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实验高中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589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漯河实验高中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漯河实验高中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漯河实验高中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漯河实验高中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漯河实验高中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漯河实验高中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

《漯河实验高中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漯河实验高中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漯河实验高中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

漯河实验高中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漯河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老的《诗经》中,我们最早看到了“兴”的运用。

《诗经》中的作品,反映了古代人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情形,诗人大都缘物起情,由此及彼,这就是比兴的运用。

如《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一开始由一对水鸟在河中沙洲的求偶鸣叫想到自己爱慕的姑娘,渴望同她结成伴侣。

再如《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

”诗的开头以桃花起兴,比喻新妇美丽的容颜,祈祝新妇婚姻幸福美满。

桃花与新妇之间,也就是起兴与所咏之辞之间存在着比喻的关系。

还有的起兴比较隐晦。

如《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诗一开始用随水漂泊、无依无靠的小船起兴,以隐喻被遗弃女性的悲惨命运。

  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说,《诗经》中积淀了远古生民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物取象与引譬连类的思维习惯,将“兴”作为客观外物与主观情感之间的触发点,由此及彼,由物及我,中华民族艺术生命的激活,在“兴”之中获得了升华。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兴”的形成是在先秦时代。

孔子提出了“诗可以兴”“兴于诗”的命题,正式启用了“兴”的诗学概念。

秦汉间的《周礼》提出了比兴概念,后来汉儒在注《周礼》时对比兴作了诠释。

在最初的时候,人们讨论“兴”的问题时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如孔子那样,当作诗的概念,强调对《诗经》的欣赏是感发志意的美感心理;另一种是将它作为“赋比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作诗法看待。

“兴”的基本含义有两点,即感发与托喻的功能;它是与“比”相提并论,然而更具隐喻意义的一个范畴。

在古往今来的众说纷纭中,一般认为朱熹《诗集传》中所云“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的说法大致道出了这一术语的特征。

在两汉时代,比兴范畴作为同类,依附于政教功用,无非比是明喻,兴是隐喻,用来达到“美刺”目的。

  到了魏晋时期,在两汉文学中作为美刺表现手段的“兴”冲破了“美人伦,厚教化”的窠臼。

西晋文士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在解释赋比兴时说:

“赋者,敷陈之称也。

比者,喻类之言也。

兴者,有感之辞也。

”挚虞对赋与比的解释没有什么新意,但是他对“兴”的解释却是极有新意的,他强调“兴”的有感而发。

  东晋年间,文士们模山范水,感兴起情,欲借山水来化解人生郁闷,涤除世俗之气,“兴”也就越发脱离“比兴”的樊笼,化为瞬间的美感。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优美清丽的笔调,描画了“是日雅集”时的情景。

面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与茂林修竹、清流激湍,诗人由物景想起人生的意义,由自然的景观升华到对人生的感喟兴怀。

文中一共三次出现了“兴”: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每览昔人兴感之由”“所以兴怀”。

 在魏晋南北朝,诗人抓住瞬间感兴作诗是常见的事。

如曹植《赠徐幹》诗云:

“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

”鲍照《园中秋散》诗云:

“临歌不知调,发兴谁与欢?

”沈约《梁武帝集序》云:

“日月光华,南风所以兴咏。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在《答晋安王书》中自叙:

“炎凉始贸,触兴自高,睹物兴情,更向篇什。

”从这些资料来看,“兴”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早已融化到魏晋六朝人的审美生命之中,使得他们能够自觉地追求超越世俗、物我合一的生活之境。

(节选自袁济喜《兴:

文学生命力的彰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兴”作为诗歌创作手法,其产生与先民的思维习惯有密切关系,那就是观物取象与引譬连类,“兴”正好连接了客观外物与主观情感。

B.先秦时期的孔子提出了“诗可以兴”等命题,正式开始使用“兴”这个诗学概念,汉朝学者在《周礼》中又提出了“比兴”的概念。

C.西晋文士挚虞《文章流别论》强调“兴”是有感而发,这种极有新意的解释,是对两汉文学中“兴”的功能的突破。

D.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三次出现了“兴”,这里的“兴”,是由物景联想到人生意义,由自然的景观升华到对人生的感喟兴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作者所列举的《关雎》《桃夭》等作品中来看,“比兴”这个概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比就是比喻,兴就是感发和托喻,指向所咏之词。

