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4911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docx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docx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

2009-2010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  教学要求

1、 在原来音乐课唱歌习惯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加强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以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质为目标,极力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综合,刻意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在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中,力求把“唱”、“听”、“认”“写”、“动”等栏目贯穿于其中,提高音乐素质。

4、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练声习惯,力求发言准确而且清晰。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表现要素:

a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b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

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c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d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情绪与情感:

a听辨不同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b能够体验并简述

音乐情绪的变化。

3、体裁与形式:

a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b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c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d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

认知目标:

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拍号及其强弱.

 

 

2009—2001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说明

1

8.25-8.28

制定计划

2

8.31-9.4

《人间第一情》《又唱浏阳河》

3

9.7-9.11

《共和国之恋》.《我的太阳》

4

9.14-9.18

《索尔维格之歌》《.想家的时候》

5

9.21-9.25

《青藏高原》

6

9.28-10.2

《.更上一层楼》《让我来试奏》

7

10.5-10.9

“十一”放假

8

10.12-10.16

《快乐的乐手》

9

10.19-10.23

《.爱的奉献》《绿色的梦》

10

10.26-10.30

《春天年年到人间》《美丽的村庄》

11

11.2-11.6

《为了谁》

12

11.9-11.13

黄河的故事

(一)

13

11.16-11.20

黄河的故事

(二)

14

11.23-11.27

独奏曲的神韵

15

11.30-12..4

交响乐的魅力

16

12.7-12.11

才艺展示

17

12.14-12.18

欣赏《天鹅湖》

18

12.21-12.25

流行音乐赏析

19

12.28-1.1

欣赏《瑶族舞曲》

20

1.4-1.8

欣赏《小鸟,小鸟》

21

1.11-1.15

欣赏《动物狂欢节》

期末放假

 

课题;优美的情思(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简述抒情歌曲的含义,能在众多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中辨别出抒情歌曲。

2、在欣赏过程中能伴随作品的情感变化作出正确的反映。

3、能对所宽听赏作品中的某一首歌或是某一段、某一乐句有较深的印象,并能哼唱出来。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人间第一情》《又唱浏阳河》等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所表现出的不现情感和意境,从中品味到人生喜、怒、哀、乐等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难点:

感受并体验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配乐诗朗诵导入优美的情思,学生与老师共同合作配乐诗朗诵(师生互动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听赏与思考:

教师播放《青藏高原》  

师:

请听一首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老师先给大家留个悬念,听赏完以后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

(带着问题走进欣赏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让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提高)  

生:

演唱者是李娜

师:

回答正确,下面就请同学们随着旋律一起来演唱歌曲,让我们一起融入山歌的高亢和悠扬当中。

  

三、学习新课  

(一)《人间第一情》  

问题:

这首歌曲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为我们述说了怎样的一故事?

歌曲表现了父母与儿女之间永远无法完成割舍的人间真情,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将音乐感受表现出来,这样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小结:

我们前两首听的都是抒情歌曲,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都是抒情歌曲的含义?

(二)《又唱浏阳河》  

1、简介《又唱浏阳河》范唱

2、模唱:

在听赏中模唱歌曲  

3、师生合作表演唱(充分的体验出师生合作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推动课堂的气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人间第一情》、《青藏高原》、《又唱浏阳河》等三首歌曲,从中上我们了解如何演唱及表达抒情歌曲。

音乐是美好的,让我们在音乐里歌唱祖国,歌唱母亲,歌唱幸福的人生。

课后反思;

课题:

《共和国之恋》

课时:

一节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同学们能够简单的理解抒情歌曲的含义及特点。

2.通过抒情歌曲的写作手法区分以上两首首歌曲的体裁特点。

(*.颂歌抒情歌曲*民族歌谣体抒情歌曲)

3.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使同学们感受作品的情感变化及其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对欣赏的两首作品旋律有较深的印象并能进行哼唱。

教学重点:

1.体验歌曲的流动性,及其作品的情感表达。

2. 对比两种不同音乐风格及唱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抒情歌曲的欣赏,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使之有充分感受美及领悟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体验越丰富幸福感就越深。

然而对于情感的表达,每个人则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诗人把情感赋予文字,写出豪气万丈的千古诗篇,

画家把情感赋予画笔,画出朝气蓬勃的大好山河,

然而对于作曲家,他们抒发情感的体验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色彩斑斓。

新课内容: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欣赏以下的两首作品,《共和国之恋》《又唱浏阳河》、并说出这两首作品在情感抒发中的不同。

(《共和国之恋》“大爱:

对祖国的爱”《又唱浏阳河》相比之下的小爱:

“对家乡的爱”)

