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380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docx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docx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作者:

佚名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

  更新:

2007-6-27    

 一、历史轮廓和历史走向

     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意识的无产阶级战士,也使广大的民众认识到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广大民众迫切需要先进阶级的出现。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共产党成立之后,在各地建立了分部,创办了多种进步杂志,在工人农民学生中宣传马列主义,提高人民觉悟,扩大共产党的影响。

在党的二大上正式公布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阐明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和革命动力,规定了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

     为中国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从1922年到1925年,共产党领导了两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工人运动,提高了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威望。

此时的国民党由于长期的派系纷争,内耗严重,孙中山认识到国民党急需改组,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在“新三民主义”的政治基础上,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在1926年到1927年,为了打倒列强,结束军阀混战的国内格局,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国共联合开始北伐。

     北伐战争成功的摧垮了北洋军阀主要派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就在北伐战争收获颇丰的情况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了独吞胜利的成果,开始伙同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策划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量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而这时共产党发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忽略对革命武装的掌握,在反革命的进攻下无能为力,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失败。

     二、重大历史事件

     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中共一大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中国的先进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中国正在发展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他们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革命道理,组织工人进行斗争。

在这个基础上,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党的早期组织,这些地方分别是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

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共产主义者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

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有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等12人,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当时,对党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

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由于发现了特务,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嘉兴南湖上的一条红船上举行。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

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一大”选举的党的领导机构为中央局。

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达和张国焘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斗争的实践,对中国社会和革命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化。

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根据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理论,指出远东各被压迫国家人民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把会议的精神带回了国内。

“二大”正是党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召开的。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

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制定出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这个纲领作为党的最高纲领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但是,如何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确定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党的第一个纲领对此没有给予解决。

       

     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邓中夏、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李汉俊、李大钊、向警予(女)为候补委员。

陈独秀被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为委员长,张国焘为中央组织部部长,蔡和森为中央宣传部部长,向警予为中央妇女部部长。

       

     大会通过了重要文件《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对象,指出:

当前的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是:

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党的“二大”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破天荒的举动。

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刚刚一年,就解决了这个基本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它说明,只有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3、中共党史上的第一个党章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党的正式创立。

但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这次会议,只通过了一个500多字、内容简略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并没有制定党的章程。

因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准备有限,又是在秘密的状态下召开的。

处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政治纲领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直至消灭阶级区分。

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和最高纲领,但这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党章,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党章实际上是在一年以后召开的二大上制定出来的。

从1921到1922年,经过一年的实践,党参加了一些国内的政治活动,深入工人群众,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国情,然后认识到了在中国要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实际的。

因此对党的纲领做了重大修改,把它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低纲领就是推翻封建制度,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最高纲领就是在实现了最低纲领之后再来为将来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思想的升华,标志着我党第一个党章的创立。

这部党章共六章,二十九条。

除第一次明确提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外,还第一次详尽地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等,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正式党章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的最后完成。

从此这个年轻的政党有了自己的立党之本和最高的政治行为规范。

(第一部党章全文收录于《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第508至510页)

     4、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主要工作。

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建立了分部。

劳动组合书记部还创办刊物,开办补习学校,派党员深入到工人群众当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觉悟。

在它的领导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增加工资举行大罢工,前后持续时间约4个月,迫使港英当局屈服。

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有组织的较量,罢工的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勇气,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1922年9月,安源路矿17000余人,在刘少奇、李立三的直接领导下,为保障自身权利,改良生活待遇举行大罢工,迫使路矿当局承认了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最终取得了胜利。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20000多名工人举行总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

工人运动由此转入低潮。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它显示了党的组织发动能力,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力量。

但是,它也清楚地告诉中国共产党人,中国革命仅靠无产阶级,不进行武装斗争是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的。

     4、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1年共产党成立之后,其势力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全国范围的影响还是有限,而这时的国民党由于派系纷争,内耗也很严重,帝国主义分别扶植不同的军阀,连年混战。

为了扫除军阀,实现国内的和平稳定,国共在前苏联的帮助下,进行了第一次合作。

     在党的二大后举行的西湖特别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了与国民党进行党外合作的方针。

在党的三大上,正式确定了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孙中山主持了大会。

这次大会是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召开的。

到会的165名代表中,有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瞿秋白、林伯渠等23人。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相同,是两党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章程》,改组了国民党,确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可以以个人资格参加国民党,并变过去的个人集权制度为民主主义的集中制。

这次大会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工作,改组后的国民党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它是以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正式开始。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共和共产国际帮助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为革命军队培养造就了一批军政人才;工农运动得到大力开展;中共四大以后,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把革命推向高潮。

        

     但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加剧,特别是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

1925年3月和5月,蒋介石制造了旨在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加深了国共合作的危机。

