向下用力。

三十四、叙述并演示拿法的操作(10分)

1、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

2、操作要点:

(1)前臂放松,手掌空虚。

〔2)捏拿方向与肌腹垂直。

(3)动作要有连贯性。

(4)用力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5)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捏拿肌腹,指间关节不动。

三十五、请回答针灸治疗中风(中脏腑)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其亳针操作。

1、治法醍脑开窍,启闭固脱。

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

(4分)

2、主穴内关、水沟(3分)

3、操作内关、水沟同前。

十二井穴用三梭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

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3分)

三十六、请回答针灸治疗落枕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其毫针操作。

1、治法:

调气活血,舒筋通络。

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4分)

2、主穴落枕穴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3分)

3、操作毫针泻法。

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一股疼痛可立即缓解。

再针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

(3分)

三十七、请回答针灸治疗痛经(实证)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其毫针操作。

1、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

以足太阴经穴及任脉穴为主。

(4分)

2、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3分)

3、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3分)

三十八、请回答针灸治疗扭伤(腰部)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其亳针操作

1、治法祛瘀消肿,通络止痛。

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4分)

2、主穴阿是穴肾俞腰痛穴委中(3分)

3、操作诸穴均针,用泻法;陈旧性损伤可用灸法。

(3分)

三十九、请回答针灸治疗扭伤(踝部)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其毫针操作

1、治法祛瘀消肿,通络出痛。

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4分)

2、主穴阿是穴申脉丘墟解溪(3分)

3、操作诸穴均针,用泻法:

陈旧性损伤可用灸法。

(3分)

四十、请回答针灸治疗扭伤(肩部)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其亳针操作。

1、治法祛瘀消肿,通络止痛。

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4分)

2、主穴肩部:

阿是穴肩髃肩髎肩贞(3分)

3、操作诸穴均针,用泻法;陈旧性损伤可用灸法。

(3分)

四十一、请回答针灸治疗扭伤(腕部)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其亳针操作。

1、治法祛瘀消肿,通络出痛。

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4分)

2、主穴腕部:

阿是穴阳溪阳池阳谷(3分)

3、操作诸穴均针,用泻法;陈旧性损伤可用灸法。

(3分)

四十二、请回答针灸治疗牙痛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其亳针操作。

1、治法通络止痛。

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4分)

2、主穴合谷颊车下关(3分)

3、操作主穴用泻法,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合谷持续行针1-2分钟;虚证时,太溪用补法,行间用泻法。

(3分)

四十三、请回答针灸治疗高热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其毫针操作。

1、治法清泻热邪。

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

(4分)

2、主穴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3、操作毫针泻法。

大椎刺络拔罐放血,十宣、井穴点穴出血。

(3分)

四十四、请回答针灸治疗心绞痛的治法、主穴,叙述并演示其亳针操作。

1、治法通经行气,活血止痛。

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⑶分)

2、主穴内关阴郄膻中

3、操作毫针泻法。

(3分)

四十五、叙述并演示风池、孔最、中脘的定位。

(10分)

1、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2、孔最郄穴(3分):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3、中脘胃之募穴:

八会穴之腑会(3分):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四十六、叙述并演示列缺、肩髃、地机的定位。

(10分)

1、列缺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4分):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2、肩髃(3分):

【定位】肩峰端下缘。

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沿峰前下方凹陷处。

3、地机郄穴(3分):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四十七、叙述并演示合谷、肺俞、夹脊的定位。

(10分)

1、合谷原穴(4分):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又名虎口。

2、肺俞肺之背俞穴(3分):

【定位】笫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夹脊(3分):

【定位】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四十八、叙述并演示曲池、委中、气海的定位。

(10分)

1、曲池合穴(4分):

【定位】屈肘成直角。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2、委中合穴:

膀胱下合穴(3分):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3、气海肖之原穴(3分):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四十九、叙述并演示大陵、天宗、下关的定位。

(10分)

1、大陵输穴:

原穴(4分):

【定位】腕横纹中央。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2、天宗(3分):

【定位】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3、下关(3分):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五十、叙述并演示丰隆、昆企、膻中的定位。

(10分)

1、丰隆络穴〔4分):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

2、昆仑经穴(3分):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膻中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3分):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五十一、叙述并演示公孙、命门、少商的定位,(10分)

1、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4分):

【定位】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2、命门(3分):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3、少商井穴(3分):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五十二、叙述并浪示天枢、承山、四神聪的定位(10分)

1、天枢大肠募穴(4分):

【定位】脐中旁开2寸

2、承山(3分):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3、四神聪(3分):

【定位】在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五十三、叙述并演示神门、迎香、秩边的定位。

(10分)

1、神门输穴;原穴(4分):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2、迎香(3分):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3、秩边(3分):

【定位】笫4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五十四、叙述并演示关元、地仓、行间的定位。

(10分)

1、关元小肠募穴(4分):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2、地仓(3分):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疃孔。

3、行间荥穴(3分):

【定位】足背,当第一、二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五十五、叙述并演示足三里、中极、悬钟的定位。

(10分)

1、足三里合穴;胃之下合穴(4分):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2、中极膀胱募穴(3分):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3、悬钟八会穴之髓会(绝骨)(3分):

【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

五十六、叙述并演示太冲、中脘、外关的定位。

(10分)

1、太冲输穴;原穴(4分):

【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2、中脘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3分):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3、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经维脉)(3分):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五十七、叙述并演示内关、夹脊、行间的定位。

(10分)

1、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4分):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踺与桡侧腕屈肌踺之间。

2、夹脊(3分):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

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3、行间荥穴(3分):

【定位】足背,当第一、二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五十八、叙述并演示太溪、支沟、期门的定位。

(10分)

1、太溪输穴;原穴(4分):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2、支沟经穴(3分):

【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3、期门肝之募穴(3分):

【定位】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五十九、叙述并演示阳陵泉、照海、胃俞的定位。

(3分)

1、阳陵泉合穴;阴之下,胆之下合穴:

八会穴之筋会(4分):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2、照海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3分):

【定位】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3、胃俞胃之背俞穴(3分):

【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六十、叙述并演示肾俞、血海、至阴的定位。

(10分)

1、肾俞肾之背俞穴(4分):

【定位】笫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血海(3分):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足穴。

对侧取法仿此。

3、至阴井穴(3分):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六十一、叙述并演示三阴交、听宫、膈俞的定位。

(10分)

1、三阴交(4分):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2、听宫(3分):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3、髃俞八会穴之血会〔3分):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六十二、叙述并演示大椎、承山、列缺的定位。

(10分)

1、大椎(4分):

【定位】后正中线上,笫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2、承山(3分):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3、列缺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3分):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撗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键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六十三、叙述并演示天枢、大陵、肺俞的定位(10分)

1、天枢大肠募穴(4分):

【定位】脐中旁开2寸。

2、大陵输穴;原穴(3分):

【定位】腕横纹中央。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键之间。

3、肺俞肺之背俞穴(3分):

【定位】笫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六十四、叙述并演示百会、神门、迎香的定位。

(10分)

1、百会(4分):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2、神门输穴;原穴(3分):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3、迎香(3分):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六十五、叙述并演示风池、水沟、神阙的定位。

(10分)

1、风池(4分):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2、水沟人中(3分):

【定位】在人中沟的上:

1/3与下2/3交界处。

3、神阙〔3分)【定位】脐窝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