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上71《电流 电压》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3837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上71《电流 电压》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秋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上71《电流 电压》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秋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上71《电流 电压》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秋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上71《电流 电压》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秋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上71《电流 电压》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上71《电流 电压》word教案.docx

《秋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上71《电流 电压》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上71《电流 电压》word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上71《电流 电压》word教案.docx

秋上海教育版物理九上71《电流电压》word教案

资源信息表

标题

第七章7.1电流电压

关键词

电流电压

描述

本教学设计包括:

一、教学任务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教学资源

五、教学设计思路

六、教学流程

七、教案示例

学科

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七章7.1节

语种

汉语

媒体格式

.doc

学习者

学生

资源类型

文本类素材

教育类型

初中基础型课程

作者

陈敏

单位

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

地址

龙华西路292号

Email

chenmin1@

第七章7.1电流电压

执教:

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陈敏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电流、电压的概念,学习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电流、电压是初中电学的基本概念,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是学生必须要学会的基本实验技能。

本节知识也是今后学习欧姆定律、电阻的重要基础。

在科学课上学生初步学习了电的相关知识,简单尝试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在化学课上已经学习了原子核的结构。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分两节课完成。

第一课时:

电流的概念、电流表的使用。

第二课时:

电压的概念、电压表的使用。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并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通过电流、电压概念的学习,初步认识通过类比来研究物理现象的方法。

通过了解人体安全电压,关注安全用电问题,懂得珍爱生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流。

知道电流是如何产生的,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知道电流的概念,记住电流的单位,能利用公式I=Q/t计算电流。

(2)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

(3)理解电压。

知道电压是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原因,记住电压的单位。

记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家庭电路的电压。

(4)学会用电压表测电压。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电流、电压概念的学习,认识类比的科学方法。

(2)经历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认识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体安全电压,关注安全用电问题,懂得珍爱生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难点:

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

四、教学资源

1.器材:

学生实验器材:

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键、小灯泡。

演示器材:

电路示教板、电池组、小灯泡、电键、二极管、小抽水机、涡轮。

2.课件:

PPT课件:

电流表与电压表的错误使用。

3.录像或图片:

原子结构示意图;不同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的大小;不同情况下电压大小的比较;电压表使用说明书。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电流的概念及电流表的使用。

二是电压的概念及电压表的使用。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通过类比的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电流、电压的概念。

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教师有效引导,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方法是:

先让学生回忆刻度尺的使用。

再观察电流表,观察比较电流表的刻度和刻度尺不同之处。

学生认识使用不同量程时,刻度盘上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所表示的电流值。

`实验时强调操作的规范化、知道接线的合理顺序和要求、尝试“试接触”等方法。

教师再运用多媒体:

练习电流表的读数;展示错误的连接方法,让学生纠正。

由于已经学习了电流表的使用,所以在学习使用电压表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去观察电压表、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书、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活动卡上的学生实验等。

最后让学生比较: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

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方法是:

通过观察照片和教室中正在使用的用电器,引入电流,并提出“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结合图片,简单介绍原子核式结构、电荷量,介绍电路中电流形成的原因: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通过演示实验:

将二极管与小灯泡串联,改变电池正负极的方向,观察现象,在此基础上介绍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演示实验:

改换电路中串联电池节数的多少引起同一盏灯泡明亮程度发生变化,使学生意识到电流有大小。

然后将放学时通过学校大门的人流大小与电流大小类比,得出:

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越大,最后得出电流概念。

电压的概念比较抽象,可以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和类比的方法来讲述。

首先作好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

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

启发学生归纳出:

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

因此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原因,电源是为电路中的导体提供持续电压的装置。

本节课的设计注意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力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实验等自主活动,借助于类比法等科学方法,按照从形象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景Ⅰ观察

教师闭合教室中电灯的开关,学生观察现象。

情景Ⅱ演示实验1

出示电路示教板,闭合电键后,观察现象;改变电池正负级的方向,再次观察现象。

情景Ⅲ演示实验2

改变电路中串联电池的节数,发现同一盏小灯泡明亮程度发生变化。

活动Ⅰ类比分析

放学的时候,同学们都要走出学校的大门,这时候人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人流。

将人流与电流进行类比。

活动Ⅱ应用1

a.观看图片,了解不同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的大小。

b.例题:

计算电流的大小

活动Ⅲ学生实验1

用电流表测电流

活动Ⅳ应用2

a.练习电流表的读数

b.找出PPT中电流表使用中的错误。

情景Ⅳ演示实验3、4

演示小灯泡发光

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使电路中的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演示水压形成水流

活动Ⅴ应用3

不同情况下电压大小的比较。

关注安全用电问题。

活动Ⅵ学生实验2

用电压表测电压

活动Ⅶ应用4

a.练习电压表的读数

b.找出PPT中电压表使用中的错误

c.比较: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为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将电流与人流相类比,建立电流的概念。

第二环节学生实验,练习电流表的使用。

第三环节将电流的形成原因与水流的形成相类比,建立电压的概念。

第四环节学生实验,练习电压表的使用

七、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电流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观察现象:

教师闭合教室中电灯的开关,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思考:

1、灯为什么会亮?