1927年后蒋介石加紧了反革命扩张。

中共虽然召开了五大,力图挽回局面,但未能真正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大革命遭到惨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

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5、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从此,上海工人阶级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通过各种形式组织起来,为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建立人民的政权,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军阀统治,配合北伐进军,先后于1926年10月、1927年2月和3月,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第一、第二次武装起义由于缺乏经验、准备不足等原因而失败。

     1927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召开联席会议,专门建立了由陈独秀、罗亦农、周恩来、赵世炎、汪寿华等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作为领导进行起义的最高决策机构。

在特委会领导下,扩大工人武装起义力量被放在首要地位,全市建立了一支3000多人的工人武装纠察队,并根据特别军委制定下达的《武装起义训练大纲》抓紧进行军事训练,工人纠察队的整体军事素质和各级指挥员的指挥水平有了迅速提高。

     3月16日,特别委员会决定建立武装起义总指挥部,总指挥周恩来、副总指挥赵世炎,总指挥部设在闸北。

     1927年3月21日12时,上海上空响彻汽笛声和钟声,上海80万工人阶级及其3000多名工人纠察队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总罢工,开始第三次武装起义。

汽笛声和钟声过后,工厂机器停转,水陆交通断绝。

起义队伍浩浩荡荡地向指定地域集结,下午一时起同时对各战区的敌人发起猛烈进攻,整个上海枪炮声四起,喊杀声震天。

经过激烈巷战,南市首先告捷,接着捷报频频传至武装起义总指挥部,当天晚上,除闸北外,其余6个地区相继解放。

闸北是敌人防御力量最强的地区,有多处军事据点,武装起义爆发后,攻打闸北的1400多名上海工人纠察队员,将敌人压缩在北火车站、商务印书馆俱乐部和天通庵车站三处,起义总指挥周恩来亲临战场,进行指挥,战至22日傍晚,终于肃清了闸北之敌。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经过30小时的激烈战斗,解放了除租界以外的整个上海市区,消灭北洋军阀部队3000多人和2000多名武装警察,缴获大批武器装备。

上海工人和群众300多人在起义中献身,负伤千余人。

上海工人阶级用鲜血和生命换取了这次起义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6、北洋军阀的混战

     北洋军阀是清末和民国初年袁世凯建立的封建买办军阀集团。

1895年,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编陆军",归北洋大臣李鸿章节制。

1901年,袁世凯因出卖维新派和镇压义和团,被任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所建新军称为北洋军。

1905年,北洋军六镇练成,形成北洋军阀武装政治集团。

1912年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建立控制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北洋军阀统治。

1916年,袁世凯病死,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三系分别受到英美日等列强的支持,从而展开了北洋军阀的混战。

     北洋军阀直系首领为冯国璋,后为曹锟、吴佩孚,受英美支持。

皖系首领为段祺瑞,奉系首领为张作霖,都以日本为后台。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英美支持的直系打败了日本支持的皖系,段祺瑞下野。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再次获胜,奉系败退关外,直系军阀从此完全控制了北京的中央政权。

直系军阀独掌北京政权后,梦寐以求想当总统的曹锟,想立即驱逐徐世昌,由自己登台。

而吴佩孚主张召集旧国会,把黎元洪挖出来复位,用“恢复法统”的名义来作为过渡的办法,这样,可以使直系的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可以使总统和国会都成为直系手中的傀儡,也利于曹锟在黎元洪“补足任期”后,“名正言顺”地取得总统的位置。

1923年初,黎元洪已快满任期,曹锟本来再等几个月,也能顺当坐上总统的宝座,但是曹锟已经急不可耐,赶走了黎元洪,并演出了贿选总统的闹剧,在民国史上留下了丑恶的一页。

1924年张作霖发动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双方投入20万以上兵力,均出动了海、空军参战,战争的规模是近代军阀混战史上空前的。

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了曹锟,直系统治土崩瓦解。

接着成立了以段祺瑞为首的临时执政府,冯玉祥受到奉、直两派的夹击,被迫退往西北。

1925年至1927年,直系军阀吴佩孚被国民革命军击垮。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易帜,北洋军阀遂灭亡。

北洋军阀的统治从1912年算起虽只有17年,但由于连年内战,给人民带来空前灾难。

     7、北京政变

     冯玉祥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曾为直系立过很大功劳,但战后却受到吴佩孚的排挤.使冯玉祥对曹、吴十分不满。

加上曹锟贿选丑剧,激起全国反对,冯玉祥自然也十分反感。

同时孙中山对冯进行了争取工作,这样,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前,除直系外部有孙中山同奉系皖系结成的反直三角同盟,直系内部又有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的反吴三角同盟。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击奉军。

