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4665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提出“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                 (  A  )

A.贝罗        B.拉斯韦尔     C.施拉姆      D.德福勒

2、下列不属于多伊奇为评价模式提出的判断标准的是      (   D   )

A.模式的创见性              B.模式的简明性

C.模式的现实性              D.模式的推断性

3、香农研究电报通信时提出了通讯系统的传播模式的专著是  (   B   )

A.《传播模式论》             B.《通讯的数学理论》

C.《大众传播学诸论》         D.《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论》

4、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   C   )

A.双向沟通    B.多向传递    C.单向流动     D.循环往复

5、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C   )

A.19世纪40年代以后              B.19世纪70年代末以后

C.19世纪末以后                   D.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

6、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                     (   C   )

A.卡尔•霍夫兰              B.拉扎斯菲尔德

C.哈罗德•拉斯韦尔          D.施拉姆

7、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                   (   B   )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8、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   C   )

A.双向沟通    B.多向传递    C.单向流动    D.循环往复

9、被誉为“语言学之父”的是                            (   B   )

∙2009-01-0715:

43

∙回复

∙fletcher24

2楼

A.皮尔士      B.索绪尔       C.怀特        D.连尼科夫

10、拉斯韦尔的“5W”模式最初是                         (   A   )

A.文字模式    B.图像模式     C.数字模式    D.表格模式

11、老师描述圆时,往往用手比划圆形,这种动作属于         (   B   )

A.象征性动作                B.解说性动作

C.调节性动作                D.适应性动作

12、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信号转换为符号叫做          (   C   )

A.信源编码    B.信道编码     C.信道译码    D.信宿译码

13、关于符号叙述正确的是                              (   D   )

A.符号是可以发射的             B.符号是具有物理性的

C.符号是信号的信号             D.符号是具体的

14、聋哑人使用的手势语属于                             (   A   )

A.象征性动作  B.解说性动作  C.调节性动作 D.适应性动作

15、信息在传递中会损耗、变形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是       (   C   )

A.开环结构    B.闭环结构    C.二步结构    D.交叉结构

16、微笑不但表现在脸面上,还表现在眼睛上和全身肌肉的放松上,这

体现了非语言符号的                                   (   D   )

A.重要性      B.普遍性      C.多维性      D.整体性

17、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   B   )

A.信源的可信性                   B.内容的说服力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             D.媒介的权威性

∙2009-01-0715:

43

∙回复

∙fletcher24

3楼

18、传播过程中的译码又被称为                      (   A   )

A.符号解读    B.符号化      C.接受信息    D.传送信息

19、计算机网络进入教育领域是在                    (   D   )

A.20世纪80年代早期              B.20世纪80年代后期

C.20世纪90年代早期              D.20世纪90年代后期

20、施拉姆关于传播的“雷达”功能的比喻是指           (   C   )

A.麻醉性功能  B.社会协调    C.环境监测    D.娱乐功能 

21、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符号转换为信息叫做         (   D   )

A.信源编码    B.信道编码    C.信道译码     D.信宿译码

22、符号学的先驱是                                   (   A   )

A.皮尔士     B.索绪尔       C.怀特         D.连尼科夫

23、教育传播学属于                                     (   C   )

A.横断学科    B.综合学科    C.交叉学科     D.单一学科

24、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   A   )

A.香农        B.韦弗         C.维纳       D.皮尔士

25、内涵意义是                                        (   B   )

A.表示符号与事物间的代表性关系   B.往往带有情感上的爱憎

C.是客观性的                     D.是字典上所表述的含义

∙2009-01-0715:

43

∙回复

∙fletcher24

4楼

26、计算机媒体属于                                    (   D   )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媒体    D.交互媒体

27、人类最重要的传播工具是                        (   B   )

A.姿态        B.语言        C.文字        D.图画

28、教育传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                       (   B   )

A.教育者的讲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29、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                             (   D   )

A.音型       B.非语言符号声 C.自然音响     D.事物音响

30、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观点是                  (   A   )

A.马歇尔•麦克鲁汉          B.哈罗德•英尼斯

C.欧文•戈夫曼              D.威尔伯•施拉姆 

31、媒介的“高清晰度”是指                               (   C   )

A.字迹清晰                  B.声音清楚 

C.信息的明确度高            D.画面清晰

32、在麦克鲁汉眼中,下面属冷媒介的是                    (   D   )

A.照片        B.报纸        C.印刷品       D.电视

33、下列不属于德国学者纽曼提出的大众传播三特性的是     (   B   )

A.累积性      B.深度性      C.普遍性       D.和谐性

∙2009-01-0715:

43

∙回复

∙fletcher24

5楼

34、有声电影被用于教育是在                             (   A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35、施拉姆对传播功能的概括中不包括                     (   C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36、传播学主要研究的是                                 (   C   )

A.自然传播    B.动物传播    C.人类传播     D.机器传播

37、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   D   )

A.信源的可信性               B.媒介的权威性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         D.内容的说服力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ABCE   )

A.传播者              B.受播者             C.信息

D.环境                E.通道

2.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   CDE  )

A.闭环模式            B.开环模式

C.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D.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E.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学传播模式

3.拉斯韦尔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分为                  (  ABCDE  )

A.控制分析            B.内容分析           C.媒介分析 

D.对象分析            E.效果分析

4.传播效果的“子弹论”又称为                        (   ACDE   )

∙2009-01-0715:

43

∙回复

∙fletcher24

6楼

A.魔弹论              B.两极传播论         C.靶子论

D.刺激-反应论         E.皮下注射论

5.教育传播系统构成的四要素是指               (   ABCD   )

A.教育者            B.教育信息          C.教育媒体

D.受教育者          E.教育效果

6.模式的三种主要表示形式是                   (   BCD   )

A.图画形式          B.语词形式          C.图解形式

D.数字形式          E.表格形式

7.下列关于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BCDE  )

A.信息是客观存在的    B.信息是受主观影响的

C.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D.信息是可以转换的

E.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

8.罗杰斯在《创新推广》中提出的采用新事物的阶段是    (  ABCDE  )

A.获知                B.说服               C.决定

D.实施                E.确定

9.约瑟夫•克拉帕认为受众具有的选择性心理特点是   (    BDE    )

A.选择性思考        B.选择性接受          C.选择性行动

D.选择性理解        E.选择性记忆

10.下列属于大众传播特征的是                      (   ABDE   )

A.拥有广大的受众      B.受众量大、分散、不固定

C.反馈比较容易        D.采用某种机械化手段大规模复制信息

E.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符号进行传播

三、判断题 

1.教育传播学属于交叉学科中边缘学科。

                     (  √  )

2.经验之塔理论是戴尔1946年在《视听教学法》中提出的。

     (  √  )

3.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在其重优化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对比研究。

(  × )

∙2009-01-0715:

43

∙回复

∙fletcher24

7楼

4.教育传播主要是指教育信息的传递或教育信息系统运行。

     (  √  )

5.狭义信息度量的条件是只考虑信息的语义,排除信息的形式。

  (  ×  )

6.测谎仪是根据非语言符号的多维性原理设计的。

             (  ×  )

7.某种程度上,教师是教育传播中的“把关人”。

               (  √  )

8.采用-扩散论在本质上属于强效果论。

                     (  ×  )

9.传播产生的效果是由传播过程中的语言内容本身所决定的。

   (  ×  )

10.狭义信息度量的条件是只考虑信息的形式,排除信息的语义。

  (  √  )

11.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是最早阐述传播过程的一个模式。

         (  ×  )

12.即便是一个人,也可能会有传播行为产生。

                  (  √  )

13.一个优秀的传播模式应该包括传播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

   (  √  )

14.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在重过程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个案研究。

 (  ×  )

15.信息是消息的内核,消息是信息的外壳。

                    (  √  )

16.拉斯韦尔是传播学科的创始人。

                           (  ×  )

17.“经验之塔”理论是戴尔1964年在《视听教学法》中提出的。

    (  ×  )

18.传播中的干扰只能减少,不能消除。

                        (  √  )

19.“有限效果论”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形成。

                 (  √  )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

2.怎样正确理解传播的概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正确理解传播的概念:

(1)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

(2)传播是一种过程,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果,没有反应,不算传播。

(3)传播是一种互动,只有传播者的传递活动,没有受传者的接受活动,是不会有传播产生的,反之也一样。

(4)传播者、受播者、信息和通道是传播的基本条件。

(5)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

∙2009-01-0715:

43

∙回复

∙fletcher24

8楼

(6)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建立共事,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态度。

(7)广义的传播,包括机器传播,自然传播、动物传播和人的传播。

3.简述电子视觉媒体(幻灯、投影等)的特点。

电子视觉媒体(幻灯、投影等)的特点有:

(1)能使学生观察静止状态下放大了的图像;

(2)能将某些实物、标本、实验放大显示;

(3)幻灯、投影片可以排列成许多不同的序列,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减,比电影、电视和其它固定序列材料要灵活;

(4)放映时间可长可短,不受限制;

(5)教学软件的制作比较简单;

(6)需要一定的放映和遮光设备,室内太亮会影响画面的清晰度。

4.画出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图,并作适当的解释说明。

 

