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4044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2005年人口自然变化对比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

A.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死亡率是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D.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相同

2.与中国相比,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老龄人口比重偏高B.自然灾害频繁发生C.经济增长速度缓慢D.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答案】

1.B

2.A

考点:

人口数量的变化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形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读我国的人口红利图,回答下列问题。

3.据图分析,我国人口红利最显著的年份是()

A.1958年B.1994年C.2012年D.2021年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重社会负担B.经济增长较快C.加速城市化进程D.社会储蓄率较高

【答案】

3.C

4.A

【解析】

试题分析:

3.2012年劳动人口比例达到最大值,即我国人口红利显著。

故选C。

4.人口红利期少儿和老龄人口比重较低,社会负担轻;而经济增长较快;会推动城市化进程;消费少,社会储蓄率较高。

故选A。

考点:

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总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数据显示1990~2010年间该地()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率先下降后上升

B.农村劳动力迁移人口以30~39岁年龄段为主

C.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率高于农村男性劳动力

D.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

6.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收入B.交通C.宗教D.通信

【答案】

5.D

6.C

考点:

我国的人口迁移、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美国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Gallup)发布最新调查报告,称全球有逾6.4亿人有意向移民,大约占到世界各国成年人的13%。

美国是各国民众最想移民的国家,全球约有1.5亿人想移民美国,其中我国想移民美国的人数高达2200万,居全世界之首。

读下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各国想移民美国的人数

各国想移民美国的人口占比

排名

国家

人数(万)

排名

国家

人口占比(%)

1

中国

2200

1

利比里亚

37

2

尼日利亚

1500

2

塞拉利昂

30

3

印度

1000

3

多米尼加

26

4

孟加拉国

800

4

海地

24

5

巴西

700

5

柬埔寨

22

6

菲律宾

500

6

萨尔瓦多

19

6

日本

500

6

加纳

19

6

墨西哥

500

8

洪都拉斯

18

9

越南

300

9

尼日利亚

16

9

英国

300

10

尼加拉瓜

15

7.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A.从移民来源看,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是最大的两个移民群体

B.从移民目的地看,近2/3的全球移民居住在欧洲和美洲

C.亚洲各国移民的主要原因是逃离战争和获得更好的经济条件

D.中国想移民美国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率居各国最高

8.以上各国都有众多的人口想移民美国,可能的原因或影响是()

①美国完善的市场经营和更为优良的综合生活环境 ②为了子女的教育,保护他们的财产、健康和家人 ③将造成人才和社会财富的外流 ④导致各国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

7.A

8.D

【解析】

试题分析:

7.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亚洲和拉丁美洲是最大的两个移民群体,另外还有少量的欧洲和非洲国家;而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居住在欧洲和美洲的移民比重;亚洲各国移民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通过计算可知,我国想移民美国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率大约为1.6%,显然不是最高。

故选A。

8.各国都有众多的人口想移民美国,主要是由本国与美国的现实差距造成的,但表中的数据只是各国想移民美国的人口,而不是实际的移民数量,不会导致劳动力不足。

故选D。

考点:

人口迁移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9.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①和④B.②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

10.下列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陆地区域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地形、气候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

9.C

10.C

考点:

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

下图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地形影响B.受交通运输的影响

C.受盛行风向的影响D.受原城市形态的影响

12.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

A.高速公路B.市中心C.运河D.机场

【答案】

11.B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11.图中传统工业区的空间形态表现为条带状,从其布局来看,主要沿运河分布,说明传统工业区形成过程中主要考虑交通运输对传统工业区分布的影响。

故选B。

12.从图中新工业区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高速公路附近,说明新兴工业的布局主要考虑便捷的高速交通对新兴工业的发展的影响。

故选A。

考点:

城市功能分区

乌鲁木齐市地处天山北麓,城市化对其市区土地利用结构有很大影响。

读乌鲁木齐市区各主要功能用地2009年面积分布图与1998~2009年面积变化幅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图中M折线表示()

