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788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docx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docx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

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文鉴赏说明

一有关情节

《水浒传》中的英雄们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而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是林冲。

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不低,又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美满的家庭,使他对封建统治者和自身的前途抱有幻想。

他虽然武艺高强,对“屈沉在小人之下”有满腔怨愤,却也养成逆来顺受、忍辱妥协的性格。

像他这样的人是很不容易加入农民起义队伍的,然而他偏偏被逼上梁山。

事情的起因是:

他妻子往岳庙烧香还愿,遇上高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

高衙看上了他的妻子,便进行调戏。

他闻讯赶来,于怒喝声中举拳欲打时,一看是上司的儿子,“先自手软了”。

不但自己不敢打,甚至阻拦鲁智深去追高衙,说是“自古道:

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这里,第一次显示出林冲屈辱忍让的性格。

但是逆来顺受并不能使林冲摆脱困境。

陆谦与高衙进一步设下陷阱,让林冲误入白虎堂,刺配道,遇险野猪林……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下,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强化。

尽管如此,他依然想从妥协退让中寻求苟安,没有放弃“挣扎着回来”的幻想。

林冲这种矛盾心理,在本课中达到高潮。

二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

遇旧。

通过插叙和对话,交代林冲来的原因是高俅的生事陷害,同时点明林冲与小二的关系。

小二和小酒店,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

一方面表现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面情节发展做铺垫。

写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是为了接待陆谦他们。

对林、二人往事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

“我因恶了高太尉……”几句,对自己遭受高俅陷害的冤情虽含有怨气,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可见林冲此时还有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一面。

他心中还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

第二部分(第2至第5段),买刀寻敌。

林冲到服刑,高俅仍不放过,派陆谦追杀。

两个“闪”字和一连四个“只见”(“只见一个人……”“只见那个人……”“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只见那人……”)用得很形象,把陆谦等人密谋设计、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尽管如此,还是被小二看出破绽,并告知林冲。

林冲大惊,决心“叫他骨肉为泥”。

于是大怒离开酒店,买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写到这里,眼见就要有一场厮杀。

作者却故意宕开一笔,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一闪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矛盾冲突暂趋平静。

第三部分(第6至第9段),到草料场。

这一部分是情节“发展”与“高潮”之间的过渡。

主要写两件事:

一是新旧交接,二是沽酒。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动等一系列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

第四部分(第10—12段),雪夜报仇。

这一部分既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结局。

共写三件事:

一是荒庙借宿,二是真相大白,三是奋起杀敌。

这里,作者借陆谦等人之口,将陷害林冲的阴谋诡计和盘托出,林冲和读者心中的疑团顿时解开。

至此,林冲已忍无可忍,于是手起刀落,奋勇杀敌。

其中“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既表现了这个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挥刀杀人举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也充分揭露了高衙、陆谦等人卑鄙狠毒和罪不容恕。

三人物形象

林冲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

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

他不满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因恶了高太尉”而已,并且自认是“罪囚”。

对小二,尽管有恩于他,还“恐怕玷辱”。

甚至在调他去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还想“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这都说明他的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还有服完刑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

然而,他毕竟是一个耿直、磊落、血气方刚的汉子,是一个“摸不着便杀人放火”的“性急的人”,他的“涵养”也有一定的限度。

所以当他得知陆虞候前来追杀时,先是“大惊”,要“叫他骨肉为泥”,既而“大怒”,带刀“一地里去寻”。

当他明白火烧草料场的真正原因时,再也无路可走,“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

只有拼个你死我活,才可能绝处逢生。

一声断喝,表明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

经过这场血的洗礼,他彻底摆脱了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

林冲性格的发展和生活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四艺术特点

1.详略有致的细节描写

课文有十分精当的细节描写。

如两处写“偷听”:

一为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一为林冲在山神庙门无意偷听。

前一处略写,因为是密谋,所以才听不清,造成悬念;后一处详写,谈话者得意忘形,高谈阔论,听者听得真真切切,怒火喷发。

多处写到“火”和“雪”。

“向火”,“火盆”,生起“焰火”,“将火炭盖了”,“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等都是铺垫,草料场烈火冲天和英雄怒火中烧才是作者写“火”的真意。

直接写“雪”则有三处,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的浪头开始涌起;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着紧气氛在逐渐增浓;怒杀仇敌时,那雪“越下得紧了”,更有卒章显志之妙。

正如鲁迅《“大雪纷飞”》所说:

“《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的远了。

2.简洁明快的白描手法

作者刻画人物,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行动的描述,很少作静态的描写。

一个人物的性格,往往是通过故事来表现的。

而对于一个场面的动作描写,又往往是不加渲染烘托,只是简洁地描写言语动作,而不是单纯的心理描写,也不旁加议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人物的神情心态。

