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763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卷4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卷4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卷4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卷4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卷4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卷4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卷4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4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卷4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卷4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

2021年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

一.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解时,为了让食盐充分溶解,水的量越多越好

B.过滤时,得到较多滤液后即可开始后续操作

C.蒸发时,待液体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D.粗盐提纯可以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

【答案】D

【解析】A、溶解时,并不是水的量越多越好,水太多的话,在蒸发结晶时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故选项说法错误。

B、得到较多滤液后即可开始后续操作,会造成过滤不充分,会造成得到的食盐水的质量偏少,获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粗盐提纯可以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2.(3分)下列描述是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可燃性B.密度大C.沸点高D.硬度小

【答案】A

【解析】A、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密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沸点高,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硬度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3.(3分)淀粉是人体需要的糖类物质之一,经消化后在人体细胞内最终代谢为(  )

A.葡萄糖B.维生素

C.氨基酸D.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选:

D。

4.(3分)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倾倒B.

液体的量取

C.

熄灭酒精灯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D。

5.(3分)消毒剂在公共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是常用消毒剂。

有关NaCl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4种元素

B.属于混合物

C.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

D.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

16

【答案】D

【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次氯酸钠是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B.次氯酸钠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说法错误;

C.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0,则x=+1价,选项说法错误;

D.次氯酸钠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

16,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6.(3分)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表,其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的分类

B.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单质

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应对淡水资源短缺要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等

保护金属资源要防止金属锈蚀、回收利用等措施实现

C.元素的知识

D.用“化学”眼光分析

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起乳化作用

金刚石、石墨硬度不同和原子排列方式有关

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合金是金属材料,错误;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氯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

A说法全部错误;

B、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正确;

应对淡水资源短缺要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等,正确;

保护金属资源要防止金属锈蚀、回收利用等措施实现,正确;

B说法全部正确;

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正确;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正确;

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中子数,正确;

C说法全部正确;

D、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起乳化作用,正确;

金刚石、石墨硬度不同和原子排列方式有关,正确;

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正确;

D说法全部正确;

故选:

A。

7.(3分)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C.气体比固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大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答案】B

【解析】A、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A说法正确;

B、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之间间隔的大小发生改变,故B说法错误;

C、气体比固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大,故C说法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

B。

8.(3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目的

实验设计

A

区别硬水与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搅拌

B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将空气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

检验一块银白色金属片是铝还是锡

将打磨过的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跟铁片分别放到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D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

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8%和2%的氯化钠溶液混合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取样,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的是软水,产生浮渣的是硬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高温条件下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将打磨过的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跟铁片分别放到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如果银白色金属片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片快,说明是铝,如果银白色金属片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片慢,说明是锡,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8%和2%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2%,小于8%,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D。

9.(3分)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

B.它们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10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恰好达到饱和

D.将t2℃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答案】C

【解析】A、在比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

C、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10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故C正确;

D、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t2℃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D错误。

故选:

C。

10.(3分)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答案】D

【解析】A、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是因为①中的稀盐酸过量,过量的稀盐酸和②中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实验①中石灰水没有剩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实验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不产生气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③中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1号试管中的盐酸过量,和2号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固体溶解,产生气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实验③中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1号试管中的盐酸过量,和2号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8题,共70分。

11.(7分)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中国科学院院土张青莲对铟、铱、锗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杰出贡献。

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该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

①如图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硫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

②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为S+3C+2KNO3

X+3CO2↑+N2↑,X的化学式是 K2S ________。

【答案】故答为:

(1)72.63,金属元素;

(2)①6,S2﹣,不同;②K2S。

【解析】

(1)由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该元素的名称中带有“釒”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①由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硫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了硫离子,

硫离子的符号为S2﹣;硫离子与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②由S+2KNO3+3C═X+3CO2↑+N2↑可知,反应前后氮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6个,碳原子都是3个,反应前硫原子是1个,反应后应该是1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钾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X中,则X的化学式为K2S。

12.(9分)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回答下列问题:

(1)pH小于5.6的降雨称为酸雨,写出酸雨的成因。

(答一点即可)

(2)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写出“白色污染”的危害。

(答一点即可)

(3)空气中CO2的增多会使温室效应加剧,谈谈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

(答一点即可)

【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酸雨的成因为:

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合理即可);

(2)“白色污染”的危害为:

破坏(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

(合理即可);

(3)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为: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开发和普及;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合理即可)。

13.(7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废液(含CuSO4、MgSO4及一些不溶物)净化实验、步骤如下:

Ⅰ往沉降槽中加入适量絮凝剂(混凝剂)甲,加速沉降;

Ⅱ往反应槽中缓慢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

至沉淀完全;

Ⅲ通过盛装有活性炭的水槽后。

调节溶液的pH=7,存在指定容器中。

(1)测得原废液pH=5,显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甲是________(写物质名称);操作X可使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X是__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

(3)反应槽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写一个)。

【答案】

(1)酸性;

