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西门豹》 之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117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西门豹》 之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5《西门豹》 之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5《西门豹》 之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5《西门豹》 之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5《西门豹》 之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西门豹》 之四.docx

《15《西门豹》 之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西门豹》 之四.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西门豹》 之四.docx

15《西门豹》之四

15《西门豹》之四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初步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办好事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3.熟读课文,能按照提纲展开想象,详细复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

   4.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

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灌溉。

  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初步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

  1.板书课题:

19.西门豹齐读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查字典理解词义: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读通课文,给文章标上小节号。

  (3)思考:

西门豹管理邺地时做了哪三件事?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2.交流。

  

(1)“开火车”分节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解词:

田地荒芜,田地因无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烟,是炊烟。

文中是指居住的人很少。

  这两个词写出了西门豹去邺地时,邺地的情况。

  (3)本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

(第一节~第九节)

  第二段:

(第+节~第+二节)

  第三段:

(第+节~第+四节)

  三、细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交代了些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战国时候(距今两千多年);

  地点:

邺地;主要人物:

西门豹;事情:

西门豹调查情况

  2.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西门豹为了调查情况,向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提了几个问题,内容是什么?

用()表示。

  3.轻声读者大爷回答的内容,以一句话概括出西门豹了解到的情况。

  交流:

  

(1)“河伯娶媳妇”造成了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以巫婆和官绅为首骗钱害人

  (3)穷人的孩子受害最深

  (4)漳河没有发过大水,反而年年闹旱灾。

  4.从这些情况中,你看出了什么?

  说明“河伯娶媳妇”是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借口;也说明西门豹是个办事注重调查研究的官吏。

  5.轻声读第九节,思考:

  西门豹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为什么不马上惩办恶人,反而说下次河伯娶亲时去送新娘呢?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说明西门豹做事讲究策略,准备将计就计惩治恶人。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承上层下的过渡作用。

  6.齐读第一段,概括段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段,引人第二段。

  齐读第一段,指名说说段意

  师述:

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的第2段。

  二、细读课文,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下令禁止给河伯娶亲?

西门豹想了哪些计策分别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和其他官绅的?

用“——”划出有关内容。

  2.“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那些官绅看到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都提心吊胆,大气不敢出?

  提心吊胆,形容+分担心或害怕。

文中是指官绅门知道河里哪有什么河伯?

投下河去只有死路一条。

他们亲眼目睹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被投下河后的下场,害怕极了。

  3.指名读第十二节,思考,文中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官绅们的丑态?

  磕头,求饶

  4.轻声读第2段,思考。

  西门豹为什么会想出“投入河中”的方法来严惩恶人的?

(西门豹巧妙地当众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不仅揭露了他们骗钱害人的阴谋,而且有力地用事实教育了被愚弄的群众。

  5.齐读第2段,概括段意。

  三、根据提纲,展开想象复述第2段。

  1.看到西门豹带着卫士也来到漳河边,巫婆、官绅会怎么想?

  2.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分别惩办巫婆、官绅头子和官绅们的?

恶人们当时的丑态是怎样的?

  3.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后,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这时“娶亲”场所的气氛和人们的心情会变得怎样。

  4.西门豹终于松了口,让官绅们回去,这时老百姓和官绅们会有怎样的不同表现。

               第三教时

  一、指名复述第2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第三段,思考,文中的“从此”指的是什么?

  “从此”是指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恶人以后。

  2.再读第三段,思考,兴修水利与破除迷信有什么联系?

出示填空。

(填写关联词)

  ()禁绝河伯娶媳妇,()能使老百姓安心地开凿渠道,发展生产,安居乐业。

  3.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学习了本文后,你知道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四、练习。

  1.课后练习4:

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意思。

  

(1)都是阿伯娶媳妇给闹的。

(这句话中的“闹”是“造成”的意思。

文中指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造成的。

  

(2)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钱。

(这句中的“闹”是搞;弄的意思。

文中是指巫婆勾结官绅,每年都要搞一次给河伯娶媳妇的鬼把戏,每次都要捞取大量钱财,骗财害老百姓。

  (3)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这句中的“闹”是发生的意思。

文中是指邺地夏天雨水少,旱灾年年都会发生。

  2.把词语补写完整,再说说意思。

  田地(荒芜)。

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

居住的人很少。

  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磕头(求饶)。

跪在地上,两手扶地,用头碰地以求得对方宽恕。

  面如(土色)。

脸色难看,形容+分害怕。

  3.写反义词。

  沉(浮)旱(涝)漂亮(丑陋)迎接(送别)稀少(稠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六、课外阅读

15《西门豹》教学设计之四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3、过程方法:

    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总书记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教学准备:

    课文配套录音带、有关“香港回归”的录像带,投影仪、录音机、明胶片若干张、生字卡等。

  教学时间:

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质疑,初步体会

       第二课时:

自主探究,体情悟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自学质疑,初步体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儿吗?

(香港)

   2、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

    学生介绍:

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

   3、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

学习生字“董”记住“董建华”

   4、1997年6月30日,江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接仪式,在香港的启德机场,中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

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总书记献花(板书:

给江总书记献花),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我给江总书记献花》。

(板书:

我)

   5、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请你按照“冒雨等待”、“激动献花”、“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教师置身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3、全班交流。

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想解决吗。

   4、继续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

   2、学生发言。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毯、频、董”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朗读。

   2、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探究,体情悟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3、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总书记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观看录像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特别是姜咪咪的心情?