打开教材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这两首歌曲,从中体验歌词的意境。

再次欣赏作品,让同学们了解这两首曲子各自旋律的走向,体验作曲家在对待不同爱方面的写作技法。

之前我们的侧入点都是从情感方面入手的,那么这两首歌曲在唱法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共和国之恋》(美声唱法)《又唱浏阳河》(民族唱法))

通过对以上两首作品的理解与欣赏,提问并总结抒情歌曲的定义及特点(定义:

抒情歌曲是当代人们最熟悉、最喜爱的歌曲体裁,抒情歌曲以音乐最擅长的感情抒发功能为特征,在人们的音乐生活里收到了最广泛的注意。

特点:

抒情歌曲的容量较大,在题材内容上极为广泛,不管从群体还是个体的角度,只要是抒发人的内心感情的歌曲,大都有抒情的特点。

抒情歌曲的体裁特点:

1.艺术抒情歌曲2.民族歌谣体抒情歌曲3.通俗抒情歌曲4.颂歌抒情歌曲5.朗诵抒情歌曲)

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理解作为抒情歌曲的意义及特点,并且能够对歌曲进行唱法上的区分。

进而增强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后反思:

 

课题:

《青藏高原》

一、导入

1、 自我介绍(新学期第一节课)(语言要求幽默、活泼、充满爱心)

2、播放电影《红河谷》片头

提问: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哪个地区?

哪个民族?

故事中的人物提到了哪三大河流?

故事发生在哪一河流?

3、 模仿具有当地特色的动作或典型的舞蹈动作

4、 学生:

说说心中的西藏

(播放幻灯片)教师从地理、民族、珍稀动物、信仰几方面总结

5、 从《红河谷》4片段《朝拜》的背景音乐过渡到歌曲《青藏高原》

二、新授(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在新授方面将不安排大篇幅)

1、听范唱

2、学生唱

3、分析作品,解决重难点

B段从歌词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句式的递增(不对称的美)——“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

”仿佛是摄影时焦距的拉近,青藏高原圣洁伟岸的形象渐次展现在眼帘。

从旋律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另一层规律——乐句的变化再现(双胞胎)(对称美)。

A段从歌词发现歌曲的美——“远古的呼唤”、“千年的呼唤”、“无言的歌”、“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4、 激发情感,变换形式演唱。

5、 结合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开通,听赏韩虹的《天路》

谈谈青藏铁路开通的意义,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带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6、 听赏由青年歌手容中尔甲演唱的藏歌《高原红》,讨论藏歌的特点:

大多采用羽调式,旋律跌宕起伏、节奏疏密相间、曲调高亢嘹亮。

7、 过渡。

内容:

蒙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航班第二站

模仿蒙古的运动竞技项目:

摔交(请学生上台表演)

8、 听赏: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9、 比较两地不同的音乐风格,并评价

蒙——宽广悠远

藏——高亢嘹亮

课后反思:

 

课题;快乐的乐手(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自如的运用单吐音,连音奏法完成多声部音乐的演奏,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音乐作品。

    

2、能对竖笛作品做很好的艺术处理,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学会、学好新的演奏技巧,提高看谱视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创作水平及表演水平。

教学方法:

  

示范法、对比法、讲授法、启发法教学用具:

  

竖笛、简易打击乐器、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

1、引入:

同学们,竖笛已经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了,经过一年和竖笛的亲密接触,每个同学的演奏技巧一定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天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想先检验一下同学们的练习成果。

首先就进行一个竖笛吹奏比赛,看看哪个竖笛曲子吹的最好!

2、形式:

各组推荐或自己报名,表演曲目不限。

(教师也可准备一首乐曲和学生一起比试)

3、比赛过程

4、教师点评(以鼓励为主):

同学们刚才演奏的都非常精彩,看来每个同学在课外都投入了很多的精力练习竖笛。

而且我们在吹奏竖笛的过程中给别人带来了快乐,自己也感受了其中的快乐。

我们现在都可以有个光荣的称号(也可启发学生自己起个好名字)

——“快乐小乐手”。

既然是小乐手肯定不可能只吹一两首曲子,为了使这个称号名副其实,我们应该掌握更多的技巧,掌握更复杂的曲目,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个新的吹奏技巧,使我们能感受更美的音乐作品三、新课教学:

(一)引入新课技法“单吐音”奏法:

1、师用上期所学技巧和“单吐音”奏法分别吹奏《新年好》,让学生感受两种技法给人的不同感受,让学生谈听后感,讨论新的吹奏技巧带给你怎么样全新的感觉!