B.《柏舟》中用随水漂泊、无依无靠的小船起兴,以隐喻被遗弃女性的悲惨命运,这和《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有异曲同工之妙。

C.汉儒在诠释“比兴”概念时,像前期的孔子一样,将它作为“赋比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它当作一种诗歌技法看待。

D.作者引用曹植、鲍照、沈约、萧统的文献表明,在魏晋南北朝,文人抓住瞬间感情作诗是很常见的,“兴”已经融入人们的审美生命之中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古老的《诗经》中许多诗歌就运用了“兴”的手法,由此可以推断,“兴”作为一种手法,很早就被古人应用到诗歌创作中了。

B.东晋年间,文士们突破“比兴”的限制,在与山水自然交往中,强调“兴”带来的瞬间美感,这与当时文人自身和社会背景是有关的。

C.从孔子到魏晋南北朝,“兴”的内涵从政教美刺发展到睹物兴情,感喟兴怀,由政教走向审美,“兴”的内涵和风貌特征是在不断发展演变的。

D.作为一个原创型文化概念,“兴”具有民族文化特点,汇集了认识与思维、审美活动多层面的意蕴,彰显出中华思想文化的独特风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连环画家贺友直

1980年,贺友直先生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他说自己是1937届的,学生们纷纷猜他是1937年毕业于比利时或巴黎的美术院校,他却回答是小学毕业。

面对满堂的大笑,他正色道:

我是没有什么文化的,所以我珍惜现在学习的环境及展示的舞台。

我就是一直没有放弃,才能在64开小本上,在方寸小框框里一步步提高。

如今若问先生一开始是如何走上艺术道路的,他只记得自己从小就喜欢画。

先生是宁波镇海人,5岁丧母,由于父亲无法独自抚养他,就将他托付给乡下的姑妈。

他所就读的小学校舍设在庙里,里面有个戏台,周围画着《三国演义》中的场景,先生迷上了那些传神的画----他一次次细心地去描摹、比照、思索、修改,凭着这些“瞎折腾”性质的实践,他的美术成绩在小学里遥遥领先。

虽然姑妈待他不错,但家境贫困,早年失学的先生开始了做学徒当小工的日子。

彼时的生活体验,对身边人群事态的观察,成就了他记录民生万象最原始的积累----或缅怀,或嘲讽,或旁观,尽将老上海的风貌人情绘成一幅幅连环画,过去连着现在,短暂连着永恒。

先生说过,他来自民间,所以他懂得升斗小民关心啥。

2004年出版的《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中,先生画了卖报童、那摩温、黄包车夫、裱画师傅、白相人、兑币黄牛、押宝人等,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劳动者们,都从尘封的老上海记忆里走出来,陈旧而鲜活,简单而深刻。

这三百六十行的连环画也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

先生曾感慨道:

“大环境不一样了,我们那时画连环画是当作饭碗的。

1996年我在美术馆举办一个连环画展,我给它取名为《谈情说爱》,情就是我对连环画的感情,爱就是我爱上了这碗饭,当时真的非常投入,画什么像什么,现在画什么都不像了,因为没有了那个生活底子。

他坦言:

“现在艺术浮躁得很,不少是乱七八糟的东西。

”他谈到现在绘画界追赶潮流的风气,许多作者的作品缺乏对受众接受度的考虑----“有些画,我们画画的人都看不懂,更有甚者,动不动就炒作,自封名家大师”。

对此先生严肃批评道:

“什么是大师,那是开一代风气的人,如今真正称得上大师的人没有几个。

先生认为艺术应与生活相联系,艺术是要“引导人,引导社会风气的,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积淀的”,他呼吁每个艺术家心里都应该有个标杆。

当初,先生这一辈人画连环画都秉持着主流的信念,那就是按照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把作品画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艺术家们创造一本本作品不但是积极用心的,而且是无功利的,“如果存在功利思想,好作品就出不来了”。

