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2课《蝉》word教案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765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2课《蝉》word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2课《蝉》word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2课《蝉》word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2课《蝉》word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2课《蝉》word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2课《蝉》word教案1.docx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2课《蝉》word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2课《蝉》word教案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2课《蝉》word教案1.docx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2课《蝉》word教案1

课时序号

授课班级

一(4)班

授课时数

2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名称

《蝉》

使用教具

投影仪

教学目标

1、了解蝉的生长过程及生活习性,理清说明顺序,理解作者在说明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2、学习作者把蝉人格化的手法。

3、感受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掌握人格化的写法,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文笔。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运用类似记叙文“倒序”手法进行说明的妙处。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古诗导入:

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

——蝉

师:

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二、作者简介:

师:

谁能介绍一下法布尔?

学生介绍法布尔。

法布尔,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法国人。

代表作《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全书共10卷,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被称为“昆虫的史诗”。

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他的渊博知识,得益于他的刻苦自学。

他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没上过像样的小学,为贴补家用曾给人放过鸭子。

十四岁时家庭破产,流落街头,自谋生路,常常挨饿。

后考入提供食宿的师范学校。

他自学高等数学,并考取了大学教授资格。

平生上过的唯一一次化学课是一堂引起爆炸的实验课,但他不但学了化学,还教了化学,并发明了一种化学染料。

他十分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常将自己的作品写成诗歌。

他在学校没学过昆虫学,却以极大的热情和比生的精力从事昆虫的研究。

为了对一种昆虫作精细的观察,他有时会一连趴在地上十二小时一动也不动,以至别人认为他发了疯。

由法布尔的故事,我们应有所启迪:

自学也能成才。

《蝉》节选自《昆虫的故事》,原文有四个部分:

“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

作者通过对蝉认真观察15年之后才写出本文的。

可见他的治学态度是非常严谨的。

师:

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蝉,古称蜩tiáo、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

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

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

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三、总体感知文章

1、字词正音

学生齐读《综合拓展教程》P69字词

2、师: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法布尔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自己先去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思考:

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学生回答问题:

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全文课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自然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次(2-9自然段),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2-3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6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

第三层次(7-10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这一层次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时按实物发展顺序进行的。

第7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8-9自然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0自然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层次(第11-13自然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次(第14-17自然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次(第18-24自然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

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

第24自然段写幼虫钻到地穴后“隐藏了自己,此后就再也看不见了”,以后,蝉要到四年之后的文本第2自然段所写的“蝉初次被发现”时才会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这样,就把对蝉从卵——幼虫——成虫的生长过程衔接起来并连成一体了。

第四层次(第25-26自然段),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通过讨论课文结构,使学生明确两点:

(1)文章两大部分,“似乎颠倒了蝉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到成虫这样一个生长过程”,但从表中看出,实际上还是按照生长过程来写的,开头写地下生活,结尾写隐入地下,前后照应结构非常严密。

作者从幼虫的地下生活写起,同文章的立意有关,这样写可以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2)在具体内容的说明中,写地穴是按照考察的过程,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写内部构造的同时介绍了建造地穴的方法。

幼虫出穴以后,又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幼虫出穴以后怎样寻求脱皮的地方;怎样完成脱皮而变为成虫,飞离树枝;怎样产卵;怎样孵化成幼虫;幼虫落地以后又怎样寻觅隐藏处所,然后挖土隐入地下。

一步一步发展生长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

(画一个蝉的生长过程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四、重点探究。

1、师:

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选择你们喜欢的那一部分,读一读,交流一下,看看作者是抓住了这一部分的什么特点来介绍的?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挖洞:

分泌粘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

脱壳:

奇怪的体操;

产卵:

在枯枝上刺成三四十个小孔;

幼虫钻到土里:

挥着镐向下挖掘,并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钻了进去,隐藏自己。

师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地了解。

2、对于“脱壳”部分进行拓展:

师:

谁能说一下这篇文章是怎样描写蝉脱壳的?

最好能按顺序来说。

背:

作者是怎样描写背部变化的?

    (理解“抽搐”)

你从蝉背部的变化体会到了什么?

(观察得仔细、认真)

板书:

认真观察

头:

接着又描写了哪儿?

(头——理解“钻”。

这个“钻”省掉可以吗?

为什么?

(努力、坚持、使劲)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一个“钻”字就把蝉脱壳时的努力表现出来了,再读一读。

脚:

师:

六只脚出来了,生接:

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

尾:

最有趣的情景马上就要出现了,什么情景?

(蝉尾出壳)作者是怎样描写蝉尾出壳的?

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

你觉得对蝉尾的描写哪个动作最精彩?

——生说。

为什么你认为它最精彩?

 师:

整个动作配合得多么自然协调呀!

让我们再把这一部分读一读。

 指名读。

3、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条理、生动?

师:

对啊,只有用心观察,亲自研究,才能写出这么美妙的文章来。

师: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再去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生命地蜕变。

学生读全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五、文章的艺术特色

1、语言特色

作为事理说明文,《蝉》是一篇科学小品。

本文对“蝉”的说明既不像一般辞书、昆虫学著作那样进行系统的纯科学性的说明,也不像一般科学小品那样运动文学方法来表达。

 《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

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

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最后一段里的“苦工”“享乐”“歌声”“穿起”等。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

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

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2、说明顺序倒叙:

  幼虫→成虫→产卵→幼虫

(顺序  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

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六、深入剖析

鲁迅说,法布尔的著作有一个缺点:

“用人类的道德于昆虫界。

”“农学者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蝉深厚的感情,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讨论对这样表达的看法。

这类内容如“但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那大而锐利的眼睛,并非看不见这些可恶的家伙不怀好意地鼓翅其旁,然而它就是无动于衷,任由这些家伙胡作非为。

它要踏扁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自己的家族。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还有“它穿着肮脏的外套,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忽然换上了高雅的服饰,长出了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中。

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你想,什么样的歌声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此时的快乐呢?

”等等,在讨论中,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但应要求有理有据。

七、布置作业

教材P6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