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我眼中的阿道夫希特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4500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我眼中的阿道夫希特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选我眼中的阿道夫希特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选我眼中的阿道夫希特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选我眼中的阿道夫希特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我眼中的阿道夫希特勒.docx

《精选我眼中的阿道夫希特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我眼中的阿道夫希特勒.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我眼中的阿道夫希特勒.docx

精选我眼中的阿道夫希特勒

我眼中的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被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中称为自大狂、一战时的那个陆军下士、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不成功的广告设计者。

   作为一名美国作家,在20世纪50年代对希特勒给出这样的评价,是能够让人理解的。

电影大师卓别林也曾通过影片《大独裁者》表达了对希特勒迫害犹太人和并吞邻国的个人看法。

在那个伟大的时代之后,作为一个普通的、不相干的人,我有些不同的看法:

   1、人出身低微,不等于不可以有雄心壮志。

希特勒的家庭确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一个奥地利海关底层公务员家庭,且父亲早逝,但家境普通不等于就不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人的生命理应是平等的。

希特勒还曾经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因为成绩不理想,失之交臂,但至少他为之努力过、尝试过,而且早年的绘画基础至少可以让他在维也纳流浪时期,以店面广告设计为生。

用现代的眼光看,这还是个收入不错且体面的职业。

   2、关于他家庭的近亲通婚史。

希特勒所生长的地区,近亲通婚是合法的、被允许和接受的,只要双方得到宗教机构的同意,婚姻就是有效的、受认可的。

如果仅从希特勒是近亲婚生子,就断言希特勒是怪胎,那只能说明我们的知识太少了。

   3、关于他在维也纳流浪和到德国服役。

希特勒在维也纳流浪应该说是他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以他所从事的工作来看,虽然远远谈不上富有,甚至谈不上经济上较为宽裕,但至少也和当时普通的维也纳人的收入水平相差无几了。

他完全有足够的经济条件选择定居、组建家庭,但他选择的是流浪,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了解社会和政治,而且他做到了,虽然是以他自己的观点和角度。

至于他选择参加德军,是因为一战爆发时,他当时人在德国,他不认为奥地利帝国是真正代表日耳曼精神的国家,他志愿到德国军队服役,以免被遣返回奥地利加入奥军参战,逐日没落的哈布斯堡王朝不可能给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什么希望。

   4、关于他的下士军衔。

他的下士军衔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赢得的。

很多希特勒一战时的战友都曾描述过希特勒在战斗时是勇敢的,并负过伤,还获得过德军的一级铁十字勋章,这枚勋章他至死都配戴在身上。

这是对一名普通士兵所授予的至高无上的荣誉。

因此那些说他在啤酒馆暴动后的那次游行时有怯懦表现的人有些选择性的失明,而有意的忽略了他作为一名普通士兵在战场上的表现。

   5、关于啤酒馆暴动和国会纵火案。

啤酒馆暴动是希特勒唯一一次通过使用暴力手段夺取国家政权的尝试,但这种暴力也是很有限的,他是在争取到慕尼黑地区主要行政长官和军方首脑的合作和默许,并得到鲁登道夫元帅的公开支持后,才放手实施的。

暴动的目的是通过控制慕尼黑地区,然后通过鲁登道夫元帅的影响力,对当时在德国国家政治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陆军施加影响,进而夺取政权。

很不巧,他运气不好,计划也过于大胆,而且对一些政治人物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也很有限,他这一尝试失败了。

从此,直到他于1933年出任德国总理,再没有公开使用暴力的行为来尝试获得政权(有些行为确实是很阴险,不过这到是符合政治斗争的特性)。

而国会纵火案至今仍没有确凿证据来证明是由希特勒主使而嫁祸给德共的,有的只是一些推断。

无法更改的事实是,纵火案的直接实施者确实是德共成员,只是他如何把那么多的作案工具弄到国会大厦的,这一点始终是个谜。

   6、关于二战前德国对中欧国家的扩张。

并吞苏台德和奥地利,教科书上所说是赤裸裸的侵略,可在当时的德意志民族眼里,却不是这样。

苏台德和奥地利一样,居民的主体都是日耳曼人,是同一个民族,虽然国度不同,但语言和风俗都是一致的,是由于历史上政治和战争的原因,形成了当时的国境线,苏台德的日耳曼人在捷克形成了聚居区,任何一个国家里,如果某一个民族形成一个聚居区,都说明民族间的融合并不充分,甚至很可能是有着这样那样矛盾的。

