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268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docx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docx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

二、小麦

防治小麦病害

1.锈病。

小麦锈病是真菌病原引起的病害,是小麦生产上的最大威胁。

分条锈、叶锈和秆锈,其防治标准是:

返青期条叶锈病叶率为5%、抽穗前后叶条锈病率为100,4、扬花灌浆期秆锈病秆率为1%-5%。

在达到防治标准时,在发病初期应立即进行防治。

常用药剂为667平方米12.5%特普唑WPl5—30克、或15%粉锈宁WP50-'40克、或200/6粉锈宁EC40-50毫升、或15%粉锈宁WP50—60克+50%杀螟松30毫升,混合施药兼治吸浆虫、蚜虫、红蜘蛛等虫害。

2.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的病原茵是禾谷布氏白粉茵,为害小麦后,小麦光合作用降低,千粒重降低而减产。

返青期病株率15%或病叶率15%即达到防治标准。

常用药剂有50%托布律聊或700,4甲基托布津WPl000倍、25%多茵灵WP500倍,或667平方米15%粉锈宁WP50~H)克、200,4粉锈宁EC40~50毫克、或粉锈宁+杀螟松防治。

3.赤霉磊。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危害小麦是在小麦开花时花药开始形成穗腐,又称红头稳,籽粒干秕减产严重。

在田间发现病株率和病穗率达1%一3%应立即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第一次喷药最佳期是从小麦初花期至成花期,即5%-50%小穗开花。

据有关资料记载多茵灵和托布津效果较好。

常用药剂是667平方米80%多茵灵WP50克、或40%多茵灵WPl00克、或25%多茵灵WP200克、或80%多茵灵25%克+15%粉锈宁25克、或70%甲基托布津wP和500,4乙基托布津WP,两种都是75—100克。

4.纹枯病。

小麦纹枯痛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病原茵为禾谷丝核茵和立枯丝核茵,危害茎蘖,穗粒减少,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

小麦在返青拔节期病株率达15%左右应立即防治,常用药剂是667平方米5%升茵霉素ECl00~150毫升、或20%粉锈宁EC40,--50毫升、或20%稻脚青WPl25克拌细土或100,4稻宁WPl25克拌细土、或50%朴海因300倍。

防治小麦虫害

1.麦蚜。

麦蚜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在小麦整个生长期均能造成危害,刺吸小麦汁液造成小麦减产,危害小麦的蚜虫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四种。

当苗期有蚜株率达5%、扬花涣浆初期百株蚜量达500头就达到了防治指标.若小麦蚜虫天敌和蚜虫比例为1:

150时不需防治.否则就需防治。

麦蚜的天敌有瓢虫、草蛉、蚜茧蜂、食蚜蝇及蚜霉茵等。

常用药剂为667平方米400,4氧化乐果EC50毫升、25%氧乐氰EC30毫升、或90%7)-灵粉10克、或2.5%敌杀死ECl5—30毫克、或50%辛硫磷EC50"-75毫升等。

2.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一种世界性、毁灭性害虫。

幼虫在麦壳内吸食小麦子房或灌浆麦粒中浆液,造成小麦粒皱缩瘦秕,千粒重减少,产量降低。

雄虫多在麦株下部活动,雌虫常在高出麦株部位飞舞,交配产卵于麦穗上形成危害。

若标准网网捕10复次有幼虫5头或成虫10头就达到了防治指标。

常用药剂为667平方米406~4.5%敌马DP2千克、50%辛硫磷EC、400,4甲基异柳磷EC、800,4敌敌畏EC等100"-"200毫升,加水2千克帝】成毒土撒施,或2.5%敌杀死EC或其他菊酯农药30~50毫升。

3.麦红蜘蛛。

小麦红蜘蛛俗称火龙、红旱、麦虱,是世界麦区的重要害虫之一。

我国麦区常见麦蜘蛛有:

麦长腿蜘蛛和麦园蜘蛛,危害小麦后,造成植株矮小。

穗小粒轻,严重减产。

麦长腿蜘蛛干旱地发生严重,浇水可以防治,效果良好。

667平方米用硫磺悬浮剂250克、或40%氧化乐果ECl000倍喷雾。

4.黏虫。

黏虫俗称剃技虫、蚜妨、五色虫、夜盗虫,是一种杂食性、迁徙性、暴发性害虫。

当麦田幼虫达到15头/平方米时为防治指标。

防治方法,一是用糖醋液防治(糖1份、醋3份、水10份和0.1%敌百虫晶体配成);二是用药剂灭杀幼虫,常用药为50%辛硫磷ECloo沪1500倍、50%敌敌畏1500倍喷雾灭杀,或667平方米用25%灭幼脲1号CS30--,40克、或用15%粉锈宁50克+50%杀螟松30毫升。