师:

小结

2、教师引出“单吐音”奏法,并边讲解边示范

“单吐音”:

演奏时,将舌尖紧贴上齿龈,然后气流冲出口腔,发出“吐”的声音,在乐谱中用“T”或“▼”标记。

(课件展示)

3、教师钢琴伴奏,弹奏F调音阶,学生用新的“单吐音”奏法来吹奏,让学生注意在标记有“T”或“▼”符号的音时就用“吐“音。

速度可以放慢,嘴里内部的状态让学生自己好好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听到学生吹奏出来的音来检验学生”单吐音“奏法是否掌握好了,大家也可以互相听辩,训练学生的听辩能力。

4、吹奏简短乐曲《新年好》

音阶吹熟后,可以吹奏简短作品,在旋律节奏不断变化时,学生即要注意指法,更要注意“单吐音”奏法的运用。

标记有“T”字母的音就用“单吐音”奏法,也可以灵活交替运用,在一首乐曲里交替使用两种技巧。

(学生可以自由设计)

5、请个别学生单独用“单吐音”奏法吹奏,可以更好的发现演奏中的问题。

(课件展示)《新年好》 6、挑战难度较大曲目《玛依拉》

 1)、乐曲简单分析(包括旋律、节奏、音乐风格特点)

 2)、教师有感情的范奏一遍,并讲解吹奏要求。

 3)、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练习,并熟悉“单吐音”奏法。

 4)、集体演奏《玛依拉》,教师钢琴伴奏。

(课件展示)

 5)、指出演奏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

 6)、可抽查个别同学来以小组齐奏的形式来有感情地吹奏

《玛依拉》,可更好的对比学习和掌握“单吐音”奏法的效果。

(二)“连音奏法”

师:

每个音乐作品的风格都不同,所以就要用很多的吹奏方法表现,除了单吐音奏法外,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种新的奏法“连音奏法”。

(课件展示)

连音奏法:

在连音线内,第一个音用“吐”音,其余的音在吐音的持续中完成。

1)请一个学生根据语言注解来演示一遍,检验他们对文字内容的理解的程度。

2)听录音机播发《绒花》感受连音奏法。

3)教师和学生共同练习演奏《绒花》,教师现场指导。

①三连音节奏的掌握

②随琴先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的旋律部分,熟悉旋律音及三连音节奏。

③拿竖笛用“连音奏法”练习吹奏。

④学生随琴演奏《绒花》,教师强调连音奏法的运用,注意乐谱中的连线的位置。

⑤同学们互相推荐一人来表演,大家共同讨论谈欣赏后的感觉,学生可以自评也可以相互评价。

四、实践合作(课件展示)

 给出几个简短的竖笛小品,让学生选择,根据音乐作品所表

现的情感内涵和风格特点来确定需要用哪种吹奏法吹奏。

一、《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二、《卖报歌》

 三、《小白船》       

四、《红星歌》

注意:

让学生来加记单吐音及连音奏法的标记“T”或“▼”,让学生自己选择,不约束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怎么样更好的运用几种不同的吹奏方法,然后可以根据一位学生的分析及标记来吹奏其中的一首曲子,看看演奏效果如何(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适当的点评一下,教师主要以鼓励为主,加上适当的好的引导,使他们能尽可能把几种吹奏方法很好的应用到音乐作品的实践练习中。

五、创作体验

(一)以音乐作品《同一首歌》为主,在全班中间开展创作体验活动。

把全班学生分为竖笛吹奏组、简易打击乐器组、舞蹈动作创编组、绘画组及声乐组。

各组任务展示:

1、竖笛吹奏组:

把几首乐曲进行分配,分独奏、齐奏等形式,熟悉曲谱,看谱视奏,设计演奏技巧。

2、简易打击乐器组:

根据乐曲的风格几乐器的特点,

对乐曲进行简易配器。

每首乐曲写出简易的配器谱。

  3、舞蹈创编组:

舞蹈动作不要求很复杂,但能很好的表

现音乐的意境,注意设计的动作要和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相适应。

4、绘画组:

根据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即兴创作简易画!

5、声乐组:

有感情的演唱《同一首歌》两个声部,演唱形式由学生自己设计(独唱、齐唱、重唱)

(二)排练

(三)正式展示创作成果,体验创作及表演的乐趣(四)学生点评各组表演(五)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七、课后作业:

找适合用“单吐音”奏法和“连音”奏法演奏的乐曲。

课后反思:

 

课题:

青春的旋律(两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青春舞曲》

2、音乐活动:

为《青春舞曲》编配打击乐伴奏,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

钢琴(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重点难点:

1、 重点:

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难点:

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教学过程:

1、聆听《青春舞曲》。

2、 提问:

(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3、再听两遍《青春舞曲》。

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

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4、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

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

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5、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6、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7、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

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情况而定)。

8、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

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9、全班分成机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0、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如竖笛、手风琴、钢琴、弦乐器等,视情况而定)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

“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小 结:

 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各种演唱形式。

课后反思:

 

课题:

黄河的故事(两课时)

一.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在感性上能熟悉和了解音乐剧表演的基本内容,并对音乐剧的创编和表演有初步的设计。