并吞苏台德,只是又一次政治上的斗争和军事上的威胁的结果,和这条当时的国境线的成因在性质上是一样的。

而奥地利则是日耳曼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是分,或是合,更多的是一个民族内部的矛盾,历史上为数不少的德国人和奥地利人都曾为了这两个国家的统一而努力过。

   7、关于希特勒发动二战这一说法的恰当性。

希特勒于1939年以但泽走廊问题为借口,阴险的策划了一起假袭击电台案,制造了波兰先行攻击德国的假象后,几个小时内即发动了侵略波兰的战争。

由于波兰同英、法两国为盟国,使英、法两国卷入战争,但英、法两国卑劣的出卖了自己的盟友,没有按照盟约的要求立即对德国发动攻势。

1940年,德国击败法国,法国投降后,德国与英国相持,北侵挪威是因为英国同样有入侵挪威、控制德国海上交通线和北欧铁矿资源的意图。

德军进入北非,是因为墨索里尼的军队在北非败给了英军,如果德军不进入北非夺回主动权,意大利将被打败,这对德国正在与英国进行的战争是会有很负面的影响的,事实上希特勒背地里是非常反对他这位意大利朋友与英国交战的。

1941年德国闪击苏联,苏联并不是毫无准备,早在1939年德军侵略波兰的两周后,苏军即攻入波兰东部,与德国瓜分了波兰,随后的时间里,苏联侵略芬兰、并吞波罗的海国家、驱逐日耳曼人,到1941年初,苏军在德国控制区(波兰中部)以东的广袤地区陈兵一百多万,甚至还入侵了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先发制人的发动战争。

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一个与自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国家,在边境地区陈兵百万、大肆圈地的居心何在。

这只是一个流氓与流氓之间的政治问题罢了。

(俄罗斯民族言而无信的本色,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都清楚得很)

   但至此时,战争仍然仅限于欧洲和北非的少数国家,直至1941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执行“南进”战略,将美国卷入战争,将亚洲战争和欧洲战争联系在了一起,这才是二战的全面爆发。

倘若英国能像之前背叛波兰那样背叛法国,彻底的背叛盟约,希特勒首先提出的和解主张或许就会被接受,英国甚至将得以保留住海外的殖民地,也不至于沦落到二战后今天这步田地。

英国的拒不媾和以及日本的“南进”,才是直接导致欧洲的战争演变成全世界的战争的关键性原因。

   8、关于希特勒的自大。

很多人认为,他在没有彻底结束与英国的战争时,就发动对苏战争,且对战争困难程度以及苏军的真实兵力情况估计不足(他自己以为是非常了解了),这是十足的自大与狂妄的表现。

但有三个地方是值得斟酌的。

一是“巴巴罗萨”计划制定的出发点,希特勒把苏联看成是一个斯大林独裁国家(这一点显然没错),德军虽然在兵力和装备上不占优势,但拥有出色的指挥官和优秀的士兵以及完善的作战思想和计划,苏军虽然对德军有所防备,但仍然不知道德军会在何时何地发动进攻,而且经过大清洗后,苏军的优秀指挥官基本上都被斯大林杀光了。

德军可以利用战争的主动权,闪电般的在东线发动攻势,给苏军造成大量的兵力损失,在短时间内(半年)给苏联造成极为惨重的军事失败,作为一个独裁政权,在遇到这样的军事危机后,国内的高层政治结构通常会出现严重的内部政治危机,界时,斯大林会被反对者推翻,德国可以和斯大林之后的苏联临时政府展开和谈,最终以实现获取莫斯科以西的领土和控制南部高加索的油田为目标结束战争。

这一想法在我看来无论如何不能说是狂妄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现实的,只是很有些冒险的味道,这些想法可能是那些行伍出身的德军高级将领们自己永远也想不出来的。

二是在1941年末,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军进攻受挫后,苏军以优势兵力反攻,德军的防线出现多处缺口,军方的意图是将部队后撤上百公里后重新建立防线,以免陷于苏军的重兵包围之中。

希特勒以其一人之力,与几乎所有的军方将领展开争论甚至是争吵,终于把将军们说得哑口无言,积极的防御使德军的防线得以巩固,并且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溃退,在以后的东线战事中,还多次出现过这种局面,威廉·夏伊勒也评价道,希特勒几乎是凭借一人之力,将战争拖延到了1945年。