A.绿化用地B.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D.商业用地

14.图中R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是()

A.区内可提供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B.区内人口昼夜变化巨大,夜间空无一人

C.分布在市中心和交通便捷的城市环路附近D.在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占地面积最广

【答案】

13.B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13.据图可知,M折线反映该功能用地由市中心向外都有分布且面积变化不大,1998~2002年该功能用地市中心附近面积减小,而市区外围增加,因此,最有可能是工业用地。

故选B。

14.图示R临近市中心,占地面积最广,应为住宅区;而区内人口夜间较多;其位置不是主要分布在市中心。

故选D。

考点:

城市的功能分区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下列关于该区域生产布局规划的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北部建设商品谷物种植区,保证城市粮食供应

B.西南部沿海建设工业基地,发展海洋化学工业

C.东南部沿海建设大型港口,促进沿海工业区发展

D.南部沿海大力发展海水淡化,解决农业用水紧张状况

16.下列关于图中城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的服务功能与d相同B.b城市的功能分区最明显

C.c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aD.d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b

【答案】

15.B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15.从等高线看,该区域北部地势起伏较大,不适宜生产粮食;东南部为沙质海岸,沿海沙滩水浅,不利于建设大型货运港口;海水淡化成本较高,而农业耗水量又大,不适宜采用海水淡化来解决农业用水紧张状况;而西南部沿海有盐田,可为化学工业提供原料,且该地区位于冬、夏季风的垂直方向,可建设工业基地,发展海洋化学工业。

故选B。

16.a为中心城市,d为乡镇,a城市等级高,服务功能比d多;b为县城,城市等级较低,地域结构分化不是最明显;d为乡镇,b为县城,所以d的服务范围小于b;而c城市等级比a低,总体服务功能次于a,但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a。

故选C。

考点:

城市的等级及功能分区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读某城市空间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7.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

18.图中四个阶段表明()

A.①阶段以农业生产为主,城市等级不明显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③阶段逆城市化格局已经出现,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

D.④阶段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答案】

17.C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17.区域城市的发展是一个由少到多,中心城市由小到大,城市之间的联系日渐密切的发展过程。

图中②为郊区,并未出现小城镇和城市;图③出现中心城市和小城镇,但彼此之间联系并不密切;图①中城市和小城镇之间联系日益密切;图④形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并出现卫星城。

故选C。

18.①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应以第二产业为主,出现中心城市,城市等级明显;②阶段区域城市分布均匀,说明内部经济差异较小,且为小城镇;③阶段为城市化起步阶段,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交通并不完善;④阶段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加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问题严重。

故选B。

考点:

城市化

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50米高度大气中NO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

毫克/立方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图中显示的该城市环境问题和发生季节是()

A.水污染和光污染——春季B.噪声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夏季

C.土壤污染和生物污染——冬季D.电磁波污染和海洋污染——秋季

20.针对该城市出现的这一问题,下列措施无效的是()

A.限制城市汽车数量B.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改善居民居住条件D.发展卫星城市,开发新区

【答案】

19.B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19.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多常常造成汽车噪声污染,城市内的NO2是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它能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而不是水污染、光污染、土壤污染、电磁污染;而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NO2浓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降低,且沿交通干道延伸。

夏季,由于受东南风的影响,NO2浓度等值线向西北延伸时偏离交通干线。

故选B。

20.针对上述的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限制汽车数量,可以减少噪声和尾气排放;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净化空间,减弱噪声;发展卫星城市,开发新区,可以有效减少城区的汽车数量,进而排放减少;而改善居住条件,并不能减少汽车噪声和尾气排放。

故选C。

考点:

城市环境问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1.图示区域种植棉花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 ②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 

③河网密度大,排灌方便 ④梅雨季节降水多,晴天少 ⑤接近消费市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22.近年来,图示区域棉花种植比重逐渐下降。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上升的是()