说到当年的那种信念,先生觉得,现在不少艺术的出发点就是市场,“现在就坏在两个‘M’上,一个是市场,一个是钱。

”他眼中的好艺术家,必须要有把自己从事的艺术当成宗教来对待的信念,以虔诚之心去待人待己。

(有删改)

相关连接

①贺友直(1922--2016),我国著名连环画家、线描大师。

自学绘画,1949年起开始画连环画,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

他从事连环画创作50多年,共创作了百余本连环画作品,对我国的连环画创作和线描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XX百科)

②1959年,上海人美社派贺友直去画反映农村搞合作化的作品《山乡巨变》。

接到任务后,贺友直就奔赴湖南下生活。

一去几个月,犁田、耕种、舀粪,与农民保持“三同”。

久而久之,老乡们都夸他“内行”。

后来,他带着学生下生活时说:

“知识分子要真正做到和农民打成一片,谈何容易?

能做到像个农民就很不错了,至少不让人家对你生厌。

(《连环画界泰斗贺友直逝世:

从底层而来,带着大观而走》)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贺友直先生能成为连环画大家,与他从小就喜欢画画有关系,小学时“瞎折腾”的实践和美术成绩的遥遥领先使他决定成为一名画家。

B.贺友直家境贫困,早早就辍学做了学徒、小工,但他自学绘画,最终成为著名的连环画家、线描大师,这与他的勤奋、执着是分不开的。

C.除了艺术创作的生活底子,贺友直当年对连环画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真诚的投入,也是他艺术达到很高水准而画什么像什么的原因。

D.材料不仅表现了贺友直先生对连环画创作的痴迷和赤诚,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艺术界一些乱象的不满和批评。

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4分)

6.文中贺友直先生对艺术的理解和对艺术界的批判观点比较独到,请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天下第一桩凌鼎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郑有樟从一个藏友嘴里得知,翰林弄的阮大头最近从安徽收到了一件好东西,号称“天下第一桩”。

郑有樟一见那树桩,就惊叹天下竞有如此好的东西。

郑有樟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赏心悦目,更难得的是这香樟木桩香气扑鼻,且香得柔和、高雅,郑有樟凝视着这天下第一桩,不言语,也不离去。

阮大头看出了郑有樟的偏爱心思,不无得意地说:

“我收藏几十年,这是我最得意的一件藏品,今后就是我的镇宅之宝喽!

郑有樟从小缺木,所以取名“有樟”。

而今,这古桩出现在眼前,不是缘又是什么?

郑有樟下决心非要把这天下第一桩弄到手不可。

他很诚意地对阮大头说:

“君子本不夺人之爱,但我郑有樟既然命中注定有樟,岂能错过。

您老成全我,割爱吧。

您开个价,我郑有樟保证不会让您吃亏。

阮大头一听,笑笑说:

“想看,尽管看;想买,则免谈!

再说就伤和气了。

郑有樟就这样碰了个软钉子。

郑有樟不甘心,他实在太喜欢那天下第一桩了。

以后的一段日子里,郑有樟吃饭想着这事,睡觉想着这事。

想来想去被他想到了以物易物的主意。

他打听到这阮大头搞收藏不在乎升值不升值,只在乎自己喜欢不喜欢。

他突然想起前不久在浙江东阳见过一老艺人创作雕刻的水浒人物根雕,印象中也是香樟木的,那108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据说已连续雕刻好多年了。

对,买下来,送给阮大头,他八成会喜欢的。

事不迟疑,郑有樟第二天就开了小车赶到浙江那老艺人家,好说歹说,花了大价钱把那根雕买了下来,雇卡车运回了娄城。

果然不出郑有樟所料,阮大头一眼就相中了这大型根雕作品,请郑有樟爽快出价。

郑有樟很坦率地说:

“明人不说暗话,我只想换你的树桩。

阮大头没想到郑有樟来这一手,有点不快地说:

“肯卖,价钱好商量;不肯卖,你抬走吧。

郑有樟也没想到阮大头如此固执,悻悻而回。

藏友见郑有樟愁眉苦脸的,知道他还惦着那天下第一桩,就给他出主意。

藏友甲说:

“阮大头的独生女今年26岁了,还没嫁人,干脆有樟兄娶了她算了,条件嘛,非天下第一桩做嫁妆不要……”

“缺德缺德,婚姻是儿戏啊。

”郑有樟一票否决。

藏友乙说:

“派人冒充算命先生,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他心甘情愿出手……”

“损、损、损,骗他老人家,于心何忍。

”郑有樟依然不同意。

藏友丙说:

“那你干脆跪在阮大头面前,求他,不怕他铁石心肠。

“你们怎么尽是馊主意,难道就想不出一个金点子?

”郑有樟脸色凝重了起来。

郑有樟突然失踪了一段时间,后来,藏友们才知道,他去了安徽,去调查这天下第一桩的来历。

他翻阅了当地的地方志,回来后窝在家里写了篇《流传有序的天下第一桩》。

据郑有樟考证:

此树桩是南宋末年一次山洪暴发后冲下山来的,先为安徽著名的博古斋收进,后为画家闵双城收藏;元代时为贵族王孙铁木儿秘藏;明代时,在安徽布政使及大收藏家华佰裘等多人手里珍藏;清代时,在桐城露过面,后来就不知去向,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最近,才重现江湖。

郑有樟还收集了明代至清初有人吟咏此桩的诗文。

郑有樟把这篇考证文章打印后,交给阮大头斧正。

阮大头没想到郑有樟对这天下第一桩有如此感情,很是感动。

他拉着郑有樟说:

“来,我俩在天下第一桩前留个影。

三天后,阮大头打电话给郑有樟说:

“啥话别说,你来把天下第一桩搬走吧。

郑有樟去搬天下第一桩时,他特地沐浴焚香,极是虔诚,出屋进屋前,还点了鞭炮、放了高升呢。

当时人群中说啥的都有,有说“神经病”的,有说“作秀”的,有说“文人怪癖”的……

郑有樟一点不恼,他乐哈哈地说:

“我全当补药吃。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郑有樟见了“天下第一桩”十分喜爱,阮大头也看出了郑有樟的心思,但他却语带炫耀地说要将树桩当作镇宅之宝。

B.郑有樟命中缺木,才取名“有樟”,现在“天下第一桩”出现了,他决心要把它弄到手,说明他脑袋中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

C.郑有樟亲自去安徽调查了解“天下第一桩”的来历,还写了一篇考证的文章,说明他是真正喜欢它,这也表明了他的认真诚恳。

D.郑有樟不同意三位藏友的建议,是因为这些建议是缺德、骗人和有失尊严的,说明他是一个讲方法、自尊自重、有道德感的人。

E.小说围绕一件藏品“天下第一桩”展开,通过郑有樟向阮大头求取树桩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性的批判,表现了做人做事应诚心正意的主题。

8.小说中写郑有樟买东阳老艺人的水浒人物根雕与阮大头作交换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9.有人认为文章结尾两段完全可以删除,你是否同意?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注]之孙也。

少有胆气,跳走如飞。

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

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选征官,大眼往求焉。

冲弗许,大眼曰:

“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

冲曰:

“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

”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

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讨平之。

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

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

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

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

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

“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

及见,乃不异人。

”大眼曰:

“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

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

召诸蛮渠指示之曰:

“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

”又北淯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

自是荆蛮相谓曰:

“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

又深山之虎尚所不免。

”遂不敢复为寇盗。

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

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竞不多识字也。

  (选自《魏书》,有删改)

【注】杨难当,仇池国首领,在位时间为429-442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B.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C.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D.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典选,掌管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事务,《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

B.侧出,文中指杨大眼行为异于流俗,被视为不正,清代戴名世《庆历文读本序》就有:

“余孤行侧出,为世所弃。

C.蛮酋,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我国古代将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蛮”,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D.关张,分别指东汉末年蜀国名将关羽和张飞,其中关羽死后,逐渐被神化,清代是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大眼出身贵族,但少时历经坎坷。

