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离子的检测方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154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Zn离子的检测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Zn离子的检测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Zn离子的检测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Zn离子的检测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Zn离子的检测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Zn离子的检测方法.docx

《Zn离子的检测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n离子的检测方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Zn离子的检测方法.docx

Zn离子的检测方法

Zn离子的检测方法

1.Zn离子的分离:

加入氨-氯化铵(1:

1)调节pH至8~9,加入10滴TAA加热8~10分钟,搅拌。

过滤沉淀,向沉淀中加入浓硝酸,待溶解后加入尿素和甘氨酸,加热,趁热过滤沉淀,弃去沉淀。

向母液加入甘氨酸,调pH为6,加入5滴TAA加热。

过滤保留沉淀,加入双氧水和稀醋酸,加热,是沉淀完全溶解。

Zn离子的定性检出:

向上述溶液中滴加(NH4)2Hg(SCN)4和CuSO4溶液,若加入戊醇在有机相中有紫色沉淀聚集,即Zn2Hg(SCN)4·Cu2Hg(SCN)4混晶。

则可鉴定含有锌离子。

Zn离子的定量测定:

调节pH为弱酸性,EDTA滴定,指示剂用百里酚蓝,终点颜色变为紫色或蓝色?

(不可确定)。

2.蛋氨酸螯合锌是由蛋氨酸与硫酸锌经过合成反应形成的蛋氨酸锌螯合物.它的螯合率决定了该物质的生物利用率,影响着动物体的消化和吸收.

螯合率的测定在衡量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研究微量元素的作用机理等均有积极意义,但是,目前螯合率的测定均比较复杂,(如:

离子交换树脂法,凝胶过滤色谱法,电极法等),这些方法,一般的实验室难以检测,为此,本文针对螯合物产品重点研究出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经过多次比对结果令人满意.

1,实验材料

无水甲醇,双硫腙氯仿溶液(5ug/mL),EDTA标准滴定溶液(0.05mol/L),抗坏血酸,硫脲溶液:

50g/L,氟化铵溶液:

200g/L,盐酸溶液:

1+4,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二甲酚橙指示液:

2g/L.

2,实验原理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几乎不溶于甲醇等有机溶剂中,而游离金属离子均能溶解于甲醇等有机溶剂中,利用这一特性,我们用无水甲醇来分离提纯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

3,螯合物的鉴别

纯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应没有游离的金属离子存在.另外,因为双硫腙易与Cu,Zn,Fe离子形成红色络合物,所以我们用双硫腙试剂来鉴别游离金属离子,只要出现红色,证明螯合物中有游离金属离子存在,因此我们就判定此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称取蛋氨酸螯合锌试样1g,用25mL无水甲醇提取,过滤,取滤液0.1mL加入3mL双硫腙氯仿溶液,试样应呈蓝绿色(双硫腙颜色),不得出现红色现象.

为了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我们用蛋氨酸与无机金属锌按照蛋氨酸螯合锌的配比,混合成蛋氨酸锌混合物,然后同样用此方法与蛋氨酸螯合锌做比较.检验结果如下表:

表1双硫腙试剂检验蛋氨酸螯合锌及蛋酸混合锌样品的甲醇溶液的实验结果

样品溶液

鉴别现象

检验结果

空白

蓝绿色

没有游离锌存在

蛋氨酸螯合锌

蓝绿色

没有游离锌存在

蛋氨酸混合锌

红色

有大量游离锌存在

蛋氨酸混合锌样品的甲醇溶液在加入双硫腙试剂后,呈红色,蛋氨酸螯合锌样品的甲醇溶液在加入双硫腙试剂后呈蓝绿色(双硫腙颜色),所以双硫腙确实能与游离的金属离子形成红色络合物,从两者甲醇溶液的颜色变化可知样品是否完全螯合.(百分百螯合)

此鉴别方法有效的检测了产品的螯合情况,在鉴别合格的前提下就可以直接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

4,锌含量的测定

4.1原理

将试样用盐酸溶解,加适量的水,加入氟化铵,硫脲,抗坏血酸作为掩蔽剂,以乙酸—乙酸钠溶液调节PH值为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为亮黄色即为终点.

