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害防治全套章节单元测试.docx
《作物病虫害防治全套章节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病虫害防治全套章节单元测试.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病虫害防治全套章节单元测试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答案
1.昆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
(1)成虫体躯明显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通常有1~3个单眼。
(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有3对胸足,一般有两对翅。
(4)腹部多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具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
(5)中后胸及腹部1~8节两侧各有1对气门,是昆虫呼吸器官在体外的开口。
(6)虫体被一层坚硬的体壁所包围,形成“外骨骼”。
(7)昆虫由卵变为成虫,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器官和外部形态的变化过程。
2.简述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举例说明常见昆虫触角的类型。
答:
昆虫的触角由柄节、梗节、鞭节3部分构成。
常见昆虫触角的类型有:
⑴刚毛状,如蜻蜓;⑵丝状,如蝗虫;⑶串珠状,如白蚁;⑷锯齿状,如叩头甲;⑸栉齿状,如绿豆象雄虫;⑹球杆状,如多种蝴蝶;⑺羽毛状,如毒蛾;⑻膝状,如蜜蜂;⑼锤状,如郭公虫;⑽环毛状,如揺蚊雄虫;⑾具芒状,如蝇类;⑿鳃叶状,如金龟甲。
3.昆虫咀嚼式口器与刺吸式口器的构造、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有何主要区别?
答:
(1)昆虫的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5个部分组成。
为害植物时,常咬食叶、花、果、种子、茎、根等器官,造成孔洞、缺刻,甚至蛀空果实或种子。
如蝗虫、叶甲及多种蝶、蛾类幼虫。
防治这类口器的害虫,常用胃毒剂喷洒在植物表面或制成固体毒饵,害虫取食时,将食物与有毒物质同时摄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
(2)刺吸式口器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
上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延长成管状的喙,上、下颚各特化为1对口针。
为害植物时,上、下颚口针交替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使植物出现斑点、卷曲、皱缩、虫瘿等现象。
如蚜虫、叶蝉、飞虱等。
防治这类口器的害虫,常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喷洒在植物表面,药剂被植物吸收后,害虫取食含药剂的植物汁液入体内发挥杀虫作用。
4.简述昆虫胸足的基本构造,举例说明常见昆虫胸足的类型。
答:
(1)昆虫胸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附节构成。
(2)常见昆虫胸足的类型:
①步行足,如步甲的3对足;②跳跃足,如蝗虫的后足;③携粉足,如蜜蜂的后足;④游泳足,如龙虱的后足;⑤捕捉足,如螳螂的前足;⑥抱握足,如雄性龙虱的前足;⑦开掘足,如蝼蛄的前足。
5.简述昆虫翅的基本构造,举例说明常见昆虫翅的类型。
答:
(1)昆虫的翅主要由
①3缘:
前缘、外缘和内缘;
②3角:
肩角、顶角和臀角;
③4区:
腋区、轭区、臀区和臀前区构成。
一般翅面上有纵、横排列的翅脉。
有的种类翅面上还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横线及斑纹。
翅脉、横线及斑纹常可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2)常见昆虫翅的类型:
①覆翅,如蝗虫的前翅;②膜翅,如蜂类;③半鞘翅,如蝽象的前翅;④鞘翅,如瓢虫的前翅;⑤缨翅,如蓟马;⑥鳞翅,如蝶、蛾;⑦平衡棒,如蝇、蚊类的后翅。
6.昆虫体壁的构造与药剂防治害虫有何关系?