三、防治小麦病虫注意事项

1.防治小麦病虫时一定要选择最佳防治期,按指标防治,发病初期、害虫三龄前及卵孵盛期为最佳防治期。

2.施药时667平方米用水量为30-50千克。

保证喷均匀不漏喷。

3.防治病虫时要综合防治,科学混用农药。

4.施药要加强防护,以免发生中毒,一旦中毒要立即到医院诊治。

三、玉米

1.1.2玉米大小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发生在叶鞘和苞叶上。

病斑多先由中下部叶片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迅速干枯,使植株青干早死,影响灌浆,减产可达15%一30%。

大斑病病斑边缘不明显。

呈青灰色菱形大斑,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成不规则形,长可达数十厘米。

潮湿时,病斑长出大量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小斑病的病斑小而多,一般长度不超过1em,宽度只限于两叶脉之间,近椭圆形,边缘较明显,赤褐色,中央近黄褐色,有时可见二三圈同心轮纹,潮湿时也可产生少量灰黑色霉。

1.1.3玉米瘤黑粉病

此病在整个玉米生长发育期均可发生。

当株高5~40om时即开始发生,在茎基部形成病瘤,直径有时可达十余厘米。

瘤外包有薄膜,初期银白色和淡红色,有光泽,后逐渐变为灰黑色以至黑色,最后薄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状物,即病原的厚垣孢子。

叶片、叶鞘有时也能受害,产生成串的小瘤。

雄穗的局部小花受害后肥肿呈长形束状物,里面充满黑粉。

黑粉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壤、肥料、病残组织内越冬。

新生的担孢子随风雨传播,由表皮和伤口侵入。

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吲哚乙酸刺激玉米细胞膨大和增殖,形成病瘤。

在玉米抽穗开花期蔓延最快。

全株性感染,局部性为害。

1.1.4玉米粗缩病

该病表现为植株矮化,茎秆变粗,节间缩短,叶色浓绿,后期不能抽出雄穗和雌穗。

发病主要因素是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玉米自幼苗至大喇叭口期均可表现病状。

与果园、树林、沟渠等杂草多的特殊环境相邻的玉米田重于其它玉米田,品种间和播种早晚发病程度均有差异,这与灰飞虱的数量、带毒率、迁移高峰期、喜食性等有关。

1.2综合防治

1.2.1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原玉米田应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二三年.可有效预防积年流行性病害的发生。

秋季将农作物秸秆、田埂杂草和农田周围坑、渠、沟中植物残体全部清扫干净,进行深埋或烧掉,减少病残体的越冬量。

这样可以大量消灭病残体上的病菌,减少春季初侵染源。

1.2.2深翻晒垡,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改善排灌条件秋季将土壤深翻后。

可将一部分病菌害虫深压土中,深度超过20em使压在下面的病菌和害虫无法存活。

通过晒土,可使部分病虫经冬死亡。

在黏土地拉沙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和通透性,促进

根系的生长。

通过兴修水利,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排灌水平,降低因旱涝引起的生长不良,提高植株抗逆性。

1.2.3选择适宜的杂交组合,优先选择抗病亲本在新品种推广前一定要先做试验,看该组合是否适应当地的条件,如生育期、抗大气干旱能力、抗风沙能力、抗盐碱性和制种户的技术接受能力等。

河西地处大陆深处,属荒漠性气侯.而繁制的玉米品种大部分来自海洋性气候带,若不做试验就大面积推广。

生理性病害严重,失败的可能性比较高。

特别是东北的许多品种,不抗大气干旱,在河西地区七八月份,许多品种的上部2~3片叶自然干枯.严重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

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或组合.也是减轻病害的重要环节。

1.2.4播前进行种子处理

一是晒种。

选择晴天上午将种子摊在水泥地面上暴晒2。

3天,可降低种子含水量,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生活力,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和寄生虫。

二是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这项工作最好由种子公司使用机械加工完成。

包衣后的种子应充分晾晒,干透后再包装。

药剂拌种应将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后同时拌入种子内,拌匀后闷种6h,摊开晾干即可播种。