A.稻田B.甘蔗田C.果园D.菜地花圃

【答案】

21.D

22.D

【解析】

试题分析:

21.图示为我国的长三角地区,④梅雨季节降水多,晴天少,不利于棉花的开花;而其它条件都利于棉花的生长。

故选D。

22.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所需蔬菜和花卉增多,且单位面积产值高,受市场影响,所以菜地花圃比重会上升;而稻田会下降;甘蔗不适合在此种植;果园适合在低山丘陵区,且单位面积产值低。

故选D。

考点: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读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

种植面积(万公顷)

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

总产量(万吨)

4400

2.14

9416.00

168

4.36

732.48

2950

4.23

12478.50

1036

1.80

1864.80

23.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24.亚洲水稻种植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均较高的国家最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23.A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23.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总产量最大的国家,但生产力水平低于处于现代农业阶段的日本,日本丘陵山地多,耕地比重小所以种植面积最小,但农业技术水平高所以单产高,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在恒河平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平原广泛种植所以面积最大。

故选A。

24.日本为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少,技术先进,是亚洲水稻种植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均较高的国家。

故选B。

考点:

季风水田农业

读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25.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26.下列经济作物中,甲省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是()

A.甘蔗B.黄麻C.甜菜D.花生

【答案】

25.A

26.C

【解析】

试题分析:

25.根据图示分析:

甲省区种植棉花和小麦的比重高,可能为新疆;乙省区种植水稻和油菜的比重高,位于南方长江流域,可能为湖北;丙省区种植小麦和水稻及油菜的比重都较高,为南北方的交界处,可能为安徽;丁省区种植小麦比重高,位于北方地区,可能为河北。

故选A。

26.甲省为新疆,气候温凉,适合甜菜生长;而甘蔗、黄麻和花生需要热量条件好。

故选C。

考点:

农作物分布

读黑龙江海伦市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完成下列问题。

评价类别

玉米

小麦

大豆

产量衰减

(单位:

kg/hm2)

热量衰减量

42010

31604

38461

水分衰减量

2467

1431

1158

土壤养分衰减量

1525

1182

946

社会经济因素衰减量

1886

4118

2911

资源利用

效率

(单位:

%)

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注:

产量衰减指在某要素的制约下引起的农作物减产量,其值越大,说明该要素对作物生长需求的满足率越小)

27.海伦市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B.小麦C.大豆D.小麦和大豆

28.对海伦市农作物高产制约最大的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土壤养分D.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

27.A

28.B

【解析】

试题分析:

27.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是玉米,最适宜在海伦市种植。

故选A。

 

28.由材料可知,产量衰减值越大,说明该要素对作物生长需求的满足率越小,也就是该要素对作物生长的制约越明显,对比表中数据,热量衰减量最大。

故选B。

考点: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9.影响农业带③和⑤作物种植的基础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地形D.土壤

30.图中农业带的形成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⑤

【答案】

29.B

30.B

【解析】

试题分析:

29.农业带③和⑤分别是冬小麦和春小麦作物带,纬度差异导致热量差异,影响作物种植。

故选B。

  

30.农业带②是乳畜带,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是临近五大湖周围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

故选B。

考点:

农业生产的区位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有媒体报道:

在一些城市,企业出6000元月薪竟招不齐技工,16万元年薪难聘高级技师。

材料二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我国已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发展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

下图为1995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A低谷对应的时间段是    。

B低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2)材料中提及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人口增长模式为“    ”模式,该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主要是指实现了人口    的下降。

  (5分)

(3)结合材料,分析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3分)

【答案】

(1)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70年代中期)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2分)

(2)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5分)

(3)原因:

经济、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

(2分) 措施:

对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A对应的年龄段为35岁多,所以对应人口出生时间段为1959~1961年。

B对应的年龄段为20岁左右,其出生年代为70年代,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时。

(2)“后人口转变时期”应为现代型,其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是因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