他是仇池国首领杨难当的孙子,但因侧出,而不被宗族亲属重视,时常忍饥受冻。

B.杨大眼灵活应变,善于抓住机会。

当尚书李冲不同意任用他时,他主动请求展现自己善于奔跑的才能,最终获得了认可。

C.杨大眼身先士卒,有勇有谋。

身为将帅,他经常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在他出任荆州刺史时曾射杀蛮人以警示诸蛮,蛮人不敢为乱。

D.杨大眼识字不多,但悟性高。

他为官时,文书写作都是口授完成的;经常叫人来念书,他在一旁听,听到的都能理解记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5分)

(2)召诸蛮渠指示之曰:

“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

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

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

②翠微:

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

③秦城:

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听到的钟声,还有那青翠欲滴的山色。

E。

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15.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因为官职大小的缘故,而嘲笑那些拜师学习的人的句子是:

,。

(2)《爱莲说》中,作者以菊花与莲花作对比,指出莲是花中君子,描写菊花的句子是:

菊,。

(3)《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子是: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真正的思想家寥若晨星,孔子就是集夏商周三代礼文化之大成,又开启中国经学思想体系的思想家之一。

②乘风村村支书连习兵经常召集大家开民主生活会,有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当面讲清楚,并做批评和自我批评,所以很多难题都化险为夷。

③《本草图经》中的年代较早的一些版画,因为出于各地画师之手,风格判若云泥,精粗详略也有差异,但总体水平较高。

④吴建民收放自如的发言风格,给中外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批评了对方,还能让人家给他鼓掌,其机敏睿智可由此管窥蠡测。

⑤陈德利依然记得,晚年时父亲常常徜徉在灯火通明的共青城大街上,看着行人如织、车水马龙的景象,露出欣慰的微笑。

⑥青年画家刘子展认为,国人审美水平不高,主要是因为阅读量太小,其次是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人们的审美和价值判断。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B.杭州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重镇和商贸中心,千百年来,从白居易到苏东坡,从西湖到大运河,杭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说引人入胜。

C.虽然雨水赶退了高温,但此轮降水持续时间长,气象专家提醒注意防范雷电以及强降水可能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和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

D.珀迪不仅是运动员,还是演员、作家和服装设计师,她很好地诠释了残奥会,而身材高挑的她也被导演组称作残奥会开幕式上的“吉赛儿·邦辰”。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要欣赏动人的景致,莫如去北海。

,。

,,宛如一幅黑白相间的水墨画。

①琼岛高拥,堆砌成一座玉山

②湖面结着一层厚厚的冰,变成一面数百亩的大圆镜

③尤其是五龙亭,更映现得玲珑剔透

④山上的老柏,被雪映成了黑色

⑤北岸的楼阁树林,全成了玉琢的

⑥若由北岸看南岸,更有趣了

A.①④②⑤⑥③B.②⑤③⑥①④C.②③⑥①⑤④D.⑤⑥②③①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据说,清明这一天要放风筝。

有些地区还举办放风筝比赛,认为风筝的高低是年景好坏的标志,①。

相传历史上的第一只风筝,是春秋时代的匠师公输班制造的。

按其构造,风筝一般有硬膀、软膀、排子、长串、桶形等区别,为了增强娱乐性和趣味性,②,如风琴、笛哨、锣鼓等。

③,以北京、天津、潍坊和南通最为著名。

21.2016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在国家图书馆发行了《全民阅读》特种邮票,请仔细观察下面的邮票,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1)请简要描述邮票的主题图案(邮票文字信息除外)。

(4分)

(2)请拟一则广告语配合宣传“全民阅读”,以体现世界读书日的精神和理念。

(不超过15个字)(2分)

四、写作(60)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被媒体称为“超级富豪”的上市公司易事特的董事长何思模,对孩子教育极严,甚至有些苛刻。

何思模说:

“我的儿子不是富二代,我要让他变成创二代。

他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做业绩,赚工资,才能有他的地位。

”他的儿子十八岁之后,跟他要的每一分钱,包括学费,都要打借条,以后要自己挣钱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