答:
了解昆虫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破坏体壁的结构和性能,提高药剂防治效果。
如在杀虫剂的原药中加入脂溶性化学物质制成乳油,或加入惰性粉制成粉剂,就是为了破坏体壁的不透性,使药剂通过体壁顺利进入体内而提高杀虫效能。
7.举例说明昆虫的主要生殖方式及特点。
答:
昆虫的主要生殖方式:
(1)两性生殖:
经过雌雄交配,受精后产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
如蝗虫、蝶、蛾类等。
(2)孤雌生殖:
卵不经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
如蓟马、棉蚜等。
(3)多胚生殖:
1个卵发育成多个胚,从而形成多个幼体。
如小蜂、茧蜂等。
(4)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孵化,直接从母体内产出幼体。
如寄生蝇、多数蚜虫等。
8.名词解释:
(1)变态:
昆虫从卵到成虫阶段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变化的现象称为变态。
(2)世代:
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世代。
(3)年生活史:
昆虫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称为年生活史。
(4)补充营养:
大多数昆虫羽化后,性器官尚未发育成熟,需要通过取食以满足性器官发育的营养称为补充营养。
(5)趋性:
昆虫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定向反应称为趋性。
(6)休眠:
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称为休眠。
(7)滞育:
由环境条件和昆虫遗传特性支配,造成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称为滞育。
(8)性二型现象:
有的昆虫除雌、雄第一性征不同外,在体形、体色等第二性征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现象。
(9)多型现象:
同种同性别昆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个体类型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10)孵化:
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幼虫或若虫冲破卵壳而出的现象称为孵化。
(11)化蛹:
末龄幼虫脱去最后1次皮变为蛹的现象称为化蛹。
(12)羽化:
昆虫的蛹或不完全变态昆虫的末龄若虫脱皮变为成虫的现象称为羽化。
9.药剂防治农业害虫幼虫的关键时期是什么?
为什么?
答:
药剂防治农业害虫幼虫的关键时期是低龄期或3龄以前如鳞翅目幼虫。
因为不同虫龄的幼虫在形态、食量、生活习性及对药剂抵抗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初孵幼虫体形、食量小,体壁薄,常群集、暴露取食,对药剂抵抗力弱。
随着虫龄的增加,体形、食量增大,体壁增厚,常分散、隐蔽取食,危害加剧,对药剂抵抗力增强。
所以,药剂防治幼虫的关键时期是低龄期,特别是在3龄前施药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10.举例说明常见昆虫幼虫和蛹的类型。
答:
(1)常见昆虫幼虫类型:
①原足型,如多种寄生蜂的早龄幼虫;②无足型,如蝇类;③寡足型,如金龟甲;④多足型,如蝶、蛾类。
(2)常见昆虫蛹的类型:
①围蛹,如蝇类:
②被蛹,如蝶、蛾类;③离蛹,如天牛。
11.环境条件对昆虫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答:
(1)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气流。
①温度主要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
②湿度主要影响昆虫的成活率、生殖力,从而影响昆虫种群的消长;
③光主要影响昆虫的活动与行为;
④气流主要影响昆虫的迁飞和扩散。
(2)生物因素包括食物因素和天敌因素。
①食物因素直接影响昆虫的成活率、生殖力和生长发育速度。
②天敌因素主要影响害虫的种群数量消长。
(3)土壤因素直接影响土栖昆虫的生存、活动和分布。
(4)人为因素:
①改变1个地区昆虫的组成;
②改变昆虫生存环境;
③直接控制害虫。
12.列表记载常见农业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及1~2种代表昆虫名称。
常见农业昆虫各目的主要形态特征及代表昆虫名称如下表
昆虫目的名称
主要形态特征
代表昆虫名称
直翅目
咀嚼式口器,下口式。
触角多为丝状,前胸发达。
前翅覆翅,后翅膜翅。
后足跳跃足,有的种类前足为开掘足。
雌虫产卵器发达,形式多样。
中华稻蝗虫、
东方蝼蛄
半翅目
刺吸式口器,从头的前方伸出,不用时贴放在头胸的腹面。
触角丝状或棒状。
前翅半鞘翅,后翅膜翅。
有些种类胸部有臭腺。
稻绿蝽、绿盲蝽
同翅目
刺吸式口器从头的后方伸出。
触角刚毛状或丝状。
前翅质地均匀,为膜质或革质,静止时呈屋脊状。
黑尾叶蝉、白背飞虱、棉蚜
缨翅目
体微小型。
锉吸式口器。
前后翅均为缨翅。
稻蓟马、烟蓟马
脉翅目
咀嚼式口器。
触角丝状。
膜翅,脉多如网。
丽草蛉、中华草蛉
鳞翅目
虹吸式口器。
触角丝状、羽状、球杆状、栉齿状等。
体翅密被鳞片,组成各种颜色或斑纹。
菜粉蝶、二化螟