这对地下害虫、瘤黑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2.5合理密植。

加强肥水管理

利用宽窄行种植模式。

紧凑型品种亩保苗5000株左右;舒展型品种亩保苗3000~4000株。

授粉后将父本全部割除,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

加强肥水管理,防止徒长和中后期缺水、脱肥,增加植株的抗病力,同时将病株中下部病叶及时摘除后深埋或烧毁。

1.2.6喷药保护

对大、小斑病,在抽雄前一周对中下部叶片进行喷药保护,效果较明显。

所用药剂有65%代森锌500倍液,50%退菌特、50%托布津等500~800倍液。

对瘤黑粉病,在植株40em高时即开始喷施三唑酮500倍液进行保护,一般连喷二三次,间隔6—7天。

药剂防治主要是作为消灭大田发病中心,预防病害流行,减轻

发病的一项辅助措施。

2玉米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2.1识别

2.1.1地下害虫’

为害玉米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地老虎类,个别地块中地蛆、蛴螬也时有发生,在地下水位高的潮湿盐碱地蝼蛄常有发生。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为害玉米的种子、根和根茎部,造成种子不能发芽出苗或出苗后死亡,田间出现缺苗断垄,严重时可造成全田无苗的残状。

金针虫属鞘翅目扣头甲科的幼虫,种类很多,在河西地区主要有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少量分布褐金针虫。

金针虫幼虫体细长,圆柱形,略扁,体长20~30mm,体壁光滑而坚韧,头和末节特硬,体色多为黄色或__黄褐色。

金针虫类主要为害作物的幼芽及种子,也可咬断出土的幼苗。

被害部位不完全被咬断,断口不整齐。

还可钻人大粒种子造成不能出苗,钻入豆类或薯块中取食为害,使被害作物逐渐枯黄而死。

地老虎类属鳞翅目夜蛾科.幼虫俗名地蚕或土蚕。

种类很多,在河西主要有两种,即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食性杂,以幼虫为害作物的幼苗、嫩茎、嫩叶,常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幼虫体长33~50mm,黑褐色或黄褐色。

小地老虎背部有两条深褐色纵带.臀板基部有一列小黑点.冈0毛间小黑点十余个。

黄地老虎背部有两大块黄褐色斑,小黑点较多,臀板基部及刚毛间都有。

成虫夜间出来活动,温度越高活动范围及数量就越大,对黑光灯和糖醋液有很强的趋性,可利用这两种趋性进行大面积诱杀。

2.1.2玉米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叫玉米钻心虫。

玉米螟成虫为黄褐色小蛾子,体长10mm左右,翅展20~26mm,雌蛾较雄蛾肥大。

幼虫初期头黑色,体乳白色。

老熟幼虫体长20。

30mm,头棕黑色,体背淡灰褐或淡红褐色,中央有一条纵线。

玉米螟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分布范围非常广。

刚孵化的幼虫先在嫩叶上爬行,取食叶片表面及叶肉,后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现不规则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

玉米打苞时,幼虫集中在上部l~3片叶或雄穗苞内咬食雄穗。

雄穗抽出后,长大的幼虫转移到雌穗上为害或蛀人雌穗附近的各节茎秆内蛀食,破坏组织。

一般年份减产10%以上,大发生年份损失更大。

玉米螟在河西一年发生l~3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或根茬内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力强,有趋光性。

幼虫具有趋糖、趋湿和背光、趋触(即体壁与植株组织接触的特性)四大特点。

为害部位隐蔽,对植株的损害程度较大。

2.1.3玉米红蜘蛛、玉米蚜

这两种害虫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体形微小。

以针状口器刺吸植物体。

吸取汁液;二是都喜欢高温、干燥的环境条件。

红蜘蛛主要为害叶片.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

并在叶背吐丝结网。

受害叶片初期出现黄白色小点,后期失绿枯干。

初孵化幼螨圆形,浅黄色,后变为橙红色。

玉米蚜主要为害心叶.也常在叶鞘和节间为害,后期主要集中在雄穗和雌穗部位为害。

喜欢幼嫩组织,有趋糖性。

使作物受粉受阻,营养不良,千粒重下降,降低产量。

2.1.4玉米枯心夜蛾

玉米枯心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

成虫体长15~20mm,翅展32~42mm,前翅暗黄褐色。

老熟幼虫26~40mm,体呈灰黄色,头、尾棕褐色或黑褐色。

在甘__肃河西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杂草丛中越冬,春季6月开始为害玉米。

幼虫性活泼,无假死性,有相互残杀习性。

从玉米茎基咬一圆孔蛀入,向上蛀食。

被害植株心叶枯死,能转移为害。

2.2害虫综合防治

2.2.1地下害虫防治

农业防治:

深耕细作,合理倒茬。

铲除地梗杂草,清洁田园。

合理施肥,不施未腐熟的肥料,减少产卵量。

及时灌水可减轻为害。

物理措施:

一是组织人工捕捉,二是利用黑光灯诱杀,对金针虫、地老虎、金龟甲、玉米螟、玉米枯心夜蛾均有很好的防效。

化学防治:

一是进行种子药剂处理或种子包衣。

未包衣的种子可用辛硫磷、异硫磷、对硫磷200g加水7.8kg拌种子100kg,拌匀后闷种子5~6h,摊开晾至半于即可播种。

二是进行药剂灌根。

用50%辛硫磷乳油、75%甲胺磷乳油等1500倍液进行灌根。

2.2.2玉米红蜘蛛、玉米蚜防治

秋冬季清洁田园,铲除杂草并集中烧毁;深翻整地,将越冬虫态翻人土中。

6月初开始注意检查玉米中下部叶片,发现红蜘蛛为害,将有虫叶片摘除烧掉后及时喷药进行防治。

选用药剂有40%氧化乐果乳油、1.8%的阿维菌素、蚜螨“一扫光”等,每10天一次,连喷两次,同时可防治蚜虫为害。

在喷药时若加入0.02%。

0.03%的有机硅助剂,效果可达95%以上。

2.2.3玉米螟、玉米枯心蛾防治

农业措施:

利用秸秆还田、青贮秸秆的方法消灭越冬虫态。

学措施:

玉米螟利用大喇叭口期心叶撒人颗粒剂的方法防治效果最好。

如使用0-3%辛硫磷颗粒剂、2。

5%西维因颗粒剂等,每株玉米用“三指一撮”的量撒入心叶即可。

玉米枯心夜蛾可结合防治地下害虫进行

药液灌根防治。

物理措施:

除利用黑光灯诱杀以外,可用糖醋液加少量农药进行诱杀,黑光灯每50亩一盏即可。

另外,还可用性引诱剂诱杀。

可起到一定效果。

生物防治:

选择适宜的时机释放赤眼蜂和喷施白僵菌液或撒施白僵菌颗粒剂,效果明显。

2.2.4害虫综合防治应注意的事项

一是重视预测预报工作。

抓住有效时机,在害虫抵抗力最弱的时候及时防治。

二是种子一定要进行包衣处理.未包衣的种子要由制种公司统一进行药剂拌种。

三是药剂的选用应由公司统一配发,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组织制种户进行联防。

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措施要进行大面积联合实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四、白菜

1苗期f立秋~自露)

1.1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种,淘汰秕籽。

用瑞毒霉、拌种双、百菌清等药拌种,也可用冷水浸种15分钟,以消灭种传病菌。

1.2适期播种。

立秋前后播种为好。

气温下降、降雨次数多可适当早播。

1.3以水防病。

坚持“三水齐苗,五水定棵”和追施提苗肥的治病措施。

防治病毒病的成功经验是白菜苗期小水勤浇降低地温,保证幼苗迅速生长。

还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硫铵5~7公斤l一2次。

1.4治蚜防病。

白菜幼苗出土至定苗,要认真除治蚜虫,以防传播病毒。

可喷50%敌敌畏或40%乐果looO倍液。

药剂治蚜每7天1次,连喷2~3次。

如发现其它病害,要认真防治。

2莲座期I白露一秋分)

2.1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

定苗前开沟施肥,亩施优质腐熟肥l000公斤,加施碳铵15公斤或硫铵8公斤。

施肥后浇水,随后中耕松土,适当蹲苗,促进生根,可提高对霜霉病、软腐病的抗病能力。

2.2药剂防治。

要及时检查病害虫害情况,封垄前认真普治1遍。

重点防治蚜虫、菜青虫,可用杀虫菌Bt乳液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600倍液喷洒;霜霉病用25%瑞毒霉12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防治;白斑病、黑斑病、炭疽病和菌核病用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喷洒防治。

3包心期(秋分一立冬)

3.1及时排灌。

白菜进入包心期要连浇2水,以后每隔7天浇l水,雨后要及时排水。

3.2防早衰。

及时追肥,秋分、寒露前后要浇3次稀粪水,按照“重、重、轻”的原则加施化肥。

氮肥不宜集中施,一般每亩1次施硫铵量不超过20公斤。

3.3及时防治病虫害。

田间潮湿郁闭,易发生霜霉病、黑斑病、炭疽病、白斑病,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喷后遇雨要补喷。

