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上册教案全套 精品.docx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上册教案全套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上册教案全套 精品.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上册教案全套精品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教学目标
本课是全书的起始课和理论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了解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理解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以后各课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具体要求
1知识要求
结合现实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2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由已知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新判断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以及党的经济政策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同时,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的作用,破除“金钱万能论”。
二教学重点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
商品和商品的两上基本属性。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价值规律及作用。
三教学难点
商品的两上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
价值规律规律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四课时安排
原则上一框题一课时,共八课时
第一课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可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况,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任务和方向;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必须从分析最基本的经济现象──
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板书)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粗读第一课的后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
第一节商品(板书)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1什么是商品(板书)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商品?
(学生答)人们从商店或农贸市场买来的粮食、蔬菜、鸡蛋和肉;从百货商店买来的电视机、录音机、书和本;工人买来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农民买来的化肥、农药和拖拉机……总之,凡是用钱买来东西都是商品。
(教师)“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
换句话说,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目的:
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商品的定义。
)(同学甲答)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
如我们买来的粮食、蔬菜、衣服、鞋帽,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工厂购买机器、设备,都是工人或农民的劳动产品。
(教师讲解)同学甲说的对,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
(同学们看书第6页的“想一想”)(同学乙答)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
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
(教师讲解)同学们回答正确。
通过讨论,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板书)
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板书)
可见,商品的定义是: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提问)元旦前夕,同学们互赠礼品,李明同学把自己动手制作的礼品送给同学,王力同学从商店买来礼品送给同学,你们说这两种礼品都是商品吗?
(同学甲答)李明同学制作的礼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买来的,所以不是商品。
(教师讲解)同学甲说的对,自己制作的礼品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不是是商品。
可见,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可以转化的。
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就成了消费品或待消费品了。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板书)
预习思考: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页第3自然段~第7页第3自然段后回答以下问题:
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
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
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
(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
1)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板书)
人们使用劳动工具也由石器过渡到金属工具。
劳动效率的提高和金属工具的使用,使得个体劳动成为可能。
私有制产生了。
这时,商品生产就不仅在原始公社会之间进行,而且在原始公社内部开始盛行。
手工业者用分生产的手工业品,同农业生产者交换粮食,同畜牧业者交换肉类、毛皮,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这些手工业者的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是真正的商品生产。
有了商品生产,必然有商品交换,于是商品经济问世了。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2)商品生产(板书)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即商品生产”。
3)商品经济(板书)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3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板书)
(教师讲解)社会分工使得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只能生产某种或某些产品。
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要求和他人交换劳动产品。
私有制表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劳动产品不是属于大家共有。
这样,一方要获得另一方的产品,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
因此,商品经济是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这两个条件下产生的。
(教师设疑)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我们知道了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你能推出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吗?
4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板书)
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需要。
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的出现,使得交换从必要变为现实。
由于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谁也不能无偿地取得对方的产品,只能通过自愿互利的交换,才能获得自己的产品。
可见,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使商品交换成为必须。
5商品经济的发展(板书)
(教学归纳)“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复习题
什么是商品?
商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什么是商品生产?
什么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是什么?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几种类型?
同学们自己阅读第7页第2段的辅助文字,说明“商人”的来历。
授后小结:
第二课时商品的基本属性
复习提问什么是商品?
商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为了进一步认识商品的经济的本质及其规律,我们必须认识“商品”这一商品经济细胞的基本属性。
下面我们来学习商品的基本属性。
讲授新课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板书)
1)商品的使用价值(板书)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板书)
2)商品的价值(板书)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3)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板书)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的大小是由价值决定的。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板书)
作以下练习:
辨别对错(通过此练习,既可巩固商品的两上基本属性,又可进一步推出二者的关系,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再展开课堂讨论)
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正确)
(提问)为什么正确?
(学生回答)因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会有人要,因而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错)
(提问)为什么错?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有些东西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如空气、阳光等。
B、有些东西,虽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由于没有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
C、只有那些有使用价值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因而有价值。
所以,原命题应改为: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3.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错)
(教师提问)为什么错?
(学生回答)A、有些物品,虽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如空气、阳光等;B、有些劳动产品,虽没有使用于交换,不是商品,但具有使用价值,可满足劳动者自身的需要,但因保管差,成为废品而没人要,不能成为商品,则既没有价值、也没有使用价值。
所以,原命题应改为:
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正确)
(提问)为什么正确?
(学生回答)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所以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作为商品,它就一定有使用价值,否则没人要,卖不出(教师归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1)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此也就不能成为商品;
(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是商品
总之,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复习题
1.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授后小结:
第三课时商品的价值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商品有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在质上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价值在量上又是如何来衡量它的大小呢?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商品的价值(板书)
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板书)
1)什么是商品的价值(板书)
“商品的价值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价值量的决定(板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含义有二:
一是物的因素;二是人的因素。
3)商品价值的决定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的影响(板书)
练习题:
1个瓷碗的价值量是2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快的8小时,慢的用12小时,问:
一匹布换瓷碗,各能得多少?
(学生甲答)织布快的换得多,慢的换得少。
(学生乙答)生产一匹布用12小时的能换6个小瓷确定,用8小时的能换4个小瓷碗。
(学生丙答)他们都换5个小瓷碗。
(教师归纳)学生丙答案是正确的,上述事例说明: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而“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必将吃亏。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板书)
(1)什么是劳动生产率(板书)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
另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2)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成正比(板书)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板书)
即: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降低,而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的价值总量不变。
(板书)(社会劳动生产率:
某一部门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
看书第12页第1段并划分)(提问)书第12页下端的“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价值越低,东西就越便宜。
计算机以及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刚上市时价格高得惊人,而今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而教材中第12页第2段所说,当年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宴请上方宾客,别介都用银碗,唯独他用铝碗,现在,铝盆、铝碗、铝勺成了百姓家的日用品,也是佐证。
(提问)是什么力量推动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呢?
(学生讨论。
略)(教师归纳)我们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