鞘翅目
体壁坚硬。
咀嚼式口器。
触角多样。
前翅鞘翅,后翅膜翅折叠于鞘翅下。
金星步甲、铜绿丽金龟
膜翅目
咀嚼式口器或嚼吸式口器。
触角丝状、棒状或膝状。
前后翅均为膜翅。
小麦叶蜂、黄带姬蜂
双翅目
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
触角丝状、念珠状和具芒状。
前翅膜翅,后翅退化成平衡棒。
稻瘿蚊、豌豆潜叶蝇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症状:
是植物感病后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发生病变所表现的特征。
(3)病状:
植物感病后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
(4)病征:
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征。
(5)寄生性:
指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
(6)致病性:
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害的能力。
(7)抗病性:
不同植物对病原物的抗病能力。
(8)专性寄生物:
专性寄生物的寄生能力最强,自然条件下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也称为活体寄生物。
(9)病程:
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寄主发病的过程。
(10)侵染循环:
病害的侵染循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11)初侵染:
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后,在新的生长季节首次引起植物的发病过程称为初侵染。
(12)再侵染:
在同一生长季节内,由初侵染所产生的病原物通过传播又侵染健康的植株称再侵染。
2.举例说明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种类?
(1)变色变色是指植物的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
变色是由于色素比例失调造成的,其细胞并没有死亡。
以叶片变色最为多见,如花叶、斑驳、褪绿、黄化、红化、紫化和明脉等。
(2)坏死坏死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
多为局部小面积发生,如各种病斑、穿孔、叶枯、叶烧、疮痂、溃疡、猝倒和立枯等。
(3)腐烂是植物大块组织的分解和破坏,如干腐、湿腐和软腐等。
根据腐烂的部位不同又有根腐、茎基腐、果腐和花腐等。
(3)萎蔫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
主要由于植物维管束受到毒害或破坏,水分吸收和运输困难造成的。
病原物侵染引起的萎蔫一般不能恢复,萎蔫有局部性的和全株性的。
植株失水迅速仍能保持绿色的称青枯,不能保持绿色的称枯萎和黄萎。
(4)畸形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生长发生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病变,使被害植物全株或局部形态异常。
如矮化、矮缩、丛枝、皱缩、卷叶和瘤肿等。
畸形多由病毒、类病毒和植原体等病原物侵染引发的。
3.举例说明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种类?
(1)霉状物:
植物发病部位常产生各种霉,如真菌的菌丝、孢子梗和孢子在植物表面构成的特征,其着生部位、颜色、质地、疏密变化较大。
可分为霜霉、绵霉、灰霉、青霉、黑霉等。
(2)粉状物:
粉状物是一些孢子和孢子梗聚集在一起所表现的特征。
根据粉状物的颜色不同可分为锈粉、白粉、黑粉和白锈等。
(3)粒状物:
粒状物是在病部产生的形状、大小、色泽和排列方式各不相同的小颗粒。
如真菌的子囊壳、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和菌核等。
(4)脓状物:
是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中细菌性病害所具有的病征。
病部溢出的脓状粘液在气候干燥时形成菌痂或菌胶粒。
4.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有何重要区别?
侵染性病害:
是植物受到病原生物的侵袭而引起的病害。
侵染性病害除病毒性病害外,即有病状、又有病征。
在田间分布呈零星分布。
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子所引起的。
非侵染性病害只有病状、无病征,在田间分布是成片发生。
5.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细菌)、植物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植物病原线虫。
6.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有哪些?
(1)无性孢子的类型:
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2)有性孢子的类型: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7.鞭毛菌亚门主要特征及所致农作物病害有哪些?