可选用前面提到的药剂,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注意防治菜青虫、夜蛾、种蝇,可用敌敌畏、乐果(每亩用药50毫升)或菊酯类药(每亩15—20毫升)。

如发生软腐病、黑腐病,应在发病初期喷洒每毫升含200~3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6~7天喷1次,连喷3~4次。

对轻病株可用70%敌克松500倍液灌根。

重病株应拔除,并带出深埋。

3.4适时砍菜。

砍菜过早影响产量,且菜体受热脱帮、易腐烂。

砍菜过晚,易受冻伤,不耐贮藏。

收获时要轻砍、轻拿、轻放。

1发生规律

为害秋白菜的地蛆,是萝卜蝇的幼虫,萝卜蝇每年发生l代,以蛹在土中越冬,休眠期长达lO个多月。

第2年成虫发生期,主要从8月上旬,一直延续到9月下旬为止,8月中、下旬为发生盛期。

2防治方法

2.1防治成虫。

当雌雄虫之比接近1:

l或成虫量突然增加时,为防治成虫适期。

可进行诱杀,即:

糖O.50公斤、酬1公斤、水7.5公斤,敌百虫20克,制成混合液,于8月上旬,在田间每隔8—10米挖1个碗大的坊,坑内放入.1个塑料袋,倒入混合液100克,每隔10天左右添1次混合i液可诱杀大量的成虫。

发现成虫量突然增加时,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lOoo倍液或80%的敌敌畏l000倍液,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2防治幼虫。

成虫盛期后10天左右为产卵盛期,或当田间卵株率达10%时,即为防治幼虫适期。

2.2.1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要深施、施匀,与种子隔离。

2.2.2播种时,每埯随种子撒4~5粒食盐,可防止生蛆。

2.2.3用细砂或过筛子的细炉灰渣子15~20公斤、2.5%敌百虫粉0.5公斤,拌匀后撒到白菜根的四周,可防止地蛆蛀入白菜根部。

2.2.4追施氨水也可防止地蛆的发生。

白菜定植后30天左右,用氨水l公斤,加水100公斤,搅拌均匀后灌根,每埯灌入150~200克。

或者结合秋白菜灌水,将氨水慢慢倒入

流水中进行沟灌。

2.2.5发生地蛆为害时,可用90%晶体敌百虫looO倍液或40%乐果乳油l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灌,每株灌药液200克左右,使药液从白菜心流到根际周围,保证根部土壤湿润。

一般灌根l~2次,可杀死地蛆。

五、油菜

一、油菜菌核病

1.为害与发生特点。

油菜菌核病主要为害油菜的茎、叶、花和菜荚,以茎秆受害损失最大。

苗期发病,先从幼苗的基部发生软腐,以后扩展到全苗,叶片变青灰色似烫伤状腐烂,常常引起成团枯死或整窝枯死。

成株期发病,茎秆受害后,病部出现淡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干燥时表皮破裂象麻丝,后期病秆腐烂成空心,并生有白色菌丝和鼠屎状菌核。

油菜籽受害,褪色变白,种子瘦瘪,无光泽。

根据观察,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盛期一般出现两次,一次在11月下旬到12月,一次在次年的3~4月(此期正值油菜易感病的花期,也是油菜受害的主要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又遇多雨、潮湿、温暖的天气,油菜菌核病将发生严重。

2.防治方法。

首先,选用抗病丰产良种,茎秆坚硬、抗倒伏、花期短的品种,能控制或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危害。

其次,通过筛选、水选,清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然后用10%的食盐水选种,清除漂浮的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

第三,适时喷药保护,控制菌核病的发生。

用药时间有两个:

一次是在11月下旬左右,第二次是在3月中下旬。

药剂可选用速克灵、多菌灵、克菌清等农药在剐始花时喷治,隔7天再防治一次;或选用25%

富力库或30%爱苗乳油3000倍液喷雾。

二、油菜蚜虫

1.为害与发生规律。

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和桃蚜两种。

丽种蚜虫在冬季田间(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都有发生,秋季迁人油菜田。

发生盛期一般是在10~11月中旬。

因此,油菜播栽越早,从其他作物上飞来的蚜虫越多,受害就越重。

萝卜蚜由于适温范围比桃蚜广,故秋后油菜上以萝卜蚜居多,而春季又以桃蚜居多。

如果秋季和春季天气干旱,往往能引起蚜虫大发生;反之,阴湿天气多,蚜虫的繁殖受到抑制,发生危害则较轻。

2.防治方法。

防治油菜蚜虫,应以药剂防治为主,抓住三个时期施药:

第一次是在苗期(3片真叶),第二个时期是在本田的现蕾初期,第三个时期是在油菜植株有一半以上抽薹高度达10厘米左右时。

结荚期也应注意防治蚜虫,如果数量较大,仍要施药防治。

药剂可选用40%巨雷乳油1000~1200倍或20%好年冬乳油1000~1500倍液。

三、跳甲和猿叶甲

1.为害和发生规律。

为害油菜的主要是黄曲条跳甲。

成虫、幼虫都可为害,幼苗期受害最重,常常食成小孔,造成缺苗毁种。

成虫善跳跃,高温时还能飞翔,中午前后活动最盛。

油菜移栽后,成虫从附近十字花科蔬菜转移至油菜为害,以秋、春季最重。

猿叶甲又名黑壳甲、乌壳虫,为害油菜的主要是大猿叶甲,以成虫和幼虫食害叶片,并且有群聚为害习性,致使叶片千疮百孑L。

每年4~5月和9~10月是为害高峰期,油菜以10月左右受害重。

2.防治方法。

跳甲和猿叶甲可一并防治,重点防治跳甲兼治猿叶甲。

药剂可用40%巨雷乳油800~10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800一1000倍液,或4.5%宝绿宝乳油1500倍液。

四、油菜白锈病和霜霉病

1.为害和发生特点。

油菜白锈病:

叶片受害后,在叶背面长出稍隆起、白色有光泽的脓疮状病斑;幼茎和花轴受害后,肿大弯曲呈“龙头”状,上生白色疮斑。

油菜霜霉病:

为害叶片,当空气潮湿时叶背长出一层象霜一样的霉层。

此病先从底叶发病,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植株枯萎。

花梗被害后变肥肿,形似“龙头拐杖”,并有霜状霉层。

油菜自锈病和霜霉病都是专性寄生菌,它们的侵染和传播过程基本相同,通过风雨传播为害。

春季油菜开花结荚期间,遇寒潮频繁、时冷时暖的天气发病严重。

2.防治方法。

除了加强农业技术措施外,主要是药剂保护。

发病初期,选用43%大生富悬浮剂600~800倍液;已经发病的,选用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500一600倍液。

六、大豆

l大豆孢囊线虫病

1.1症状

在大豆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

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

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严重地块大面积枯黄,叶柄及茎顶部也呈淡黄色,花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的叶片于枯、脱落,全株枯死。

1.2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危害

孢囊线虫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显著减少或没有根瘤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白色或黄白色突起的小颗粒,大小约0.5毫米。

即孢囊,内藏的卵、胚胎卵和少数幼虫以孢囊在土壤里和寄主根茬内土壤中越冬,还以含线虫的土混杂于种子内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侵染来源。

越冬线虫在大豆开花前后侵入大豆根内,7月间形成第二代进行再传染,被害大豆地上部矮小,叶片由下向上黄化,生育停滞,结荚减少甚至不结荚,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严莺时可造成大豆在生长前期即干枯死亡,或全株枯死。

1.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措施:

一是实行轮作,防止重迎茬。

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或6年以上轮作。

增施肥料:

增施底肥和种肥。

增强植株抗病力:

叶面喷肥对增强植株抗病也有明显效果。

或增施有机肥和绿肥可以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大豆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

而且能促进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的增长,可减轻孢囊线虫的危害,增加大豆产量。

选种抗病品种:

是孢囊线虫重发生区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

药剂防治措施:

一是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药种比为1:

75;呋喃丹颗粒剂每公顷75-90公斤,或5%涕灭感颗粒剂每公顷40.60公斤。

药同种肥一同下地。

二是用35%的乙基硫酸磷或35%的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

或用种子量的2%的大豆根保剂拌种。

田问防治:

苗期喷硼钼微肥或大豆黄萎叶喷剂。

2大豆根腐病

2.1大豆病害发病条件

2.1.1寄主的抗病性

无论是抗病品种、耐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大豆疫霉均可浸染并在根或茎组织内形成卵孢子,但在抗病品种上,大豆疫霉侵染24小时便停止扩展。

且形成的卵孢子较少。

2.1.2土壤湿度和温度

大豆疫霉只能以游动孢子直接侵染寄主发病,而游动孢子的释放和运动必须具有流动水,因此.土壤水分是影响发病和严霞度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低洼、易积水的粘土型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