第一幕(逃亡)欣赏时,主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并进行编导设计。

第二幕(相遇)让学生体验剧情的变化和音乐的变化,从速度、演唱形式、情感变化上感知作品,并通过造型使学生初尝表演。

第三幕(奋起),《在太行山上》欣赏后,让学生根据音乐,用不同的表演手段表现所创设的情感。

最后,在理解音乐剧的基础上对前面的内容进行音乐剧编导设计与大家分享和修改完善。

第二课时欣赏学生精彩的表演。

二、教学目标

1.能从搜集资料中了解一些抗战歌曲。

2.能熟悉四首歌曲,体验他的情感,并了解这些作品的结构。

3.能根据歌曲情境,进行音乐剧的编导设计。

三、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歌曲情景来尝试进行音乐剧的编导设计表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时代都赋予音乐不同的内涵,如今我们坐在咖啡屋里听到的是小桥流水,走在大街上听到的是动感摇滚,那么追溯到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人们听到的又会是什么样的音乐呢?

上节课请同学们回家搜集一些关于抗战时期的歌曲,今天请大家展示一下。

(同学发言并能哼唱旋律或歌词)

(二)、赏析剧本素材

1.《黄水谣》

(1)刚刚有同学谈到了《黄河大合唱》,这是冼星海的一部杰作。

冼星海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曾被毛主席称为人民音乐家。

历来许多文人骚客及作曲家爱以黄河为素材,或描述黄河——母亲河的壮观景象,或描述她历经磨难,饱受屈辱的历史。

今天老师也用音乐给大家讲述一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黄河边上的故事。

首先出场的是来自山西的主人公张老三。

(2)听音乐思考并讨论:

歌曲描绘了山西老乡张老三的一种怎样的生活遭遇,音乐是如何表现和变化的?

  第一乐段:

女生合唱,音乐优美,婉转,明快的曲调把人带入对过去和平生活的回忆。

   第二乐段:

混声四部合唱,男声齐唱引入,沉重、悲痛的音调表现了日寇的入侵给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满腔的怒火在人们的心中燃烧。

  第三乐段:

是第一乐段的压缩再现,但呈现出一幅凄惨的景象,是一种痛苦和悲伤的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用声音或动作来感受体验三段音乐的不同情绪)

(3)请学生根据音乐的变化进行表演内容的设计,如:

    表演场景:

和平的生活  ——  鬼子兵烧杀  ——  四处逃亡

    表演内容:

男耕女送水          鬼子烧杀            黄河背景下

孩子嬉戏            男子抗争            扶老携幼逃亡

2.《松花江上》

(1)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这就是张老三的悲痛遭遇。

可是在那个年代历经磨难的又何止张老三一人?

作曲家张寒晖的笔下,用音乐描写了另一个主人公王老七的悲惨身世。

(2)老师非常有表情地用钢琴演奏歌曲,不唱,学生欣赏: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弹奏的这首乐曲想象王老七的生活,并用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3)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表演得非常有创意。

1936年,作曲家张寒晖在西安二中教书,看到街头到处是从关外到关内流浪彷徨无家可归的身影,听到的是悲伤痛苦的哼声,于是挥笔写下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松花江上》。

音调用的是北方娘们哭坟的那种哭腔,如其中有一句: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教师范唱,学生也可以用声音来体验)。

我们的歌声可能还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这种情感,下面还是让我们听听主人公王老七的倾诉!

(4)听音乐思考并交流、讨论:

“九一八”事件前后,王老七的生活有怎样的改变,音乐是如何体现的?

    第一乐段:

旋律深沉描写自己的家乡。

    第二乐段:

充满悲愤,以八度跳进,抒发内心的痛苦和满腔的仇恨。

也是伤心的叙说。

尾声以哭泣的呼喊似的音调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5)请学生根据歌曲中三个核心场景摆姿势、进行表演造型(分三组:

              事件之前、事件发生、事件之后)

3.《河边对口曲》

  历史不堪回首,我们永远都不能忘却,就是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起,王老七和张老三开始了他们逃亡流浪

的生活。

一天他们在黄河边相遇了。

(播放音乐)

(1)赏析作品

师:

他们在谈论些什么呢?

生:

他们在叙述自己的遭遇。

师:

音乐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表现他们的对话?

生:

对唱。

师:

音乐表现他们的对话时,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生:

完全重复。

师:

张老三和王老七都有共同的心愿打回老家去。

音乐在这里与前面的对话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生:

演唱形式变了,对唱变成了全唱,速度由慢变快了,情绪由低沉变得激昂、高涨起来。

(2)分角色演唱作品

老师有个设想,我们分两组分别来唱一唱王老七和张老三的各自遭遇,一起来体会一下音乐在情绪上变化。

其它分工:

再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王老七和张老三,其他学生在后面合唱。

4.《在太行山上》

(1)张老三、王老七一起参加了革命,我们去看看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