从信息源中选出准备传播出去的信息,然后,这一信息经发射器(编码)转换为信号,信号通过一定的信道传送出去。

在接收端,接收到信号之后,经接收器(解码)转换成符号并解释为信息的意义,最后为信宿--受播者所接收利用。

受播者收到信息后,必然在生理、心理上产生反应,并通过各种形式给传播“反馈”信息。

另外,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有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可以影响到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等部分,这里为了简化,只集中表示对信道的干扰。

5.简述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

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体,他载有前人已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信息,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把这些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

(2)客观事物。

客观事物是重要的教育信息来源,学生通过与其接触和感知,能获得第一手的真实的感知信息;

(3)教学信息体。

是事物信息的载体,包括符号信息载体和机器信息载体,是教学信息的重要来源。

6.简述信息来源原理,并举例说明。

有权威、有信誉的人说话,总是更容易让人信服。

说话的人是谁,资料来自何方,对传播的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霍夫兰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把内容相同的有关原子弹的文章,分别发给两组受试者。

对第一组说,该文为美国某一著名原子能科学家所写。

对第二组则说来自一般新闻来源。

结果发现,第一组对文章相信的程度,以及所引起的态度改变超过第二组四倍。

7.简述共同经验原理,并举例说明。

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如图所示,两个圆圈各代表甲和乙原来的经验范围,其间重叠地方是他们具有的共同经验。

这个重叠的范围是两个人可以互相沟通的范围。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要学生了解一件新事物,教师必须用学生经验范围能理解的比喻,引导他们进入新的领域。

 

五、论述题

1.试分析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两者的相异点:

 

A.大众传播的目的,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

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1分) 

B.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体的一般大众。

教育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

(1分) 

C.大众传播的传播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和影视片的编制者。

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

(2分) 

D.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地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

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传播。

(2分) 

E.大众传播中的反馈过程,迂回缓慢,具有更多的单向传播的特点。

教育传播能较快地收到反馈信息,具有更多的双向交流特点。

(2分) 

F.大众传播中,信息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在教育传播中,信息选择,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高度的科学性。

(1分) 

两者的相同点:

都是人的传播活动,都是以信息传递为核心。

(1分) 

∙2009-01-0715:

43

∙回复

∙fletcher24

9楼

2.谈谈你所理解的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

教育传播学就是通过对教育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传播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的对象是整个教育传播系统和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

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分) 

A.教育传播系统的研究。

包括:

教育传播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等等的研究。

(1分) 

B.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研究。

包括:

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分析,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等等的研究。

(1分) 

C.教育传播内容的研究。

包括:

教育信息的本质,教育信息的运动规律,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等等的研究。

(1分) 

D.教育传播符号的研究。

包括:

符号的类型与本质,教育中的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等等的研究。

(1分) 

E.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的研究。

包括:

教育传播通道及通道中的干扰,教育传播媒体的分类、特点和功能,教育传播媒体的应用等等的研究。

(1分) 

F.教育传播中传者与受者的研究。

包括:

教育传播中教师与学生的作用,责任和应具备的品质,教师与学生的传播行为等等的研究。

(1分) 

G.教育传播环境的研究。

包括:

教育传播环境的概念与功能,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与调控等等的研究。

(1分) 

H.教育传播效果的研究。

包括:

教育传播的特点与表征,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与评估等等的研究。

 (1分) 

I.教育传播的应用研究。

包括:

课堂教学传播,远距离教学传播,个人自学传播等研究。

(1分) 

3.试述教师的主要传播行为。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传播行为包括教育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递。

(1)教育信息的收集

a.明确信息收集的目标和内容

b.选择信息源

c.考虑信息收集的方法

(2)教育信息的加工

a.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使之成为有用的。

b.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使之成为有序的。

c.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编码,使之成为易传的。

(3)教育信息的传递

a.传递的信息要有针对性。

b.传递的信息应是完备的。

c.要注意信息的时效。

d.要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

4.试述麦克鲁汉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作适当评价。

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

(1)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2)媒体就是信息。

(3)媒体有“冷”、“热”之分。

(4)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动力。

麦克鲁汉的媒体理论,有许多合理的成分,也有不足之处。

他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媒体就是信息”的观点,被人们引用最多,影响甚大。

他强调媒体本身的重要性,主张研究媒体时,把它与人的感官、心理联系起来考虑,把它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

他的这些看法,对于我们研究和认识媒体是有积极意义的。

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过分强调了媒体的作用,把它看成是促进社会改变的决定力量。

从而使自己走进了“技术决定论”者的队伍。

他的“冷”、“热”媒体理论,也是缺乏科学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