(板书:

激动万分、无比兴奋、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幸福)

   3、观看录象,展现香港回归的过程。

    教师语言导入:

1897年到1997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

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

   4、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体会激动、高兴的心情。

把能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

  三、师生对话,深入体会香港人民的思想感情。

   1、学习“等待”一部分。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1)师生交流:

      秩序井然兴奋激动竟

    

(2)理解:

我捧着准备献给江总书记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

      a、谁来把”我”的心情读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想一想,此时“我”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

      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

      d、过渡:

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的专机出现了,人们的心情更加激动,谁来读。

   2、学习“献花”部分

    过渡:

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总书记的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

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

    

(2)理解“沸腾起来了”:

你仿佛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3)理解“欢迎!

欢迎!

热烈欢迎!

……”

      a、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

(展现情景)

      b、将自己的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

      c、让我们看看当时欢迎的场面。

(中间可以插入录象)

      d、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4)理解“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如狂、激动万分呢?

      a、请看这些资料:

       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占香港岛。

       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99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b、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

      c、指导朗读

      d、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什么?

(百年耻辱、自己国家的、怎能)

      e、指导朗读。

读出自豪的心情。

   3、学习“忘不了”部分

    

(1)“我”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

    

(2)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a、体会我的心情:

“失散多年”原指什么?

现在指什么?

“母亲”指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

      c、仅仅是“我”感到幸福吗?

        读:

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

      d、看录象,体会香港人民的喜悦的心情。

    (3)此情此景,我代表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我……多么幸福啊!

   4、.总结:

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

   5、延伸:

十六大(图片)、澳门、台湾等。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围绕“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出一期手抄报,或开一个主题班会。

  板书:

                   我给江总书记献花

                等待         兴奋激动

                献花         激动万分

                幸福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2、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想了解这奇观吗?

  二、快速读课文,说说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1—2)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

    二(3)镜泊湖自然朴实而又绚丽多变的景色特点。

    三(4)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景色。

    四(5)重点写地下森林的景色。

  四、词语质疑。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全文,并用一句或几年来句话概括自己的感想,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也可以自己概括。

   2、学生自由读。

   3、同桌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

  六、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1、镜泊湖的景色的确奇妙,让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

   2、分工:

每小组负责研究一段。

    研究要求:

认真研究,相互合作,把你所领略到的美与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研究讨论后再向大家交流汇报。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交流体会、互相质疑解疑。

   4、大组交流讨论。

(同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交流方式:

(1)通过交流感受体验美;

(2)通过提问发现美;(3)通过朗读感悟美、表现美。

    第一段交流重点:

镜泊湖的地点、形成、及名称是否名副其实。

    第二段交流重点:

理解镜泊湖景色的自然朴实和绮丽多变。

    第三段交流重点:

体会吊水楼瀑布的形成以及它磅礴的气势。

体会雄壮的确良瀑布与幽静的确良镜泊湖形成的鲜明对照。

    第四段交流重点:

了解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及壮丽的景色,感受地下森林的欣欣向荣、充满活力。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指导朗读。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摘录文中优美片段。

  板书设计:

               景点        景物          特色

               镜泊湖       山湖花树        自然朴实

                                     绮丽多变  静态

               吊水楼瀑布     瀑布          万斛珍珠  动态

                                     千朵银花

                                     千军万马

               地下森林      森林          郁郁葱葱  静态

                         野生动物        活动    动态

                         火山口         峭壁如屏  静态

 

24《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1   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

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 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外,有一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投影片)这座桥就叫作卢沟桥。

图中都有些什么?

(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对卢沟桥,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

卢沟桥因横跨在卢沟桥上而得名。

卢沟桥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桥。

它始建于金大定29年,成于明昌三年,清朝康熙时毁于洪水,后又重建。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三、指导看图。

先看大图,再看小图,看后交流: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你想说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两遍,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 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在文中将自己喜欢的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 检查交流。

(1)  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词,并提示易错的地方。

“联、侵”是前鼻音。

“抗”是后鼻音。

“概”读“gài”,不读“kài”。

(2)  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歇后语:

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面,后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底。

人们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隐去,所以叫歇后语。

如文中的“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向学生介绍几则歇后语,或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歇后语。

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联拱石桥:

板画或出示图片,并问学生在那见过联拱时桥。

望柱:

桥栏板之间的柱子。

结合看图理解。

挑衅:

借口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五、精读课文(第1——3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第1——3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找出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一句话,在下面画上“        ”。

2、学生反复自读这句话后,体会这句话概括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

哪些语句你最喜欢或很有感受?

为什么?

4、通过全班交流,明确这些特点是这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读,分别说出自己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相机解决:

为什么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5、重点探究“形态各异”的特点。

(1)  课文描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谈谈打算怎么学。

可从文中找处描写狮子的动作、形态的词来想象狮子不同的形态。

可看图想象狮子的不同形态,并结合语言文字体会。

可通过边读边想,想象不同形态狮子的画面。

也可通过表演,再现狮子的不同形态。

还可结合句末的省略号,想象其他狮子的形态。

(2)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法,自读感悟后,全班交流讨论,适时评价,并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3)  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狮子,你想说什么?

6、 学生整体朗读第1——3自然段,注意读出欣赏、赞美的情感。

六、小结。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 识记字形,抄写生字词。

2. 完成思考练习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词。

2、 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卢沟桥的闻名不光桥上的狮子多、各具形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在七七事变中,卢沟桥的狮子看到了什么?

2、 引导学生讨论。

3、 引读课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学生接读)“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4、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5、 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 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 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

理清层次。

2、 请学生交流打算用什么方法背诵。

3、 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拓展练习。

1、 交流观察当地的石狮子所得,或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石狮子的资料。

2、 引导学生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写话。

3、 交流抄写的句子。

五、 .总结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