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优质课教案19.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630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优质课教案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优质课教案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优质课教案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优质课教案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优质课教案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优质课教案19.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优质课教案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优质课教案19.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优质课教案19.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优质课教案19

《空间与图形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09,110页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角、平行、相交以及物体视图的辨认等知识。

从教材来看,本课的知识点面广、量大、琐碎而单调,加之时间的限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在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纠结中顾此失彼,在数学的知识与思想的游离中浅尝辄止,他们往往忽略了知识的挖掘与提升,忘却了智慧的点化与勃发。

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在教学设计时,本课沿用了“重视知识,更追求智慧”的教学理念,从知识的整体性、多向性的角度出发,循着点、线、面之间的科学关系,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层层递进、自然流畅,呈现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现了一个丰富而完整的知识链条,与此同时,在知识整理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了整体的思想,学会了从整体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激发、智慧得到了生长。

 

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角以及平行和相交等基础知识,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在知识的整理过程中感悟整体的思想,在知识的生长过程中实现智慧的生长。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知识的整理过程中感悟整体的思想,在知识的生长过程中实现智慧的生长。

二、学情分析

在教学之前,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本课的整理与复习,学生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系统,并逐步建构起科学的认知体系,这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明确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系与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

 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2.过程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点、线、面等知识的生长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归纳整理以及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在知识的整理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在感悟思想的过程中点化智慧。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就承载着古代人的愿望,一起来整理和复习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入积极地复习状态。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出示课件,师:

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生:

师:

点能构成什么?

生:

线

师:

线能构成什么?

生: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师:

我们学过的线有哪一些?

生:

直线、射线、线段。

 师:

它们有什么联系?

生:

不管是射线还是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师:

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请同学们拿出复习卡,独立完成复习卡上的表格。

请生汇报

【设计说明: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复习课乏味的印记,将点、线(线段、直线、射线)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了一体,从点到线、从近到远、从有限到无限、从微观与宏观,在图形渐进呈现的过程中,突出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师: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情况?

生:

平行和相交

出示课件:

师:

什么叫平行线?

生: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师:

什么叫垂线呢?

生: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就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相交的点就叫垂足。

师:

同学们会画平行线和垂线吗?

生:

师:

请一位同学说说怎么过A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生:

用三角板直角的一边与直线重合,直尺靠在三角板直角另一边,将三角板沿直尺平移到A点,过A点画一条直线即可。

师:

谁能说说怎么过A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呢?

生:

用三角板直角的一边与直线重合,直角另一边靠近A点,过A点画一条直线即可。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明确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只有平行和相交两种位置关系。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二)复习五角

师:

这两条直线相交成了什么角?

生:

直角

师:

除了直角,我们还学过哪些角?

生:

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师:

这五角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请完成复习卡上的表格。

 

请请

请生汇报。

师:

我们知道了五角的大小关系,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生: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

同学们会量角吗?

生:

师:

谁能说说量角的步骤?

生:

量角的步骤:

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2、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3、标出角的符号和度数。

师:

如果要同学们画一个50°的角,该怎么画呢?

生:

画角的步骤: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5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师:

请同学们拿出复习卡,量出复习卡上的角的度数并画一个50°的角。

 

【设计意图:

延伸复习直线与线段的联系与区别,掌握角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复习四边形

师:

刚才我们复习了角,有一种图形,有四个角,由四条线段首尾相接连成的图形,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图形?

生:

四边形

师:

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

生:

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

师:

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请完成复习卡上的表格

请生汇报总结。

师:

你能画出一个邻边分别为3厘米和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吗?

请拿出复习卡,完成复习卡上的题

师:

你还能画出一个上底为3厘米,下底为5厘米的梯形吗?

请继续在复习卡上完成。

【设计意图:

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延伸,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关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真正让学生弄清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

】   

四、全课总结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

我们用列表的方式整理和复习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师:

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学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使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

【设计说明:

适时地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挖掘和提升,引导学生从数学的思维中感悟出生活的智慧、人生的智慧。

 

五、教学反思:

《空间与图形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本节课沿用了“重视知识,更追求智慧”的教学理念,从知识的整体性、多向性的角度出发,循着点、线、面之间的科学关系,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层层递进、自然流畅,呈现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用列表的方式展现了一个丰富而完整的知识链条,与此同时,在知识整理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了整体的思想,学会了从整体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激发、智慧得到了生长。

这节课突出了以下几方面:

1、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整理,显得清晰明了,突出了复习的系统性。

 

2、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多次重复的方式来强调提醒学 

生,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重视。

 

3、能够把知识点和一定的练习相融合,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利于复习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利用复习课来回顾、整理、沟通、拓展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不断地渗透学习方法,慢慢地养成学习习惯。

 

六、案例研讨

一堂精彩的复习课

-----评张娇春老师执教的《空间与图形的整理和复习》

胡宏伟

今天听了张娇春老师上的《空间与图形的整理和复习》这堂课,感触颇深,整堂课看似平平淡淡,但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学生深刻领悟直线、线段、射线、角、平行、相交以及物体视图的辨认等知识。

“空间与图形”知识内容,按科学知识发展的序列、学生认知发展的序列和教师教学的序列展开。

如何做到便教利学呢?

只有教师了解了教材展开的结构,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巧妙地设计练习,让学生经历着通过观察获得直观感知,通过操作丰富表象和体验,通过变化中想象多种可能,最后再上升到简单的空间思考和推理。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很重要。

要促进学生空间认知的发展,必先重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同一个练习,以不同的方式实施,所达到的效果会差之千里。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摸一摸、搭一搭、量一量、辩一辩、说一说,充分展开学生的自我建构,重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亚研究”、“类创造”的过程。

张娇春老师这节课在学生练习方面做得比较好:

1、练习的呈现,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

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结果,让学生亲自动手,让视觉、听觉、触觉等许多器官协同参与活动,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通过内容丰富的图形符号感知及实物操作的探究活动,不断丰富归纳和类比的经验,使空间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

2、练习的设计,注重综合、渗透与开放、拓展。

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活”的知识。

通过练习让学生弄懂、弄透每一个知识点,并了解各个知识点前后相关联的内容,掌握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因果、包含等逻辑关系,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知道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到知识点之间存在网络的结构。

另一方面,教师要把知识教“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灵活地设计练习,鼓励学生合理大胆地融合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的有效程度,由练习设计决定,也受练习实施左右,是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但最终应反应在学生身上。

通过研究提高复习课课堂实效性,学生知识与能力得到发展,学业质量得到提高。

 

附:

教师简介

张娇春,女,小学高级教师,2000年7月参加工作,曾撰写多篇论文获省市一二等奖,连续几年被学校评为“学习型教师”,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中和网络校本研修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2013年《找规律》教学设计在省“三优联评”活动中获省一等奖,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获省二等奖,录像课《简单的排列组合》在省2013年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录像课中获一等奖,指导学生习作《我的时髦奶奶》在省小学第一届优秀习作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2014年主持研究的课题《缩小两级分化的研究与策略》获市三等奖,录像课《重叠问题》获省一等奖,指导老师的录像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获省一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