鞭毛菌亚门真菌的营养体是单细胞或者是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有性繁殖形成卵孢子。
所致植物病害有稻苗绵腐病(绵霉属)、瓜果腐烂病、多种植物猝倒病(腐霉属)马铃薯晚疫病(疫霉属)、大豆霜霉病(霜霉属)、多种作物、杂草和十字花科植物白锈病(白锈属)等病害。
8.子囊菌亚门主要特征及所致农作物病害有哪些?
子囊菌亚门真菌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其他子囊菌的营养体都是分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在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束等;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常见的子囊果有子囊壳、闭囊壳、子囊腔和子囊盘。
所致植物病害有豆类、烟草、油菜白粉病(白粉菌属)、麦类白粉病(布氏白粉属)、小麦、大麦、黑麦、玉米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赤霉属)、甘薯黑斑病、甘蔗凤梨病(长喙壳属)、油菜菌核病(核盘菌属)。
9.担子菌亚门主要特征及所致病害有哪些?
担子菌亚门真菌的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
有初生菌丝(单核菌丝)和次生菌丝(双核菌丝)。
可以形成菌核、菌索和担子果等机构。
无性繁殖一般不发达,有性繁殖除锈菌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所致植物病害有小麦散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黑粉菌属)、高粱和玉米丝黑穗病、高粱散黑穗病、高粱坚黑穗病(轴黑粉菌属)、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矮腥黑穗病(腥黑粉菌属)、麦类秆锈病、小麦条锈病、小麦叶锈病、玉米锈病、向日葵锈病、花生锈病(柄锈菌属)。
10.半知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半知菌亚门真菌的营养体多为分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多数种类有性阶段尚未发现。
11..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有哪些性状?
(1)原核生物:
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微生物。
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以及无细胞壁的菌原体等。
能够侵染植物引起发病的原核生物称为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2)细菌的形态为: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无鞭毛、单极鞭毛、单极多鞭毛、双极多鞭毛、周生鞭毛
(3)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大小为0.5~0.8μm×1~3μm。
(4)革兰氏染色反应多数为阴性(红色),少数为阳性(蓝紫色)。
(5)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
其突出的特点是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每20~30min可以裂殖一次。
12.植物病毒病害有哪些主要症状特点?
病毒性病害的特点是只有病状,无病征。
其病状类型是黄化类型病毒病和花叶类型病毒病,拌随产生畸形、皱缩、斑驳、蕨叶、丛生、矮化等病状类型。
13.简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
(1)田间病株;
(2)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3)病残体;
(4)土壤;
(5)粪肥。
14.简述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
(1)病原物的致病性强、数量多并能有效传播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2)品种布局不合理,大面积种植感病寄主植物或品种,有时会导致病害的流行。
(3)环境条件包括气象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
只有长时间存在适宜的环境条件,病害才能流行。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复习思考题
1.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方法有哪些?
答:
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方法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主要方法。
2.植物检疫的工作范围是什么?
答:
植物检疫的工作范围:
植物检疫分为对内植物检疫(国内检疫)和对外植物检疫(国际检疫)。
对内植物检疫是由县级以上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实施。
对外植物检疫是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设在对外港口、国际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
3.确定检疫对象的原则是什么?
一是国内尚未发现或只在局部地区发生;
二是危险性大,一旦传入可能造成农林业重大损失,且传入后难以防治的;
三是能随植物及其产品、包装材料等远距离传播的。
4.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
答:
(1)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
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蜻蜓、螳螂、猎蝽、草蛉、虎甲、步甲、瓢甲、胡蜂、食虫虻、食蚜蝇等。
利用瓢甲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利用草蛉取食蚜虫、蓟马、棉铃虫卵、玉米螟卵、白粉虱等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2)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
常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是寄生蜂和寄生蝇类,寄生在害虫各虫态的体内或体表,以害虫的体液或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
(3)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
①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昆虫;
②天敌昆虫的大量繁殖和释放;如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③引进天敌昆虫如从国外或外地引进天敌昆虫防治本地害虫,是生物防治中常用的方法。
5.名词解释:
(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国家或地区由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的传入或传出,并防止进一步扩散所采取的植物保护措施。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在全面分析植物、有害生物与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农业措施,压低有害生物的数量,提高植物抗性,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的方法。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以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
(4)物理机械防治:
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5)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剂防治病虫草害的方法。
6.常用植物检疫检验方法有哪些?