2、电流是看不见的,你怎么知道电路中有了电流?

教师:

本来电流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研究它。

实际上这是一种间接研究问题的巧妙方法。

(二)新课教学

1.电流的概念

(1)电流的产生

简单介绍原子核式结构、电荷量。

教师介绍电流的产生:

金属中电流的产生:

导线、灯泡的灯丝,都是金属做的。

金属里有大量自由电子,它们可以自由移动。

平时它们的运动杂乱无章。

可是接上电源之后,它们就受到了推动,出现了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结论: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2)电流的方向

演示实验1:

出示电路示教板,闭合电键后,观察现象;改变电池正、负级的方向,再次观察现象。

(电路示教板由电池、小灯泡、电键、二极管串联而成。

只需要让学生知道二极管只有一个方向的电流可以通过,不需要具体介绍它的单向导电性。

通过此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流的方向是有研究意义的。

设问:

可见,在生活中,我们有必要研究电流的方向。

那么,在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介绍:

物理学规定:

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通过导体流向负极。

介绍:

将一段金属导体(包括用电器)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由于电源正极的吸引,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由电源负极向电源正极移动。

可见,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实际电流方向相反。

但是由于在电子发现之前,物理学家已经对电流的方向作了规定,所以这一规定沿用至今。

结论:

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通过导体流向负极。

(3)电流的大小

演示实验2:

改变电路中串联电池的节数,发现同一盏小灯泡明亮程度发生变化。

引发思考:

灯的亮度发生了变化,那么通过这盏灯的电流大小一样吗?

提出问题:

可见,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那么,什么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比较大呢?

类比:

放学的时候,同学们都要走出学校的大门,这时候人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人流。

什么时候人流比较大呢?

a.如果单行的队伍和双行的队伍以同样的快慢通过,哪一个队伍形成的人流大呢?

b.如果单行的队伍分别快速通过与慢速通过,哪一个队伍形成的人流大呢?

c.如果单行的队伍与双行的队伍通过的速度不一样,你又怎么去比较哪一个队伍形成的人流大呢?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人的多少)

d.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我们又怎么从电荷的移动情况上去比较电流的大小呢?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的多少)

建立概念、得出公式:

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叫电流。

公式:

I=Q/t介绍电流单位。

(4)知识的应用:

a.观看图片,了解不同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的大小。

b.例题1:

某台电视机在正常工作的时候,10分钟内通过的电量为300库;某只电吹风正常工作时,1分钟内通过的电量为150库。

通过哪个用电器的电量多?

通过哪个用电器的电流大?

2.电流表的使用

(1)观察电流表

参照观察刻度尺的方法,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并填写活动卡。

(2)阅读教科书: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教师强调操作的规范。

(3)学生实验:

完成活动卡P28学生实验。

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学生尝试“试接触”的方法。

(4)知识应用:

a.练习电流表的读数

b.找出PPT中电流表使用中的错误。

(针对学生使用电流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课前就做好PPT)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电压

(一)引入课题

演示实验3: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

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使电路中的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二)新课

1.电压的概念

(1)什么是电压

演示实验4:

两杯高度不同的水之间用水管相连,让学生明白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

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

类比分析:

 

归纳结论:

电压是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原因,电源是为电路中的导体提供持续电压的装置。

介绍电压的单位,符号。

(2)知识应用

不同情况下电压大小的比较。

关注安全用电问题。

2.电压表的使用

(1)观察电压表

类比观察电流表的方法,观察电压表。

并填写活动卡上的相关内容。

(2)阅读电压表说明书。

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1.电压表应该怎样和被测用电器连接?

2.电压表的红接线柱(或标有正号的接线柱)应该连接在什么位置?

黑接线柱(或标有负号的接线柱)应该连接在什么位置?

3.什么情况下使用标有“3”字样的接线柱?

什么情况下使用标有“15”字样的接线柱?

4.在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大小时,为了保护电压表,应先选择大量程、还是小量程?

5.从说明书中你还看懂了什么?

与同学交流一下。

(3)学生实验:

完成活动卡P29学生实验。

(4)知识应用:

a.练习电压表的读数

b.找出PPT中电压表使用中的错误

c.比较: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附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