板书设计

1.结构板书

情节遇旧开端

买刀寻敌酒店密谋

小二生疑发展

询问实情

买刀寻敌

到草料场草厅交割

酒店沽酒过渡

雪夜报仇庙里借宿

真相大白

奋起杀敌高潮结局

2.人物板书

林冲武艺高强,正直善良

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忍辱负重,软弱动摇

解题指导

一这道题主要让学生通过人物语言,以及情节的发展、细节的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

1.林冲到后,遇见小二。

交谈中,他不在意小二说感恩的话,而指着自己的脸上说: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又说:

“我是罪囚,恐怕玷污你夫妻两个。

”这表明扶危济困的林冲,不顾自己的危难,一心为别人着想,其厚道、克己的品德跃然纸上。

当然,此时的林冲,也有点自惭形秽的味道。

2.后来有两件事促使林冲走上杀人报仇的道路。

一是小二面告陆谦三人密谋陷害他,二是他亲自听到仇人密言要加害于他,他才拔刀而起。

这一变化表明林冲从忍辱到反抗,思想性格发生了质的飞跃。

林冲毕竟是个血气方刚的汉子,其心的反抗种子终于萌发出来了!

3.这些细节描写,说明了林冲做事细心、缜密。

这与他长期的曲折遭遇有密切联系。

他事事留意,处处小心,不敢造次,生怕惹祸,因而培养了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

二这道题主要让学生理解写景在本文中的作用。

作品写大风雪,使人感到阴寒颤栗,自然会增加对林冲的同情,也映衬着他随遇而安性格的一面,为后面被逼上梁山蓄势,进而影响着故事的发展。

三这道题意在使学生注意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

1.主:

出面做主

2.不时间:

随时,时时,经常不断地

3.将来:

拿来

4.书:

书信

5.尴尬:

行为、态度不正常

6.下饭:

(下饭的)菜肴

7.消耗:

消息

教学建议

一这篇课文虽然是节选,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而且又是单线结构,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可把重点放在林冲这个人物性格的评析上。

让学生正确理解林冲这一形象所暗示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

二本课中有一些古代白话词语,是当时特有的汉语词汇。

这些词语,既不同于文言词语,也有别于现代汉语词语。

要弄清这些词语的意思,主要是参照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比较特别的,课本已经作了注释,主要是讲清他们同现代汉语在词义和用法上的不同之处。

有关资料

一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

20世纪20年代以来,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

《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

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

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

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

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赏析

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书中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为人们击节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

在这一章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皇帝的宠臣太尉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革命英雄的转化过程。

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灿若群星的“梁山泊”英雄形象中,林冲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个。

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不算低的社会地位,加上优厚的俸给、温暖和美的小康家庭等多种社会因素,使他对封建统治者和自身的前途存有幻想。

虽然他武艺高强,对“屈沉在小人之下”也有一腔怨愤,却养成了逆来顺受、忍辱妥协的性格。

他在小说中刚一出场,就遇到高俅的干儿子“花花太岁”高衙拦路调戏他妻子。

当他闻讯赶来,于怒喝声中举拳欲打时,一看“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先自手软了”。

在爱妻遭调戏的奇耻大辱面前,职任八十万禁军教头,英名远播的林冲,居然咽下了一腔盛怒,不但自己不敢打,甚至阻拦鲁智深去追打高衙,说是:

“自古道:

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这里,第一次显示了林冲屈辱忍让的思想性格。

但是,逆来顺受并不能解脱林冲的困境,当陆谦设计调开林冲,妄图让高衙引诱凌辱他妻子时,林冲按捺不住了,他把咽下去的一腔愤怒,全部倾泻到无耻走狗陆谦身上。

这时,林冲仍然避免触及“本管高太尉”,但从他拿了尖刀,追寻陆谦的激烈行动中,可以看出林冲反抗性格的缓慢发展过程。

后来,他在陆谦与高衙进一步设下陷阱,阴谋迫害下,误入白虎堂、刺配道、遇险野猪林……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中,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发展和增强。

尽管如此,他依然想从妥协退让中寻求苟安,没有放弃“挣扎着回来”的幻想。

林冲思想性格上这种矛盾斗争,在“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达到高潮,发生了突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终于挣断了逆来顺受、忍辱求生的思想绳索,反抗性高度升华,走上了造反、起义的道路。

第十回一开头,作者先写了小二和小酒店,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

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在难中忽然间遇见故人小二。

作者顺笔交待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他,使小二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

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

林冲告诉小二“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讲述中虽含有怨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由此可以看出,林冲此时的思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

他心中仍旧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

林冲还对小二说: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这淡淡的一句话,分量却不轻:

它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作品开头的这段描写,自然而又亲切。

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面情节发展而特意预先安设的。

写小二的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是为了接待东京高衙差来的陆谦和管营、差拨。

小说描写这一天,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忽见一个人闪进酒店,随后又一个闪了进来,同本不相识的管营、差拨窃窃私语。

这两个“闪”字用得很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反映出来了。

一连四、五个“只见那人”“只见那人说道”……写得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当小二将刚来小酒店的那人容貌──“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和“高太尉”等只言片语告诉林冲时,林冲不觉大惊道:

“正是陆虞候。

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

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说罢,大怒离开酒店,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去寻。

透过这一声怒骂和持刀急寻的身影,人们明显地感觉到林冲的反抗性格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为杀仇人而不顾自己是一个充军流放的罪囚,报仇雪恨的强烈欲望,使他将前程、生死等一切利害关系都置之度外了。

这一描写,正是通往林冲性格突变道路上的一层重要台阶;铺设了这个台阶,下面林冲思想的飞跃,就更加合乎情理。

林冲又惊又怒拿刀去寻找陆谦,读者读到这里,精神也为之一震,矛盾冲突的浪头一下子漫涌而起,好像紧接着就是一场血肉迸飞的厮杀,“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读者也捏着一把汗。

然而,作者却老练地虚晃一枪,盘马弯弓,引而不发。

俗话说:

文似看山不喜平。

山峦起伏,愈见其万千气象;文势跌宕,更能够引人入胜。

《水浒传》的作者深谙其道,他在这里故意顿了一笔,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一闪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矛盾冲突的浪头起而又伏,于暗伏中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更大的冲击和高峰。

接下去,作者以圆熟灵动、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动等一系列生活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

本是“山雨欲来”之势,矛盾冲突已趋激烈,而高潮到来前夕却越显得“密云不雨”般地平静,这正是生活辩证法在艺术创作中的生动体现。

最后,草料场被陆谦等人放火烧着了。

作者借陆谦一干人自己的口,将陷害林冲的全部狠毒阴谋,在山神庙前和盘托出,小说主人公林冲和读者心头的一切疑团豁然开朗。

事到如今,林冲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

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

“泼贼哪里去?

”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中,踏过艰苦思想斗争历程的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

他转变了立场,抛弃了幻想,手刃仇人,同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

这个“空有一身本事”,“屈沉在小人之下”的英雄,面貌一新地站立起来了。

他那英勇的反抗性格,在这促使他思想升华的矛盾高潮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出自林冲口中那“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举刀杀人行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充分揭露了高俅、陆谦这些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恶。

草料场被烧毁,又杀了陆谦等人,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林冲犯下了弥天大罪,罪不容诛;到了这个地步,林冲的一切退路都被彻底堵死,只剩下“逼上梁山”这一条光明大路了。

于是,在无情的现实教育下,英雄丢掉了幻想,撇下了自家前程的包袱,终于克服了自身软弱忍让的弱点,挺起腰杆,带着慷慨激昂的豪情,大踏步地走上了梁山农民革命的道路。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故事中,除了人物形象刻画的突出成就外,在艺术描写的其他方面,也不乏精彩之笔,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如这一回前后两处写到了偷听别人谈话,前者是写在小酒店里,小二听到差拨口中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时,就疑心与恩人林冲有关系,连忙叫妻子前去暗暗偷听。

后者写林冲在山神庙里偷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这两处偷听,写得详略有致,各具特色。

前者小二的妻子奉丈夫之命有心去听,而且是听了“一个时辰”,却仅听到没头没尾的半句话:

“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后者是林冲伏在庙门,无意之中在短暂的霎那间,却听清了陆谦等三人的全部对话──“一个道”、“一个应道”、“那一个道”、“又一个道”,……一共八九句对话,听得一字不漏,洞悉贼人的全部阴谋。

两次偷听,一详一略,都恰到好处,匠心独运。

前者是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密谋策划害人的亏心事,贼人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窃语;小二妻子的隔墙之耳,当然不易听清。

而且在这个时候如果完全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连半句也听不到,那么情节也就无法曲折起伏地开展下去了。

只有听得不清楚,藏头露尾,似是而非,才能在小二夫妻、林冲和读者的心中,都产生一个共同的疑团──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

林冲有没有生命危险?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叫做“悬念”。

悬念不解,扣人心弦,文势渐渐蓄起,矛盾冲突步步推向高潮。

而后者,林冲是在风雪之夜的山神庙里,陆谦等三人放火成功,压根儿也想不到深夜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加之这是在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心狂喜时的私下畅吐,免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林冲仅隔庙门,当然听得清清楚楚。