(1)直接检验法:
随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运输传播的病、虫、杂草,如有明显的症状和容易辨认的形态特征的。
(2)过筛检验法:
对在作物种子或其他粮食中混有菌核、菌瘿、虫体、虫瘿、杂草种子的,多采用过筛检验法。
(3)解剖检验法:
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无明显病虫危害症状的,多采用解剖检验法。
(4)其他检验方法:
种子发芽检验、隔离试种检验、分离培养检验、比重检验、漏斗分离检验、洗涤检验、荧光反应检验、染色检验、噬菌体检验、血清检验、生物化学反应检验、电镜检验、DNA探针检验等。
7.加强栽培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内容?
(1)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2)中耕和深耕;
(3)覆盖技术;
(4)合理密植;
(5)加强田间管理;
8.怎样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作物病害?
(1)抗生作用的利用一种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称为抗生作用(拮抗作用)。
具有抗生作用的微生物称为抗生菌。
抗生菌主要来源于放线菌、真菌和细菌。
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例子很多,如利用抗生菌“5406”防治棉花苗期病害。
(2)交互保护作用的利用在寄主植物上接种亲缘相近而致病力较弱的菌株,能保护寄主不受致病力强的病原物的侵害的现象称为交互保护作用。
主要用于植物病毒病的防治。
(3)利用真菌防治植物病原真菌如木霉菌可以寄生在立枯丝核菌、腐霉菌、小菌核菌和核盘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上,利用木霉菌处理棉花种子,可有效减轻棉花黄萎病的发生。
9.机械防治措施主要有哪些内容?
1.捕杀法
根据害虫生活习性,利用人工或简单的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称为捕杀法。
如人工扒土捕杀地老虎幼虫,用振落法防治叶甲、金龟甲,人工摘除卵块等。
2.诱杀法
利用害虫的趋性,除用灯光诱杀外,还可利用害虫的趋化性,采用食饵诱杀,如利用糖、酒、醋毒液防治夜蛾类害虫。
利用害虫的栖息或群集习性进行潜所诱杀,如利用草把诱蛾的方法诱杀粘虫。
利用害虫的趋色习性,进行黄板诱杀。
如防治多种蚜虫、斑潜蝇等。
3.阻隔法
人为设置各种障碍,切断各种病虫侵染途径的方法,称为阻隔法。
如粮面压盖,纱网阻隔,土壤覆膜或盖草等方法,能有效地阻止害虫产卵、为害,也可防止病害的传播蔓延。
甚至可因覆盖增加了土壤温、湿度,加速病残体腐烂,减少病害初侵染来源而防病。
4.汰选法
利用害虫体形、体重的大小或被害种子与正常种子大小及比重的差异,进行器械或液相分离,剔出带病虫种子的方法。
常用的有风选、筛选、盐水选种等方法。
如剔除大豆菟丝子种子,一般采用筛选法;剔除小麦线虫病的虫瘿,油菜菌核病的菌核,常用盐水选种法。
第四章作物害虫防治技术
复习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地下害虫?
主要有哪些种类?