依将军们的意思,1941年底德军莫斯科战役受挫后,就应该和斯大林和谈了。

(斯大林到是非常乐意与德国和解,不仅仅是1941年底,甚至在1944年第二战场开辟后,苏联政府还向德国的反纳粹人士提出过在我看来并不是不可接受的和解提议)。

第三,也是最能表现希特勒谋划战略谨小细微的,就是在与美国关系的处理上。

1940年到1941年底美国参战前,英国在源源不断的从美国运送战争物资,德国海军在海面上无力与英国海军对抗,继续了一战时的潜艇绞杀,英国船队的损失量是惊人的。

但美国并没有一直守着它孤立主义不放,派出海军为英国船队护航。

为了不给美国以参战的借口,希特勒多次对德国海军下令,严禁攻击美军舰只,只有在遇到美国军舰先行攻击的情况下才可以还击。

可以看出,为了既定目标的实现,他居然还是个能屈、能忍之人。

   说希特勒自大、狂妄,不准确,说他更乐于冒险似乎才更对些。

   9、关于希特勒反犹问题。

这一点没有人能否认,希特勒的反犹举措是灭绝人性的,无论用多么严重的字眼都无法形容出这起人道主义危机的惨绝人寰。

但反犹并不是希特勒的专属,而是中东欧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甚至包括苏联。

为什么犹太人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为什么被送进毒气室的只是犹太人?

而不是斯拉夫人?

盎格鲁人?

高卢人?

相反,美英战俘在德军的战俘营里的待遇要远远好于苏军战俘,而犹太人就只能是被杀?

希特勒的种族思想的形成,和犹太民族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究竟有怎样的关联,不应该反思吗?

种族屠杀是残忍的、毫无人性的,但开银行,向主权国家放债,靠躺在全体纳税人身上吸食全体人民骨血为生,必要时甚至不惜运用各种手段影响政府发动战争,以获取利益,这样的行为难道就是人道的?

就不残忍?

就不灭绝人性吗?

犹太人掌控的跨国银行集团对多半个世界的人难道就不是一种变相的“吃人”?

也难怪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墓志铭上只有一句话:

我杀死了银行。

   10、关于希特勒是个腐朽的独裁者。

希特勒是个独裁者,尤其是在军事问题上,很少能听进别人的意见,偏执狂似的指挥德国的军事机器,由此创下了不少军事上的奇迹和纪录,但也因此犯下了无法挽回的错误,他对国防军有着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尤其是对陆军始终抱有一种蔑视。

希特勒并不腐朽,他勤政,而且与其他独裁者相比,他甚至还算得上廉政。

他在遣嘱中注明死后要将其个人财产全部交给他死后的德国政府,只给爱娃的父母和他自己的姐姐留下能让他们过得上小资产阶级生活的钱。

他本人不吸烟、不饮酒,甚至他还是个素食主义者。

他领导下的德国,百姓能过上稳定的生活,并且收入也逐年增加(战前),他也许还是第一个号召企业生产“国民车”的领袖,以便让德国人民都能过上有车的生活,尽管这一计划因为战争的爆发以及战争规模不断扩大而落空。

在战争爆发前,纳粹党用短短数年的时间,使德国从一个战败的凋蔽国家重新成为一个工业强国,纳粹时期修建的高速公路至今仍在使用,谁能想像得出,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纳粹的德国会取得怎样的成就?

在个人生活上,他和爱娃虽相爱多年,但在一起的时间是很少的,多数时间他都在忙于政务和研究军事问题,他本人的想法是,一旦结婚,家庭将拖累他的精力,他就无法全身心的为国家服务。

直到自杀前两天,他确定已经无法再为国家服务时,他们才在地下室里完成了婚礼。

从他走上德国元首位置的那天起,他就得到了德国人民的爱戴与拥护,甚至在战后初期,经历了严重战争创伤的德国人民也并不痛恨他。

   这就是我眼中的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充满了矛盾的复杂的人。

他偏执、热衷于冒险、思想上自成一派,除了幼年,他整个生命几乎都奉献给了他的民族和国家,然而他对他眼中的劣等民族——犹太人又是无比的残忍。

他所领导的纳粹党创下了德国经济的奇迹,让德国人民快速地摆脱困苦不堪甚至忍饥挨饿的生活,然而他发动的战争却又将他的人民带进了深渊。

他所领导的军队开创了战争史的崭新一页,竟曾创下了围歼66万敌军的世界纪录,然而他又无比专横的控制军队,导致战役指挥官无法及时调动军队,如果隆美尔能及时的把装甲师调至诺曼底,并能够将防线适度后撤,“大君主行动”将很快又会为德军增添一次军功。

他独特的才华和能力,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事业,但同样严重的缺点也最终断送了他和他的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