试想这个时候,要是不能听得全部阴谋,也就不可能迅速地、一下子激起林冲胸中的无比愤怒。

只有听得真真切切,一字不漏,才能立即点燃起林冲胸中的复仇烈火,不顾一切地挺枪杀仇人,使林冲的思想性格发生飞跃的突变。

前者略写,显得惜墨如金,恰到好处;后者详写,又简直泼墨如云,毫不过分。

这第十回的回目叫做“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作者落笔中处处不忘记“火”和“雪”。

精心描写“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等人是水火不相容的。

而对“火”和“雪”的具体描写,不但简洁、新颖,不落俗套,而且跟矛盾冲突的进展步步紧扣,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火烧草料场的前前后后写了许多火。

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在最怕火的地方不厌其烦地写火。

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

这个老军向林冲进行移交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坐下来生起“焰火”来了。

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引起的。

但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

一路写火而来,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溘然消逝了。

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物品,而是担心“恐怕火盆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去摸时,火盆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这个细节突出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

短短的一句话中,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但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

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决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

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忽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的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烈火冲天。

这才是作者要写的火。

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

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必必剥剥地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

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杀死了仇人,林冲提着花枪,投东而去。

半路上推开一个草屋门,忽然又见到四、五个庄客在“向火”,“地炉里面焰焰地烧着柴火”。

这是火的余势。

因讨酒喝遭到拒绝,林冲立即大怒,用花枪将火炉里的火块往老庄客脸上挑。

这一举动,突出地表现了林冲思想转变后那种桀傲不驯的性格特征,为下面投奔梁山,火并王伦作了思想准备。

一大篇文字之中,先是星星点点的小火,隐隐绰绰地由老军“向火”引起,中经草料场大火燃烧后,又忽明忽暗地以老庄客的“向火”了结,这与情节渐渐推进,矛盾步步激化;与林冲性格渐渐发展,以至于升华突变,都自然而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能达到如此和谐神妙的艺术境地,实在是罕见的!

“风雪山神庙”这一章对风雪的描写,也是成功的,与人物性格的变化,故事情节的进展,斗争高潮中环境、气氛的烘托紧密结合,其作用与艺术效果跟写火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看林冲刚到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矛盾冲突的浪头也渐渐涌起;到林冲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了,情节的紧气氛也在不断增浓;最后到林冲在山神庙前手刃仇人时,“那雪下得更猛”。

这些描写不但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且对雪的本身描写也生动逼真。

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那雪正下得紧”,接着“越下得紧”,到最后“那雪越下得更猛”;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下雪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来,使人读了如临其境。

鲁迅先生在他题名为《“大雪纷飞”》的杂文中,曾经这样说道:

“《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这种评价是中肯而又恰当的。

(选自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下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作者程郁缀)

三弛有致、肌理细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全传》第十回。

本文的情节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

路遇小二,是情节的引子;密谋小酒店,是情节的发端;买刀寻仇人,是情节的发展;火烧草料场,是情节的高潮;雪夜上梁山,是情节的结局。

林冲“闲走间”邂逅了故人小二。

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它在情节中的地位具有引子的作用。

林冲曾有恩于小二,小二现今能夫妇经营小酒店,过着小康生活,当然赖于林冲过去的救助。

小二受恩铭感,时时想报恩酬答,这样,他巧遇林教头,自然喜出望外;夫妇二人治酒款待,并嘱“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热情溢于言表,这也从侧面烘托出林冲慷慨好义的性格,小二现今的热情正是林教头往日仗义的结果。

此后二人间联系渐多,过从甚密。

小说写到这里,作者说是“闲话”,但是,闲话不闲。

它虽在整个情节中属于引子部分,然而在以后的情节中却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埋下了以后的情节发展的伏线。

正因为林冲告知过去厄运,“恶了高太尉”,小二才会在后来陆虞候的口中听到“高太尉”三字,引起警惕,产生和林冲遭遇有关的联想。

又正因为小二立誓报恩,到达后,林冲和他又来往甚密,情谊日深,小二才会遣妻刺探陆虞候密谋的重要情报。

因而,这段情节不是闲文浪墨,乃是为故事的展开铺设了必要的笔轨。

随着陆谦、富安来到,进入小二开设的酒店,“风雪山神庙”的情节正式开始了。

高衙仗恃父势,为非作歹,东岳庙调戏林娘子未能得逞,高俅设下毒计,赚林冲入白虎堂,欲将林冲问成死罪,又未如愿;谋杀野猪林,又赖鲁智深危时解救,此计又告吹。

而高衙企图霸占林娘子,贼心不死,必欲死死追逼,碍于林教头未曾竟命,还难以下手。

这样,遣陆、富二人来,就出之必然,是往事的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