正当两军在前方相持,北京空虚之际,9月22日夜,冯玉祥下令部队回师北京,占领了火车站等地,包围了总统府.23日,冯胡孙通电呼吁和平。

24日,北京政府被迫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

曹锟在事先一点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抓住囚禁了起来,史称“北京政变”。

     政变后,冯玉祥等组织中华民国国民军,推举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迫使曹锟辞去总统职务,修改优待清室条件,驱逐清废帝溥仪出皇宫。

并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

吴佩孚见大势已去,只得下野,逃往南京。

后来冯玉祥又被皖、奉军阀排挤。

孙中山先生到了北京,冯玉祥已无力控制局势,请孙中山主持国事的打算也成空。

孙中山不久在北京病逝。

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京革命”,却以失败告终。

北京政变对全国特别是北方的政局发生了重大影响。

     8、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一方,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形成了统一战线。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特别会议,明确指出党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广东革命势力向北发展。

北伐战争的序幕是援湘作战。

1926年3月,唐生智起兵驱赶湖南军阀赵恒惕,遭到直系军队的功击,广东革命政府决定派兵援唐。

6月5日,国民党中央通过出师北伐案,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7月6日,通过国民政府出师宣言,表明了北伐的目的和正义性质。

7月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十万人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在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行动方针,首先向军阀吴佩孚部队盘踞的湖南、湖北进军。

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

在各界民众的支持下,北伐军高歌猛进。

进入湖北后,军阀吴佩孚企图凭借汀泗桥、贺胜桥的险要地势阻止北伐军的进攻。

经过浴血奋战,北伐军终于在8月下旬攻下汀泗桥、咸宁和贺胜桥,击溃吴佩孚主力,并在10月10日攻占武昌。

在战斗中,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叶挺更是被誉为北伐名将。

与此同时,北伐军向江西进军,经过艰苦战斗,11月占领九江、南昌,并一举歼灭了军阀孙传芳的主力。

同时,福建、浙江等省的军阀也纷纷倒向北伐军。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仅半年,就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控制了南方大部分省区。

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也控制了西北地区,并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

北伐战争的胜利大局已定。

北伐途中,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在广东、湖南、湖北等省领导工农群众积极参与运输、救护、宣传、联络等工作,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了有利保障。

就在全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北伐胜利进军之时,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面目暴露出来,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

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

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以及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9、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国第一所新型军事干部学校,名为“陆军军官学校”。

1924年6月16日军校在广州开学,因校址设在黄埔长洲岛,故通称“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诞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军校创办后,国共两党都选派重要干部到校任职。

孙中山先生亲自兼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国民党党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军校以孙中山提出的“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在国民党方面,黄埔师生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近40人。

在共产党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5人出自黄埔、十名大将中黄埔出身的占了3位、1955年授衔的57名上将中有黄埔师生9人。

        

     黄埔军校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在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在平定商团叛乱和东征、北伐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所向披靡,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埔师生再度携手,并肩作战,无役不从,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0、四·一二反革命事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6年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

1927年3月,帝国主义直接出兵镇压,制造了南京事件。

与此同时,蒋介石为了实现其反革命野心,积极寻找靠山,加紧同帝国主义、封建买办阶级勾结,密谋举行反革命政变。

4月上旬,蒋介石和汪精卫、白崇禧等人举行一系列的秘密反共会议。

接着,蒋介石纠集流氓、地痞组织“中华共进会”和“上海工界联合总会”,以反对上海总工会。

他又指使吴稚晖、钮永健、白崇禧、陈果夫等组织“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篡夺上海人民的政权。

4月9日晚,上海流氓头子杜月笙将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诱至家中杀害.蒋又,施展两面派的手法,一面以总司令部的名义发布文告,限制工会和工人纠察队的活动;另一面假惺惺地给工人纠察队送去亲自题写的“共同奋斗”的锦旗,来麻痹工人的警惕性。

在这紧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既不同蒋介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也不作应付突然事变的充分准备,而是一味妥协退让。

蒋介石利用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在无产阶级毫无戒备的情况下,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具体有白崇禧指挥,杨虎,陈群执行。

4月12日凌晨,早就作好准备的大批青红帮武装流氓冒充工人从租界冲出,向分驻上海总工会等处的工人纠察队发动突然袭击。

当工人群众奋起抵抗时,国民党第26军周凤岐部随即借口“工人内讧”,强行将工人纠察队缴械,解除了上海2700名工人纠察队的全部武装。

纠察队员仓促应变,死伤300余人。

驻在上海的帝国主义军队也纷纷出动,帮助蒋介石屠杀革命群众。

4月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并有10万余工人、学生和市民集会抗议。

会后,到宝山路周凤岐部请愿,提出发还工人纠察队枪械、释放被捕工人、严惩祸首、肃清流氓等要求。

当请愿队伍行至闸北宝山路时,突然遭到蒋介石军队的武装袭击,100多人牺牲,伤者不计其数。

接着,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