(2)明矾;过滤;吸附;

(3)CuSO4+2NaOH=Cu(OH)2↓+Na2SO4(或MgSO4+2NaOH=Mg(OH)2↓+Na2SO4)。

【解析】

(1)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

测得原废液pH=5,显酸性;

(2)甲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加速沉降,常用的絮凝剂是明矾;操作X可使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X是过滤;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3)在反应槽中生成沉淀的反应有两个:

①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②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MgSO4+2NaOH=Mg(OH)2↓+Na2SO4。

14.(8分)《天工开物》中介绍了锌的冶炼方法:

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

(已知,锌的熔点为419℃,沸点为907℃)

(1)反应区中,ZnCO3分解生成ZnO和另一种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C与ZnO发生置换反应得到Zn,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_。

(2)冷凝区中,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理论上该区应控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

(3)“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从化学变化角度解释其原因:

________。

【答案】

(1)ZnCO3

ZnO+CO2↑;C;

(2)419℃~907℃;

(3)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的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

【解析】

(1)碳酸锌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ZnCO3

ZnO+CO2↑;碳和氧化锌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锌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ZnO+C

2Zn+CO2↑,在反应物中:

氧化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单质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生成物中:

锌的化合价为0;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即化合价升高的是碳元素;

(2)由锌的熔点和沸点可知,冷凝区中,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理论上该区应控制的温度范围是:

419℃~907℃;

(3)“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的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

15.(8分)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________鉴别B和C。

(3)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1)O2;CO;CO2;

(2)澄清的石灰水;

(3)C+CO2

2CO;

(4)2CO2+2Na2O2=2Na2CO3+O2。

【解析】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碳酸钙,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所以B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C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钙和C也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A为无色气体单质,会转化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也能在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下产生A,所以A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因此:

(1)A是O2,B是一氧化碳,D是CaCO3;故填:

O2;CO;CO2;

(2)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

澄清的石灰水;

(3)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

C+CO2

2CO;

(4)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

2CO2+2Na2O2=2Na2CO3+O2。

16.(10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模拟氢氧焰实验。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仪器A的名称为 锥形瓶 ________。

现用下列仪器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_(填标号)。

③欲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应从装置F的________(填“a”或“b”)处通入气体。

(2)模拟氢氧焰实验:

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

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________。

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

②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__有关。

【答案】

(1)①2H2O2

2H2O+O2↑;②锥形瓶;ACD;③a;

(2)①验纯;②浓度;

【解析】

(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现用下列仪器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ACD;欲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应从装置F的长管进入;故答案为:

①2H2O2

2H2O+O2↑;②锥形瓶;ACD;③a;

(2)按图2所示装置,①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验纯;②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答案为:

①验纯;②浓度;

17.(15分)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科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

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上端标为O,如图甲所示;

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右端标为B,如图乙所示;

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并计算出AB与AO的比值,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洗涤、干燥实验装置,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

AO/mm

AB/mm

AB/AO

1

523.5

109.5

0.2092

2

525.5

110.0

0.2093

3

527.0

110.5

0.2097

【得出结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含量为________。

(用百分数表示)

【思考讨论】

①实验步骤③中,将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实验步骤②中,如果玻璃管内的脱氧剂粉末分布不够紧密,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得出结论】20.94%。

【思考讨论】①增大接触面积,使氧气被脱氧剂粉末充分吸收。

②粉末分布不紧密会使空气混入粉末缝隙内,造成初始气体体积变小,当实验结束时,粉末紧密分布,使吸收气体的体积变大,导致最终测试结果偏大。

【解析】【得出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计算三次平均值,即可求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以氧气含量=

故答案为:

20.94%。

【思考讨论】①粉末平铺后,增加了粉末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利用脱氧剂与氧气充分接触,保证反应充分进行,使测试结果更为准确;

故答案为:

增大接触面积,使氧气被脱氧剂粉末充分吸收。

②粉末不够紧密,造成内部存在间隙,使得初始气体体积变小,而当吸收氧气完成后,粉末紧密分布,造成吸收气体体积增大的现象,所以导致测试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

粉末分布不紧密会使空气混入粉末缝隙内,造成初始气体体积变小,当实验结束时,粉末紧密分布,使吸收气体的体积变大,导致最终测试结果偏大。

18.(6分)为测定生铁中铁的含量,现将一定质量的生铁样品放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气体,生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反应后过滤,将所得的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为l.4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求解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

(3)该生铁中铁的含量为________。

(4)若工业上用1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来炼铁,能炼出上述生铁的质量为________t.(假设炼制过程中铁矿石的利用率为90%)

【答案】

(1)Fe+H2SO4═FeSO4+H2↑;

(2)

(3)80%;

(4)6.3。

【解析】

(1)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2)设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2

x0.2g

x=5.6g

(3)该生铁中含铁的质量分数=

×100%=80%;

(4)生铁的质量=

=6.3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