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45163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福建省八县一中高二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玷辱(zhān) 央浼(měi)     不省得(xǐng)锱铢必较(zhī)

B.怔住(zhèng)岑寂(cén)     削铅笔(xuē)       战战兢兢(jìng)    

C.下乘(chéng)    蕴藉(jí)    捣衣诗(dǎo)咬文嚼字(jué)

D.讥诮(qiào)闷热(mēn )乱糟糟(zāo)垂涎三尺(xián)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盘缠迤逦仗义直言没精打彩

B.噩梦撮和心荒意乱唉声叹气

C.帷幕流弊陈词滥调刻苦自励

D.干躁宣染得鱼忘筌学富五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构思新颖,________,值得一看。

②《每日秀》以离奇、轻松的特有风格报道突发事件,在众多新闻栏目中___。

③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山饰梅,。

A.别具一格 独树一帜  不落窠臼 B.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不落窠臼

C.不落窠臼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不落窠臼 匠心独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青运会是全国瞩目的一场青年运动盛会,也是全国青少年体育运动水平的大检阅。

B.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C.“一带一路”是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国外交重心,表达了中国希望与全球,尤其是欧亚国家分享国家崛起红利。

D.“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5.依次填入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2分)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

,,

,,,, 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①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③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市场、政府和社会

④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⑤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⑥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④②⑤⑥①③          B.④②⑥①③⑤ 

C.③①④②⑥⑤       D.③①②④⑤⑥

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问征夫以前路既窈窕以寻壑

B.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C.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俨骖騑于上路

D.奚惆怅而独悲辩乎荣辱之境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

复驾言兮焉求?

A.农人告我以春及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也D.遂见用于小邑

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之二虫又何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以供养无主

C.以五百岁为春不足为外人道也

D.实迷途其未远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史记》载:

赵武灵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日趋式微。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

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尤为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

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

“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

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

的确,如果我们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

这就要求“国服”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在设计上加入中国元素那么简单,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魏晋风流,士人爱穿宽袍敞襟,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开放自信,服饰因之雍容华贵;在国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国范儿,看来真不是一件小事。

(选自周飞亚《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有删减)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方面,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可谓博大精深。

B.民族服饰,既是个人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也是国家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一些亚洲、欧洲和中东国家都很重视。

C.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可以打造成国家的一张文化名片,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也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D.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等经典的中华服饰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日渐衰微。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我们通常说“衣食住行”,可见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对“衣”特别重视。

B.我们通常不把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看作“正装”,而把西服看作“正装”,连外交官们也穿起了西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缺憾。

C.许多国家的人们认为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显得过于随便,是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而我国一些人却崇洋媚外,唯西服是穿,这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

D.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国人认为中山装已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于是渐渐不穿中山装了。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还是北魏孝文帝的“革衣服之制”,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与我国几千年来服饰文化的传承并不矛盾。

B.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探讨的话题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不容小觑。

C.“国服”不仅在设计上加入了中国元素,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因而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

D.宽袍敞襟之衣,体现自由不羁;雍容华贵之服,彰显开放自信;而具有中国范儿的“国服”,将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2-14题。

(甲)……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选自庄周《逍遥游》)

(乙)贾黄中,沧州南皮人。

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

父常令蔬食,曰:

“俟业成,乃得食肉。

”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迁著作佐郎。

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

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

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

知宣州。

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

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

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上览表谓侍臣曰:

“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赐钱三十万。

有荐黄中文学高第,召试中书,拜驾部员外郎、知制诰。

端拱二年,兼史馆修撰。

凡再典贡部,多谏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

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

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

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

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

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黄中素嗜文籍,既居内阁,甚以为慰。

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

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

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

“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

军国政事,非臣所知。

”上益重之,以为谨厚。

及知政事。

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节选自《宋史·贾黄中传》)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抢榆枋而止抢:

触、碰

B.仍设法弭盗弭:

消除

C.凡再典贡部再典:

再次主持

D.黄中构疾构疾:

生病、犯病

13.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及第者之称,录取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

一般情况下,用“左迁”“迁谪”来表示升官。

C.金陵,就是指现在的南京。

古时南京,又称建业、建康、江宁、白下、应天等;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D.“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14.下列对乙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黄中天资聪颖,幼年即能诗善文,其父经常让他吃粗茶淡饭,以此来激励他致力于学业。

B.岭南平定后,贾黄中担任采访使,他回朝上奏的几十个事项,都符合皇上的心意。

C.贾黄中非常廉洁,他发现了旧朝遗留的大量财宝,悉数上交,受到皇帝嘉奖,赐钱三十万。

D.贾黄中特别看重吕端的人品,极力向皇上推荐,让吕端出朝镇守襄阳,然后在朝中担任枢密直学士。

第Ⅱ卷

四、(28分)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

(4分)

译文: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分)

译文:

(3)适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