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
2
16.一个整数的所有正约数之和可以按如下方法求得.如:
6=2×3,则6的所有正约数之和(1+3)+(2+6)=(1+2)×(1+3)=12;
22
12=22×3,则12的所有正约数之和(1+3)+(2+6)+(4+12)=(1+2+22)×(1+3)=28;
22
36=22×32,则36的所有正约数之和
221+3+9)+(2+6+18)+(4+12+36)=(1+2+22)×(1+3+3)=91.参照上述方法,那么200的所有正约数之和为
(A)420(B)434(C)450(D)465
为S(cm2),则⊙O的面积S与圆心O运动的时间t(s)的
函数图象大致为
f(x)=3.5
D)139
A)23
B)75
C)77
2
20.已知抛物线yax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2,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
①抛物线过原点;
②4abc0;
③abc0;
④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b);
5当x<2时,y随x增大而增大.
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④⑤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k
1.如右图,直线AB交双曲线y于A、B,交x轴于点C,B为线段AC的中点,过
x
点B作BM⊥x轴于M,连结OA.若OM=2MC,S⊿OAC=12.则k的值为.
113
3.已知a>b,如果+=,ab=2,那么a-b的值为
ab2
4.如图,在Rt△OAB中,OA=4,AB=5,点C在OA上,AC=1,⊙P的圆心P在线段BC上,且⊙P与边AB,AO都相切.若反k
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圆心P,则k=.
x
5.如果m、n是两个不相等的实数,且满足m2m3,
n2n3,那么代数式2n2mn2m2015.
6.如右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ODEF和四边形
ABCD都是正方形,点F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边DE上;
k
反比例函数yk(k0,x0)的图象过点B、E.若AB2,则k的x
值为.
7.如图,△ABC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C=90°,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EF.则tan∠CAE=.
3
8.如图,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Q是以C(0,-1)为圆心、
4
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过Q点的切线交线段AB于点P.则线段PQ的最小值是
AD
AD
BEC
9.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以点B为圆心,BA为半径的圆弧与BC交于点E,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AB6,则扇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A
k
的双曲线yx0同时经过点B,
x
且点A在点B的左侧,点A的横坐标为2,AOBOBA45,则k的值为.
三、解答题:
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本题满分10分)
问题背景:
如图(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与BC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
(1)实践运用:
如图(b),已知,⊙O的直径CD为4,点A在⊙O上,∠ACD=30°,B为弧AD的中点,
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的最小值为.
(2)知识拓展:
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
2.(本小题满分14分)
2
已知,如图(a),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x1,0),B(x2,0),C(0,-2),其顶点为D.以AB为直径的⊙M交y轴于点E、F,过点E作⊙M的切线交x轴于点N.∠ONE=30°,|x1-x2|=8.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
(2)连结AD、BD,在
(1)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ABP与⊿ADB相似?
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如图(b),点Q为上的动点(Q不与E、F重合),连结AQ交y轴于点H,问:
AH·AQ是否为定值?
若是,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于点
3.(本题满分14分)阅读资料:
小明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他在学习了有关圆的切线性质后,意犹未尽,自己又查阅到了与圆的切线相关的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已知PC是⊙O的切线,AB是⊙O的直径,延长BA交切线PC于P.连接AC、BC、OC.
因为PC是⊙O的切线,AB是⊙O的直径,所以∠OCP=∠ACB=90°,所以∠1=∠2.又因为∠B=∠1,所以∠B=∠2.
在△PAC与△PBC中,又因为∠P=∠P,所以△PAC∽△PCB,
PA所以PA
PC问题拓展:
(Ⅰ)如果
综合应用
(Ⅱ)如图3,在⊙O中,已知PC是⊙O的切线,C是切点,弦AB的延长线交PCP.
1)当PC=12,且AB=PA时,求PA的值;
2)连接BC,AC,取BC的中点D,连接PD交AC于
点E.求证:
PC2
PA2
CE
AE
图1
4.(本题满分14分)
如图1,在菱形OABC中,已知OA=23,∠AOC=60°,抛物线y=ax2+bx+c(a≠0)经过O,C,B三点.
(Ⅰ)
(1)求出点B、C的坐标,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Ⅱ)如图2,点E是菱形OABC的对角线的交点,点F是AB的中点,点P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1)当OP+PC的值最小时,求出点P的坐标;
(2)在
(1)的条件下,连接PE、PF、EF得△PEF,问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M、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EF相似?
若存在,请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本题图满分12分)
5.阅读资料: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由勾股定理得
222
AB2x2x12y2y12,所以A、B两点间的距离为
AB(x2x1)2(y2y1)2.
我们知道,圆可以看成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x,y)为圆上任意一点,则A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
②是否存在到四点O、P、A、B距离都相等的点Q?
若存在,求Q点坐标,并写出
6.
(本题满分14分)
D、C两点,连接AC、BC.已知A(0,3),C(3,0).(Ⅰ)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tan∠BAC的值;(Ⅱ)在(Ⅰ)的条件下:
(1)P为y轴右侧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A,过
点P作PQ⊥PA交y轴于点Q.问:
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相似?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设E为线段AC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DE,一动点M从点D出发,沿线段DE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E点,再沿线段EA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
A后停止,当点E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在整个运动中用时最少?
7.(本题满分13分)
阅读理解:
我们把满足某种条件的所有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
例如: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问题:
如图1,已知EF为△ABC的中位线,M是边BC上一动点,连接AM交EF于点P,那么动点P为线段AM中点.
理由:
∵线段EF为△ABC的中位线,∴EF∥BC,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
动点P为线段AM中点.由此你得到动点P的运动轨迹是:
.知识应用:
如图2,已知EF为等边△ABC边AB、AC上的动点,连结EF;若AF=BE,且等边△ABC的边长为8.求线段EF中点Q的运动轨迹的长.
拓展提高:
如图3,P为线段AB上一动点(点P不与点A、B重合),在线段AB的同侧分别作等边△APC和等边△PBD,连结AD、BC,交点为Q.
(1)求∠AQB的度数;
(2)若AB=6,求动点Q运动轨迹的长.
8.(本题满分13分)
32
如图1,抛物线y(x2)2n与x轴交于点A(m-2,0)和B(2m+3,0)
5
(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连结BC.
(1)求m、n的值;
(2)如图2,点N为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且位于直线BC上方,连接CN、BN.求△NBC面积的最大值;
(3)如图3,点M、P分别为线段BC和线段OB上的动点,连接PM、PC,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PCM为等腰三角形、△PMB为直角三角形同时成立?
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
本题满分12分)阅读材料: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x0,y0)到直线AxAx0By0C.
A2B2
例如:
求点P0(0,0)到直线4x3y30的距离.解:
由直线4x3y30知,A4,B3,C40
30距离为d
ByC0的距离公式为:
()
∴点P0(0,0)到直线4x3y
3,
3033
42325
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1:
点P1(3,4)到直线y
3x5的距离为
44
问题2:
已知:
⊙C是以点C(2,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C与直线
相切,求实数
b的值;
问题
3:
如图,设点P为问题2中⊙C上的任意
一点,点
A、
B为直线3x4y50上的两点,且
AB2,
请求出SAB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y
3xb
10.(本题满分14分)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经过坐标原点O,且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
M(4,0),N(0,3)两点.已知抛物线开口向上,与⊙线的顶点,抛物线的对称轴经过点C且垂直x轴于点
(1)求线段CD的长及顶点P的坐标;
(2)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3)设抛物线交x轴于A、B两点,在抛物
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S四边形OPMN8SQAB,且△QAB∽△OBN成立,若存在,请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