答:
地下害虫是指活动危害期间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地下茎、根等)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是农业害虫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类群。
我国已知地下害虫320多种,主要包括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
地老虎种类很多,为害农作物比较严重的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等。
蛴螬的常见种类有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等。
金针虫常见的主要有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此外,还有褐纹金针虫和宽背金针虫。
蝼蛄为害严重的有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
2.简述三种地老虎的分布及小地老虎的越冬特点。
答:
小地老虎属于世界性的大害虫,分布很广,国内各省均有发生。
黄地老虎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地区,常与小地老虎混合发生。
大地老虎仅在长江沿岸局部地区危害严重,北方发生较少。
小地老虎在我国由北到南每年发生1~7代不等,1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越冬分界线。
在0℃等温线以北地区,越冬代成虫从南方迁入;0~4℃等温线地区越冬代成虫主要从南方迁入;4~10℃等温线地区,能安全越冬,但越夏困难;10℃等温线以南地区冬季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能越夏,秋季虫源从北方迁入。
小地老虎为远距离迁飞害虫,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代成虫均由南方迁入。
3.简述蛴螬、蝼蛄、金针虫的为害状特点。
答:
蛴螬始终在地下为害,咬断幼苗根茎,断口整齐,使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蛀食薯类、甜菜的块根、块茎,影响产量和品质,而且容易引起病菌侵染,造成腐烂。
蝼蛄成、若虫都非常活跃,均喜欢取食各种农作物及蔬菜的种子和幼苗,特别喜欢取食刚发芽的种子,造成严重缺苗断垄;也咬食幼根和嫩茎,被害部常被咬成乱麻状,使幼苗生长不良或凋枯死亡。
特别是蝼蛄的活动力强,善爬善窜,常将表土层窜成许多隧道,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
金针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可为害农作物和蔬菜以及果树、林木幼苗等。
咬食种子的胚乳使之不能发芽;咬食幼苗根系或地下茎导致生长不良甚至枯死。
被害部很少被咬断,伤口不整齐而呈麻丝状,还能蛀食薯类的块根、块茎,诱发细菌性腐烂。
4.简述地下害虫的防治原则和措施。
答:
地下害虫种类多,食性杂,发生期长,尤以春、秋为害重,且隐蔽性强,多在地下或地面活动为害,是较难防治的一类害虫。
因此,防治上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虫情,因时因地制宜,协调使用各项措施,做到“农防化防综合治、播前播后连续治、成虫幼虫结合治”,将地下害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为害。
(1)农业防治:
水旱轮作、避免连作;秋季深耕细耙,春季耕耱耙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化肥深施减少虫量;适时春灌和秋灌,恶化生境,减轻为害;早春铲除杂草寄主,可减少地下害虫孳生繁衍。
(2)药剂防治:
结合播前整地,地面喷药液或施颗粒剂;药剂拌种或毒谷拌种;毒饵诱杀或毒沙壅苗;糖醋毒液诱杀;药液浇根;喷药防治。
(3)物理防治:
光灯诱杀。
(4)生物防治:
蛴螬乳状杆菌商品制剂及大黑臀钩土蜂防治蛴螬及金龟甲;颗粒体病毒防治黄地老虎等。
(5)人工捕捉:
翻耕捡除;摇树捉金龟;除草捉象甲;清晨捕捉蛴螬、地老虎;新鲜泡桐叶诱集小地老虎高龄幼虫;查挖隧道;挖坑捕蝼蛄。
5.简述二、三化螟的为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答:
二化螟为多食性害虫,以幼虫为害水稻为主。
初孵幼虫群集叶鞘内取食,造成枯鞘,2龄幼虫蛀入稻株内取食,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死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
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仅为害水稻和野生稻,在长江流域及以南水稻栽培区危害严重。
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穗苞、叶鞘内壁和稻茎内壁,其为害状与二化螟相似。
综合防治措施有:
(1)农业防治灌水淹杀;处理寄主茎秆;铲除田边杂草;改单、双季稻混栽为双季稻或单季稻为主;适插强管;选用抗虫品种;避免过量用氮;人工摘除卵块,拔除枯心株。
(2)生物防治尽量使用微生物农药,保护天敌,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的作用。
(3)化学防治蚁螟盛孵期,秧田枯鞘率达0.1%以上时喷雾防治。
6.如何区分稻飞虱和稻叶蝉?
答:
飞虱和叶蝉在稻田中常混合发生,大小很相似,主要区别:
飞虱头部较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