4.2分析步骤

称取蛋氨酸锌式样0.5~1.0g(准确至0.0002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少量水润湿.加5mL盐酸溶液(1+4)使式样溶解,加50mL水,10mL氟化铵溶液,10mL硫脲溶液,0.2g抗坏血酸,摇匀溶解后加入15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和3滴二甲酚橙指示液,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由紫红色变为亮黄色即为终点.同时做空白实验.

4.3结果计算

式样中锌含量X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X=

(V1-V0)C×0.06539

×100

m

式中:

V1——滴定试样溶液所消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0——滴定空白溶液所消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0.06539——与1.0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锌的质量;

m——试样的质量.

5,测定螯合率

5.1原理

由于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甲醇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极小,而游离金属离子均能溶解于甲醇等有机溶剂中,利用二者在甲醇中溶解度的差异,我们用无水甲醇来分离提纯氨基酸螯合物,然后用EDTA配位滴定法滴定游离态中的锌离子,计算出螯合率.

5.2测定方法

称取0.5~1.0g蛋氨酸螯合锌样品,然后按4.2中的分析步骤进行,计算出锌离子的含量(为总含量).另称相同量的蛋氨酸锌螯合物样品,加50ml无水甲醇,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甲醇反复洗涤3次,按4.2的分析方法测定滤液(游离态)中锌离子的含量.

6,讨论

6.1由于蛋氨酸螯合锌微溶于水,为了避免甲醇中含有少量的水分会将锌离子游离出来,所以所用的甲醇必须经过蒸馏除水后方可用来提纯蛋氨酸螯合锌.

6.2双硫腙试剂与锌离子的络合反应非常灵敏,只要有痕量的锌离子存在,就会与双硫腙生成红色络合物,并且颜色会随着锌离子的增多而加深,因此我们可以从颜色的深浅来判断游离锌的多少,双硫腙氯仿溶液极易挥发,故应现用现配.

6.3方法的适用性

测定多个产品,并用同配比的无机盐产品做对比,考察方法的适用性(表3,表4).

表3蛋氨酸锌螯合物与蛋氨酸锌混合物的鉴别比较

试样名称

试样编号

鉴别现象

检验结果

空白

蓝绿色

无锌离子存在

蛋氨酸螯合锌

1#

蓝绿色

无锌离子存在

蛋氨酸螯合锌

2#

蓝绿色

无锌离子存在

蛋氨酸螯合锌

3#

蓝绿色

无锌离子存在

蛋氨酸螯合锌

4#

蓝绿色

无锌离子存在

蛋氨酸螯合锌

5#

蓝绿色

无锌离子存在

蛋氨酸螯合锌

6#

蓝绿色

无锌离子存在

蛋氨酸混合锌

红色

大量锌离子存在

7,结论

本次实验重复性好,鉴别方法反应灵敏,操作简便,能够快速而有效的对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是否完全螯合进行定性鉴定.螯合率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以上数据均有利说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和再现性.

3.食品中锌的测定--二硫腙比色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锌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锌的测定。

  最低检出浓度:

原子吸收法为0.4mg/Kg;二硫腙比色法为2.5mg/Kg。

  2 引用标准

  GB/T 5009.11—19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第一篇 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法)

  3 原理

  样品经处理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原子化以后,吸收213.8nm共振线,其吸收值与锌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4 试剂

  4.1 磷酸(1+10)。

  4.2 盐酸(1+11):

量取10mL盐酸,加到适量水中,再稀释至120mL。

  4.3 锌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0.500g金属锌(99.99%),溶于10mL盐酸中,然后在水浴上蒸发至近干,用少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贮于聚乙烯瓶中,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50mg锌。

  4.4 锌标准使用液:

吸取10.0mL锌标准溶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以盐酸(0.1mol/L)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0.0μg锌。

  5 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6 分析步骤

  6.1.1 谷类:

去除其中杂物及尘土,必要时除去外壳,磨碎,过40目筛,混匀。

称取约5.00~10.00g置于50mL瓷坩埚中,小火炭化至无烟后移入马弗炉中,500±25℃灰化约8h后,取出坩埚,放冷后再加入少量混合酸,小火加热,不使干涸,必要时加少许混合酸,如此反复处理,直至残渣中无炭粒,待坩埚稍冷,加10mL盐酸(1+11),溶解残渣并移入50mL容量瓶中,再用盐酸(1+11)反复洗涤坩埚,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备用。

  取与样品处理相同的混合酸和盐酸(1+11),按同一操作作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6.1.2 蔬菜/瓜果及豆类:

取可食部分洗净晾干,充分切碎或打碎混匀。

称取10.00~20.00g,置于瓷坩埚中,加1mL磷酸(1+10),小火炭化,以下按6.1.1自“至无烟后移入马弗炉中”起,依法操作。

 

  6.1.3 禽、蛋、水产及乳制品:

取可食部分充分混匀。

称取5.00~10.00g,置于瓷坩埚中,小火炭化,以下按6.1.1自“至无烟后移入马弗炉中”起依法操作。

  乳类经混匀后,量取50mL,置于瓷坩埚中,加1mL磷酸(1+10),在水浴上蒸干,再小火炭化,以下按6.1.1自“至无烟后移入马弗炉中”起依法操作。

  6.2 测定

  吸取0,0.10,0.20,0.40,0.80mL锌标准使用液,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以盐酸(1moL/L)稀释至刻度,混匀(各容量瓶中每毫升分别相当于0,0.2,0.4,0.8,1.6μg锌)。

  将处理后的样液、试剂空白液和各容量瓶中锌标准溶液分别导入调至最佳条件的火焰原子化器进行测定。

参考测定条件:

灯电流6mA,波长213.8nm,狭缝0.38nm,空气流量10L/min,乙炔流量2.3L/min,灯头高度3mm,氘灯背景校正,以锌含量对应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直线回归方程,样品吸光值与曲线比较或代入议程求出含量。

  7.计算

  

  式中:

X1——样品中锌的含量,mg/kg或mg/L;

  A1——测定用样品液中锌的含量,μg/mL;

  A2——试剂空白液中锌的含量,μg/mL;

  m1——样品质量(体积),g(mL);

  V1——样品处理液的总体积,mL。

  结果的表述:

报告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数字。

  8 允许差

  相对相差≤10%。

  第二篇 二硫踪比色法(第二法)

  9 原理

  样品经消化后,在pH4.0~5.5时,锌离子与二硫腙形成紫红色络合物,溶于四氯化碳,加入硫代硫酸钠,防止铜、汞、铅、铋、银和镉等离子干扰,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10 试剂

  10.1 乙酸钠溶液(2mol/L):

称取68g乙酸钠(CH3COONa?

H2O),加水溶解后稀释至250mL。

  10.2 乙酸(2mol/L):

量取10.0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85mL。

  10.3 乙酸—乙酸盐缓冲液:

乙酸钠溶液(2mol/L)与乙酸(2mol/L)等量混合,此溶液pH为4.7左右。

用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0.1g/L)提取数次,每次10mL,除去其中的锌,至四氯化碳层绿色不变为止,弃去四氯化碳层,再用四氯化碳提取乙酸—乙酸盐缓冲液中过剩的二硫腙,至四氯化碳无色,弃去四氯化碳层。

  10.4 氨水(1+1)。

  10.5 盐酸(2mol/L):

量取10mL盐酸,加水稀释至60mL。

  10.6 盐酸(0.02mol/L):

吸取1mL盐酸(2mol/L),加水稀释至100mL。

  10.7 盐酸羟胺溶液(200g/L):

称取20g盐酸羟胺,加60mL水,滴加氨水(1+1),调节pH至4.0~5.5,以下按10.3用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0.1g/L)处理。

  10.8 硫代硫酸钠溶液(250g/L):

用乙酸(2mol/L)调节pH至4.0~5.5。

以下按10.3用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0.1g/L)处理。

  10.9 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0.1g/L)。

  10.10 二硫腙使用液:

吸取1.0mL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0.1g/L),加四氯化碳至10.0mL,混匀。

用1cm比色杯,以四氯化碳调节零点,于波长530nm处测吸光度(A)。

用式

(2)计算出配制100mL二硫腙使用液(57%透光率)所需的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0.10g/L)毫升数(V)。

  

  10.11 锌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0.1000g锌,加10mL盐酸(2mol/L),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0.0μg锌。

  10.12 锌标准使用液:

吸取1.0mL锌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1mL盐酸(2mol/L),以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μg锌。

  10.13 酚红指示液(1g/L):

称取0.1g酚红,用乙醇溶解至100mL。

  11 仪器

  分光光度计。

  12 分析步骤

  12.1 样品消化

  同GB/T 5009.11—1996中5.1或5.2。

  12.2 测定

  准确吸取5~10mL定容的消化液和相同量的试剂空白液,分别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加5mL水、0.5mL盐酸羟胺溶液(200g/L),摇匀,再加2滴酚红指示液,用氨水(1+1)调节至红色,再多加2滴。

再加5mL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0.1g/L),剧烈振摇2min,静置分层。

将四氯化碳层移入另一分液漏斗中,水层再用少量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振摇提取,每次2~3mL,直至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绿色不变为止。

合并提取液,用5mL水洗涤,四氯化碳层用盐酸(0.02mol/L)提取2次,每次10mL,提取时剧烈振摇2min,合并盐酸(0.02mol/L)提取液,并用少量四氯化碳洗去残留的二硫腙。

  吸取0,1.0,2.0,3.0,4.0,5.0mL锌标准使用液(相当0,1.0,2.0,3.0,4.0,5.0μg锌),分别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各加盐酸(0.02moL/L)至20mL。

于样品提取液、试剂空白提取液及锌标准溶液各分液漏斗中加10mL乙酸—乙酸盐缓冲液、1mL硫代硫酸钠溶液(250g/L),摇匀,再各加入10.0mL二硫腙使用液,剧烈振摇2min。

静置分层后,经脱脂棉将四氯化碳层滤入1cm比色杯中,以四氯化碳调节零点,于波长530nm处测吸光度,标准各点吸收值减去零管吸收值后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直线回归方程,样液吸收值与曲线比较或代入方程求得含量。

  13 计算

  

  式中:

X2——样品中锌的含量,mg/Kg或mg/L;

  m3——测定用样品消化液中锌的质量,μg;

  m4——试剂空白液中锌的质量,μg;

  m2——样品质量(体积),g(mL);

  V2——样品消化液的总体积,mL;

  V3——测定用消化液的体积,mL。

  结果的表述:

报告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数字。

  14 允许差

  相对相差≤10%。

  第三篇 二硫腙比色法(一次提取)(第三法)

  15 原理

  同第9章。

  16 试剂

  16.1 乙酸—乙酸盐缓冲液:

同10.3。

  16.2 硫代硫酸钠溶液(250g/L):

同10.8。

  16.3 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0.01g/L)。

  16.4 氨水(1+1)。

  16.5 锌标准使用液:

同10.12。

  16.6 甲基橙指示液(2g/L):

称取0.2g甲基橙,用乙醇(20%)溶解并稀释至100mL。

  17 仪器

  分光光度计。

  18 分析步骤

  18.1 样品消化

  同12.1。

  18.2 测定

  准确吸取5~10mL定容的消化液和相同量的试剂空白液,分别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加水至10mL。

  吸取0,1.0,2.0,3.0,4.0,5.0mL锌标准使用液(相当0,1.0,2.0,3.0,4.0,5.0μg锌),分别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各加水至10mL。

  于样品消化液、试剂空白及锌标准液中各加1滴甲基橙指示液,用氨水调至由红变蓝,再各加5mL乙酸—乙酸盐缓冲液及1mL硫代硫酸钠溶液(250g/L)混匀后,各加10.0mL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0.01g/L),剧烈振摇4min,从“静置分层”以下同12.2的操作。

  19 计算

  同第13章。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第一法由贵州省卫生防疫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第二法由湖南省卫生防疫站、天津市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第三法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