(3)材料显示企业招聘技工和高级技师,表明经济、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从劳动力分析,劳动力素质较低,难以符合要求。

因此要对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使其能够胜任工作。

考点:

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问题

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大同市(39°00′N~40°30′N,112°15′E~114°15′E),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平均海拔1056米。

人们常说“万紫千红总是春”,但大同万紫千红之时却在夏季。

旅游者多于夏季来此避暑、观光。

下图为大同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作为典型的矿业城市,大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表现为经济发展对煤炭行业的依赖性强,但煤炭资源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采,已越来越少,主要矿区的服务年限仅够维持15~20年;第二产业独大,且重工业比重大于轻工业;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小。

下图为矿业城市生命周期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同市的气候类型。

结合气候分析该地旅游者多于夏季来此避暑、观光的原因。

(3分)

(2)结合材料分析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

(4分)

(3)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大同市经济逐渐进入衰退期。

为避免大同城市经济进入衰退期,应采取哪些措施?

(3分)

【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

 原因:

大同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凉爽宜人;大同夏季自然风光优美。

(3分)

(2)问题:

水土流失。

 形成原因:

位于黄土高原边缘,地势起伏大;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煤炭资源开采,破坏地表植被。

(4分)

(3)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增大轻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比重;延长产业链,发展煤炭深加工。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大同位于季风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从旅游特色分析,大同纬度高、海拔高,夏季凉爽;且自然风光优美,所以对人们吸引力大。

(2)从材料景观图分析,该地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从自然原因分析,位于黄土高原边缘,地势起伏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为直立性结构。

从人为原因分析,煤炭开采,破坏了植被和原生地表,导致水土流失。

(3)从产业结构分析,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初级产品生产所占比重较大,附加值低,因此,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增大轻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比重;延长产业链,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科技水平低,煤炭资源浪费严重,所以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考点:

气候分布、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33.(10分)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分布示意略图

材料二 全国、东北三省和E、G、H三省粮食生产统计表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吨)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粮食单产(吨/公顷)

全国

E、G、H

三省

东北

三省

全国

E、G、H

三省

东北

三省

全国

E、G、H

三省

东北

三省

1985

3.79

0.76

0.36

1.09

0.17

0.13

3.48

4.47

2.77

2005

4.84

0.81

0.74

1.04

0.15

0.16

4.65

5.40

4.63

(1)简述图中A、B两地区农业生产共同的突出特征。

(3分)

(2)描述E、G、H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并说明E、G、H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3)判断图中G、D、F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其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3分)

【答案】

(1)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分)

(2)E、G、H三省所占比重下降;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

E、G、H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E、G、H三省(与全国或东三省相比)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

(4分)

(3)季风水田农业(或水稻种植业)。

 区位条件:

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A为三江平原,B为松嫩平原,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地形平坦广阔,所以其共同区位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2)从表中数据分析,粮食总产量表现为:

E、G、H三省所占比重下降;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

其原因:

从粮食播种面积分析,E、G、H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东三省增加;从粮食单产分析,E、G、H三省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

(3)G、D、F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平原上,判断其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从劳动力条件分析,该区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从种植历史分析,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考点:

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分析表格能力

34.(10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农业是肯尼亚的国民经济支柱,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农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值的1/2。

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豆类、薯类为主,基本自给。

同时,肯尼亚是目前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占据欧盟25%的市场份额。

(1)据图概括肯尼亚农业生产区布局的空间特点,并说明影响其空间分布的自然因素。

(5分)

(2)为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该国开始大力推广发展水稻种植业,有人支持,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你同意哪种观点?

试说明理由。

(2分)

(3)简要说明该国鲜花种植的区位优势条件。

(3分)

【答案】

(1)农业区分布在肯尼亚中南部地区;农牧区分布在肯尼亚南部;游牧区分布在北部地区。

影响因素:

降水、地形、土壤等。

(5分)

(2)支持。

理由:

水稻作物单产高;肯尼亚劳动力资源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